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上不了学位房能上私立吗?有好的私立小学吗?学籍怎么解决?

1600337家有小学生

目前做好准备开始了解学位房,地段生这些名词。也开始着手准备学位房的事情,但很怕逼不上心仪的学校,我想问问有边间私立小学不错的,可以报名就读嘎?有无呀广州?那么学籍怎么解决呢?我是觉得孩子上了好学校,学坏的机会少一点,向好的机会多一点,因为我知道有时候孩子想学,有些学校的老师也不会教。我做家长的努力多一点,孩子选择多一点,至于成不成就看他个人的本事了,以后的我也管不着了。

孩子广州户口,那如果真上私立,学籍如何办,能正常考初中吗?
2011/05/27
全部回帖
烧卖姑姑:
有广州市户籍的话,第日升中可以凭户口和房产证等资料到户口所在教育局办理升中手续。但是除了个别私立学校外,很多私立学校的教育方式方法都同公立小学唔同,所以如果转返读公立就会好唔适应。我老友个仔就是咁了。希望你三思。其实现在公立的小学都可以呀,总体来讲梗是比私立好呀~起码老师些人工是政府给的
查看原文
是呀,我儿子读幼儿园,我都给他上私的,照顾好D,老师把家长也当做几礼貌对待。不过小学,我们现在不在广东,有可能在北方读一段时间再转回去读,原因是不想夫妻分居,老豆成日见不到个仔,挂死他咯。这样就不知道中间插进去的成功率有几多了。我觉得北方教育比较严格,有点死板,虽然话功底会好,但我觉得把人都教太过僵硬了。
2011/05/30回复
九月微凉:
我女儿就读了4年民办学校,我的心得是,如果你忽略价钱,忽略千军万马一切朝各种竞赛大奖勇往直前的裸奔,也忽略绝对要在小升初中血拼最好成绩的想法;如果你希望孩子有相对更健康更快乐和有更多元化素质培养的小学生活,那么我们就读的民校比公校好太多了,而且其实基本成绩也还不错了,就是没有把全部时间,一分一分地和成绩较劲而已。要真正的血拼成绩,其实必须要靠家长校外的超纲学习,例如要考南沙广外,那得有新概念第二册的水平,光靠学校学的那一点点,学再好也和最好的中学无缘。数学这些华罗庚杯得奖应该是考上华师附中的标准配置吧? 这些都很难,民校的家长大多数都没有要求孩子血拼这些奖状或者分数的硬要求,读书气氛比较轻松;不过一分力气,一分成绩,真血拼成绩,民校会有一定的差距吧,因为一个孩子的时间就只有那么多,学了其他自然或对学习稍有影响,课学校搞的很多活动,给了孩子很多锻炼个人能力,表现自己的机会,这些因素也是一个人日后成功走上社会的重要因素。人生是一场长跑,也许民校的孩子后劲更足呢。这个要留待时间作出证明了。
查看原文
我老公认同的是,孩子让他开心,EQ比任何东西都重要,至于读书好不好,他根本就不觉得是大事,他本身就是中国名校出身,可能因为父母都属于读书无忧,所以不会有孩子也要做自己校友那种强烈愿望。老公是希望孩子找到乐趣,找到以后自己的兴趣所在并为之工作,可这个路我没这个想象力,我们也不是指望孩子要怎么出人头地,对孩子的希望还真的是心口合一,全班40人,你排18就得了,20人,你第9就得了。身体养好,EQ好。

所以现在同老公好似有比较大的分歧。老公觉得如果他成功了后,他能成就孩子,给他指导,不用去独木桥,另寻捷径,但万一他不成功呢?儿子传统入读和老豆成功不成功,并不冲突。唉,头大。

