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打开幸福之门(最专业理财入门楼,新增56楼:儿童保险全攻略)

586452家庭理财

前言:
         近日因工作需要,上妈网找一些写作素材,浏览了家庭理财版块很多贴子,发现大家极度渴求“理财知识”,但又经常会陷入理财误区。该做的理财规划不去做,反而对一些明显不符合自己需求的理财产品趋之若鹜。声称自己是理财专家的人一箩箩,但真正能帮到客户的人却少之又少。
       于是决定利用节日放假的空闲时间,妄想打造一座理财入门高楼,希望能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清楚理财的基本观念,帮到想理财又无从下手的家庭。
       (本贴纯属公益贴,请做广告的顾问们绕道走。)
一、什么是理财?
      什么是理财?首先,我要先分析一些理财误区。
     误区一:十分钟学会理财。
      类似标语在很多的培训籍都可以看到,纯属为了吸引眼球。你想想,十分钟推销一个理财产品可能绰绰有余,十分钟让一个人学会理财那真是天方夜谭。理财是一个非常专业的事情,需要数学、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即便是金融专业的高材生,要想获得理财规划师的牌,也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尚不说考试过关,也未必能处理实际生活中的理财问题
       因此,本贴不是为了把你培养成自己的理财规划师,而是让你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摆脱理财误区,遵循理财步骤,与理财规划师有共同语言,学会与理财规划师沟通。
      什么是“共同语言”?举个例子,理财规划师可能问客户,请问您有什么理财需求?客户可能会回答:“你能给我多少的投资回报率?”正是由于客户都是这种心态,理财规划师都不问需求了,直接推销产品。

[ 本帖最后由 moonmagic 于 2010-6-19 00:16 编辑 ]
2010/06/12
全部回帖
误区二:理财只和钱有关。
     如果你去做街头调查:理财是什么?一般人都会告诉你:“理财就是赚钱”;“理财就是投资”。总之,理财只与“钱”有关,是为了满足人对金钱的无限需求。因此,理财成了投资、买房、炒股的代名词。
     我身边有一个朋友,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问他:为什么没有去做一个理财分析?他的回答是:理财啊,那是没钱人才会去干的事,比尔盖茨才不会去理财呢。有趣的是,如果你问一个事业刚刚起步的人,他会说:我想理啊,不过钱都花光了,没钱可理。这两种说法恰恰是个悖论:有钱人不需要理财,没钱人无钱可理。
    其实,理财本质上不是“钱”的问题,而是生活的问题。无论你有钱没钱,你都会有自己的生活,有生活就有目标和需求,只要有未来的目标和需求,你就需要理财。
      有钱人如比尔盖茨,他的目标是帮助更多的人,所以他组织了一个世界最大的慈善信托基金,这一定是他的理财顾问帮助他完成的(信托是富人理财规划中相当重要的一环,如有需要,下文将详细介绍);所谓没钱的人,如一般的房奴车奴卡奴,我们也会有自己的生活目标,例如孩子将来能读大学,最好还能出国留学;退休后能周游列国,过逍遥日子等等。只有你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不是今天的,而是未来的,你就需要理财。用浅显的话来说,今天的钱不花完,通过某种方式积累增值,以达成以后的人生目标,这就是理财。

[ 本帖最后由 moonmagic 于 2010-6-13 00:31 编辑 ]
2010/06/12回复
竟然没人关注?郁闷!!!
2010/06/12回复
误区三:理财就是投资。
    在全民炒股的时代,理财版、理财周报等成为各类新闻媒体竞相推出的热门版面,也成为读者竞相阅读的版面。但是,细看这些报道,都有将理财向投资误导的倾向。标榜是理财,实际上却教人去炒股,甚至炒外汇、黄金,追求收益的最大化。
2010/06/13回复
分清“理财”和“投资”这两个概念是很重要的。理财的目的,是为了达成人生的目标;而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收益的最大化。说白了,投资就是为了多赚钱。投资追求收益最大化,收益最大化也同时意味着风险最大化,注意,“风险”二字。经历了几次股市低谷的股民们,应该可以理解“风险”二字。

