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儿子,爸爸不是郑渊洁》一文讨论

354813家有中学生

相关链接  http://news.**/2010-12-06/126010222.html
        儿子,今天爸爸给你谈的是:我与别人的爸爸有何不同。  
        先提及三个事例:一是李开复对女儿说,成绩只不过是虚荣的人用以吹嘘和慵懒的人所恐惧的无聊数字而已;二是郑渊洁在儿子18岁后,送给他两个礼物,一辆车和一盒避孕套;三是广西有个学生考上了清华大学,父母的教育秘诀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办法,只是让他快乐地成长。
      几年来,我非常关心你的学习成绩。你肯定有点不耐烦了。瞧,李开复说了,成绩只不过是无聊的数字而已,是用以吹嘘和慵懒的人的。我要告诉你,李开复曾经是Google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他给两个女儿提供的受教育环境和物质保障,是我终生难以比及的。李开复的女儿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李开复讲“成绩是无聊数字”的同时,还说了句:最重要的是你在学习,你需要的唯一衡量是你的努力程度。

  李开复劝女儿不要在乎成绩,但给女儿写信时,又很自豪地提及女儿的“高中微积分第一名”。因此,你千万不要把成绩当作无聊的数字,依然要坚持刻苦学习。李开复的女儿其实留学不留学无所谓,他的家产和影响,足可以使女儿有个很舒适的工作。而你的成功要靠自己的打拼,因为爸爸没有李开复那么大的能耐。
  你是读着郑渊洁的故事长大的。童话故事为郑渊洁赚得盆满钵溢。在这种家境中,郑渊洁的儿子拒绝了校园里按部就班的课程,在玩耍中发展自己的人生。他去非洲旅游,回来后竟然瞒着父亲出版了摄影集。而像我这样的爸爸,顶多给你一些远游的路费。我们父子与郑渊洁父子不是一个档次,他的家教理论不适合我们。你作为平民百姓的孩子,依然要沉浸在校园的课程,除了刻苦学习,别无选择。
  广西的学生考上清华大学,父母的教育秘诀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办法,只是让他快乐地成长。这里,我们要正确理解什么是快乐成长。我对你的学业要求很严格,有人曾经斥责我:“你给孩子施加了多大的压力啊,孩子能快乐成长吗?”儿子,你要记住,快乐成长与刻苦学习并不排斥。刻苦学习不意味着你放弃郊外踏青、暑假旅游、网络聊天和课外阅读;它只是要求你在一定时间内,集中精力去学习,不要分神,不要懈怠。而优秀的学习成绩,是你快乐成长的精神财富。爸爸对你的要求是,学习时,必须全神贯注,不能浅尝辄止。闲暇时,那就由着你的性子,去玩吧,只要健康,只要安全即可。
  儿子,请记住,那些声名显赫的家长,因为家境的殷实,下一代不存在就业谋生的压力。一些教育家声称的“赏识教育”、“快乐成长”,那仅仅是理论层面的说教而已。古训中的“头悬梁锥刺股”、“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倡导的就是对学业的刻苦和严谨。你刻苦学习的目标很简单:好成绩,好大学,好职业,好生活。
  儿子,让我们一起踏踏实实过好我们的平民生活吧。我们不会有“李开复”和“郑渊洁”式的奇迹。爸爸与别人的爸爸不同,爸爸其实又跟更多的爸爸相同那就是渴望着下一代有个令父辈欣慰的前程。20多年后,你也像当今的我一样,接过爱心的接力棒,对你的孩子讲述这些枯燥而丰实的人生道理。
  (博文照登)胡子宏
(来源:羊城晚报)

