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说到亲子交流中,有一个常用的词叫做,“quality time“ 中文大概翻译为品质时间,优质时间,有效时间,黄金时间等;
我了解为高品质的时间,有效的交流不需要很多,但每天有一点高品质沟比起:
每天家长唠唠叨叨,家里吵吵嚷嚷 ------ 孩子不听家长的,于是家长啰啰嗦嗦,说来说去,孩子干脆不听;家长不用心聆听孩子的声音,不尝试理解孩子,不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去支持孩子,太强势等,孩子干脆什么都不说,或者纯粹报喜不报忧等的天天无效交流会有用得多。
例如,我孩子是住校的,可孩子学校同学之间的事情,我知道得很多,孩子的最好朋友是谁,孩子一起住宿的那些孩子的每一个人的姓名各自的性格习惯爱好成绩,她们的游戏,她们的吵闹,班里大家最不喜欢谁,她们对老师的想法,她们的很多很多我都知道,包括她们口中的对父母的描述,我也知道不少;
住读不可怕,家长没有愿意聆听的耳朵才可怕,这年头,住读也可以天天通电话的,要高兴,看视频也行,通电话的时间不长,且看说的话是否高效了,我倒是觉得很多父母天天和孩子一起生活,可是,家长就是家长,孩子就是孩子,彼此之间有时候就像熟悉的陌生人;
养成孩子愿意告诉你,孩子的想法的习惯,是教育中非常非常要紧的一环,如果孩子愿意说,那么一切都容易解决,因为你知道发生了什么。
[ 本帖最后由 九月微凉 于 2011-2-24 12:04 编辑 ]
小学一年级住校好还是请钟点工接送好???
1392842家有小学生
2011/02/22
全部回帖

蜜糖:
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让孩子寄宿,每个孩子的状况不同,自觉、有自我约束的孩子就问题不大,调皮聪明的孩子如果寄宿就麻烦了,请个保姆,而且规定孩子在你回来之前做好功课,能培养孩子的独立,至于看电视,严格限制,当孩子的面告诉保姆如果给孩子看电视,重扣工资!那么保姆就有籍口管孩子。你不需要担心保姆怕扣工资唔做,因为她完全有能力可以不让孩子看电视,只是怕主人家不喜欢外人管他们的孩子,所以不好意思管而已。
查看原文我同意,有条件最好不寄宿,住宿的孩子,自觉不自觉,聪明不聪明,调皮不调皮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在家长,寄宿出问题的,都是孩子本身自我约束不强,家长扔了孩子住宿,自己就做甩手掌柜的,出了问题才管,就有点迟;
不过没有成年人在,要求保姆管孩子这个真没什么用,保姆是最爱看电视的,孩子也爱看,很快就变同盟了。
不过没有成年人在,要求保姆管孩子这个真没什么用,保姆是最爱看电视的,孩子也爱看,很快就变同盟了。
2011/02/24回复

我不建议托管,孩子太小,这样太可怜了,除非你家宝宝很愿意自立能力很强,我记得我上大学的第一天晚上宿舍里好几个女孩子都哭了,想家,那时可都二十岁了啊,所以想想让这么小的孩子住校我真的不忍心,看看能不能找一个班上的同学的全职妈妈帮着接回来或者再想想别的办法,不要这么早把孩子寄宿
2011/02/24回复

蜜糖:
住宿的孩子是否自觉、是否调皮(通常调皮的孩子都比较聪明)很重要,特别是男孩,7岁的男孩表达能力不是很好。即使你天天与他通电话,他也说不出什么来,说不定他觉得天天与你通电话,好烦。九月你那个是女孩吧,女孩表达能力比男孩强多了,而且寄宿老师一个管几十个你都知道,调皮的男孩多数是罚完又罚,如果在妈妈身边,妈妈一个管一个,比交老师一个管几十个强!(除非他妈妈对孩子什么都不管的),而且寄宿的孩子整天对着的都是那么一群人,除了星期六日回家可以接触其他人,对孩子的社交能力没有好处,我同意24楼说的,虽然保姆会喜欢看电视,但对于钟点的保姆,一般是没有时间看电视的,看电视的保姆一般是住在主人家,因为钟点的保姆宁愿快的做完快点走。