入秋“有点晚” 别当夏天过
10月已过得差不多了,但平均气温仍然不低,但哮喘、腹泻等传统秋天季节病已经来袭,医学专家提醒,市民不能再把现在当成夏天,而是应当开始“学习”过秋天了。
“秋行春令”内外同病
虽然夏天还没走,可哮喘、腹泻等传统秋天季节病已经频频来袭。前一阵子,广州天气
温和湿润,广东省中医院小儿科教授许尤佳提醒市民,这是“秋行春令”,是不正常的气象。因此,这一段时间门诊有很多呼吸消化系统的病人,平均每天都有500个左右的病人,主要的症状是感冒、咳嗽,感到非常疲倦,没有力气,晚上睡眠不好,不能平卧,要不断换姿势才能入睡,还有哮喘等呼吸系统与消化系统的疾病。许主任向记者介绍说,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这叫做“内外同病”,或者叫做“子母同病”。许教授说,“患者中以小孩子多见,但大人近来得病也有不少。”
润肺水果可以多食
许尤佳提醒说,不能再把现在的季节当成夏天,而是应当“学习”过秋天,从饮食、穿衣等各方面准备过秋。
许尤佳表示,季节异常时不可盲目进补,早晚天凉多加一件衣服,爱美的女孩也不要再穿露背、露肚脐装,以防止感冒。此外,西瓜不可再吃,尽量选择梨、猕猴桃等润肺的水果。
许尤佳告诉记者,现在正处于“温燥”阶段,口干舌燥、咳嗽、皮肤病都是常见症状,一不小心也会感冒。“尽管天气一点也不冷,但是哮喘、腹泻等一些秋天传统的常见病,从10月过后已经逐渐增多了。”许尤佳教授提醒说。
许尤佳提醒说,市民可以选择一些梨、猕猴桃等润肺的水果,也可以吃莲藕、百合等。胃口不好,睡眠欠佳的人,可以食用一些炒扁豆、芡实、白竹等健康食物。
http://www.jysls.com/thread-92704-1-1.html
[ 本帖最后由 jasmine46 于 2010-3-18 02:18 编辑 ]
许尤佳教授的几篇文章
56041211婴幼育儿
案例实放: 宝宝厌食 妈妈烦心
喂孩子吃饭现在成了晓梅最烦心的事情。每到吃饭时间,3岁的女儿就会愁眉苦脸甚至哭哭啼啼,晓梅哄来哄去,女儿含在嘴里的那口饭好不容易才咽下去。为此,每当听到别的妈咪推荐开胃的保健品或药品,晓梅都会第一时间买来给女儿吃,但也不见效。女儿出生时有7斤多,是个大胖娃娃,可现在,和同龄孩子一比显得又矮又瘦。晓梅为此十分焦虑。
医生把脉:填鸭式喂养,宝宝易“生积”
小儿总是不想吃饭大多是患了中医所说的疳积(广州人俗称“生积”),疳积是小儿时期,尤其是1~5岁儿童的一种常见病症,在炎热的夏季更易出现。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许尤佳教授介绍,导致小儿生积的原因很多,小儿脾胃消化功能未成熟健全、家长喂养不当、滥用抗生素等都是致病因,皆会引起小儿消化不良,出现厌食,免疫力下降。
许尤佳主任特别强调,很多家长总是生怕孩子吃不饱、不够营养,每顿都会像填鸭一样喂养饮食尚不能自控的宝宝。结果,反而加重宝宝脾胃的负荷,损伤脾胃,导致孩子消化不良,久则成疳积。“面对厌食的孩子,很多家长则寄望于各种开胃药物或保健品,他们没有意识到,正是自己不当的喂养方式令宝宝生积。如果不改变填鸭式的喂养方式,再多的开胃药也无济于事。”
此外,当发现宝宝胃口差、口气重、大便不通、睡眠不安时,很多妈咪都认为宝宝“上火”了,于是又凭经验经常让宝宝喝凉茶。殊不知,常食寒凉之物更加损伤宝宝稚嫩的肠胃,加重疳积之症。
医生处方:给宝宝消“积”有3招
许尤佳主任指出,对于宝宝生积,如不予重视任由其发展,则容易引起宝宝贫血、营养不良,导致宝宝生长发育迟缓。
那么小儿疳积应如何进行干预呢?
