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陈志武写给女儿的信
2010年10月07日 11:03:40 来源: 广州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陈晓、陈笛:
今年你们分别是15、13岁了,正在形成自己的价值观,特别是文化观、人生观,这些观念最后将影响你们整个人生的经历、幸福、价值……在此之际,我想跟你们交流一些我和你妈妈的想法、愿望。
首先,我要说,你们一生幸福是我们最大的愿望和指望,长大后你们做任何事情都应以是否让自己幸福为标准。一般的中国父母都会跟小孩强调“孝顺”、也指望着小孩长大后抚养他们,所谓“养子防老”。许多父母,或说整个中国社会,都以子女是否“孝顺”来评判子女的“好坏”。你们千万不要有这种包袱,我们真的不希望你们这样想。
说实在的,我和妈妈已经买好退休基金、医疗保险、投资基金,甚至也买好长期护理保险,如果我们老了不能动、需要他人长期护理,那么,保险公司可以支付护理费用。等我们老了,我们要么雇人照顾,要么就去养老院。总之,我们会在经济上做好各种安排,等年长后不用你们“孝敬”回报,我们不会成为你们经济上的任何负担。
我们这样做,不是因为担心你们不“孝顺”,而是我们太爱你们,太在乎我们成为你们的负担,你们的幸福是我们唯一的指望,这包括尊重你们长大后选择职业、选择男友的自由。
假如我和你妈妈没有自己的养老和医疗保障,而是将来完全靠你们养老的话,我们今天会让你们随便选择专业与职业、选择男朋友吗?不会的!因为那样的话,你们未来的收入、未来的丈夫不只是决定你们未来的生活,也包括决定我们年老时的生活收入。也就是说,你们的一部分就是我们的产权,你们就是我们对未来养老、医疗的投资,那样的话,我们能让你们选择学那些没有收入的历史、文学、哲学、社会学等专业吗?能让你们去找那些没有出息、未来不会赚钱的男生做男朋友并进一步成为丈夫吗?那样的话,不管你们多爱某个男孩,只要他未来的收入不会高、看起来也不会孝顺,怎么样也不行,我们不能让我们的退休养老变成个大问号的!
等你们长大成家后,也希望你们教育自己的子女这样做,要一代代自己在经济财力上独立、自立,维护自己的尊严!
说白了,我不想看到你们把生子养女看成是一种利益需要、把子女当成养老避险的工具!在自己选择怀孕、生孩子之前,你必须问自己:是不是因为热爱小孩、热爱生命、热爱人之情才要怀子育女?
如果你知道自己不一定喜欢子女,但出于养老需要而生孩子,那么,你真的对不起还没出生的子女,因为在他们还没出生之前,就被你赋予了终生的包袱。这样做,对后代是天生的不公平!因此,因“养子防老”而生子的行为是一种不道德的自私!——当然,在金融市场出现之前的传统社会里,为了生存,“养子防老”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可是,到了金融市场已很发达的今天,还要靠“养子防老”,那就过于自私、过于对子女不公平了。
是不是说,小孩长大后不应该照顾父母、关照看望父母呢?不是。那就要看后代自己的选择了,他们对父母的爱护甚至抚养可以是自己自由的选择,但不应该是一种无选择权的责任义务。
(陈志武是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
我为什么超生
723875谈天说地
2010/10/07
全部回帖

如果你知道自己不一定喜欢子女,但出于养老需要而生孩子,那么,你真的对不起还没出生的子女,因为在他们还没出生之前,就被你赋予了终生的包袱。这样做,对后代是天生的不公平!因此,因“养子防老”而生子的行为是一种不道德的自私