当然,节假日就很麻烦,请好的保姆要有金钱的支持。但寄校的费用也不少。而且有一个家长告诉我,她也是没有时间带孩子,儿子很调皮,她问孩子的老师把孩子放学校寄宿好不好,老师的答复是不好。再有一个例子,有一个孩子很聪明,也是很调皮,他妈妈经济很好,小学把他交老师带,日夜寄宿在老师家里,但一样很调皮,后来初中时老师建议把孩子送去学校寄宿,他妈妈跟我说起这事,我当时已经说不行,越是调皮的孩子越需要父母的教导,但他父母最后还是把他送 去寄宿,那孩子很抗拒,成绩越来越差,所以,我觉得儿子还是自己教的好。但对于不理孩子的父母例外。
查看原文一、纯粹从锻炼社交的角度看,那反而是住读的孩子能力比较强,因为孩子在学校每天要接触的是好多的人,同学,生活老师,任课老师,宿舍老师,而且这些人都一定要自己打交道,没有家长的协助,所以住宿孩子的社交其实一般比走读生强,
一个走读孩子,星期1-4,接触的人基本上就是学校同学老师家长保姆,周末也许能多接触几个,接触的时候有任何问题还有家长顶着,社交能力怎么会有天天在学校要和宿舍的人混,处理不同的老师给的不同的指示,怎么投诉,怎么结盟的小家伙们能力强?我是经常有教孩子怎么处理一些棘手的事情的,但具体的事情,只能自己办
二、沟通问题是个很不容易的事情,我认为无论男孩女孩都要从幼龄开始培养和家长聊天的习惯,我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每天都有固定时间和孩子聊天,问孩子,今天怎么样,什么都问,孩子一开始当然没有回答的能力,很多人以为,孩子说不上什么就不说了,这是懒惰的家长做的事情,什么都需要花时间去培养,表达能力和沟通习惯是培养出来的,很糟糕的一点是如果家长在孩子年龄小的时候,不养成和孩子聊天的习惯,等孩子表达能力够强的时候,孩子选择要聊天的对象就永远不会是家长了;
到了孩子叛逆期,更不可能知道孩子的想法了;
我很幸运,孩子已经养成了什么都和我聊一下的习惯,幼儿园4年,小学4年,我们已经有了8年天天聊学校发生的事情的习惯,如果有的家长看别人的孩子好,羡慕的话,其实最应该的是知道那背后一定有努力;表达的能力,沟通的习惯是培养出来的,不是天掉下来的,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自己教,放在哪里,住读,非住读,都是要自己教的;
三、倒是不用担心民校对调皮孩子太过责罚的问题,大多数老师的责罚,比家长的批评要轻多了,而且很多时候还挺有效,大多数时候,男孩子更适应宿舍生活,这是为什么,我就不太知道了。
四、楼上说的,自己的孩子自己教这点,我最赞成了,家长不能太依赖老师的力量,引导孩子,要靠自己长期不懈的努力。
五、寄宿在老师家里的家庭经济好的家长一般都是把自己当甩手掌柜的,这种孩子,我见多了,很少教得好的,这种方式比一开始就读寄宿更差;孩子有问题了再寄宿,更是不负责任了;
无论如何,最好的选择是不住读,父母自己好好管教,如果时间上实在配合不了,孩子住读了,也不能放松对孩子的教育和沟通,小学阶段是种苗的重要阶段,种歪了再修直,即使能办到也太痛苦。
[ 本帖最后由 九月微凉 于 2011-2-24 15:26 编辑 ]
一个走读孩子,星期1-4,接触的人基本上就是学校同学老师家长保姆,周末也许能多接触几个,接触的时候有任何问题还有家长顶着,社交能力怎么会有天天在学校要和宿舍的人混,处理不同的老师给的不同的指示,怎么投诉,怎么结盟的小家伙们能力强?我是经常有教孩子怎么处理一些棘手的事情的,但具体的事情,只能自己办
