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逛书店时,初看到这本书并不特别吸引我。因为找不到我要的书,就随手拿来翻阅,感觉好像不错看,就决定买回家看看幼教博士是如何教出品学兼优的好孩子。结果愈看愈吸引我真的是欲罢不能。
这是一本以爱和尊重为出发点,用实例来教导父母如何和幼儿沟通、相处,希望父母能以幼儿同理心的方法来教育小孩的书。因为是以实例来说明,比起教育理论的书,更来的浅显易懂,容易实行。
对新手妈妈来说,是一本值得买来看又实用的好书。
新手妈妈们,不看你会后悔喔!
来自读者的反馈
16413花城出版社
假如你有两个孩子,一个很早便会认字,另一个无论怎样和他看书,他都只对书中的公仔有兴趣。字,一个也不看,你会怎样?强迫他认字?还是不再“浪费时间”陪他看书?
一位母亲却没有这样做。幼敎博士陈姝伶在美国生活,女儿五岁上幼儿园时,廿六个英文字母还没认识。这种情况发生在港澳,父母大概要发疯了。但是,陈并不担心。女儿自小培养出对书本的浓厚兴趣,入学后英文学习不单一路顺利,而且进步神速。幼儿园一年下来,就已经有二年级的阅读能力。到了二年级,老师说,孩子的阅读能力已超过五年级程度。
《敎出这样的好孩子》,是陈姝伶与余怡菁合着的作品。陈姝伶与余怡菁都是由台湾移民美国的华侨,曾在台湾受大专敎育。陈在美国俄勒冈大学得幼儿敎育系博士,而余怡菁则得纽约大学新闻和大众传播硕士,在纽约从事新闻工作五年。本书主要谈陈姝伶的实战“妈妈经”,全书分六个部分:“别让孩子失去自主力”、“自信心,从与父母的亲密关系开始”、“让孩子做情緖的主人”、“自动自发学习乐”、“正确的价値观,让孩子受用一生”、“当孩子犯错时,别急着骂!”
由题目观之,陈姝伶这书著作似乎同其它的亲子敎养书没有很大分别,但是,请注意本书的重点:敎出“好孩子”而非“顶尖的孩子”、“优秀的孩子”……。陈的一对儿女得到师长的赞语,不单因为他们是学习上的佼佼者,更在品格上闪现吸引人的光芒。
陈姝伶的儿子四年级时被诊断患有妥瑞氏综合症——一种脑神经疾病,患者有重复性不自主动作或声音。当知道这病不会让他变笨,他马上“接受了它”。发作时,同学问他为何会有怪动作,他会向同学解释,是一种病,“就像某种坏习惯。”同学于是没有嘲笑他。
高中时,他一方面向别人解释自己的病,同时又不介意同龄朋友模仿他发病时的怪样子。反而母亲替他难过。但儿子安慰母亲:“妈妈,他是靑年,如果那样做可以取悦朋友,提升他在朋友中的地位,没关系,我可以理解。……我知自己的动作有时实在很可笑,靑春期的孩子压力大,大家笑笑解压也很不错。”
看,是不是很大器的孩子?
陈博士这本妈妈经,每一篇都非常实在,一边读就像是在聆听一位高学问的母亲用闲话家常的口吻,列举出数以百计的情景为例子,为我们解决敎养儿女的问题点出方向。
2010/04/02
全部回帖
教出这样的好孩子-幼教博士陈姝伶的妈妈经
好幸运能在宝贝1岁三个月时遇到这本育儿好书,及时纠正我对待宝贝的态度,也学习如何正面的响应宝贝的自主意识和情绪,体会到原来管教小孩是需要方法,智慧和高EQ的,一本不仅教育孩子也间接教育父母的好书,忍不住要推荐一下.
http://re
8.blogspot.com/2009/06/blog-post_26.html
好幸运能在宝贝1岁三个月时遇到这本育儿好书,及时纠正我对待宝贝的态度,也学习如何正面的响应宝贝的自主意识和情绪,体会到原来管教小孩是需要方法,智慧和高EQ的,一本不仅教育孩子也间接教育父母的好书,忍不住要推荐一下.
http://re
8.blogspot.com/2009/06/blog-post_26.html2010/04/02回复
与另外一本我也有买的《好个性胜过好成绩:高EQ小孩的教养秘诀》育儿书相较起来,《教出这样的好孩子》容易吸收其中的观念,而《好个性胜过好成绩:高EQ小孩的教养秘诀》毕竟是外国人写的,除了翻译所使用的文字叙述比较不和我口味之外,《教出这样的好孩子》都会举一些台湾长辈传统的教育方式来当例子,不但感同身受,马上就能了解作者想传达的理念,而且能理解如何改变许许多多我一直无法认同的传统教育方式。
看了这一本真是收获良多。不只是学到了要如何教导小孩,同时也在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只有改变自己的行为,才有办法引导一个高EQ的小孩。书上所教的方式都不是一蹴可及的,必须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引导,爸妈的EQ间接也会提高喔!
http://domy-baby.blogspot.com/2008/03/blog-post.html
http://blog.yam.com/yihuamom/article/19881469
看了这一本真是收获良多。不只是学到了要如何教导小孩,同时也在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只有改变自己的行为,才有办法引导一个高EQ的小孩。书上所教的方式都不是一蹴可及的,必须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引导,爸妈的EQ间接也会提高喔!
http://domy-baby.blogspot.com/2008/03/blog-post.html
http://blog.yam.com/yihuamom/article/19881469
2010/04/0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