2010/10/07回复

春天的小树苗:
看了,很有同感。一直都觉得生儿育女不是为了养老,防老。只愿他们长大幸福,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就可以了。
查看原文我没有觉得超生是因为担心他们养回我们没能力,相信现在的人,一代比一代幸福,我只是觉得,自己疏忽没时间陪伴他们的时间里,有一个他们都信任的伙伴陪伴,多一个人聊天,多一个人分享。我想我一定能从他们的身上感受得到更多的快乐~
2010/10/07回复
春天的小树苗:
看了,很有同感。一直都觉得生儿育女不是为了养老,防老。只愿他们长大幸福,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就可以了。
查看原文
补充:如果生儿育女的目的为了自己,那么也太冒险了,始终他们不全部是你的,你也不能完全控制,这样的案例好多,虽然说得比较不尽人情,但也是最客观的.
2010/10/07回复

今天还在和我妈妈讨论这个问题,我是独生女,但LG不是
超生,我要辞职,有点可惜,但一家人可以团聚(我LG目前不在广州工作),少了我的收入,生活水平会没有现在这么好,何况还要再生一个小的,LG一个人的工资四个人花
不超,我就继续工作,和LG也继续做周未夫妻,明年我女儿读小学,我要一个人带她在广州,我又觉得有压力,因为现在的小孩真是不好教,我怕我一个人管不了她
超生,我要辞职,有点可惜,但一家人可以团聚(我LG目前不在广州工作),少了我的收入,生活水平会没有现在这么好,何况还要再生一个小的,LG一个人的工资四个人花
不超,我就继续工作,和LG也继续做周未夫妻,明年我女儿读小学,我要一个人带她在广州,我又觉得有压力,因为现在的小孩真是不好教,我怕我一个人管不了她
2010/10/07回复

中国经济成长前景不妙 3年后输印度
联合早报 2010-10-06 10:10:28
台湾工商时报报道,最新一期经济学人报道,印度受惠于年轻且持续成长的劳动力,其经济成长率可能在2013年超越中国,而且成长速度在未来25年将持续领先其他大国。
中国和印度的龙象之争,一直备受全球关注。作为金砖四国的两个主要成员,过去多年来中国在经济成长的表现上一直优于印度,不过这个局面再过3年可能出现变化。
经济学人最近一期以「印度的成长将如何超过中国」为封面故事指出,印度令人惊叹的经济成绩,主要归功于它的私人企业,「这个国家的政府也许很虚弱,但私人公司非常强健」。
报道指出,正在主办大英国协运动会的印度,尽管在举办这项活动上未获得好评,但其经济上的表现却相当良好,预期今年的经济成长将可达到8.5%。
报道称,目前中国经济规模仍是印度4倍大,印度要像中国这般富有可能还有长路要走,但印度的经济成长率却可能在2013年甚至更早就超越中国。部份经济学家甚至认为,未来25年印度经济成长率将高于任何一个大国。
今年9月,摩根士丹利发布的报告也指出,印度新增的劳动力比中国多出6倍,预料未来两年「人口红利」将显效,而最快到2013年,印度将可追上中国的GDP成长。
不过在GDP总量上,矿业巨头力拓稍早公布报告则预估,印度GDP总量要15年才能赶上中国。
经济学人指出,印度经济成长率超越中国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中国由于一胎化政策,导致中国劳动力开始老化而短缺,再过几年,劳动力甚至将出现萎缩。印度则将获益于年轻且成长的劳动力。目前印度的儿童老年相对于劳动年龄成年的人口比率,是全球最佳的国家之一,而且这一情况还将持续一个世代。
第二个原因,则是拜印度的民主制度之赐,让数百万家充满活力的私人企业驱动其资本主义的发展。相较于中国文化充满秘密和审查,印度人的意见可以轻易地流通,这也促成印度软体业蓬勃发展。
联合早报 2010-10-06 10:10:28
台湾工商时报报道,最新一期经济学人报道,印度受惠于年轻且持续成长的劳动力,其经济成长率可能在2013年超越中国,而且成长速度在未来25年将持续领先其他大国。
中国和印度的龙象之争,一直备受全球关注。作为金砖四国的两个主要成员,过去多年来中国在经济成长的表现上一直优于印度,不过这个局面再过3年可能出现变化。
经济学人最近一期以「印度的成长将如何超过中国」为封面故事指出,印度令人惊叹的经济成绩,主要归功于它的私人企业,「这个国家的政府也许很虚弱,但私人公司非常强健」。
报道指出,正在主办大英国协运动会的印度,尽管在举办这项活动上未获得好评,但其经济上的表现却相当良好,预期今年的经济成长将可达到8.5%。
报道称,目前中国经济规模仍是印度4倍大,印度要像中国这般富有可能还有长路要走,但印度的经济成长率却可能在2013年甚至更早就超越中国。部份经济学家甚至认为,未来25年印度经济成长率将高于任何一个大国。
今年9月,摩根士丹利发布的报告也指出,印度新增的劳动力比中国多出6倍,预料未来两年「人口红利」将显效,而最快到2013年,印度将可追上中国的GDP成长。
不过在GDP总量上,矿业巨头力拓稍早公布报告则预估,印度GDP总量要15年才能赶上中国。
经济学人指出,印度经济成长率超越中国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中国由于一胎化政策,导致中国劳动力开始老化而短缺,再过几年,劳动力甚至将出现萎缩。印度则将获益于年轻且成长的劳动力。目前印度的儿童老年相对于劳动年龄成年的人口比率,是全球最佳的国家之一,而且这一情况还将持续一个世代。
第二个原因,则是拜印度的民主制度之赐,让数百万家充满活力的私人企业驱动其资本主义的发展。相较于中国文化充满秘密和审查,印度人的意见可以轻易地流通,这也促成印度软体业蓬勃发展。
2010/10/07回复