[ 本帖最后由 moonmagic 于 2010-6-13 00:26 编辑 ]
2010/06/13回复
如果你将希望系于大起大落的股市,你的孩子教育金可能没了;你的养老金可能也没了。如果你将理财等同于投资,无疑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寄希望赌场,估计是赢少输多,最后无法达致自己的人生目标。
2010/06/13回复
误区先谈到这里,那么究竟什么是理财呢?许多书都会有定义,但是笔者曾接触过许多朋友,看过很多概念之后还是摸不着头脑!经过长时间总结,笔者发现,专业准确的定义,也必须有形象的解释,才能深入人心。希望今天能够用小学毕业生都能看得懂的语言,通俗地解释“理财规划”。
      概念本身是很简单的:
理财规划就是规划我们的财务资源(分为已有资产和未来的收入),确保人生的目标和需求能够实现。
     这个概念看起来和其他定义大同小异,但是其中的精髓我们慢慢解释!

[ 本帖最后由 moonmagic 于 2010-6-13 12:25 编辑 ]
2010/06/13回复
首先:理财规划把我们从虚无缥缈的数字游戏中,拉回到生活本身,不再关注能赚到那个数量级的钱,而是人生有什么目标和需求。专业的理财规划师问你的第一个问题,肯定是“你有什么需求?你的人生还有什么目标,什么理想没有实现?”而不是问你:“准备投资什么样的产品?”为什么制定什么样的投资策略。这都是错误的。
      人生的需求,不外乎是解决“生老病死残”所带来的问题。希望自己过得好一些,需要一定数量的生活费;希望孩子未来生活好,现在需要准备一笔不菲的教育金;希望自己老了以后生活无忧,需要准备养老金。
2010/06/13回复
下一个关键字是确保:如何确保呢!这里用一个例子来阐述。这里是妈妈网,就用大家最关心的,宝宝的教育来做一个说明!
         比如说我有一个目标:我年仅1岁的宝宝,18岁时能够到哈佛读书,当然这不仅是一个理财目标,还是一个教育目标,上哈佛并不是只有钱能够解决的。这里我们只从财务角度来分析。我把这个需求告诉理财师,然后又告诉理财师:我每个月有能力提供人民币5000元(能够拿出的财务资源)来实现这个目标!理财师经过专业评估,根据目前哈佛学费数据和多年以来的涨价速度(所谓通货膨胀),估计18年后哈佛4年的学费大概要200万人民币。经过理财师的专业评估:只要长期收益率达到8%,这个目标就可以实现。那么,理财师从全球诸多资产中找出一个组合,可以达到长期收益率为8%(当然这是有风险的,关于风险的问题,在以后章节讨论)。然后我就开始执行这个规划,似乎已经可以“确保”这个目标的实现,甚至开始期待孩子走进哈佛这一时刻的到来。然而,真的确保了么?

