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坚定不让我的孩子上早教班
682863幼儿园早教
我们花花的教育一直是妈妈自己一手抓,爸爸和奶奶配合,一家人很齐心,爱孩子绝对不宠她。快20个月的花花已经能够很熟练的自己吃饭,能够安静的跟着大人 坐着吃饭一小时左右,只要妈妈能够给她不同的食物和快乐的进食气氛,能够说很多完整的句子,不胜枚举,能够听懂家常话,能够跟大人简单的交流,能够分辨一 些是非,知道一些礼节,从不纠缠大人要求抱抱(除了到室外走累了,或者陌生的地方还是有点怯),会主动叫人,会跟别人打招呼说再见,已经学会分享,能够背 儿歌,唱歌曲,正在练习跳跃,大动作方面不是很优秀,等高还需要帮助,走路很稳,会跑,会爬,会蹲,会坐,会起,会控制排泄。
对花花的教育我一直很注重,但是也有意让她顺其自然,花花从小就很懂事,出生以来就不大爱哭,作息一向很有规律,生活习惯我们还是培养的很好的,晚上9点 左右睡,早上8点左右醒,中午午睡2个多小时,每天如此,晚上睡觉只要有人陪着,关灯聊天就好,最喜欢妈妈陪着唱儿歌,花花会主动要求“呜呜,大风吹”这 是妈妈在花花2个月的时候就开始念的儿歌,大概10分钟左右能自己睡着。一觉到天亮,夜里不吃奶,睡前200毫升左右。白天花花上午都是2小时左右室外活 动,奶奶带着她逛公园、逛菜场、逛超市、在小区跟小朋友玩,下午午睡后一般一小时室外活动,或者自己在家里玩,奶奶只要在旁边看着就好,也有要求奶奶跟她 一起搭积木,玩玩具的。一向来花花都是一个很省心的孩子。
我一直是一个很爱跟孩子说话的妈妈,花花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记住了妈妈的声音,刚出生那会在医院花花就看着妈妈的脸安静地听妈妈唱歌了,躺在摇篮 里的时候花花会很专注的跟妈妈眼神交流,听妈妈絮絮叨叨,渐渐花花会讲话了,妈妈跟她絮叨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妈妈不在一味重复儿歌和歌曲,渐渐将生 活注入语言,花花的语言发育很优秀,3个半月就模仿“姆妈、妈妈”开始无意识的叫唤了,最感人的是,妈妈出门学车,花花已经开始寻找了,不见妈妈会哭会叫 “姆妈”,很早就会有目的的叫妈妈了,11个月左右能够说话了,清晰的人物叫人,11个半月会独立行走,13个月会说句子,15个多月能够告诉妈妈上厕所,这都跟妈妈的絮絮叨叨有很大的联系,这就是妈妈在早教。
另外,我们应该明白孩子到底需要什么,孩子需要的不是大量的知识,大量的能歌善舞,优秀的知东辨西,而是需要父母的关注,亲情,自然,交流,爱抚,拥抱, 亲吻,跟家长学习生活本领,学习生活常识,学着了解世界,接触自然,跟妈妈做游戏,体验妈妈的柔美,爸爸的刚强,知道天是蓝的,水是绿的,花是多彩的;知 道蝴蝶会飞,小狗会叫,小兔会跳;知道鸡蛋是鸡宝宝;知道植物的宝宝是种子;知道会用手,会用脚;知道会开发大脑;知道自己的身体有奥秘;知道快乐,知道 笑;知道很多做人需要知道的事。这些不上早教班,爸爸妈妈都能教,孩子跟着父母多走进大自然,多体验生活,都能学得到。
花花妈妈最大的心愿,不是让花花出人头地,而是让花花健康成长,快快乐乐,长大了生活地简单,心情愉悦,不要想得太复杂,平平淡淡做个平常人,快快乐乐过 一生就好了。花花妈妈一定要让花花知道什么事最珍贵的,不是名誉,不是钱财,不是地位,而是亲情,是家庭,是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
花花的教育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学会快乐,学会生活,学会成长。 或许有些家长担心,孩子不上早教班不就落后于人了吗?其实并非如此,因为年幼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如果父亲或母亲有时间陪孩子,就没有必要花这 个钱。那种看似赶潮流就把孩子往早教机构送的家长,是有自己的原因的,有的可能不太了解早教机构,不排除盲从心理的影响;有的可能是忙于工作,只好把孩子 送到早教机构,就当是托儿所,让孩子有伴玩。因此,家长需要结合自己的条件来决定是否让孩子上早教班,而不能盲从于大流。
总之,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永远是孩子最好的课堂。只要父母有条件,完全可以选择在家里教育孩子,不用花那么多钱。年轻的父母应该理性一点儿,对孩子的期望不要太高,做孩子的启蒙老师,陪孩子快乐地成长,照样可以促进宝宝智力、认知能力、身体协调能力等的发展。
2013/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