[ 本帖最后由 颢子妈妈 于 2010-12-9 18:47 编辑 ]
2010/12/09
全部回帖
多点叶开这样的学者,中国的孩子们就幸福了.
面对传统教育带来的弊端,我们除了无奈接受和忍耐,还能做点什么 ??
2010/12/10回复
转一贴:
爸爸 儿子不是爱因斯坦
    爸爸,今天而想对你说的是,你儿子和别人没什么不同。
    不用举例子大家也知道世间值得追求的不止是钱财和功名,对还年幼的儿子我来说,物质的享受远及不上精神的快乐。爸爸的教育目标是以自己的价值标准规划儿子的成长之路,但是可曾想过,儿子最想得到的是什么?
    一直以来,爸爸都很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但是这样的关心,仅限于学习的成绩和生活的温饱。爸爸有对比过我的努力程度和很多能考上清华北大的天之骄子有多大区别吗?我付出的辛劳真的比不上李开复的女儿郑渊洁的儿子吗?如果抛开物质生活的影响,我只能很遗憾的告诉你,你儿子的天资,真的不如他们。李开复郑渊洁在中国数亿父母中的地位,估计还不如清华北大学子,在两千万大学生中的地位吧。爸爸,我们父子,和他们真的不是一个档次。他们的教育理论确实不能生搬硬套,但他们的父子亲情我们应该也有吧。
    爸爸,儿子羡慕的不是能到非洲旅游,儿子祈求的也不是能自费上哥伦比亚。儿子只是想把学习和学校在我生活中变得不是那么可怕,不要等我长大后最大的噩梦就是坐在教室里。
    爸爸,确实,我想要快乐。我承认快乐的成长和刻苦的学习没冲突,但是快乐的成长和一天10个12个甚至16个小时的刻苦学习,不会没冲突吧。对于儿子我来说,学习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但是这是我的责任,我该有一定的付出。但是爸爸有劳动法保护保护你的工作时间是一天八小时。儿子的,谁来保护?爸爸说学习是全神贯注,休息娱乐的时候好好去玩。但是,我有玩的时间吗?一天几个小时,四个?三个?还是两个?爸爸认为够我好好去玩吗?爸爸认为我的娱乐时间足够消除我学习的压力吗?当我压力越来越大的时候,我又怎么能专心于学习,又怎么能获得好成绩。
    爸爸,或许会有天资聪颖的人,或许会有天生喜欢学习的人。但是你儿子真的不是。或许有很多天资平凡的人努力也能获得好成绩,但是这样的努力,一般不是父母鞭策出来的。儿子还在叛逆期,对于父母的压力,本能的会感到抗拒,为什么爸爸从没想过放松对儿子的压力。
    爸爸,儿子真的不是爱因斯坦,我和那些天才没可比性,我的追求也不高,快乐的家庭,轻松的生活。我不敢保证什么一定考取重点大学,但是我想,我心里的压力减少一点,我学习的兴趣就会多少一点,成绩应该也会好上一点。
    爸爸,然我们轻轻松松的过我们的凡人生活吧,出人头地那要有出人头地的本钱的,人家的儿子,努力不下于我,天资不下于我,物质生活不下于我。爸爸,我最希望从你身上获得的,是理解。我们是平凡人,我能有一个爸爸一样的前程,将来有一个像我一样的儿子,我想,这就是传承了。
2010/12/10回复
帮顶
2010/12/11回复
叶:多让孩子有效地阅读,阅读要有一定的规划和指导,不同年龄的孩子读不同的好作品。小学更强调文学教育,小学生要大量阅读童话、有想象力作品;初高中适当增加世界名著、中国传统文学经典。有了大量阅读、积累,一旦随着年龄的增长,掌握了应试教育的技巧,成绩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我从不记得小时候有什么严格抄词、做卷,但我的语文成绩都不错。这也是我父母无意让我散乱阅读的结果。