[ 本帖最后由 moonmagic 于 2010-6-13 17:49 编辑 ]
2010/06/13回复
其一:理财规划就是为自己与家人的未来作打算,如果您不打算如此,而只是兵来将挡,那是您个人的选择。
其二:理财规划师的财理得如何,您也不可能知道。好不好是看未来的事情。您的评价标准还是理财规划师有没有钱。这正是我此前说的误区之一。理财规划师解决的不是“有没有钱”的问题。
2010/06/13回复
仔细思考,所谓"确保"有一个前提:我本人有持续的赚钱能力,保证从现在开始到17年后能够持续每月拿出5000元。很多人(包括我)都非常自信,认为凭自己的能力,工作收入只会越来越高,即使事业一时出现波折,也不会有大问题。所以:5000元/月(这里只是一个例子,举了一个较高的目标。无论目标高低,理财方法是一样的)应不会有问题。但是无论多么自信,工作能力多么强,都不能控制一些事情是否发生:例如连波兰总统的飞机都能失事,我们又怎能保证我们的收入,不会因为意外或者自身健康等问题而中断。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是:宝宝上哈佛这个目标,不会因为我收入中断而消失(正如我对宝宝的爱,不会因我自己生命消失而消逝一样)。所以为了确保这个目标实现:我必须对我的供款能力,提供保障,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确保"。
2010/06/15回复
刚才就是一个具体的例子,告诉你如何分配财务资源,确保储备教育金的目标得以“确保”。推而广之,应该把人生的所有目标尽可能地列出,然后作相应的财务规划,再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来达致你的目标。如果都可以一一做到的话,你的人生应该会比较完满。
       当然,实际情况并非这么简单。有可能无论如何都达不到刚才所说的财务平衡,将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的调整:第一是审视当前的开支:是不是能拿出更多的财务资源,来进行长期的理财规划,这就是很多人谈理财规划时所谈到的“量入为出”的概念,“量入为出”的基本方法就是记账。
        很多人谈到理财,都会建议首先从“记账”开始。我们都知道,记账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非常琐碎,记一两个月容易,长期记账很烦。如果冷冰冰地说,你要记账。估计你是没有什么动力的。但是如果你做了理财规划,重新整理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可能就会有记账的动力。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为了孩子将来能读名校,你现在每月需要投入5000元到孩子的教育基金。但是你突然想换一辆车,经过计账,你发现,如果换了车,你每个月的供车养车的费用都会增加,你就没办法每月投入5000元了,换车这一消费行为,将会影响你孩子将来的教育金,因此,“换车”暂不可行,你应该从你的消费项目中将这一项暂时删除。
        第二种情况:当你发现省无可省时,你应该做的当然是增加收入了。增加劳动收入的方法,最快的肯定是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有可能这时你应该拨出一笔教育金给自己,进行自我提升:进修一下英语,或者与自己相关专业的进修,说不定就能升职加薪,或得找到一份不错的兼职。给自己充电,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也是理财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当然也涉及到消费取舍的问题。
       例如,如果自己的英文达到一个什么水平,你就能找到一份工作,薪水能够涨三成。这时你就应该报一个英文进修班。但同时,你又想买一个LV包满足一下自己。报英文班要一万元,买个LV也要一万元,你如何取舍呢?如果从理财角度看,你还是应该暂时放下虚荣,先提升自己的能力。
       第三种情况:当你省无可省,又无法提升自己的时候,你就要面对现实了。毕竟理财师不是魔术师,不可能让你一夜暴富。前面17楼的朋友认为,理财师没那么神秘。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同意他的观点,理财师没那么神秘,他解决的恰恰就是这位朋友不想想的“遥远的事情”。理财师更重要的工作是,让客户规划人生,保持冷静的头脑,面对现实,但不可能让你的财富无中生有。
2010/06/18回复
以上是第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是让大家了解,理财的目标不是赚钱,而是规划财务资源,确保人生的目标实现。
       下面将进入第二部分:理财的步骤。前面已经讲到,理财规划制定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需求。那么,MM们,你们的人生目标和需求有哪些呢?你希望自己的孩子上什么样的学校?你希望退休后过怎么样的生活?你需要买车买楼或者换车换楼吗?你知道要达成这些目标需要准备多少钱吗?
2010/06/18回复
我先对自己做一个目标分析:我的最简单的目标:一是在55岁安然退休,对退休生活的期待是:如果今天就退休,希望有5000元一个月的生活费,如果按平均年龄80岁计算,按国家统计局公布的3%的通货膨胀,你们能估计到我退休时(55岁),账户里需要有多少钱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吗?
              答案是:230万!你听错了么,没有,而且这还是在退休之后退休金继续5%的速度增值的前提下,如果按目前定期利率(2.5%左右)这个金额是300万!
                 这就是量化后的需求!好了大家如果有兴趣,我可以帮大家测算一下你需要累计多少退休金,才能按你期望的生活,享受晚年!只需你提供几个数字:
你的年龄,你希望多少岁退休,如果你现在退休,你希望每个月有多少退休金?(你可以直接回复,也可以短我,我会把最终的数字短你)