二、沟通问题是个很不容易的事情,我认为无论男孩女孩都要从幼龄开始培养和家长聊天的习惯,我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每天都有固定时间和孩子聊天,问孩子,今天怎么样,什么都问,孩子一开始当然没有回答的能力,很多人以为,孩子说不上什么就不说了,这是懒惰的家长做的事情,什么都需要花时间去培养,表达能力和沟通习惯是培养出来的,很糟糕的一点是如果家长在孩子年龄小的时候,不养成和孩子聊天的习惯,等孩子表达能力够强的时候,孩子选择要聊天的对象就永远不会是家长了;
到了孩子叛逆期,更不可能知道孩子的想法了;
我很幸运,孩子已经养成了什么都和我聊一下的习惯,幼儿园4年,小学4年,我们已经有了8年天天聊学校发生的事情的习惯,如果有的家长看别人的孩子好,羡慕的话,其实最应该的是知道那背后一定有努力;表达的能力,沟通的习惯是培养出来的,不是天掉下来的,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自己教,放在哪里,住读,非住读,都是要自己教的;
三、倒是不用担心民校对调皮孩子太过责罚的问题,大多数老师的责罚,比家长的批评要轻多了,而且很多时候还挺有效,大多数时候,男孩子更适应宿舍生活,这是为什么,我就不太知道了。
四、楼上说的,自己的孩子自己教这点,我最赞成了,家长不能太依赖老师的力量,引导孩子,要靠自己长期不懈的努力。
五、寄宿在老师家里的家庭经济好的家长一般都是把自己当甩手掌柜的,这种孩子,我见多了,很少教得好的,这种方式比一开始就读寄宿更差;孩子有问题了再寄宿,更是不负责任了;
无论如何,最好的选择是不住读,父母自己好好管教,如果时间上实在配合不了,孩子住读了,也不能放松对孩子的教育和沟通,小学阶段是种苗的重要阶段,种歪了再修直,即使能办到也太痛苦。
[ 本帖最后由 九月微凉 于 2011-2-24 15:26 编辑 ]
2011/02/24回复
我们楼下托管的分时段收费的,七点半前接走便宜一点的,楼主看看你附近的有没?
2011/02/24回复

植竣妈妈:
托管,每天可以有亲子沟通时间,不要住校。
查看原文赞成,我们就是这样,放学后在校托管,自己写作业,与同学在操场玩(孩子很开心)。我约6:10多分去接他回家。
2011/02/24回复

托管不需要在托管班吃饭啊,我们是在学校托管(其实也就是集中在饭堂写写作业,在操场玩玩)。然后六点左右基本都接走了。我都是接回家,然后我做饭。孩子晚饭都是在家吃的。
虽然这样大人是辛苦些,可是孩子太小寄宿真的好吗?不是每个小孩都象“九月微凉”的孩子那么自觉,也不是每个妈妈都能做到“九月”那么好。
以后孩子长大了,你想与他在一起都没机会了。还是珍惜与孩子相处的机会吧。
LZ如果上班比较累,可以请个钟点工帮手做晚饭啊,我也正有这个打算。
虽然这样大人是辛苦些,可是孩子太小寄宿真的好吗?不是每个小孩都象“九月微凉”的孩子那么自觉,也不是每个妈妈都能做到“九月”那么好。
以后孩子长大了,你想与他在一起都没机会了。还是珍惜与孩子相处的机会吧。
LZ如果上班比较累,可以请个钟点工帮手做晚饭啊,我也正有这个打算。
2011/02/25回复

一、住宿的孩子在学校每天要接触的人是同学,老师。但在家里多了亲戚邻居,还有父母和做家务的啊姨。平时的玩伴也有比自己大和比自己小的孩子,社交范围明显广了。处理一些问题,家长的即时指导教育会令孩子少走弯路。 这并不等于有家长顶着。
呵呵,所以的住读孩子都是星期五就回家了,星期一早上回学校,能够见到家人的时间是4天,这4天不是真空的,在学校,孩子每天还给家长打电话的,要视频也可以;
回到家接触的同样是家里有亲戚,小区有一起长大的邻居孩子,有父母有保姆,还有周末上课的老师和同学;
周末也可以约一起住读的关系铁得要命的同学们一起玩,孩子的家长之间关系紧密,假期,我们都让她们可以轮流到几个家庭里一起住一起玩几天,加深了了解和感情,如果没有住读的经历和能力,很多人到了大学之后,才有这样的交友机会和能力吧?
