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的育儿心得
10120准备怀孕
记得有一次团团刚满六个月,正是母体免疫力消失,传说中最容易得病的时候,可能是回延庆在外玩的时间太长有点胃肠型感冒,晚上十点开始哭闹不止,(有经验的妈妈一下子就能辨别出孩子的哭闹是因为饿了,渴了,困了,还是不舒服.孩子啼哭时如果轻轻碰触他的嘴唇,他立刻回头寻找就说明他饿了,并且婴儿饥饿时地啼哭往往会流泪;如果是困了就会不紧不慢的哼哼;如果给奶不吃,抱着不睡还大哭不止可能是他哪里不舒服,换个姿势,检查一下尿裤,都没问题就可能是身体不舒服,太热了,或者是消化不良;再或者他就是缺乏安全感想被抱着)一家人束手无策,但他除了哭闹没有其他症状,只是下午是有37.3度低烧,拉了两次稀便,但很快体温又正常了.我当时真的想带他去医院了,但转念一想即使去了又能怎样,他哭闹肯定是因为肠痉挛引起(他平时也经常会因为肚子不舒服哭闹,但没有这次闹的这么凶,抱着走走就好了).这么小的婴儿又不能随便用药,再说也根本没有婴儿用的止痛药,我虽然不是儿科医生,但作为一名药剂师,起码的医疗常识还是了解的,而且我在之前还特意买过儿科疾病方面的书籍,对这方面有大概的了解.就这样全家人轮流抱着哄了一个多小时,团团终于睡着了,那一晚我睡的提心吊胆,生怕他再哭闹,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成长不可能一帆风顺,有些痛苦他必须承受,父母也不能替代.庆幸的是第二天团团又恢复了往日的精神,吃喝拉撒也恢复了正常.团团第二次生病是在去年冬天来暖气前那阵子,我家白天气温17-18度.
奶奶老怕孙子冻着,白天给他穿一身三保暖秋衣加一件小棉线坎肩.(我们出生后在家一直只穿一件衣服,冬天薄秋衣,夏天大背心,儿子从来穿的比我少一件)这样捂了半个月,开始是眼屎特别厚重,出门迎风流泪,后来即使不出门也眼泪汪汪.就这样我唯一一次带他去医院看了眼科医生,点了妥布霉素眼水眼膏很快就好了. 但是我当时没有意识到他的结膜炎如果按中医理论解释就是内火上延导致目赤,没有及时减衣物,结果眼疾刚好又开始流黄鼻涕,鼻孔堵得不能呼吸,吃奶都得换好几次气,睡觉就像离了水的小鱼只能用嘴呼吸.每天擦鼻涕的手绢十几条.我看事态严重去咨询儿科专家,她也没什么好办法,就说实在不行吃抗生素.吃中药健儿清解液又挺了两天还不见好,我狠狠心给他吃了三天阿奇霉素,疗效并不明显.这期间每天上班都咨询同事,她们都是比我年长的孩子妈,人人都有一套育儿经,我每天都要把各方面经验进行全面比对,逐一分析.这样我晚上睡不踏实,白天还得想这想那,他还没好我都要累垮了.好在团团在流了两个星期大黄鼻涕之后终于渐渐好了.精神也恢复了,不再老是粘人.想必是我终于悟到黄鼻涕必是内热引起,赶紧给他换回薄秋衣,并叮嘱奶奶一定别给多穿,睡着只给盖单层毛巾被,平时开窗,暖气关一半,室温最高不能超过25度,开加湿器使湿度保持在40-50%(湿度对小孩来说很重要,冷一点不要紧,可以提高抵抗力,湿度太低容易生病).看着团团健康活泼的样子,我体会到了做一个母亲特别是一个合格母亲的不易.做一个合格的母亲不仅需要爱心耐心还要懂得科学的知识,摒弃传统的偏见,通过网络和现代媒介不断学习,跟上时代的脚步.团团马上就要满周岁了,细数一年来的日子,他就闹过这么两次毛病,没有发过烧没有打过针.而且这两次基本也是靠他自己的抵抗力挺过来的.比较起来周围许多孩子家长在孩子一岁时早已经奔过不止一次医院,有的还住过院,扎过点滴,用过很多抗生素,激素,大人孩子都受了很多罪.