第①招 纠正喂养方式
“在我的诊室,很多妈妈常常要求我开些开胃药,她们总是希望几副中药就能调整好宝宝的肠胃功能。其实,改变不良的喂养方法才是防治宝宝疳积最重要的一环。”许主任说,如果宝宝胃口不好时,千万不要硬塞宝宝吃饭,此时即便威逼利诱让他吃下去,也是难以消化吸收的,有些宝宝还会呕吐出来,常诉腹痛,令他更厌恶进食,损伤肠胃功能。“此时正确的方法是少吃,让宝宝的肠胃得以休息调整”。
另外,饭前不要给宝宝吃零食,可以跟宝宝说:“饭后可以吃一点。”
宝宝半岁~1岁期间,须改变临睡前喂食(如喝一大瓶牛奶)或半夜喂食的习惯。
第②招 推拿按摩
捏脊:让宝宝趴在床上,夏日可脱去上衣,露出背部,沿宝宝脊椎两旁二指处,用两手拇指、食指和中指从尾骶骨开始,将皮肤轻轻捏起,慢慢地向前捏拿,一直推到颈部大椎穴,由下而上连续捏五六次为一组,捏第三次时,每捏三下须将皮肤向上方提起。此法最好坚持每日早晚各做一组。
推脾土:脾土穴在大拇指的螺纹面,妈咪可用拇指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每天1次,每次200下。
揉板门:板门在大鱼际隆起处,妈咪可用拇指顺时针给宝宝揉推,每天1次,每次50下。
摩腹:妈咪先搓热手掌,然后顺时针给宝宝慢慢按摩腹部30下左右。
第③招 饮食疗法
1、喝健脾汤水。妈咪可经常选用以下有助健脾的食材和药材煲汤或煲粥给宝宝食用———
白术、土茯苓、云苓、茨实、淮山(干品)、太子参、元肉、红枣、虫草花、五指毛桃。
注意:以上药材、食材的使用分量均为10克,每次选用1-2种,加上鱼或鸡、猪骨、鹌鹑煲汤或煲粥均可。在高温多雨的天气里,宝宝容易暑湿相夹,则可多选用炒扁豆煲汤。
2、每周一次用谷芽、麦芽各10克,山楂5克煲水给宝宝喝。
注意:宝宝在喝山楂水的那一两天,尽量少吃肉类。
特别提醒:夏日少喝冷饮
大多数孩子夏日都喜欢冷饮、冷食,然而,冷饮、冷食最伤孩子的脾胃,造成脾胃虚寒、脾胃不和。喜欢冷食冷饮的孩子,大多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时间长了,日见消瘦,可造成发育迟缓。
Tips: 宝宝生积几个特征
1、厌食,饭入口后久含不呑,吃一顿饭要很长时间。
2、消化功能不好,容易腹胀、大便硬结或腹泻。
3、免疫力低,经常反复感冒、咳嗽,甚至肺炎。
4、烦躁易哭,难以入睡或睡不安宁,动则大汗淋漓或入睡汗多。
5、生长不良,面黄瘦弱,口气较重,小便短黄或清长,大便酸臭或溏薄。
2010/03/18
全部回帖
2010/03/18回复
家有过敏儿 情绪莫过激
家有过敏体质的孩子,除了要注意让孩子避开过敏源,还要适度“管理”孩子的情绪,别让过敏体质的孩子太兴奋。广州儿科专家近日指出,大喊大叫、过度兴奋都可能诱使过敏体质的孩子发病或导致病情加重。
孩子烦躁 过敏症状会加重
体质过敏的孩子往往会平白无故地咳嗽、鼻塞、打喷嚏、眼睛发痒,有时还会出湿疹、哮喘,且反反复复,很难痊愈。“过敏体质绝大多数得于先天,但发病或加重却与孩子的生活规律、饮食习惯、居住环境、情绪、是否规范诊疗等因素密切相关。”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许尤佳教授说,过敏体质的孩子若情绪起伏剧烈,可影响到内分泌、神经递质的分泌,从而导致病情变化。
例如哮喘会在孩子情绪剧烈波动时突然发病;过敏性皮炎发作后,如果孩子情绪烦躁不安,身体更易出汗,刺激皮肤愈发痒,从而导致皮炎难以痊愈。临床还显示,过敏体质的孩子受到惊吓,病情也会加重。
许尤佳建议,对“过敏体质”的孩子,家长应注意采取劳逸结合的管理办法,不能让孩子整天不动,但又不能让孩子过度兴奋,尤其不要长时间翻滚跳跃、长时间歌唱、大声叫喊等。
过敏患儿饮食勿过凉、过补
家长如何做好对过敏体质孩子的家居护理?许尤佳指出,首先要从生活起居、饮食手段、药物治疗以及心理辅导等多管齐下。孩子的房间应通风、透气、向阳。衣着应根据气温变化灵活添减。
