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精品,开价68万,在和田玉里算是非常贵的了。海派玉雕大师卢志勇亲手雕琢,白玉原籽,料型规整,大小适合把玩,质油润细糯,白度极佳。作品雕琢诸葛孔明,羽扇纶巾,泰然自若,正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左侧飞龙,右侧金凤,借用皮色巧雕,人物开脸生动,细节处理的精美,不愧为大师收藏级的精品。正面欣赏,真正的和田玉**料,特级羊脂白,油脂感极强。真正的子料皮,色泽色调自然,似乎能看到岁月打磨的沧桑感。
眼下的和田玉市场重皮似乎成了流行病,爱皮重过赏玉,甚至一皮遮百丑。只要皮好价就高出一大截,玉质、油性、韧性、密度、硬度、光泽均不以为然。如此爱皮,势必干出“买椟还珠”的傻事。这也催生了造假皮现象成风,假皮造得让人难辨别真伪。许多玉雕大师无不痛心疾首地说:“由于绝大多数收藏爱好者分辨不清各种玉料产地以及相应的品级,只好单凭皮色来鉴别是否为籽料,最终陷入只沉迷于皮色而忽视了玉料本身材质的收藏盲区。” 玉石收藏者的这种偏好,也直接影响了市场销售趋势。由于大部分爱好者只会认皮色和白度,不少人贪图小利,认为多花几千元钱就能购买到所谓高档的“红皮”、“黄皮”等籽料作品,这促使了假皮的泛滥。 和田玉的皮色,大多是在玉的质地密度不大、硬度不够,尤其是在有绺裂的地方,通过氧化着色,真正的好玉是“吃”不进去色的。真正懂和田玉的人,只会把玉的皮色视为美人之衣,恋花之蝶。把和田玉的皮色剥去,内在才是美玉。玉是体,皮是衣,先有体后有衣,皮是美化和田玉的装饰品,皮可以作为鉴别和田玉是籽料还是山料的标志之一。因此,和田玉的美主要在自身的“体”上,而不是皮。(本文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