[ 本帖最后由 moonmagic 于 2010-6-19 00:13 编辑 ]
2010/06/19回复
哈哈,我是不会谈到产品的!
另外,保险当然不能解决所有的理财问题,但是理财没有风险管理方案,是绝对无法达成的,所以我们不必带着特殊眼光看待保险。
2010/06/23回复
害死人的世界杯,看比赛和照顾孩子使得基本没有时间来修楼了。回来一看,虽然关注的不多,但是发言还是有些内容,尤其是来踩场的,更加让我觉得欣慰,突然灵机一动,提出口号
     欢迎踩场
当然首先要感谢32楼和35楼的信任,从32楼的口吻,想必是业内人士!35楼我稍后会回复你答案。当看到29楼的回复,更感振奋和任重道远。从29楼自信满满的笔调,看得出是对理财有过思考和反思的,而且从身边“理财师”得出理财无用论,说不定29楼也是金融业内人士。如此高素质、会思考的人士依然对理财带有偏见,让楼主忽然觉得:善意的回应,可能是更好的传播理财观念的方法。开这层高楼,本来是想把楼主近几年来,从事理财培训工作的课程讲义做一个整理,顺便传播开来,也为今后积累资料出版教材作准备,因此,没打算与大家作太多的口舌之争,但是这次发现,为了传播理念,双向互动的方式可能是最好的。所以,提出“欢迎踩场”的口号,不求点击率,只求回复率;不求正面回复,负面回复更受欢迎。
       为了方便大家阅读,互动回应的字体随意,正文部分将采用黑体5号字(以下为样版):
       理财规划
2010/07/18回复
宝里宝爸爸:
其一:理财规划就是为自己与家人的未来作打算,通常打算不如变化快,所以,打算基本会作废的。其二:我家就有理财规划师,所以我知道,你不知道而已。中国目前的理财规划师很多不过是接受了西方的理财规划的概念,而这些概念,很多不过是西方的金融机构为了销售产品而组合的一批收取了你无数手续费和销售费用的所谓金融产品。所以,基本上最后都是卖产品,为什么?因为买产品才能实现理财规划,哈哈。其三:我们有趣的发现,理财规划师基本上都钱不多,钱多的人都不是理财规划师。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都不明白,没钱的教有钱的人怎么做理财规划?也就是,我规划的不行,不过俺学过怎么帮你规划。呵呵,搞笑。
查看原文
       先回应第一点:不知您的意思是,打算基本上会作废,所以就不打算?事实上,正是因为这个世界在不停地变化,扰乱了我们的理财心态,使我们忘记了钱是用来干嘛的,所以才要规划。但是我也不能完全理解,您所说的“变化”的是什么?从您30楼的表述来看,你所说的变化可能是通货膨胀率会经常改变,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会经常改变,所以规划是没有意义。如果这是您的观点,我不敢苛同。实际上,正是由于短期变化太多,长期的规划才更有意义。
       谁也不能预计短期的通货膨胀率是3%还是多少?正如谁也不能预测明天的股市是涨是跌,谁也不能预测明年的房价是涨是跌,正因为此,对未来的规划才更有意义。因为,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经济的增长,从长期来看,都是有规律的。例如标准普尔500,60年的平均年度回报率是10.9%,无论其间经历过多少次股灾,多少次战争,多少次经济危机,而且以十年为一个阶段看,收益率都比较平均。如果你因为变化(例如今年收益15%,明年收益-10%)就“作废”了之前的投资决策,那么你在理财方面永远是个失败者。如果一个人,不理会短期的变化,而长期遵循正确的理财策略,那么他的理财目标就一定能达成。因为长期是有规律的,而短期炒短线全凭运气。如果你经常性地“作废”自己的投资决定,那么巴菲特一定非常高兴,像他一样有智慧的人,一定又能从你身上赚到更多的钱,因为他秉承了长期投资的理念。
      经济发展从长期看是有规律的,而我们的理财目标也是长期的,于是,我们不由松了一口气,原来财务是可以规划的。
      您在31楼回应,显然您混淆了理财和投资的概念。这几年楼市涨得好,这是谁都看到的,如果说,从房中赚到了钱,就是找到了理财之路,这个逻辑我有些看不懂。是不是说,什么东西赚到了钱,投资什么东西就是适合您的理财之路?就以楼市为例,
       首先,从微观看,楼主因为工作关系,接触过大量的炒楼客,他们此前都从楼市中赚到了钱,但是,这一次的政策调整,使他们都损手烂脚,甚至因为违约闹上了法庭。事实上,我做了这么多年的理财工作,几乎没见过一个人通过炒楼恰巧实现自己的理财目标。卖早了,孩子还没上大学,你可能又把这笔钱亏光了;等到孩子读大学才卖吧,那一年的楼价可能又不一定好。楼价的波动太大,楼市可以作为投资工具,但作为理财工具,作为实现自己长期人生目标的工具就不太恰当了。
       从宏观上说,任何一个高速增长的经济体,都会带来房地产的狂涨,远如日本九十年代的房地产泡沫,中如香港二十一世纪初期的全民负资产现象,近如美国的次贷危机,都是楼市泡沫之后的崩溃所致。如果因为这几年赚到钱,就把它作为一个长期的理财工具,认为自己摸到了理财之门,不妨去看一看描述香港负资产的电影,相信你会比较有感触。事实上,这种作法是非常危险的。
2010/07/18回复
宝里宝爸爸:
其一:理财规划就是为自己与家人的未来作打算,通常打算不如变化快,所以,打算基本会作废的。其二:我家就有理财规划师,所以我知道,你不知道而已。中国目前的理财规划师很多不过是接受了西方的理财规划的概念,而这些概念,很多不过是西方的金融机构为了销售产品而组合的一批收取了你无数手续费和销售费用的所谓金融产品。所以,基本上最后都是卖产品,为什么?因为买产品才能实现理财规划,哈哈。其三:我们有趣的发现,理财规划师基本上都钱不多,钱多的人都不是理财规划师。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都不明白,没钱的教有钱的人怎么做理财规划?也就是,我规划的不行,不过俺学过怎么帮你规划。呵呵,搞笑。
查看原文
       回应第二个问题:对理财产品如此深恶痛绝,对手续费如此深恶痛绝,不知是出于什么心态。买楼也要支付很高的手续费(更不要说卖楼是的营业税和正在酝酿的物业税)。买基金和股票就更不用说了。即便是银行存款,等于把资金以极低收益交给银行,银行赚取的存贷差更是惊人(中国的法定存贷差让全世界的银行羡慕不已)。恐怕只有把钱埋在地洞里,这种"理财方式"是不用支付手续费。您认为,做理财规划,就是卖着法子卖产品,是让他们赚手续费。事实上,没有一种投资和理财的方式能够脱离金融产品,脱离手续费的。为什么把这个罪名加在理财规划上呢?商业社会无论做什么都要付出成本,人家也要生存的,这样社会才能发展,没有什么金融机构是活雷锋,如果他们不赚钱的话,早就全倒闭了。
       当然,您可能意思是,现在金融机构中的理财规划师,大多只代表自己机构的立场,很难脱离自己机构的产品,来为客户作真正的理财规划。正因为如此,从香港和国外的情况看,近二十年来,第三方理财行业兴起,成为理财行业发展的主流。一些独立于主流金融机构的理财师,为客户度身订做自己的理财规划,进行最合理的资产配置。这样就能避免了单一金融机构理财师不公正的立场。恰恰“不幸”的是,这些理财规划师也是要收手续费、资产管理费的。
      