住读的孩子的沟通能力,交流交往能力,在几年的积累中一般都是比走读的孩子强,广东人有“裙脚仔”一说,指跟着妈妈背后混的孩子没独立能力,这些孩子常年需要独立和其他人接触,自然不能是“裙脚仔”了。
二、沟通问题是个很不容易的事情,我认为无论男孩女孩都要从幼龄开始培养和家长聊天的习惯,这是不错,但需要一个过程。孩子一开始表达能力不好,那就要家长慢慢地去启发教导,就是因为表达能力和沟通习惯是培养出来的,等孩子表达能力够强的时候,孩子选择要聊天的对象就永远不会是家长了;那就更加应该抓住7岁的黄金时间,多陪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如果不抓紧7岁这个阶段,真的到了孩子叛逆期,更不可能知道孩子的想法了;所以,小学特别一年级这个阶段很重要,更不建议送孩子去寄宿。
九月 你很幸运,但不是个个如是。孩子的接受能力也不是个个都同。
关于我的幸运,只能认同我比较早明白,比较早愿意做沟通的努力吧,很多人不做努力,还怪孩子不行,这是不够幸运,还是懒惰没收获呢,我都不能确定。
一年级确实是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我也觉得留在家中重点培养是个好主意,不过住宿也能培养孩子的效率,每天晚上,7点回教室晚读,读完做功课,8点45分吃宵夜,9点回宿舍,也就是说作业时间最多1.5小时,做不完就第二天早上早读和下课后罚补作业,当天是不能再写的;15分钟吃不完的宵夜是要丢弃的,
我的孩子就是学校培养了速度,回家培养了质量,再后来,孩子发现如果作业特别多,1.5小时难以完成的,还能自己尽量堂上和下课做点,早做完还能看看书,而且可以马上交作业,任课老师轮流看管晚自习,交上该科作业的早的,都是当场批改,错的,老师可能马上就教了,但一个老师管好多的孩子,老师是不教作业的,不过就可以提问老师,问了就会教;
住宿有弊端,但还是有家里难以比拟的优点,家里真太过不管不顾的,也许还不如住宿呢;
三、不是担心责罚的问题,倒是担心有问题时家长不能及时了解知道。男孩出现的问题通常比女孩多,犯错的机会也比女孩多。所以做男孩的父母付出会更多。况且,老师的质素不敢说个个都咁好。
关于素质,我倒是信任学校的老师的素质高于乱七八糟的保姆的,女儿就读的民校的饮食管理得很好,至少比无证经营的托管卫生科学有营养,孩子是每天早上跑步,低年级一圈,高年级2圈,跑步后吃早餐,2节课后课间餐,午餐,下午有水果餐,晚饭,宵夜,随便倒饭是扣分的,餐单是有营养师指导的,住读的孩子的运动量和饮食的规律性,强迫不给吃喝垃圾食品和饮料的情况比家长控制得好,几年下来,一般住宿人都长得比较高。
五、寄宿在老师家里的家庭经济好的家长不一定都是把自己当甩手掌柜的,家长只是认为自己的方法不如老师,那个家长虽然把孩子放老师家,但也经常去看孩子,和老师交流。 我的意思其实就是最好的选择是不住读,父母自己好好管教,因为我觉得LZ的情况还未到非住读不可的地步,有很多妈妈都赞成找托管,其实就是觉得托管都比住读好,如果LZ有条件请保姆也可以,都比住读强。
我见过的托管家长多了去了,盲目信任老师的教育,也是甩手掌柜的一种,以自己不是专业的理由不管教自己的孩子,这也是推搪和失职,不定期跟进的,学得好是运气,送给了不好的老师,所托非人,自己孩子又不是很能约束自己的话,只能空悲切;
楼主的情况是否应该选择什么,其实我一点想法都没有,每个人都只能自己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路;
但接这里我想告诉楼主,或者任何一个路过的打算选择住宿的家长,如果选择了住宿,千万不要就把孩子扔给学校了就算了,走读的孩子有第一名,最后一名,住宿的也一样,背后的原因,很多时候就是孩子自我约束能力差,家长有没有给到足够的指引和帮助。
