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择校之风愈演愈烈

1052094家有小学生

早上,送孩子上学回来,在电梯里遇到邻居, 邻居说孩子明年九月读小学, 打听了赞住费,今年好一点的省一级都不低于10万,还要2万的人情费.

这赞助费每年的上涨,到下一代,估计要涨到100万左右了.  广州,做为一个国际大城市,你怎么了, 楼市都降了,赞助却每年上涨. 平衡教育资源, 改善教育观念, 把依赖于学校的教育观念, 改成重视家庭教育.  如果大家都不择了,这炒风也上不去了. 问题是,中国人就爱跟风.  广州人,你怎么了?
2011/11/22
全部回帖
没那么夸张吧?
2011/11/22回复
金花佳金花佳板凳
有钱当然想找一间好的学校。
2011/11/22回复
中国特色的义务教育。
2011/11/22回复
收费有特色,教育没特色
2011/11/22回复
难啊                       
2011/11/22回复
我就睇送食饭啦,有钱就去好D,无钱就普通D罗
2011/11/23回复
政府应加大投入,力争每一间都是好学校,就没有择校了
2011/11/23回复
哎,我认为家长更多的是无奈.现在都一个孩子,哪家不是倾全家之力去供一个孩子.再加上现在的教育不均衡,好的资源都去了好学校.为了让自已的孩子能有一个更好的环境家长也只好择校了. 什么义务教育,到时电脑派位去一个垃圾学校,你是给钱还是省钱....
2011/11/23回复
其实是家长拉高的择校费,就像丈母娘拉高房价一样
2011/11/23回复
就是人太多啦,没办法……其实我不明白,小学有必要这么紧张嘛……我读的小学就是妈妈工厂办的普通小学,现在不是也过得挺好嘛。
2011/11/23回复
100万。。。。
2011/11/23回复
lana168lana16813楼
zhanghar:
收费有特色,教育没特色
查看原文
郁闷呀,过不久,我们也要面临这种问题了
2011/11/23回复
是啊, 深有感触, 无奈
2011/11/23回复
crystalclear:
香港也是太夸张!小一争崩头 手握20分要抽签小一自行收生分配学位昨日公布结果,由于适龄学童较去年增加近三千人,令今年升小自行分配学位的满意率跌至四成半,有校长昨日坦言,不少申请人即使手握二十分,亦须以抽签决定是否获得取录,可见今年学额竞争相当大。本身是油麻地天主教小学校友的苏太,在自行收生阶段替女儿报读该校,即使手握二十分,但昨日亦落空而回。据小一自行分配学位的计分安排,一般只要是适龄儿童可获十分,与该校相同宗教信仰和首名出生子女均可各获五分,在这情况下,除透过「世袭」关系(即有兄姊就读)必获取录外,得二十分的家长成功获取录机会亦颇高,但随着适龄学童人数增加,今年自行分配学位满意率跌至十四年新低,只有四成半,获二十分的家长亦未必一定具优势。家长早有准备机会一半半油麻地天主教小学今年提供七十五个自行分配学位,却收到二百三十四份申请,平均每三至四人争一学额,当中四十五人透过「世袭」获取录,其余三十位则是抽签成功获取录。该校副校长陈雁群表示,近年申请人即使手握二十分,亦要抽签决定,竞争相当大,「今年二十分以下的申请人基本上都不获取录,透过『世袭』关系获取录的申请人只占三成,而透过抽签获取录的申请人则约占两成」。十几位家长昨日早上八时半,已在油麻地天主教小学门外等候查阅自行分配学位结果,其中苏生苏太即使手持二十分,其女儿亦未能成功获取录。苏太是该校校友,但早有心理准备机会是一半半,因近年小一自行分配学位成功率每况愈下,二十分亦可能要靠运气抽签。不过,她不觉得制度不公平,「多人竞争都没办法,大家都是靠运。」她表示,统一派位亦是将油麻地天主教小学放首位,希望「搅珠」可获派心仪小学。月花5000元课外活动不过,有人欢喜有人愁,同样是该校旧生,持二十分的张女士,其女儿则顺利获取录。张女士得知结果后,表示心情愉快,不用再为子女升小入学而烦恼,因她还有一个九个月大的儿子,将来升小可循兄姊在校就读的「世袭」关系获取录。她表示,当年就读该校,学校非常注重学生多阅读课外书,「虽然有很多功课,且放学后亦要参与多项课外活动。」她期望女儿能学习承受压力,现时每月约花四千至五千元让女儿参加五项课外活动,包括画画、游水、跳舞、补习英文和数学,但认为女儿现在仍不算压力大。