“容易过敏的孩子,由于阳气不足,抵抗力差,睡眠质量和消化功能不太好。有的孩子晚上睡觉前爱吃零食,因食滞影响睡眠,第二天精神不振,免疫力也随之下降,不利于病情缓解。因此,饮食上切记不可过饱、过饥、过凉、过补,且睡前最好不要进食。”
不少广州家长以为孩子消化不良是“热气”,因此一遇到食滞就让孩子喝凉茶。“祛湿热的凉茶伤肠胃,解决不了食滞,反而对肠胃是双重伤害。我们经常看到孩子因为脾虚,面色难看、眼圈发青。”过敏患儿的家长应让孩子少吃鱼肉等高蛋白食物,可以用麦芽10克、谷芽10克、山楂5克以2碗水文火煎成半碗水给孩子喝,有助消化。
五岁以下不宜打脱敏疫苗
病情反复令孩子身心受损,全家不堪其扰。为免病情干扰学业,家长往往在孩子读小学前就开始四处求医,希望彻底治愈。许尤佳指出,对于过敏体质的孩子,特别是年纪小的孩子,一方面要注重从生活上规避过敏源,减少发病机会,另一方面应坚持全方位的规范化诊疗,从根本上进行诊治。
治疗前,先要明确过敏源,可以抽血检查,也可以做皮肤点刺试验。“家长要注意,过敏源可能是一种,也可能是多种。过敏也有逐渐加深的过程。”他说,像蟑螂、牛奶、鸡蛋等绝大多数的过敏源只要在平常生活中稍加注意,都能避开。例如对蟑螂过敏,除了要保持家居环境清洁,定期杀虫,还要注意在存放孩子衣服时放樟脑丸驱虫。
在所有过敏源中,最难躲开的就是螨虫。“临床上过敏体质的孩子有60%~70%对螨虫过敏。螨虫可以说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他建议,对于主要过敏源是螨虫的孩子,应尽量采取治本方法,摆脱对螨虫的过敏反应。
目前,最理想的治本方法就是进行标准化脱敏。整个疗程通常持续两年至三年,要打三十多针,累计花费15000元左右。头四个月内每周打一次,之后每四至六个周打一次。不过,医生并不主张五岁以下的孩子打脱敏疫苗。“五岁以下的孩子免疫功能还不稳定,而疫苗有时反而成为过敏源。”他说,有哮喘症状的孩子,必须在病情缓解期,即肺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的70%,才适合打疫苗。
许尤佳说,对于免疫力较差的孩子,标准化脱敏治疗时配合中医中药升阳益肾、活血,通过扶正、驱邪,可以较大程度降低脱敏疫苗的副反应,对于减少感冒、出虚汗,增加消化能力和睡眠质量有帮助。 (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宋莉萍)
http://www.gd.xinhuanet.com/shan ... ontent_16315413.htm
家有过敏体质的孩子,除了要注意让孩子避开过敏源,还要适度“管理”孩子的情绪,别让过敏体质的孩子太兴奋。广州儿科专家近日指出,大喊大叫、过度兴奋都可能诱使过敏体质的孩子发病或导致病情加重。
孩子烦躁 过敏症状会加重
体质过敏的孩子往往会平白无故地咳嗽、鼻塞、打喷嚏、眼睛发痒,有时还会出湿疹、哮喘,且反反复复,很难痊愈。“过敏体质绝大多数得于先天,但发病或加重却与孩子的生活规律、饮食习惯、居住环境、情绪、是否规范诊疗等因素密切相关。”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许尤佳教授说,过敏体质的孩子若情绪起伏剧烈,可影响到内分泌、神经递质的分泌,从而导致病情变化。
例如哮喘会在孩子情绪剧烈波动时突然发病;过敏性皮炎发作后,如果孩子情绪烦躁不安,身体更易出汗,刺激皮肤愈发痒,从而导致皮炎难以痊愈。临床还显示,过敏体质的孩子受到惊吓,病情也会加重。
许尤佳建议,对“过敏体质”的孩子,家长应注意采取劳逸结合的管理办法,不能让孩子整天不动,但又不能让孩子过度兴奋,尤其不要长时间翻滚跳跃、长时间歌唱、大声叫喊等。
过敏患儿饮食勿过凉、过补
家长如何做好对过敏体质孩子的家居护理?许尤佳指出,首先要从生活起居、饮食手段、药物治疗以及心理辅导等多管齐下。孩子的房间应通风、透气、向阳。衣着应根据气温变化灵活添减。
