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743251家有小学生
这段日子经过报名、面试、录取,一切都尘埃落定了。我家孩子没有被录取到,本来也是抱着一试的心态去报一下,并非十分执着一定想要上,但最后没录取到还真的有些失落,有那么一点的难过,怎么别人都高高兴兴拿到通知书,我们没有。但好快心态就调整过来了,虽然我上不成,但还真心为能上到的孩子高兴,恭喜他们如愿以尝。
几日来,看到一些妈妈为中大附小好不好,为什么竞争这么激烈,还有值与不值的问题而争论起来。我本人长时关注妈网,也和周围中大附小附近的适龄儿童家长讨论,这些问早就有人讨论过好多次了。我也来分析一下原因吧:
一,好不好的问题。在广州市来说,好不好就不敢说了,他是个民校,教师的流动性比较大,比较注重英语,每年英语比赛成绩都不错。大把东山的公办名校的名声比响得多,但海珠区来讲,他未尝不是一个较好的一个选择。这要归功于广州的教育资源严重不公了,放眼看过去海珠区那有几个象样点的小学?有妈妈可能会跟我较真,是有的啊,珠实那些不是吗。对啊,若大一个海珠区,也不如小小一个东山的十分一嘛,起码中大附近的小学都没几家好的,上市级都好少。也有人山长水远的去东山择校的,要钱不用说,主要还是要关系,那来那么多的关系啊?中大附小起码还在海珠区,起码不用关系也可以一博。也有人用百几两百万去买东山那些又残又旧的学位房的,这些要那些不差钱的人才做得到,一般民众真是望尘莫及。
二,为什么这么多人报,竞争如此激烈。原因都是多方面的,有人认为他的教学质量还不错,依傍着中大,环境和学习氛围都不错,还有中大子女这些优秀生源,慕名而来。在附近又没什么好的学校,所以附近的孩子都来报了。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不限户籍,这也归功于中国的户籍制度,好多在广州工作,户口又不在广州的家长,他们的孩子要上个好学校是何等的难?难得有家相对好的学校不限户籍。除了外来人口,还有些香港户籍的呢。还有图他近的,我女儿的同学,地段是宝玉直的也去考的,因为他们住在这附近,妈妈说:“想起天天要送他这么远上学就怕,所以宁愿出钱,也让他在附近读。”还有一些的练兵的,也去报了。所以一报就报了一千多人。
三,值不值的问题。六年下来几乎要十万了,值不值这真是见仁见智了,有人十万不算什么,有人十万是全副身家了。有人说就算去省一级都不用这个数啦,再重申一下,去省一级择校要关系的呀,没关系,就钱搭够咯。而且他是分每个学期交的,一般家庭都可以负担得起,这不跟幼儿园差不多嘛,而且比起其他民办的一年要几万的那种算便宜得多了。也有家长是另一个想法,花个十万还不如让孩子读地段普通学校,普通学校也有会学得好的。当然,每个学校都有学得好,学得不好的学生,就算东山的名校一个班四十多人,也不是每个都是尖子,也有差生的。就算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小学也会飞出来凤凰的。学得好的孩子的家长当然会说值得,而学得不好的孩子家长当然会说不值,都会拿以某某某作例子,互相争论各不相让。但看问题不能以单个做例子的,以偏概全,要看比率,好的学校肯是有他过人之处的,他的优秀比率会比一般学校高,好多家长都冲着这个比率想让小孩进去的。好多孩子未进去之前家长都不会认为自己孩子是好学校中差的那个的。但结果出来,有的孩子学得好,有的孩子学得不好,便出来的结论不一样了。
以上分析,大家不需再争论了,好不好,值不值,各人心里都有衡量了,各取所需吧。为作家长,都希望尽自己的能力提供一个最好的平台给孩子,但始终我认为一点:家庭的教育最重要,不是孩子入学了,就把所有责任都扔给老师了。有句话说:“好学校不如好老师,好老师不如好家长。”我家孩子考不上,只能让她上地段了,但也不是决定我女儿将来是否优秀的关键,这更加告诫我,以后要更用心培养孩子。
在此还要谢谢好多关心我们的妈妈们,你们让我非常感动,再次让我感到妈网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