CinyLv:
我觉得LZ应该看看今天的广州日报B9版的经济学家陈志武写给女儿的信http://news.xinhuanet.com/xhfk/2010-10/07/c_12634176.htm
查看原文很贊同。
2010/10/08回复

坦然:
经济学家陈志武写给女儿的信 2010年10月07日 11:03:40 来源: 广州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陈晓、陈笛: 今年你们分别是15、13岁了,正在形成自己的价值观,特别是文化观、人生观,这些观念最后将影响你们整个人生的经历、幸福、价值……在此之际,我想跟你们交流一些我和你妈妈的想法、愿望。 首先,我要说,你们一生幸福是我们最大的愿望和指望,长大后你们做任何事情都应以是否让自己幸福为标准。一般的中国父母都会跟小孩强调“孝顺”、也指望着小孩长大后抚养他们,所谓“养子防老”。许多父母,或说整个中国社会,都以子女是否“孝顺”来评判子女的“好坏”。你们千万不要有这种包袱,我们真的不希望你们这样想。 说实在的,我和妈妈已经买好退休基金、医疗保险、投资基金,甚至也买好长期护理保险,如果我们老了不能动、需要他人长期护理,那么,保险公司可以支付护理费用。等我们老了,我们要么雇人照顾,要么就去养老院。总之,我们会在经济上做好各种安排,等年长后不用你们“孝敬”回报,我们不会成为你们经济上的任何负担。 我们这样做,不是因为担心你们不“孝顺”,而是我们太爱你们,太在乎我们成为你们的负担,你们的幸福是我们唯一的指望,这包括尊重你们长大后选择职业、选择男友的自由。 假如我和你妈妈没有自己的养老和医疗保障,而是将来完全靠你们养老的话,我们今天会让你们随便选择专业与职业、选择男朋友吗?不会的!因为那样的话,你们未来的收入、未来的丈夫不只是决定你们未来的生活,也包括决定我们年老时的生活收入。也就是说,你们的一部分就是我们的产权,你们就是我们对未来养老、医疗的投资,那样的话,我们能让你们选择学那些没有收入的历史、文学、哲学、社会学等专业吗?能让你们去找那些没有出息、未来不会赚钱的男生做男朋友并进一步成为丈夫吗?那样的话,不管你们多爱某个男孩,只要他未来的收入不会高、看起来也不会孝顺,怎么样也不行,我们不能让我们的退休养老变成个大问号的! 等你们长大成家后,也希望你们教育自己的子女这样做,要一代代自己在经济财力上独立、自立,维护自己的尊严! 说白了,我不想看到你们把生子养女看成是一种利益需要、把子女当成养老避险的工具!在自己选择怀孕、生孩子之前,你必须问自己:是不是因为热爱小孩、热爱生命、热爱人之情才要怀子育女? 如果你知道自己不一定喜欢子女,但出于养老需要而生孩子,那么,你真的对不起还没出生的子女,因为在他们还没出生之前,就被你赋予了终生的包袱。这样做,对后代是天生的不公平!因此,因“养子防老”而生子的行为是一种不道德的自私!