我得一个仔,又不能做几次实验,如果有几个,就可以一个安排抿办,一个传统,看看。呵呵苦中作乐下。
2011/05/30回复
九月微凉:
如果这个想法可以就读星河湾执信,因为这是教学方式最接近公校的民校,不过这学校就加多了很多学校的活动,还有就是运动资源很丰富,读这个学校回归公也可以。想自己读得更好一些,就自己额外再辅导一把好了。继续读完小学也可以,不过初中部听说一般般,如果不是能够进入特色班(重点班),普通班就真的是普普通通。
查看原文
哦,谢谢你的信息。我再继续头痛下,摸摸。我自己也不大清楚怎么办。
2011/05/30回复
Adrian2W:
公立,民办不重要,重要是家长教会孩子学习的过程,死读书,读死书,有用吗6
查看原文
死读书,读死书,有用吗,所有人都告诉你结果。这个就不用我来回答。

至于你前面说的公定私,这个需要综合判断家长的价值观世界观,很难判定谁的对错与否,选择只能是父母帮孩子做的选择,孩子只有三四岁,还是父母帮他做选择。至于家长能不能教会孩子学习的过程,我觉得呢个过程也跟父母有关,但我不敢保证我教得会。学习的方法每个人不同,有人完全是自学的,好似我老公。初中之后他就是自学的。也一样上北大。学习的过程也每个人不同。

至于如何帮一个几岁的孩子做选择入读小学,我倾向以一个解决问题的姿态来探索。没有力气来说这个社会教育的不是了,毕竟在这里,适应就只能适应了。不浪费力气了。
2011/05/30回复
九月微凉:
嗯,举例说说女儿学校的活动(以下是4年级活动,各个年级的活动是不一样的):女儿的学校3月份,组织了一个跨年级的,科学课爱心生物园科普知识竞赛活动,由4年级和5年级的同一个班(例如1班),各派2名选手参加,有必答题,抢答题,有表演,有小品,有现场观众抢答补答,非常活跃;4月份组织了爱心一条街活动,把自己闲置的物品拿回学校,以班级为单位摆地摊,各班同学自己设计自己画海报和广告,各班努力摆卖,不用摆摊的同学可以逛地摊,也邀请家长前来支持,很多的孩子各出奇谋,有在角落的班级发传单的,有到处拉客的,有海报特别出色的,有的孩子觉得自己的书法好就大胆拿自己的墨宝出来买,有一个5年级的孩子认为自己的漫画出色,就拿了很多出来卖,我也买了一张,25元,后来想要不再买一张,居然买光了…… 真的非常棒,听说一个下午,筹集了7万多元呢;(这个活动最展现孩子能力和才华了,我忍不住拍下了很多孩子们的海报照片,这些孩子以后做个插画家做个设计师应该不成问题了,还有的孩子显示了超凡的销售才华,希望学校以后每年都搞这样的活动,真正提高个人能力的活动);5月份,学校组织了趣味数学竞赛,也是像电视那样的有抢答器的方式,分班级抢答,也有台下抢答,答对了马上有礼物的形式,有几个孩子表演的小品,太出彩了,我最喜欢的是数学老师在一个三角形的稳定性的小品后,让一个很滑稽有趣的男孩子示范走路标准姿势,形成了三角形,所以走得很稳定,可是如果佝偻身子曲着脚走路就形成了5边形,不稳定了,那个男孩干脆滚到地上了,大家可开心了……英语特色班的同学,在5月份有笔友见面会,会上有孩子和老师的表演,有亲子活动,还有礼物送呢,6月份,会有孩子们的自己选拔的才艺大比拼,有才你就来秀的活动,每年都有的,61节,会公演决赛;参加各种星期五兴趣班的也各有活动,我女儿就参加了羽毛球比赛。学校的科学老师比较活跃,她还组织了同学们用丙烯材料画环保袋,画T恤的活动,画得好的,就在学校里挂出展览……我很喜欢这些活动,不过活动会占用时间;家长是否喜欢,就真的是见仁见智了。公校嘛,想都别想,拼命读书吧。
查看原文
很多谢你的分享。我想我老公会比较喜欢这种氛围。好似有小朋友会背古诗,小朋友的家长特别觉得孩子厉害,而我老公不是以这种的评价标准来看,但如果儿子会,那自然开心,不会,能每天开心上课他也替儿子开心。老公的观念是倾向孩子自由发展,有他的指导前提,不一定能上北大,但绝对用不着靠父母吃饭。所以是老公叫我考虑为孩子报私立小学。他觉得,小学六年,学校硬件和软件都很重要,孩子在一个环境优美,活学活用的氛围里成长,而老婆也能享受每天凑仔生活的话,他就觉得自己好成功。他的成功标准的确如此。