学习
2010/12/14回复
可是这种唯分数是问的局面并不是家长一手造成的啊?
2010/12/15回复
颢子妈妈:
问问孩子:自己想要的未来是什么?http://www.ycwb.com/ePaper/ycwb/ ... /content_988865.htm叶开,《收获》杂志副编审。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对中小学语文进行批判,写了二十多篇文章,大多发表在《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的“语文之痛”专栏上。  这份认真的批判源自叶开自己的感同身受。针对小学的僵化体制及语文教材的弊端,叶开说,自己女儿三年级前还可以忍受,现在是不堪忍受。他最近一篇文章《女儿连阅读的时间都没有了》的开头第一句就是:“上到五年级,小学教育的一切陋习都出现了,而且是喷涌出现的。”  在和记者交流对博文《儿子,爸爸不是郑渊洁》的看法时,他的言语间多次出现“可怕”一词,丝毫不掩饰他的悲哀和愤怒。他更加激烈地指出:“如果有学校来印发阅读这样的文章,就等于说,我们要把对考分的绝对追求合理化,把对孩子的逼迫合理化!”  羊城晚报:现实中,很多家长觉得作者写得很真实。您对此怎么看?  叶:读了这篇博文,心都寒了!博文作者的这种观点让我不寒而栗!这也反映我们的教育走进死胡同,完全看不到希望。  作者的思维非常狭窄。但他站在平民立场,很容易获得不正自鸣的真理,得到广泛的共鸣。我要指出的是,他是伪平民立场,先把自己预设在社会的底层,放在和郑渊洁、李开复的对立面来谈,然后指出这样做是没有出路的唯一出路,世界上只有这样一条路,逻辑上似乎有很强的说服力。他一方面反对成功人士的做法,但另一方面恰恰要求孩子达成为那样的人物。这种写法充满了掌握真理的自以为是,把自己虚假的梦强行加给孩子,而事后还自鸣得意,还要儿子二十几年后再传递给下一代,这是多可怕!   羊城晚报: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学校把这篇博文印发给学生、家长?  叶:学校简直是如获至宝啊,博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大棒,让他们来砸向孩子,给家长学生以双重打击。到处宣扬这样的博文,必将更加强化这种认识———我们要把对考分的绝对追求合理化,把对孩子的逼迫合理化!我们的教育上面是重压,下面是浑浑噩噩,家长缺乏基本思考能力,我很悲观地说,整个社会和家长的教育理念、方法陷入一片混乱。  羊城晚报:博文作者说,孩子的目标就是要好成绩、好大学、好职业、好生活。有家长在和我们的讨论中就谈到,按这样的设计就是成为优秀人士吗?  叶:我不能同意郑渊洁的极端方式,让孩子离开学校,孩子不能脱离他的同龄人。所以我对女儿也说,你只能忍受,这是你们的命。但作为家长,你到底想要孩子的未来得到什么?就是考重点大学吗?我们都知道中国所谓重点大学是怎么回事。再远点,未来有个好工作,当官或者发财。我们的人生就只有这两条道路吗?我无话可说!  所谓好工作到底又是什么?现在我们整个社会精神都是建立在商业意识的基础上,以钱作为衡量标准。我们对成功的理解越来越功利,以至于成功的标准都可以简化为挣钱的多少。三十年前我们在讨论,为什么我们的人生道路越来越窄,如果按这位作者描述的前景,我们这一代孩子的人生道路似乎更加狭窄。为什么呢?!我想,很多国家的人并不是我们这种狭隘的对成功认识。成功是什么?就是一个人能自食其力、不挨饿,让自己心灵得到自由、自我表现得到满足,以及实现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羊城晚报:所以有人说,现在家长对于成就卓越的极度热衷是一个很大的价值偏差。  叶:从国家战略看,教育的目标对孩子的期望绝不能这么狭窄、短视,仅仅是考重点大学有好工作,而且我们对好工作的认定也是非常片面的!从国家培养人才的层面来讲,不是我要培养多少精英、高管,而是为公民提供公平的上学机会,有所学、有所乐,将来提供公平就业机会。