如果选择托管,也要很小心,因为托管是相当的良莠不齐的行业,
如果选择托付给老师,我觉得更不行的,不信你看看,很多教师子女,也教不出给样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两回事,老师的教育方式不能替代家庭教育,真走这条路,要很小心;
反正我是讲出我自己的看法,既然与九月你意见不同,也不需要再讨论下去,或者LZ可以问一下其他教育界的人,例如你孩子的幼儿园老师,因为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都不同。除了父母,孩子的老师一般是比较清楚孩子的特性的。
我把知道的住宿情况写出来,并不是为了说明一个对或者错的见解,而是让很多人可以看清楚住宿的一些具体的实在的情况,住宿肯定不是最好的选择,也不是洪水猛兽,但不失为适合某些家庭的补充选择。
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我女儿同校的一个长期考全校第一的学姐,家里有4兄弟姐妹,每个都是从小住读,成绩好的几乎可以让所有的家长都羡慕,走近这个家庭,发现家长在品德教育上抓得很紧,很重视引导培养孩子的阅读,家里的书像图书馆一样多,只要是好的书,家长千方百计都是为孩子们买,让孩子们能够更好的阅读的;
住宿生能够出这么优秀的家庭,可是也有不少不能适应被劝转成走读,或劝退学的,女儿一年级一起住读的一个女孩子,哥哥也是同一学校的学生,哥哥一直从小学读到了初中,没有问题,妹妹从一年级起成绩一年不如一年,家长长期在东莞做生意,以为妹妹像哥哥一样,交给学校就可以了,结果是不可以,后来孩子只好离开了学校,家长把孩子转到东莞,就近上学,方便管教了,每一个人的情况和能力真的就是不一样的,走读和非走读都有差生,是孩子的学习能力还是约束力问题,同样的老师教出来,为什么情况这么不一样?是家长没有给很好的引导,还是没有引导,这些都可能是背后的原因。
很不幸,我把女儿送入了她们学校里住读女生最少的班级,让她开始的时候无比孤独,看见其他回家的孩子十分难受,我也十分的揪心,当时我也是不得已而选择的这条路,到了3年级,我可以让她转为走读的时候,她已经全面适应住读生活了,上次学校秋游后,可以接回家,她还主动要求留校陪宿舍不能回家的好友一起玩呢,学校也好做好处的给留校的孩子,晚上可以一起看电影;
她们班五个住宿的女孩,这个刚过去的学期,成绩全部是班里前10,2个是前五,5个女孩子几乎包揽了班中全部的科目的科代表,参加了学校的田径校队,舞蹈校队等,学校确实给予了这些孩子更多的培养机会,我会说她们几个真给力,不过,别忘了,还有离开的一个,她离开的时候,考最后了。
集体生活有好有坏,孩子们每天都很想家,每天都很热闹,宿舍玩得无比疯狂,作业做得无比快速,这些孩子就是这样长大,长得也同样健康茁壮,和家人的感情有时候因为距离还产生了一点美,感情有时候显得更加好。所以,不要妖魔化住读生的家长,住读的家长也同样和孩子的亲子关系良好,也同样在用心的培养着这些孩子。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看见别人好,就要相信来自别人背后的努力,而不是单纯的羡慕别人的运气。
[ 本帖最后由 九月微凉 于 2011-2-25 14:05 编辑 ]
呵呵,所以的住读孩子都是星期五就回家了,星期一早上回学校,能够见到家人的时间是4天,这4天不是真空的,在学校,孩子每天还给家长打电话的,要视频也可以;
回到家接触的同样是家里有亲戚,小区有一起长大的邻居孩子,有父母有保姆,还有周末上课的老师和同学;
周末也可以约一起住读的关系铁得要命的同学们一起玩,孩子的家长之间关系紧密,假期,我们都让她们可以轮流到几个家庭里一起住一起玩几天,加深了了解和感情,如果没有住读的经历和能力,很多人到了大学之后,才有这样的交友机会和能力吧?