       回应第三个问题:理财规划师都没什么钱,没钱人帮有钱人如何理财?您想了很久都想不明白。我就更想不明白了,这个问题很难理解?理财规划是一项工作,理财规划师是从这份工作中赚钱的,这不是暴利行业,难道要让一个开发商来做理财规划师,你就觉得有说服力了?理财规划是一个专业技能,很多从事这个行业的都是年轻人,如同刚刚毕业的精算师、会计师、律师一样,他们有的是专业知识,缺少的是财富。
      我们绝对不能认为赚钱能力强,就是理财能力强。尤其是在中国现阶段,更是如此。八十年代中国的千万富翁,现在已经所剩无几。谁能否认他们的赚钱能力强呢?但是他们的财富没有传承下来,因为他们不懂得什么是安全账户,不懂得什么是分散投资规避单一市场的风险,什么是信托。他们自以为是,认为老子一朝有钱就永远有钱。如果您家里有CFP,你应该知道,理财是一个新兴行业,是有专业技能的(当然不是半桶水,忽悠客户的所谓理财规划师)。
      在“理财规划师理不好财”这个问题上,我大胆猜测有两种可能:一是理财师没有钱,在此,我就不想多说了,前面已经谈过很多。多说一句的是,楼主就是从事独立理财行业的,此前也在金融机构里担任过中高层管理人员(哈哈,不好意思,我和老婆共用一个账户),本身也是精算师,虽然我身边的客户都比我有钱多了,但我个人觉得自己还不算穷,理财目标也在逐步的实现。二、理财规划师理不好财,是因为他们没有按照理财观念来对待自己的生活。那么,是他们背叛了自己的信念,这就是真正的“半桶水”,只会考试,只为打份工混口饭吃,没有意识到自己从事的是一个新兴行业,这个行业的产品是理念,而不是真正的金融产品。由于缺乏理念,一些所谓的“理财规划师”天天把自己的理财工作锁定为炒股炒楼,或者是帮客户炒股帮客户炒楼,结果理不好财,那是很自然的。这是一种对客户不负责任,对自己的行业没有使命感的态度。

