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本班”比较注重基础。
1、关于拼音
开学第一个月,先教拼音。教完拼音,再交识字。有的妈妈可能会担心,一个多月就学完拼音,时间够不够啊?对大部分孩子来说,集中火力,辛苦一些,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拼音基本上是可以拿下来的。(况且,现在“生本班”也是从拼音学起。)之后一直到二年级,写生字,做《黄冈练习册》,都会大量地用到拼音标注,不愁学不会拼音。
2、关于教材
就算是华阳小学,现在也改成用“人教版”的课本了。所以,大家学的内容都是一样的。
3、关于上课的安排
在“人教版”语文课本里,按照每4-5节课安排一个“学习园地”来编排。“学习园地”往往是就某个话题,要学生在课堂上读读说说。所以上课前,老师一般会要求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以便当堂发言。
另外,现在很多老师也注意不再“满堂灌”,而是引导学生提问题、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
家长大可不必为上不上“生本班”而纠结
306614家有小学生
2011/05/05
全部回帖
个人感觉,“师本班”比较注重基础,同时也在逐步吸收“生本教育”的理念。
1、关于拼音
开学第一个月,先教拼音。教完拼音,再交识字。有的妈妈可能会担心,一个多月就学完拼音,时间够不够啊?对大部分孩子来说,集中火力,辛苦一些,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拼音基本上是可以拿下来的。(况且,现在“生本班”也是从拼音学起。)之后一直到二年级,写生字,做《黄冈练习册》,都会大量地用到拼音标注,不愁学不会拼音。
2、关于教材
就算是华阳小学,现在也改成用“人教版”的课本了。所以,大家学的内容都是一样的。
3、关于上课的安排
在“人教版”语文课本里,按照每4-5节课安排一个“学习园地”来编排。“学习园地”往往是就某个话题,要学生在课堂上读读说说。所以上课前,老师一般会要求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以便当堂发言。
另外,现在很多老师也注意不再“满堂灌”,而是引导学生提问题、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
4、关于课外阅读
“师本班”对阅读也有要求啊。比如,要求至少5天有课外阅读,摘抄好词好句(我比较赞同叶开的理念,对摘抄“好词好句”不太感冒,当然,为了交差,只能让孩子照办喽。),背诵一首古诗,记一个成语,写几句读后感什么的。
5、关于每天的课后作业
除了写生字,还要做《黄冈小状元》练习册。做练习册肯定是占用了一定的时间的,最少半个小时(如果做两页,可能要花掉40分钟)。(华阳小学好像是不用做《黄冈小状元》的。呜呼,小孩子每天的课余时间里有多少个40分钟啊!省下的时间当然可以拿来阅读啦。)
1、关于拼音
开学第一个月,先教拼音。教完拼音,再交识字。有的妈妈可能会担心,一个多月就学完拼音,时间够不够啊?对大部分孩子来说,集中火力,辛苦一些,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拼音基本上是可以拿下来的。(况且,现在“生本班”也是从拼音学起。)之后一直到二年级,写生字,做《黄冈练习册》,都会大量地用到拼音标注,不愁学不会拼音。
2、关于教材
就算是华阳小学,现在也改成用“人教版”的课本了。所以,大家学的内容都是一样的。
3、关于上课的安排
在“人教版”语文课本里,按照每4-5节课安排一个“学习园地”来编排。“学习园地”往往是就某个话题,要学生在课堂上读读说说。所以上课前,老师一般会要求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以便当堂发言。
另外,现在很多老师也注意不再“满堂灌”,而是引导学生提问题、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
4、关于课外阅读
“师本班”对阅读也有要求啊。比如,要求至少5天有课外阅读,摘抄好词好句(我比较赞同叶开的理念,对摘抄“好词好句”不太感冒,当然,为了交差,只能让孩子照办喽。),背诵一首古诗,记一个成语,写几句读后感什么的。
5、关于每天的课后作业
除了写生字,还要做《黄冈小状元》练习册。做练习册肯定是占用了一定的时间的,最少半个小时(如果做两页,可能要花掉40分钟)。(华阳小学好像是不用做《黄冈小状元》的。呜呼,小孩子每天的课余时间里有多少个40分钟啊!省下的时间当然可以拿来阅读啦。)
2011/05/05回复
那么,说“师本教育”重视基础又是怎么回事呢?