我们不应该让孩子都成为精英,难道智力低的学生不用活了?难道注定不能成为精英的平凡的孩子就没有幸福了吗?  羊城晚报:您个人对孩子的期望又如何?  叶:希望她长大身体健康、精神健康,心智都健康。她能够跟别人有效地交流。再者,她能够在生活中不断自我完善。你们也可以问问孩子们,你们想要的未来是什么?未来是不是就只有读重点大学有好工作这一条道路?这是不是我们每个人必须面对的未来?孩子们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羊城晚报:博文作者还向我们谈起如何做应试作文,比如备料,可“改头换面”对付多个主题,您对此怎么看?  叶:我是反对到极点,实在不愿意批判他。如此教小孩写作文,还准备《温爷爷,您辛苦了》这类可以套用的文章,哪里是有责任心的公民所为啊?!这是公然的撒谎!让小孩编造、杜撰作文。他还以为写应试作文写得好,自鸣得意,这是可怕的!我是不敢教小孩写作文,只能说是帮小孩应付一下。  羊城晚报:讲到作文,很多家长都很“纠结”,有的人干脆教孩子写两套作文,告诉孩子应付考试你只得如此写。  叶:我有个朋友的孩子就这样,她可以在家里写一套,外面应试写一套。但你不觉得这是对孩子时间的浪费吗?这样用两种模式思考人生,是让孩子的精神和人格分裂。  这段时间,在翻检我写过的文章,准备编订出书。我看到女儿饱受语文作业的摧残,再翻看她的语文教材,看到的是剽窃的课文、虚假的课文和低劣的课文。而我们的考试更是低级的测试模式。  羊城晚报:说起考试,家长、孩子抱怨更多,总在没完没了地测试。  叶:周测、月测、期中考,一天考到晚。语文作业,除了大量的抄词之外,每天还有大量的卷子作业,要做那些乱七八糟的阅读理解。阅读理解居然也有标准到可笑程度的答案。作文更是每周都有,大多是虚假情感和陈词滥调。  在她的天量作业以及工具化思维的逼迫下,小孩子被折磨得越来越笨。即使功利化思考,实际上也可以测量出,这种大量的作文和作业,并不一定能提高小孩子的语文考试成绩。语文跟数学和英语的学习方法,完全不一样。如果不是为了把孩子搞傻,我不明白现在的语文教学和考试模式有任何人性化的因素,有任何的合理性。  不过光批判是没有用的,要建设为主,我也努力在对阅读方面进行探讨和推荐。  羊城晚报:所以您主张是给孩子们排毒,让他们读到真正的好的作品,   叶:多让孩子有效地阅读,阅读要有一定的规划和指导,不同年龄的孩子读不同的好作品。小学更强调文学教育,小学生要大量阅读童话、有想象力作品;初高中适当增加世界名著、中国传统文学经典。有了大量阅读、积累,一旦随着年龄的增长,掌握了应试教育的技巧,成绩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我从不记得小时候有什么严格抄词、做卷,但我的语文成绩都不错。这也是我父母无意让我散乱阅读的结果。
查看原文
不能把责任推给学校,这根本就是教育体制的问题。学校、老师都是受害者。现阶段来说中国的教育就是精英教育,适者生存,没办法!
2010/12/23回复
猜你喜欢

这段婚姻该何去何从,请各位支招

托管班里的故事(一)

【分享】雷军:我如何培养我的女儿

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爸爸,你那为什么是鼓的?孩子性教育,你还打算视而不见?

八零后的女性如何做一个称职的好妈妈

激励孩子成长的62句话

热点推荐

妈妈网21周年庆 邀你写下我们的故事

钱大妈依旧火热!开张首日都被抢空了

又到赏枫叶的时节 帽峰山的叶子红了!

跟着十五运去赏花 海珠湖的花上新啦!

番禺大夫山公园骑车 天气好舒服

多了一间买书的小店 实体店难做

今天过节!广州多个景区发布公告

事关公办中小学!广州收费新规公布

万圣节的风 吹到了paper stone

又入手了一个特福锅 后悔没有早点买

两位数甲级写字楼美容 不推销服务好

手工课太有意思了!学做创意香皂

变天前的解放路走鬼 热闹非凡!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