[ 本帖最后由 moonmagic 于 2010-7-19 13:48 编辑 ]
2010/07/19回复
宝里宝爸爸:
看了你的实例,哑然失笑,又是一个半桶水,淌的很。你给出的所有数字,都会证明就是为了规划而规划,因为,那些假设从来都没有给验证过,也不会给验证。这种预设条件的理财规划,都是在玩数字游戏。什么假定5000元每个月,什么假定3%的通货膨胀。就玩玩这个就实现理财规划了,幼稚!
查看原文
       关于您所说的“半桶水”问题,我非常感谢您的提醒。相对于博大精深的理财行业而言,我的确只知皮毛。虽然我本身就是精算师出身,也在外资金融机构任职多年,但自从投身理财行业之后,才知自己知识不够:关于税务筹划,我所知不多;关于各国的金融法规,我也知之甚少;全球几千只基金,我还不能如数家珍;对于国际信托,我也正在研究中。
        但是,对于您所指出的这个“半桶水”问题,我倒是有能力解答的。您非常厌恶“假设”,认为这很“幼稚”。那么让我告诉你,几乎所有数学、物理学、经济学和金融学的伟大理论都是基于假设(不好意思,我是数学、统计学硕士出身,应该有发言权。)因为未来没有发生,都要预设条件。关于通货膨胀,我就不多说了,用历史趋势来进行长期假设是相当准确的。
       从我个人之前的工作经历说起,或许大家认为精算工作很神秘,但如果我告诉你,你可能也要哑然失笑了,因为精算工作全部是从假设开始的,对未来长达二十年的利率进行假设,对未来长达二十年至百年的人类死亡率进行假设,然后才开始进行产品定价和公司财务状况的分析。这就是精算师的核心工作。
      当然在假设之后,我们还要进行复杂的分析,当假设的条件产生各种变化的情况下,会对结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在精算中称为“profit testing”(利润测试)在理财规划学中称为“敏感度分析”。我不可能在这儿把这些东西一一道来,毕竟我现在不是要培养理财规划师。
      你可以回头再看看那个“假设”,每月5000元是客户的需求,基于需求,对未来进行如此规划,是合理的。

[ 本帖最后由 moonmagic 于 2010-7-19 13:49 编辑 ]
2010/07/19回复
yilinghong:
你好,想你短我,我想知道数字,谢谢:33岁想55岁退休,希望退休后每月有5000元
查看原文
初步结果已短,详细结果你可短我q号,我发给你。
所有的结果都是基于发给你的“假设”,如通货膨胀和投资回报率,如果你目前的投资回报率无法达到那个数字,结果可能要调整。如果您愿意提供更多的资料,我可以帮你重新测算。
2010/07/19回复
猜你喜欢

理财规划师在哪报考

香港保险为什么不能透过保险中介买

【零基础学理财】家庭资产配置由浅入深解读债券、保险、股票、信托...【理财观念阶段】

从0到100,理财辣妈养成记(持续更新ing~)

理财十年,那些不得不说的秘密

小孩保险,瞎买不如不买,看过这个再出手

热点推荐

带娃去大澳渔村 泡水吃海鲜,晒成小黑炭!

小学三年级写作业到11点 真的无法接受

不可思议!在市场被偷走半只鸡!

房子卖不出?还不如装修好继续住

在家用电饭煲煮关东煮 好吃没负担

2025妈网装修交流群 省钱不踩坑

实现牛腩自由!电饭煲焖腩超省心

三升四,小孩对KET排斥,每天就是看中文书

分享生活#国泰平安

被挑食娃夸爆的午餐!芝士焗南瓜牛肉饭

强降水+8级大风!强劲冷空气已启程!多地高

58送上门的烧鸡 皮脆肉嫩还带竹筒粉

梅花园阿强家吃哭了!记忆中的味道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