通过这两次教训我也得出了一个结论,小孩子怕热不怕冷.就像最近很火的中医药大学教授曲黎敏讲的,儿童是纯阳之体,特别是男孩,正如春天万物萌动,内里好似火在燃烧,如果再像同学那样在室温22度的情形下还给他家儿子穿着棉袄毛裤,必定使内热聚集无处发散,轻则见凉风就极易感冒,重则损害免疫力影响一生健康.正所谓凉病好治热病难医.其实现在生活水平比起我们小时候不知要好多少,冬天室内也温暖如春,大可不必把孩子厚厚的裹成个粽子,这样一方面不利于散热又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对于今后孩子的性格都会造成影响.(活生生的例子,老公小时候就被他妈打蜡烛包束缚惯了,结果长大变得肉肉唧唧不愿出门,还是X型腿).再说我们这辈人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我们的父母也没有什么育儿经验可谈,那时的社会背景传统又保守,很多人并没有科学的知识,甚至还有很多陋习.例如坐月子期间不刷牙不洗澡,不开窗通风,结果细菌感染得了所谓月子病还不自知,反而包裹的更紧结果愈发加重甚至危及生命.(说到这里真有点义愤填膺,如今都21世纪,科学观念深入人心,怎么就还有一部分老一辈父母沿袭农村的一套土政策坚定地不让产妇洗澡,至于产妇也期期艾艾的像个封建小媳妇不辨是非当真的把自己捂成馊豆包.我当时刨产回家就洗了澡,儿子也是每天洗澡,洗完之后还要光着身子做按摩.
当时有一个朋友产后她妈妈坚持不让她洗澡,还说我是刨的她女儿是顺产所以不能洗就是不能洗,给我气的无语,老年人思想真顽固啊!还好我的公婆父母都没给我阻力,婆婆一开始曾把苹果在热水里泡过再给我吃,被我批评教育之后就把我当正常人看待了. 所以我坐月子还是很舒服的,除了没出门逛街一切和平时一样,该上网上网该看书看书,特别是通过搜狐和**的育儿论坛学到了很多知识.我也并没因此腰疼腿疼视力下降,得了所谓月子病(过去人们没有知识,不知道产妇需要补钙,因缺钙引起的腰腿疼总被认为是吹了风.楼下有个老太太还说她女儿在美国生孩子,生完医生就让她冲澡,不洗不能回病房,送的饭是牛排和冰水.生完两周就上班,根本没坐月子的概念.人家身体也很健康.美国妇女也没因此死光光.)特别是团团身体又结实又有劲,每天只要一睁眼就动不停,即使小时候活动能力有限也是四肢挥舞不停.连月嫂都说他不用做被动操了,自己活动就够了,真是没有遗传一点爸爸好吃懒做的基因呀!记得有两次我在单位传染了感冒,生怕回家把他传染了,可是又不可能隔离,该抱还是抱,晚上还睡在一张床上,结果老公都被传染了,他一点事都没有.我想这不能不得益于我一贯的育儿方式.直到现在他每天晚上最快乐的时光都是在浴盆里撒欢玩水,然后再被抱到大床上光着小屁屁又滚又蹦.温暖的洗澡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进而提高抵抗力.还可以洗去一天来沾染在身上的细菌.睡觉前和他在大床上翻滚游戏,把他都得哈哈大笑是我们一家三口必备的节目.有一本书上说快乐的情绪可以提高宝宝的免疫力,或许真有道理.疯够之后团团不用抱着哄自己就在床上憨憨的睡了,不像有的孩子睡前要抱着哄半天.(但是孩子在五六个月之前确实有一段难熬的日子,没事总让抱着睡觉,明明睡着了一放到床上又开始哭,那是他缺乏安全感的表现,这也是做母亲最辛苦的一段日子.
我想起了住院时病房护士说的一句话,"当妈妈没那么容易的,忍着点").还记得很久之前看过一篇文章,作者来到一个小山村,看到一家夫妇的两个儿子早上刚起床衣服也不穿就滚在屋外的冰天雪地里打闹,丝毫不畏惧严寒,而孩子的父母只是自顾自忙着,显然对这种情形已经司空见惯.作者于是感叹只有在这种环境中才能培养出男儿该有的血性.一棵小苗,越是栉风沐雨越是能英姿挺拔.回看当今社会风气,男儿气概低迷,一张张脂粉气十足的美男面孔充斥荧屏.长此以往,男儿们还如何担当重任.我并不是苛求以后团团能成就如何的事业,我只希望他能多一份刚毅坚定,少一份矫揉造作.现在的生活条件太好了,本来就失去许多历练的机会,如果再刻意保护往往会扼杀果敢好奇的天性,把孩子培养成温室里的花朵.同事看了我给团团拍的录像都很赞成我的教育方式,不要过分小心,撒开手让他快乐尝试,在安全范围内偶尔尝试一下疼痛的滋味这样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小男子汉.即便是刚刚出生的小婴儿也有令人惊叹的强大生命力,他比别人更了解自己需要什么,只要简单的满足就可以让他报以满意的微笑,大人小心翼翼的包裹有时就是适得其反的多余.当然这并不代表对待孩子三心二意,而是要把对他的爱化作无形,让妈妈的关爱成为他探索世界的坚实依靠,当他迈出人生的每一步,回头看都有妈妈鼓励的目光.
[ 本帖最后由 闵柔 于 2010-7-1 12:40 编辑 ]
201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