“容易过敏的孩子,由于阳气不足,抵抗力差,睡眠质量和消化功能不太好。有的孩子晚上睡觉前爱吃零食,因食滞影响睡眠,第二天精神不振,免疫力也随之下降,不利于病情缓解。因此,饮食上切记不可过饱、过饥、过凉、过补,且睡前最好不要进食。”
不少广州家长以为孩子消化不良是“热气”,因此一遇到食滞就让孩子喝凉茶。“祛湿热的凉茶伤肠胃,解决不了食滞,反而对肠胃是双重伤害。我们经常看到孩子因为脾虚,面色难看、眼圈发青。”过敏患儿的家长应让孩子少吃鱼肉等高蛋白食物,可以用麦芽10克、谷芽10克、山楂5克以2碗水文火煎成半碗水给孩子喝,有助消化。
五岁以下不宜打脱敏疫苗
病情反复令孩子身心受损,全家不堪其扰。为免病情干扰学业,家长往往在孩子读小学前就开始四处求医,希望彻底治愈。许尤佳指出,对于过敏体质的孩子,特别是年纪小的孩子,一方面要注重从生活上规避过敏源,减少发病机会,另一方面应坚持全方位的规范化诊疗,从根本上进行诊治。
治疗前,先要明确过敏源,可以抽血检查,也可以做皮肤点刺试验。“家长要注意,过敏源可能是一种,也可能是多种。过敏也有逐渐加深的过程。”他说,像蟑螂、牛奶、鸡蛋等绝大多数的过敏源只要在平常生活中稍加注意,都能避开。例如对蟑螂过敏,除了要保持家居环境清洁,定期杀虫,还要注意在存放孩子衣服时放樟脑丸驱虫。
在所有过敏源中,最难躲开的就是螨虫。“临床上过敏体质的孩子有60%~70%对螨虫过敏。螨虫可以说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他建议,对于主要过敏源是螨虫的孩子,应尽量采取治本方法,摆脱对螨虫的过敏反应。
目前,最理想的治本方法就是进行标准化脱敏。整个疗程通常持续两年至三年,要打三十多针,累计花费15000元左右。头四个月内每周打一次,之后每四至六个周打一次。不过,医生并不主张五岁以下的孩子打脱敏疫苗。“五岁以下的孩子免疫功能还不稳定,而疫苗有时反而成为过敏源。”他说,有哮喘症状的孩子,必须在病情缓解期,即肺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的70%,才适合打疫苗。
许尤佳说,对于免疫力较差的孩子,标准化脱敏治疗时配合中医中药升阳益肾、活血,通过扶正、驱邪,可以较大程度降低脱敏疫苗的副反应,对于减少感冒、出虚汗,增加消化能力和睡眠质量有帮助。 (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宋莉萍)
http://www.gd.xinhuanet.com/shan ... ontent_16315413.htm
2010/03/18回复
孩子老生病,脾胃调理是关键
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许尤佳教授表示,天气变化只不过是诱因,要想孩子少生病,合理饮食、调理脾胃是关键。许尤佳说,只有在脾胃调理好、身体健康的状态下进补才适合,脾胃差时进补反而更损伤脾胃,病情不轻反重。
大夫忠告
受访专家: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教授 许尤佳
上周感冒刚好,这周又开始腹泻,最近天气多变,不少孩子反复生病,可把家长急坏了。是不是小孩本身体质弱,有必要补一补?对此,儿科专家提出警告:小孩免疫力低下并非补得不够,反倒多半是给孩子吃得太多,导致脾胃失调,才会屡屡患病。
“中医说‘脾土生肺金’,现在儿科门诊90%都是呼吸系统疾病,就是因为作为基础的‘脾’出了问题,肺也跟着受影响。”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许尤佳教授表示,天气变化只不过是诱因,要想孩子少生病,合理饮食、调理脾胃是关键。
一忌:塞着孩子吃
家庭经济条件好了,家长对孩子的喂养标准也在提高。“不光要吃饱,还要吃好”。在这一原则指导下,不单燕窝、虫草上了孩子的食谱,各种营养品也是源源不断,目的“还不是图孩子长得更聪明、更强壮”。所以,家长没觉得有不妥,反把多吃多补当成小孩挑食、偏食后的无奈之举。“他不吃,我还不塞,那不是体质更差?”
