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消费险跟储蓄险比,哪个更实用

41686家庭理财

相信很多人都买了万能险、分红险。。买够多少年就保终身的险种,看上去好像一世无忧不用担心没保障,但仔细算过,又觉得不是很划算,保险公司最终给到你手的保险额只比你所交费用多几万元,但二三十年后,通货膨胀,拿回来的钱还能买到什么,万一到时看个感冒都要花个上千,那保险公司保障的金额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同样保障的内容,消费险可以买二三十年,在这二三十年内比终身险划算得多,如果把买原来打算买终身险的投入资金改买消费险,把剩余那部分作其他投次,三十年后甚至更长时间,所得到的收益是不是远胜于保险公司保障的金额。。。
   保险公司其实也是用这方法,筹集资金自己运作投资而已
2011/05/03
全部回帖
柠檬茶ice:
相信很多人都买了万能险、分红险。。买够多少年就保终身的险种,看上去好像一世无忧不用担心没保障,但仔细算过,又觉得不是很划算,保险公司最终给到你手的保险额只比你所交费用多几万元,但二三十年后,通货膨胀,拿回来的钱还能买到什么,万一到时看个感冒都要花个上千,那保险公司保障的金额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同样保障的内容,消费险可以买二三十年,在这二三十年内比终身险划算得多,如果把买原来打算买终身险的投入资金改买消费险,把剩余那部分作其他投次,三十年后甚至更长时间,所得到的收益是不是远胜于保险公司保障的金额。。。   保险公司其实也是用这方法,筹集资金自己运作投资而已
查看原文
有个概念一定要清楚,通账不是因为买了保险才有的,任何的理财都会受到通账的影响,只是影响度的大与小而已,只要还有货币这个概念存在,就一定不可能避免通账的存在,我们只能是尽可能想办法去尽可能的减少通账对我们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努力赚钱,能守住钱,学会钱生钱,学会合理有效的进行资产配置!

    保险旨在保障,它重点的功能在于通过经每年缴少的保险成本给予保险公司从而实现风险的转嫁在不幸发生之时可以由保险公司帮我们分担一些风险,它的强项功能不在于收益,而是帮我们守住我们的血汗钱!如果一直有缴20、30年保费的机会,则证明一直是健康的,拥有健康的几十年通过自己努力赚回来的钱远远大于这点保费!每年这点保费就算省了下来,真正做投资又有谁能保证真正一定赚钱呢?不强制约束真正又有几个人能真正省得下来这点钱呢?

      基金、股票等等一系列投资的目的都是钱生钱,用自已拥有资产当中的一部分去进行一风险投资,它们的强项功能才更充分的抵御通账,这种高收益一定伴有高风险,所以说理想化的收益未必真正能实现;当然不冒险只是存在银行就只能等着接受通账了!

      理财多元化的目的在于运用不同的理财工具相互结合,从而发挥它们自自的强项功能为我们所用,由解决基本的生存安全的问题上去寻求高品质的生活质量量才更为稳健,理财也同样需要有先后顺序!

     对于只考虑消费型的产品,这个概念其实未必全部统统适用,保险公司之所以开发有消费型的产品与储蓄的产品是因为它们都是有各自的可取之处的,都是经过精算师反反复复验证过的,存在就有它的道理!

消费型的健康险会遇到的问题是:
1,保障期限短,通常最多到65岁,哪以后怎么办?越老越没保障?到了60来岁想着再投保,可能想买都买不起或者因为健康和年龄的变化想买都买不到了!
2,不保证续保,缴一年保一年,真的有一年健康状况发生问题发,第二年续保时保险公司很有可能因为这个原因不再给予续保,因为他们是商业机构,看到风险的存在肯定是需要规避!(当然也有可保证续保的产品)
3,很多消费型的产品费率是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需要年年缴费,总体几十年下来所缴的保费未必会比储蓄型的产品所付的保费少多少!
4,消费型产品的保障功能一定没有储蓄型产品的保障功能更加全面与人性化!

