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逻辑思维与逻辑
课堂上,三十多个企业管理者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课。不过,课程的内容既不是企业管理方面的内容,也无关资本商业运作,而是一门关于逻辑思维的新奇课程,课堂投影仪上显示着它的名称——《逻辑思维7级》课程。
“各位学员,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这里学习。不过,我敢断言在座的绝大多数人可能还不清楚自己究竟要学的是什么。”思维教练一开场便抛出一个爆炸性的话题。
果然,听了思维教练的开场白,有学员便沉不住气反驳道:“我们知道,今天是来学习逻辑思维的。”
“那你能告诉我,什么是逻辑吗?”思维教练立刻追问道。
那位学员嚅嚅半晌,面红耳赤却说不出什么。见此情景,其他学员哄堂大笑。
思维教练微笑道:“大家别笑话他,如果让你给逻辑下一个定义,我想你们可能也不会比他好到哪去。”
“逻辑,或称为理则。源自古典希腊语 λόγος (logos),最初的意思有词语、思想、概念、论点、推理之意。1902年严复译《穆勒名学》,将其意译为‘名学’,音译为‘逻辑’;日语则译为‘论理学’。在现代汉语词典里,逻辑的涵义是思维的规律或客观的规律。”有位学员在台下一字一句照本宣科地念道。
“很不错,看来这位学员上课前做了认真的准备工作。”思维教练先赞许点点头,然后又继续问道:“不过,你能用自己的语言给逻辑下个定义吗?”
这位学员顿时沉默不语,回答不上来了。思维教练微微一笑,转换了一下话题:“大家认为一只猫懂不懂逻辑?”
“猫当然不懂逻辑了。”在座的的学员们齐声答道。
“猫,在捕鼠的过程中它是否会考虑如何捕捉到老鼠,它的行为活动是否会遵循一些客观规律呢?”
“是的!”这次大家回答的底气不是那么足了。
“既然逻辑是思维的规律或客观的规律。而猫的思维活动是有规律的,行为活动又遵循客观的规律性。那么,按照三段论来推理,最后的结论就应当是:猫,是懂逻辑的,或者说是遵循逻辑性的。”
课堂上鸦雀无声,思维教练继续问道:“这次谁能告诉我,逻辑是什么?”
给“逻辑”下一个书面定义很容易,只要查查字典就可以了。但如果想真正搞清楚什么是逻辑却很难,由于长久以来受传统观念的误导,人们对逻辑的认知还停留在两千多年以前原始水平——把逻辑视为一种形而上,不可知的东西。结果,这导致今天绝大多数人一谈起逻辑就敬而远之,尽管知道它无比重要,但却不知道它是什么,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究竟有什么关系,至于由它衍生出来的“逻辑思维”更是让人感到玄奥神秘,无从把握。
其实,逻辑并不是像人们想象的那么深奥难懂。从广义来讲,逻辑就是“道理”。人们常说的“有道理”其实就是“有逻辑”的一种变形说法。天地之间万事万物无论其存在还是运动都自有其道理,这里所说“道理”我们可以理解为规律、法则、公理等,它们都是逻辑的具体表现形式。这就像老虎、鲸鱼、雄鹰等都是动物这个抽象概念的具体表现形式一样,从某种程度来讲,逻辑就是对规律、法则、公理等的概括总称,是道理的另一种表达称谓。
不过,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讲的逻辑是指狭义的逻辑,即一种特殊的道理,这种道理关乎对错,而不是泛指所有的道理。众所周知,不遵循正确的,思维就会犯错,行动就会失败,无论是人、动物,还是企业、国家概莫能外。人们研究逻辑的目的是希望总结出正确的思维规律和正确的客观规律来指导头脑思考,当这一规则系统建立后盲动的思维活动即变得理性化,就会大大提高思维的正确率,进而提高人们行动的成功率。这就像建立起交通规则后,城市的交通才会变得井然有序,高效运转,否则整个城市就会陷于人车争道,交通堵塞状态。
【思维原理】
1、广义逻辑是指所有的道理。
2、道理是对规律、法则、公理等的概括,就像动物是对老虎、鲸鱼、雄鹰等的概括一样。
3、狭义逻辑是指一种特殊的道理,它主要有三个特征:
A、关注对错,不关注善恶。
B、关注形式,不关注内容。
C、关注过程,不关注效率。
4、形式的对错、过程的对错是狭义逻辑的研究范畴。
5、事物的善恶、内容的真假、效率的高低不属于狭义逻辑研究的范畴。
6、思维形式的对错、思维过程的对错是狭义逻辑研究的核心。
转自柔性思维网(作者 袁劲松 中国思维训练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