许尤佳指出,家长认为孩子多吃点才有营养,却忽略了小孩能不能承受。“就好比举重要分等级,小孩能吃多少也是有一定量的。超过这个量,身体不能承受,不但营养过剩,造成虚胖,还会损伤脾胃的收纳、运化功能。”脾胃不好了,营养吸收也会受影响,若是再不给它休息恢复,长期脾胃失调,抵抗力就会大大减弱。
所以,小孩吃饭最好是七分饱。具体来说,每顿的量比育儿书上说的量减少1/4较合适,尤其是刚接触的新食物。如果小孩不想吃,千万不要硬塞。等到饿了,自然会吃得又多又好。
二忌:给孩子喝凉茶
有的父母看到孩子便秘、口气重,就以为是“上火”,喜欢给小孩喝凉茶,许尤佳对此极力反对。七岁以内的小孩发生便秘,大多数是脾胃功能没发育好,又不节制饮食,因而造成“食滞”,并不是真正的“上火”。正确的治疗方法应该是消食导滞,如果喝凉茶清热,只会越喝越伤脾胃。
许尤佳表示,舌苔厚、晚上睡觉不安稳、大便不定时、口气大均是提示孩子有“食滞”的表现,孩子可能还会挑食,这时应以健脾理气助消化为主,一方面多喝水,另一方面可服用保济丸、健胃消食片、藿香正气丸等助消化的药物,用药时尽量吃素食。
此外,越小的孩子,寒凉的食物越要少吃。像雪梨、香蕉、西瓜、火龙果、山竹、奇异果、草莓、西红柿、胡萝卜、白萝卜、马蹄、白菜、生菜、油麦菜、菠菜、螃蟹等,吃多了对脾胃有损伤。最好改成平性食物,如苹果、橙、榴莲、龙眼、荔枝、水蜜桃、樱桃、葡萄、杨梅、西梅、红枣、青枣、花椰菜、芥蓝、洋葱、大蒜、白瓜、节瓜、南瓜等,猪肉、牛肉、鱼、虾也比较合适。
三忌:晚上吃东西
半岁以前的婴儿,一天睡眠时间要十几二十个小时。为了保证营养,什么时候醒来就什么时候吃,深更半夜喂奶很正常。可到了半岁以后,孩子白天清醒、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多,生活作息也越来越正常,如果晚上还给他们吃东西,脾胃得不到休息,也会导致脾胃虚弱。
不少孩子因为偏食、挑食或者吃东西的习惯不好,家长总要在晚上给他们加餐,睡前还得喝牛奶,这种做法在一岁以后是很不恰当的。“白天只要小孩是清醒或在运动状态,就可以少吃多餐,但一顿饭不要吃吃停停,拉得时间太长会影响消化。晚饭后则要少吃或不吃,即使晚上要加餐,也要提早在睡前一小时吃完”。
四忌:生病赶紧补营养
俗话有“虚不受补”。其实,虚应该受得了补,之所以“虚不受补”,是因为补得不是时候。所以,每当一看到孩子病蔫蔫的样子,家长就心疼,于是迫不及待地进补,补品、补汤一起上,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许尤佳说,只有在脾胃调理好、身体健康的状态下进补才适合,脾胃差时进补反而更损伤脾胃,病情不轻反重。如果小孩生病导致身体很虚弱,应先咨询医生,辨证治疗。等到身体康复了,再用芡实、干淮山、白术、核桃、板栗、虫草花、五指毛桃、冬虫草、龙眼肉、红枣等煲瘦肉、鸡或鱼汤,让孩子适当喝一些汤水,吃点汤渣,可以起到调理脾胃、恢复体力、增强体质的作用。
http://www.laoren.com/lrbjk/jbfz/2010-03-03/15516.html
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许尤佳教授表示,天气变化只不过是诱因,要想孩子少生病,合理饮食、调理脾胃是关键。许尤佳说,只有在脾胃调理好、身体健康的状态下进补才适合,脾胃差时进补反而更损伤脾胃,病情不轻反重。
大夫忠告
受访专家: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教授 许尤佳
上周感冒刚好,这周又开始腹泻,最近天气多变,不少孩子反复生病,可把家长急坏了。是不是小孩本身体质弱,有必要补一补?对此,儿科专家提出警告:小孩免疫力低下并非补得不够,反倒多半是给孩子吃得太多,导致脾胃失调,才会屡屡患病。
“中医说‘脾土生肺金’,现在儿科门诊90%都是呼吸系统疾病,就是因为作为基础的‘脾’出了问题,肺也跟着受影响。”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许尤佳教授表示,天气变化只不过是诱因,要想孩子少生病,合理饮食、调理脾胃是关键。
一忌:塞着孩子吃
家庭经济条件好了,家长对孩子的喂养标准也在提高。“不光要吃饱,还要吃好”。在这一原则指导下,不单燕窝、虫草上了孩子的食谱,各种营养品也是源源不断,目的“还不是图孩子长得更聪明、更强壮”。所以,家长没觉得有不妥,反把多吃多补当成小孩挑食、偏食后的无奈之举。“他不吃,我还不塞,那不是体质更差?”