当然,消费型的产品也有它的优势的:
  某些年龄段保费低,很少的保费支出就可以获得高的保障额度,适合于经济不太允许的消费者做为临时性的考虑, 或是配合长期类的险种在家庭责任最重时期结合考虑,可以实现责任最重时期尽可能以低的保费支出获得高额的保障,实现责任重时期的加强型保障!

      保险产品不管是储蓄类的,还是消费型的,开发出来且存在都有它们各自的市场与优劣,是供保险从业人员根据不同的客户背景为客户进行合理保险规划时做合理的组合使用从而发挥保险的最大在功效,既要考虑尽量节省成本的问题,又要考虑保障功能最大化的问题!

      进行保险规划重要的是我们自己不能总是拿保险来算收益,因为意外与疾病风险对于我们单一的个体来讲,我们根本没有办法去计算,购买保险实质上90%的人都是为了一份安心,如果一直有缴费的机会,证明还没发生理赔,证明我们拥有了健康和时间,这种情况下才是最划算的!
2011/05/03回复
广州Ray广州Ray板凳
楼主的观点,个人赞同。一直的销售思路也是如此。
这个叫“买定投余”,是一个比较先进的理念。

当然,这个模型要取得圆满成功,还需要一个前提:投资不仅要坚持,还要达到预期的收益才行。

所以这个模型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感性的人生对长期的定期定额投资坚持性的考验。我们都有类似的经历:有过很多梦想,心中形成过很多计划,也执行过一些。但坚持的有几个?

二是投资水平以及投资环境对收益率的考验。
2011/05/03回复
顺道探讨下前面提的消费型保险常遇到的问题
1、定期之后没保障,确实是。终身险终身有保障,但仔细研究下就会发现,30年后的保障,实际上不是由保险公司提供的,而是自己。正如楼主所说,已缴保费和保额接近,差值,是几十年来的利息。
买定投余,同样实现保障终身保障的效果。而且60岁后,不受保险公司条款限制。

2、对于寿险,重疾,市面上绝大多数产品,都是在保障期内保证续保的,只有极少数产品是一年期,不保证续保的。

3、寿险与重疾,市面上绝大多数消费型定期产品,都采用均衡费率。极少数产品采用自然费率,阶梯式递增。

4、不能这么绝对。如人保健康的关爱专家终身重疾和关爱专家定期重疾;信诚的终身寿附加提前给付重疾与定期寿附加提前给付重疾,在保险责任上,保障范围方面,不存在任何差别。
2011/05/03回复
那究竟买那个好?
没有肯定答案。

买保险之前先清晰一点,保险是为什么而服务?
为家庭财务服务,解决家庭财务可能遇到的风险缺口。

保障的本质是什么?
是一笔需要时可以及时拿出来的钱。

所以,怎么样选择产品,还得结合家庭基本财务状况以及自身的理财偏好等等来确定。
终身;定期+投资;终身+定期:定期+新型产品组合:……
模型是非常多的。
2011/05/03回复
在钱有限的情况下,无论选择哪种模型,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一份保险,或是一个组合方案,是不可能全方位,360度解决一生的需求的。
2011/05/03回复
谢谢RAY的建议,那请问一份全面的家庭保障该如何购买产品,哪家公司哪个类型产品更适合
2011/05/05回复
猜你喜欢

究竟要买消费型产品,还是储蓄类产品?

求推荐成人重疾终身险和少儿重疾固定险

请教这个保险配置是否合理划算?

分享我购买香港保险的经历

性价比最高的消费型BB重疾险

少儿重大疾病要不要买终身的?

热点推荐

带娃去大澳渔村 泡水吃海鲜,晒成小黑炭!

小学三年级写作业到11点 真的无法接受

不可思议!在市场被偷走半只鸡!

房子卖不出?还不如装修好继续住

在家用电饭煲煮关东煮 好吃没负担

2025妈网装修交流群 省钱不踩坑

实现牛腩自由!电饭煲焖腩超省心

三升四,小孩对KET排斥,每天就是看中文书

分享生活#国泰平安

被挑食娃夸爆的午餐!芝士焗南瓜牛肉饭

强降水+8级大风!强劲冷空气已启程!多地高

58送上门的烧鸡 皮脆肉嫩还带竹筒粉

梅花园阿强家吃哭了!记忆中的味道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