家长心声校友家长﹕应由学校自行收生家长吴太称,因自己是玛利诺校友,遂替长女报读母校,连宗教共得25分,故能顺利入读。但她认为过往教育制度,由学校自行决定对校友的酌情收生,较现硬性规定计分制会更好,否则落选家长为让子女入读更好学校,只好付高昂学费,予他们入读私立或直资名校。校友家长﹕替非世袭家长不值家长潘小姐认为,因自己是玛利诺校友,故令长女成功入读母校。但她眼见部分新生代中产家庭的家长,因无「世袭」或「校友」优势无法入校,也替他们不值,她说,若家长要再为子女报心仪学校,就要参与统一派位,并为增加入学机会花费搬入名校网区,坦言有「无钱无书读」情况。非校友家长﹕对两无家长不公为长子报读喇沙小学的萧太直言,由于儿子不受惠于「世袭」及「校友加10分」等制度,已料其无法入读该校,但认为制度对「什么条件都不符合」的家长甚为不公。她说,一家人非在名校网居住,难透过统一派位入读名校,遂已报直资及国际小学。非校友家长﹕女儿学7艺仍落空有为长女报读玛利诺的孙先生称,虽已月花5000元让女儿报面试班、画画、钢琴等逾7样课外活动,又在1年前卖掉新界区旧屋,迁入月租2万元700呎的九龙城区寓所,但因夫妻不是校友,长女先天较来自校友家庭的学生少5分,最终失望而回,幸已获另一所私立名校德望学校(小学部)取录。校长倡「首名子女」加分根据现行小一自行分配学位方法的计分准则,如父母为选报学校的校友,可获加10分,首名子女则只有5分,因此无校友家长的独生子女可谓「先天蚀底」,只好望名校门第兴叹。退休资深小学校长、初等教育研究学会主席李少鹤指出,计分法已沿用22年,承认此举拖垮非名校父母向上流动的机会,倡「首名子女」分数倍增至10分,以作平衡。加至10分 平衡「校友家长」小一自行分配学位的计分方法,由1989年沿用至今已22年。按教育局2009年编制的「小一入学报告书」,当局除于2002/03学年取消10分「校长酌情给分」外,其余计分方式大致相同。李少鹤认为,入读小一的学生年纪尚幼,当年政府本着协助适应、文化传承宗旨,决定为父母是校友的申请人加分,属无可厚非,情况类似于兄姊同校的世袭优势。但时移世易,本港愈来愈多学童是「独生子女」,根据今年第二季统计数字,本港「一孩家庭」数目高达57.4万个,较去年同季度增长1.5万个。另外,一些从基层开始打拼成为中产的年轻家庭,及从内地来港的新移民,亦希望子女争入名校向上流动,但亦因无校友父母加分,难获取录。在这两情况下,李少鹤分析校友加分对其他缺乏「家底」的学童构成不公,建议当局透过检讨及改善计分制度,将「首名子女」分数倍增至10分,作出平衡。另外,现行计分机制已沿用多年,是否仍切合时宜值得商榷。他认为,独生学童既是社会大趋势,政府理应全面审视小一入学机制,平衡学生实力、世袭制的重要性及公平性。
查看原文
学习了,人人都有压力啊,大人如此,小孩也如此。真的需要活的这么累吗?唉······
2011/11/23回复
我们家的户口是省一级小学,bb是九月初生日,不想她慢一年,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2011/11/23回复
同意楼上的说法。我们也准备择校,就是为了个好环境。
2011/11/23回复
现在这社会,不读好书的话,如何生存?所以只好争破头了,还是以前好,做工人也可以生活得很有尊严
2011/11/23回复
猜你喜欢

思考楼市,朋友的三套房又跌价了

日本人对待孩子与中国有何不同?

这年头托人找关系都是要米米的哦!

到底买一卖一换电梯房还是过多几年再作打算?新进展

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不能上公办小学?

海珠区的小学和越秀区的小学真的相差很大吗?

热点推荐

28岁娃2岁离婚路上 我该不该要孩子?

在芳村花鸟鱼虫大世界 被一缸小魚治愈

公司安排我跨区兼岗 我选择直接辞职

南航贵宾厅消费降级 2积分只换来一碗面

活在当下

乌龟和小鱼

跟着孩子们去秋游啦

跟着十五运去赏花,海珠湖的花上新啦!

菊树花鸟鱼虫大世界

闲逛丽影广场

# 花式过双节 # 江南长城

要离婚了 该不该要孩子

番禺大夫山公园骑车 天气好舒服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