许尤佳指出,家长认为孩子多吃点才有营养,却忽略了小孩能不能承受。“就好比举重要分等级,小孩能吃多少也是有一定量的。超过这个量,身体不能承受,不但营养过剩,造成虚胖,还会损伤脾胃的收纳、运化功能。”脾胃不好了,营养吸收也会受影响,若是再不给它休息恢复,长期脾胃失调,抵抗力就会大大减弱。
所以,小孩吃饭最好是七分饱。具体来说,每顿的量比育儿书上说的量减少1/4较合适,尤其是刚接触的新食物。如果小孩不想吃,千万不要硬塞。等到饿了,自然会吃得又多又好。
二忌:给孩子喝凉茶
有的父母看到孩子便秘、口气重,就以为是“上火”,喜欢给小孩喝凉茶,许尤佳对此极力反对。七岁以内的小孩发生便秘,大多数是脾胃功能没发育好,又不节制饮食,因而造成“食滞”,并不是真正的“上火”。正确的治疗方法应该是消食导滞,如果喝凉茶清热,只会越喝越伤脾胃。
许尤佳表示,舌苔厚、晚上睡觉不安稳、大便不定时、口气大均是提示孩子有“食滞”的表现,孩子可能还会挑食,这时应以健脾理气助消化为主,一方面多喝水,另一方面可服用保济丸、健胃消食片、藿香正气丸等助消化的药物,用药时尽量吃素食。
此外,越小的孩子,寒凉的食物越要少吃。像雪梨、香蕉、西瓜、火龙果、山竹、奇异果、草莓、西红柿、胡萝卜、白萝卜、马蹄、白菜、生菜、油麦菜、菠菜、螃蟹等,吃多了对脾胃有损伤。最好改成平性食物,如苹果、橙、榴莲、龙眼、荔枝、水蜜桃、樱桃、葡萄、杨梅、西梅、红枣、青枣、花椰菜、芥蓝、洋葱、大蒜、白瓜、节瓜、南瓜等,猪肉、牛肉、鱼、虾也比较合适。
三忌:晚上吃东西
半岁以前的婴儿,一天睡眠时间要十几二十个小时。为了保证营养,什么时候醒来就什么时候吃,深更半夜喂奶很正常。可到了半岁以后,孩子白天清醒、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多,生活作息也越来越正常,如果晚上还给他们吃东西,脾胃得不到休息,也会导致脾胃虚弱。
不少孩子因为偏食、挑食或者吃东西的习惯不好,家长总要在晚上给他们加餐,睡前还得喝牛奶,这种做法在一岁以后是很不恰当的。“白天只要小孩是清醒或在运动状态,就可以少吃多餐,但一顿饭不要吃吃停停,拉得时间太长会影响消化。晚饭后则要少吃或不吃,即使晚上要加餐,也要提早在睡前一小时吃完”。
四忌:生病赶紧补营养
俗话有“虚不受补”。其实,虚应该受得了补,之所以“虚不受补”,是因为补得不是时候。所以,每当一看到孩子病蔫蔫的样子,家长就心疼,于是迫不及待地进补,补品、补汤一起上,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许尤佳说,只有在脾胃调理好、身体健康的状态下进补才适合,脾胃差时进补反而更损伤脾胃,病情不轻反重。如果小孩生病导致身体很虚弱,应先咨询医生,辨证治疗。等到身体康复了,再用芡实、干淮山、白术、核桃、板栗、虫草花、五指毛桃、冬虫草、龙眼肉、红枣等煲瘦肉、鸡或鱼汤,让孩子适当喝一些汤水,吃点汤渣,可以起到调理脾胃、恢复体力、增强体质的作用。
http://www.laoren.com/lrbjk/jbfz/2010-03-03/15516.html
2010/03/18回复
谢谢,认真学习中。
2010/03/1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