现在的70后妈妈,如果不是用的教改前的课本,应该还记得我们小时候学语文的情景吧。
那时候的教材特别简单,上课不用PPT教学,老师会一笔一划地把生字写到黑板上。老师个个都是板书高手,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看老师写生字。每个生字都会就部首、笔画、结构详细讲解,老师讲完以后,就让学生当堂写字。
中国字的架构比英文复杂多了,英文根本没有上下、左右、包围、半包围等等架子的说法。所以要把中国字写正确、笔顺写对,进而再写出美感,对启蒙阶段的小孩子来说,很不容易的。我个人认为,学中国字,用毛笔写是最好的。一是毛笔字比钢笔字写得大,大就容易看清楚字的架子;二是以毛笔写字容易感觉到提、捺、点等各种笔锋,钢笔的感觉就不太明显。(设想,我们老祖宗以前若是不用钢笔,而是用鹅毛笔写字,估计汉字也没有那么多运笔的讲究了,顶多“up stroke” “down stroke”就足够了。)
现在的语文课本,内容多,老师上课忙着分析课文、让学生讨论。至于生字嘛,虽然讲了,但是没时间像我们以前那样,条分缕析、慢慢细细地讲来,又要求学生早早开始写周记,所以怪不得小孩子就经常不按规矩写字,或是大写错别字啦。
闲扯了那么多,话归正题。汉字难写,所以要多写,而且要从小抓起。但庆幸的是,汉字毕竟不像英文单词量那么大,常用的汉字就那么多,所以学到小学毕业,学到的汉字基本上够用一辈子了。因为练习做得多,所以说起来,“师本教育”客观上促进了小孩子多写字。
现在的70后妈妈,如果不是用的教改前的课本,应该还记得我们小时候学语文的情景吧。
那时候的教材特别简单,上课不用PPT教学,老师会一笔一划地把生字写到黑板上。老师个个都是板书高手,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看老师写生字。每个生字都会就部首、笔画、结构详细讲解,老师讲完以后,就让学生当堂写字。
中国字的架构比英文复杂多了,英文根本没有上下、左右、包围、半包围等等架子的说法。所以要把中国字写正确、笔顺写对,进而再写出美感,对启蒙阶段的小孩子来说,很不容易的。我个人认为,学中国字,用毛笔写是最好的。一是毛笔字比钢笔字写得大,大就容易看清楚字的架子;二是以毛笔写字容易感觉到提、捺、点等各种笔锋,钢笔的感觉就不太明显。(设想,我们老祖宗以前若是不用钢笔,而是用鹅毛笔写字,估计汉字也没有那么多运笔的讲究了,顶多“up stroke” “down stroke”就足够了。)
现在的语文课本,内容多,老师上课忙着分析课文、让学生讨论。至于生字嘛,虽然讲了,但是没时间像我们以前那样,条分缕析、慢慢细细地讲来,又要求学生早早开始写周记,所以怪不得小孩子就经常不按规矩写字,或是大写错别字啦。
闲扯了那么多,话归正题。汉字难写,所以要多写,而且要从小抓起。但庆幸的是,汉字毕竟不像英文单词量那么大,常用的汉字就那么多,所以学到小学毕业,学到的汉字基本上够用一辈子了。因为练习做得多,所以说起来,“师本教育”客观上促进了小孩子多写字。
2011/05/05回复
这位妈妈是不是有感而发呢?您的意思就是说非生本班也会很好吗?我也正在烦恼中~~~
2011/07/02回复

不明白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