住读的孩子的沟通能力,交流交往能力,在几年的积累中一般都是比走读的孩子强,广东人有“裙脚仔”一说,指跟着妈妈背后混的孩子没独立能力,这些孩子常年需要独立和其他人接触,自然不能是“裙脚仔”了。
二、沟通问题是个很不容易的事情,我认为无论男孩女孩都要从幼龄开始培养和家长聊天的习惯,这是不错,但需要一个过程。孩子一开始表达能力不好,那就要家长慢慢地去启发教导,就是因为表达能力和沟通习惯是培养出来的,等孩子表达能力够强的时候,孩子选择要聊天的对象就永远不会是家长了;那就更加应该抓住7岁的黄金时间,多陪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如果不抓紧7岁这个阶段,真的到了孩子叛逆期,更不可能知道孩子的想法了;所以,小学特别一年级这个阶段很重要,更不建议送孩子去寄宿。
九月 你很幸运,但不是个个如是。孩子的接受能力也不是个个都同。
关于我的幸运,只能认同我比较早明白,比较早愿意做沟通的努力吧,很多人不做努力,还怪孩子不行,这是不够幸运,还是懒惰没收获呢,我都不能确定。
一年级确实是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我也觉得留在家中重点培养是个好主意,不过住宿也能培养孩子的效率,每天晚上,7点回教室晚读,读完做功课,8点45分吃宵夜,9点回宿舍,也就是说作业时间最多1.5小时,做不完就第二天早上早读和下课后罚补作业,当天是不能再写的;15分钟吃不完的宵夜是要丢弃的,
我的孩子就是学校培养了速度,回家培养了质量,再后来,孩子发现如果作业特别多,1.5小时难以完成的,还能自己尽量堂上和下课做点,早做完还能看看书,而且可以马上交作业,任课老师轮流看管晚自习,交上该科作业的早的,都是当场批改,错的,老师可能马上就教了,但一个老师管好多的孩子,老师是不教作业的,不过就可以提问老师,问了就会教;
住宿有弊端,但还是有家里难以比拟的优点,家里真太过不管不顾的,也许还不如住宿呢;
三、不是担心责罚的问题,倒是担心有问题时家长不能及时了解知道。男孩出现的问题通常比女孩多,犯错的机会也比女孩多。所以做男孩的父母付出会更多。况且,老师的质素不敢说个个都咁好。
关于素质,我倒是信任学校的老师的素质高于乱七八糟的保姆的,女儿就读的民校的饮食管理得很好,至少比无证经营的托管卫生科学有营养,孩子是每天早上跑步,低年级一圈,高年级2圈,跑步后吃早餐,2节课后课间餐,午餐,下午有水果餐,晚饭,宵夜,随便倒饭是扣分的,餐单是有营养师指导的,住读的孩子的运动量和饮食的规律性,强迫不给吃喝垃圾食品和饮料的情况比家长控制得好,几年下来,一般住宿人都长得比较高。
五、寄宿在老师家里的家庭经济好的家长不一定都是把自己当甩手掌柜的,家长只是认为自己的方法不如老师,那个家长虽然把孩子放老师家,但也经常去看孩子,和老师交流。 我的意思其实就是最好的选择是不住读,父母自己好好管教,因为我觉得LZ的情况还未到非住读不可的地步,有很多妈妈都赞成找托管,其实就是觉得托管都比住读好,如果LZ有条件请保姆也可以,都比住读强。
我见过的托管家长多了去了,盲目信任老师的教育,也是甩手掌柜的一种,以自己不是专业的理由不管教自己的孩子,这也是推搪和失职,不定期跟进的,学得好是运气,送给了不好的老师,所托非人,自己孩子又不是很能约束自己的话,只能空悲切;
楼主的情况是否应该选择什么,其实我一点想法都没有,每个人都只能自己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路;
但接这里我想告诉楼主,或者任何一个路过的打算选择住宿的家长,如果选择了住宿,千万不要就把孩子扔给学校了就算了,走读的孩子有第一名,最后一名,住宿的也一样,背后的原因,很多时候就是孩子自我约束能力差,家长有没有给到足够的指引和帮助。
