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共同成长,谈何容易啊
246819家有小学生
好啦,全当是在矫情吧。
曾经有一份真挚的感情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当时我可以不去上班的,在孩子六个月大的时候我丢下孩子一人去打工,现在孩子经常对我说,我恨你不让我吃奶,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愿意给孩子说三个字,对不起,不该这么小丢下你一人给奶奶带。如果给喂奶加上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1岁半。
哈哈,当笑话来听吧。原创哦。
2013/02/20
全部回帖
小孩怎么会知道?
该信息来自[广妈Android客户端]
该信息来自[广妈Android客户端]
2013/02/21回复
bbs20080911:
小孩怎么会知道? 该信息来自[广妈Android客户端]
查看原文小孩听她奶奶说的。现在我家孩子吃手指甲,我觉得与断奶有关系,因为当时在她小时嘴巴没有满足,现在睡觉的时候会找个替代性的东西来代替。她六个月的时候已经可以吃辅食了,有时一天不吃奶她也会吃奶粉,但是当时我着急和老公一起去广州,就在短短的几天把奶给断了,很清楚的记得她躺在床上,嘴巴不停的寻来寻去找妈妈吃奶,但是当时我急着把奶断掉,还说为了断掉奶一能让她看见我,我想这是不当的,当时她一定以为妈妈不见了,消失了,以后在她的心理认为奶奶就是妈妈,虽然从辈份上不是,但是从心理上却认为妈妈就是奶奶,就好像小鸡或者小鸭子找替代性妈妈一样。当我在她一岁的时候见到她,当时她对我很陌生,虽然知道是妈妈,但依然很依恋奶奶。后来又在老家带到一岁七个月才接到广州来,在飞机上她一睁眼看到奶奶不在了,就大哭,适应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接受没有奶奶的日子。现在问她她依然觉得奶奶最好,因为在1岁左右是孩子安全感的关键时期,那个时候奶奶给了她安全感,而我在六个月的时候消失了一段时间,这是一个空档期。尽管我对孩子的各个阶段的发展的知识会比较多,但是知道和做到差到距离不是一点点。
2013/02/21回复
其实她奶奶带孩子也挺好的,会随时注意到孩子的需求,但是还是有些地方需要特别提出一下。
就是她喜欢让孩子表演给邻居看,我记得在孩子1岁七个月左右的时候我回去接女儿,几乎所有的人见了我女儿都会问同样一个问题,你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女儿每说一次都会得到语言上的奖励,奶奶骄傲的不行,就这样一天下来光电话号码得说不下于20次。其实让孩子表演给别人看,最能体现的是老一辈的传统心态,让别人看一看自家孩子多么厉害,从而也捎带了自己带孩子有方,但是却忽略了孩子对这一举动会烦感,但是孩子会得到奖励啊,所有人都乐此不彼的问同样一个问题,孩子可能也会觉得这个问题不错,殊不知真的很无聊。所以我的见解是现在女儿经常做事情会看别人的反应,比如她会问,妈妈我做这个你高兴吗?当然如果真的是出于关心妈妈的感受这真的不错,但是她是要觉得妈妈是不是喜欢,看了别人的反应才能确定自己的行为,我觉得这不是出自她的真心,多少带有“表演”讨好的成份,其实说实在话我真的不希望她要讨好我才去这么做,所以有时候我会有点知性的说,我希望你自己喜欢,她兴致消失大半,原来妈妈不喜欢啊。
就是她喜欢让孩子表演给邻居看,我记得在孩子1岁七个月左右的时候我回去接女儿,几乎所有的人见了我女儿都会问同样一个问题,你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女儿每说一次都会得到语言上的奖励,奶奶骄傲的不行,就这样一天下来光电话号码得说不下于20次。其实让孩子表演给别人看,最能体现的是老一辈的传统心态,让别人看一看自家孩子多么厉害,从而也捎带了自己带孩子有方,但是却忽略了孩子对这一举动会烦感,但是孩子会得到奖励啊,所有人都乐此不彼的问同样一个问题,孩子可能也会觉得这个问题不错,殊不知真的很无聊。所以我的见解是现在女儿经常做事情会看别人的反应,比如她会问,妈妈我做这个你高兴吗?当然如果真的是出于关心妈妈的感受这真的不错,但是她是要觉得妈妈是不是喜欢,看了别人的反应才能确定自己的行为,我觉得这不是出自她的真心,多少带有“表演”讨好的成份,其实说实在话我真的不希望她要讨好我才去这么做,所以有时候我会有点知性的说,我希望你自己喜欢,她兴致消失大半,原来妈妈不喜欢啊。
2013/02/21回复
说实在话,我的身上带有我妈妈的很多特点,不管愿不愿意承认,我都很像我妈妈,这种烙印无所不在,比如我妈妈喜欢吃东西剩一口,我也是,什么都要剩一口。我妈妈不愿意花别人挣的钱,我也是。这种气质大概是遗传的吧。所以孩子长大身上依然有我们的气质,所以有一句话叫做孩子带有整个家族的习气,一点都不错。
2013/02/21回复

别拍我。我觉得挺矫情的。跟孩子的相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纠结过去有什么用呢?
你的孩子这么讲,肯定是因为大人不断强调的结果。
觉得好多小孩都看得重, 娇骄二气太重,长远看没有好处。
你的孩子这么讲,肯定是因为大人不断强调的结果。
觉得好多小孩都看得重, 娇骄二气太重,长远看没有好处。
2013/02/22回复

丁丁火:
别拍我。我觉得挺矫情的。跟孩子的相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纠结过去有什么用呢?你的孩子这么讲,肯定是因为大人不断强调的结果。觉得好多小孩都看得重, 娇骄二气太重,长远看没有好处。
查看原文同意美好说的,不可纠结过去,如果把过去拿出来说为了纠结倒没有必要,如果看到过去可以借鉴我认为是必要的。
娇骄二气确实是需要面对的问题。
娇骄二气确实是需要面对的问题。
2013/02/2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