之前孩子上的是香港人开的幼儿园,孩子特别开心。现在跟着老公来了北方,在北方的私立幼儿园上,尽管也是当地最贵的,但其实同传统的教育没区别,只是人少点,老师相对对家长客气点,还是该背什么都得背,之前儿子普通话不行,不知道大舌头普通话同广东普通话的区别,听不懂的时候,多少有点UPSET,但很快两个月后,儿子能跟上班级里的小朋友背呢样背个样,他自己也开心,如果大家会他不会,他会UPSET,而现在自信了很多。所以我觉得教育的氛围很重要,当老师和同学都认同了这个标准,那么这个小圈子都会遵守这个标准。而之前在广东的幼儿园,他也不存在什么UPSET不UPSET,真是玩得几开心。白人老师动作很夸张,英语倒是基础教得很不错,一节课落来,冬天,鬼老的衣服都是汗湿了。呢两个很不同的幼儿园是,广东的,老师主动同孩子打招呼,并从不在嘴巴上说“XX,你也要说早上好”,但 孩子每天都能主动见老师就问好。而在北方,老师招呼了,如果你不回问好,老师就会要求你说“早上好”。很微小的区别。但教育观念不一样,我用身体力行引导你,和我用言语要求你。

所以民办和公办的,就是氛围不同,也就是标准不同。我同老公都是那种传统教育但又属于另类的人,不大喜欢别人要求我做这个那个的人。只是初中还小,我还不是很想送孩子出国读。如果我跟儿子出去了,留老公在大陆,那么我相信对婚姻也不好。民办的基本就是直接送出国的了。民办也有民办的尴尬。
2011/05/31回复
九月微凉:
说民校风气不好是一种甚至是恶意的揣测,广州的好的民校都是这样的,附近没有公车和商店,孩子们要么家长点到点送学校,要么就是坐校巴,想出去学坏,和社会青年混都很难的;相对封闭的环境管理,孩子们比外面的单纯;相对而言这里的孩子的家庭经济环境不会有天壤之别的,有啥好比的,你有我也有,而且学校里,都是校服,甚至是校鞋都穿上,攀比风气比较弱才是呢,所以,其实不用那么担心的:)
查看原文
都要了解多D咯,等实际需要的时候再做个相对符合家庭利益的选择。我感觉几累。谢谢哈
2011/06/03回复
唉,我貌似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悲催的人生,靠计划是赶不上变化的.同志们,我已经在去年奔赴山东济南,并且买了房子,超级大盘,家旁边两个小学两个中学,如果我蹲这里我就不用担心孩子读书问题了.不过我也不知道新 的一年我是在山东还是在北京.人生在于折腾
2012/03/09回复
猜你喜欢

我这样的家庭这样的孩子能上广州市的公立学校或好的民办学校

请问有必要转学到客村小学吗?

关于教育部推进学区房改革的个人看法与问题

家有中学生的妈妈们都有经验,特地过来这里求帮忙,关于学位房的问题。

妈妈网首发(已更新,增加学位部分)一个农村走出的大学生谈教育

说说我最近上妈妈网的感受。

热点推荐

能摸贵价龟领白化龟!这个乌龟展太懂娃了

陪娃做幼儿园作业快疯了 差点直接上手帮做

不用跑腿无需等药 广中医就医体验太圈粉

打赏竟然变成了投诉 被顺丰客服气到了

误打误撞进了佬麻雀 被名字和装修圈粉

2025妈网装修交流群 省钱不踩坑

现炒现炖满满烟火气 雨天和铁锅炖更配!

谢添地纯牛奶 顺滑奶味太正了

猫奴的新据点!这家猫咖好治愈

台风天包租婆出来卖菜 牛马别抱怨了

莲藕胡萝卜炖骨 一口清甜润心肺

人均 60 + 吃蕉叶!这波羊毛薅值了

鱼仔店饮茶我真的会谢!上菜慢到离谱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