如果选择托管,也要很小心,因为托管是相当的良莠不齐的行业,
如果选择托付给老师,我觉得更不行的,不信你看看,很多教师子女,也教不出给样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两回事,老师的教育方式不能替代家庭教育,真走这条路,要很小心;
反正我是讲出我自己的看法,既然与九月你意见不同,也不需要再讨论下去,或者LZ可以问一下其他教育界的人,例如你孩子的幼儿园老师,因为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都不同。除了父母,孩子的老师一般是比较清楚孩子的特性的。
我把知道的住宿情况写出来,并不是为了说明一个对或者错的见解,而是让很多人可以看清楚住宿的一些具体的实在的情况,住宿肯定不是最好的选择,也不是洪水猛兽,但不失为适合某些家庭的补充选择。
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我女儿同校的一个长期考全校第一的学姐,家里有4兄弟姐妹,每个都是从小住读,成绩好的几乎可以让所有的家长都羡慕,走近这个家庭,发现家长在品德教育上抓得很紧,很重视引导培养孩子的阅读,家里的书像图书馆一样多,只要是好的书,家长千方百计都是为孩子们买,让孩子们能够更好的阅读的;
住宿生能够出这么优秀的家庭,可是也有不少不能适应被劝转成走读,或劝退学的,女儿一年级一起住读的一个女孩子,哥哥也是同一学校的学生,哥哥一直从小学读到了初中,没有问题,妹妹从一年级起成绩一年不如一年,家长长期在东莞做生意,以为妹妹像哥哥一样,交给学校就可以了,结果是不可以,后来孩子只好离开了学校,家长把孩子转到东莞,就近上学,方便管教了,每一个人的情况和能力真的就是不一样的,走读和非走读都有差生,是孩子的学习能力还是约束力问题,同样的老师教出来,为什么情况这么不一样?是家长没有给很好的引导,还是没有引导,这些都可能是背后的原因。
很不幸,我把女儿送入了她们学校里住读女生最少的班级,让她开始的时候无比孤独,看见其他回家的孩子十分难受,我也十分的揪心,当时我也是不得已而选择的这条路,到了3年级,我可以让她转为走读的时候,她已经全面适应住读生活了,上次学校秋游后,可以接回家,她还主动要求留校陪宿舍不能回家的好友一起玩呢,学校也好做好处的给留校的孩子,晚上可以一起看电影;
她们班五个住宿的女孩,这个刚过去的学期,成绩全部是班里前10,2个是前五,5个女孩子几乎包揽了班中全部的科目的科代表,参加了学校的田径校队,舞蹈校队等,学校确实给予了这些孩子更多的培养机会,我会说她们几个真给力,不过,别忘了,还有离开的一个,她离开的时候,考最后了。
集体生活有好有坏,孩子们每天都很想家,每天都很热闹,宿舍玩得无比疯狂,作业做得无比快速,这些孩子就是这样长大,长得也同样健康茁壮,和家人的感情有时候因为距离还产生了一点美,感情有时候显得更加好。所以,不要妖魔化住读生的家长,住读的家长也同样和孩子的亲子关系良好,也同样在用心的培养着这些孩子。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看见别人好,就要相信来自别人背后的努力,而不是单纯的羡慕别人的运气。
[ 本帖最后由 九月微凉 于 2011-2-25 14:05 编辑 ]
2011/02/25回复

现在两家正商量怎么能进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呢?
2011/02/2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