——当然,在金融市场出现之前的传统社会里,为了生存,“养子防老”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可是,到了金融市场已很发达的今天,还要靠“养子防老”,那就过于自私、过于对子女不公平了。 是不是说,小孩长大后不应该照顾父母、关照看望父母呢?不是。那就要看后代自己的选择了,他们对父母的爱护甚至抚养可以是自己自由的选择,但不应该是一种无选择权的责任义务。 (陈志武是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
查看原文我看了,其实我觉得现在好多人超生并不是想着养儿防老,反正现在的社会都是“老豆养仔,仔养仔”的了,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当我们不在时,有什么事他们也可以互相扶持!
再加上,我认为独生子女是高风险的,因为现在交通事故频发,天灾人祸不断,唉,生一个,难保有什么意外**孤独终老!
我有个亲戚有一女儿就在年初因为煤气中毒死了,多伤心呀,幸好他还有其他子女,如果得一个,那么两老不就要孤独终老了吗!
也因为是以上的原因,我才在最近改变了想法,觉得两个是最完美的!
再加上,我认为独生子女是高风险的,因为现在交通事故频发,天灾人祸不断,唉,生一个,难保有什么意外**孤独终老!
我有个亲戚有一女儿就在年初因为煤气中毒死了,多伤心呀,幸好他还有其他子女,如果得一个,那么两老不就要孤独终老了吗!
也因为是以上的原因,我才在最近改变了想法,觉得两个是最完美的!

2010/10/08回复

鼠妈妈JOYCE:
我看了,其实我觉得现在好多人超生并不是想着养儿防老,反正现在的社会都是“老豆养仔,仔养仔”的了,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当我们不在时,有什么事他们也可以互相扶持!再加上,我认为独生子女是高风险的,因为现在交通事故频发,天灾人祸不断,唉,生一个,难保有什么意外**孤独终老!我有个亲戚有一女儿就在年初因为煤气中毒死了,多伤心呀,幸好他还有其他子女,如果得一个,那么两老不就要孤独终老了吗!也因为是以上的原因,我才在最近改变了想法,觉得两个是最完美的!
查看原文
说到底还不是为了你自己,而不是为了孩子
把孩子当成了陪伴你的宠物,或者赚钱的工具,虽然说得难听些,但你与LZ一样,还不是为着自己着想。
却没人为孩子想想,是否他愿意来到这世上。
如果条件不好,人生苦短,又何苦多一个人受苦呢。
当然如果钱多, 我完全赞成多生,十个八个都没问题,国家需要这样的人,需要高智商高收入的人群多留后代。

把孩子当成了陪伴你的宠物,或者赚钱的工具,虽然说得难听些,但你与LZ一样,还不是为着自己着想。
却没人为孩子想想,是否他愿意来到这世上。
如果条件不好,人生苦短,又何苦多一个人受苦呢。
当然如果钱多, 我完全赞成多生,十个八个都没问题,国家需要这样的人,需要高智商高收入的人群多留后代。
2010/10/0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