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广州,夏阳酷热,火云如烧。
一年级学期结束,奥数比赛结束,钢琴比赛结束,游泳训练结束,我带着一堆图纸和两个宝贝坐上了广州飞往西安的飞机。
孩子在渐渐的长大,从休闲的度假式的旅行,慢慢渐变成一种成长锻炼。我很不同意所谓的走马观花到此一游,也不希望每次的旅行成为孩子之间炫耀的谈资。于是和爸爸商量,所有的行程,都要求包丫头和我一起做攻略。时间节点,交通接驳,住宿地点,并提前了解去的地方背景,当地文化以及参观意义。这对她来说,能做到对此次的行程和当地文化如数家珍,实为不易。
( 临行前,丫头做的关于太白行程的攻略,上面已经标注清楚简介,路程,交通,费用,线路,所以应该是符合了主题要求的)
临出发前的几天,收到消息的朋友决定取消去巴厘岛的行程,带着和包丫头一样大的女儿跟我们混驴友。我将苗儿妹寄存在西安外婆家后,背着40L的背囊和背着15L背囊的包丫头,还有我的朋友们,三大两小坐着火车前往太原开始我们的第一阶段山西五天游。我没有带腰包,于是将所有的贵重物品,单反,手机,iPAD,身份证,现金,充电宝统统都塞进丫头的背囊里,就这样沉得坠手的袋子丫头背了五天走了一路。
山西行程暂且不表,但我们是自助游,用几句话来表述,坐大巴挤公交,在五台山住国际青年旅舍,蹭导游蹭斋饭;在平遥住明清时期的老宅子,爬屋顶吃牛肉,在壶口骑驴看瀑布,吉县住窑洞睡土炕和蜈蚣睡了一晚。希望让丫头体验不同的生活文化和地域文化。
五天后,我们从山西回到西安,休整装备。便开始这次最重要的行程,入秦岭,上太白,两天一夜的徒步之路。
太白山,秦岭山脉的主峰,海拔3767米,秦岭的最高峰。因山顶终年积雪,银光四射,故称太白。而秦岭包括太白本身就是一片广袤的原始森林。
太白山正常线路一般游客也能上,但仅限于到达天圆地方的位置,也就是半山腰,一天便能来回,旅游局的木栈道也只铺到这里。一般菜鸟驴会继续往下走一直登顶最高的拔仙台(海拔3767),而更资深的驴会直接穿越整个太白山,当然那需要更长的时间,还需要更强有力的体力和装备支撑。
我背着丫头15L的背囊,将睡袋胆什么的重东西塞里面,丫头背着便携背包,装着准备走一路穿一路的添加衣服,拿着登山杖,拎着保温壶,从西安火车站坐大巴到太白游客中心,再坐大巴一路环山而上,到太白山脚,坐着索道到达步行点后,气温开始下降,在集散中心吃了午饭,随着游客流开始走到木栈道。天灰蒙蒙,雾气很大,有些飘雨,对于前行的路,心里有些忐忑,因为我知道当我们进入入驴友线的时候才是难度的开始。想到临行前,天气预报说,小到中雨,于是和朋友商量,如果一旦天气变化恶劣,马上下山,徒步取消,带着孩子,安全第一。
穿过雾层,穿过云海,走过木栈道,转入驴友线,人一下子稀少起来,天气好像也有好转,虽然雾气还是很大,但至少雨停了,走在中国南北分界线的山脊上,风很冷,丫头很兴奋。
(走在秦岭的山脊上)
下午5点到达营地——小文公庙。三间小板房,坐落在山脊上。气温开始降低,继续将长袖打底套上。
从开始转入驴友线后,手机就没有了信号。为了给母上大人报平安,我站在透骨的寒风中和一帮驴友们在屋外高高举着手机满到处移动着找移动的信号,造型极傻,在小文公庙驻扎的护林员兼房东说,信号还是有的,但是很游离,忽有忽无,所以得移动着找才能沟通,还让我走到营地后的后山去移动移动。我将包丫头托给朋友,跑去后山找信号,居然看到几个扛着三脚架上山拍照的驴友。云海翻滚,风景无限好。
(我们走过的路)
住宿的房子是工地的那种简易板房,架子床,大通铺,而且很贵,一张一米的床,160大洋,
还必须两个人挤一张,护林员兼房东见到我们带着孩子,热情的推荐仅有的小套间,三张床,一间房,一晚800元。我伸伸舌头,这价格快赶得上五星级了,于是还是决定睡通铺,跟不熟的驴友们挤挤算了。我们还算幸运,找到靠墙的两张上铺,且不用三人挤两张。下铺挤着一对40多岁的夫妻,女的出现高反,一直在下铺昏睡着。
房间旁边就是吃饭的小食堂,包丫头终于见识到如何在高原做饭,在黑乎乎的厨房里和脸上有高原红的厨师老奶奶聊起天来,老太太一边用高压锅煮着面条一边和她聊,从哪儿来啊?多大了?用高压锅煮面啊之类的,很喜欢她,说很少有这幺小的孩子爬上来。面条有点辣,虽然老太太一再的重申没有放辣椒没有放胡椒,为了抗寒,丫头硬着头皮吸溜吸溜的把一碗面塞进了肚子里。
厕所是半露天的,准确的说应该叫茅房,是没有水冲,极其原始的蹲坑。有屋顶但没有门,用红白蓝编织布做了遮掩,零下的温度,凛冽的寒风,让上茅房都是种挑战,无灯,夜我拿着迷你的手摇手电,猥琐的不停的摇着把手,才能保证我不会一脚差错掉进坑里。我想起我大学时候再黄山写生的经历,早晨5点,被一屋子的驴友们吵醒,我穿好衣服带着丫头裹着棉被看到了壮阔的云海日出,美的像副油画。
(裹着被子,之后被房东骂,说是被子不能抱出房间)
(云海日出)
在拥挤简陋的小餐厅吃早餐,花钱灌了一壶水,包丫头和同屋已经打成一片的驴友们道别。
我们开始向下一个营地——大文公庙出发。
(泡面是一个大哥哥给的,据说带多了,为了减负就给了小朋友吃)
一起同行的朋友因为临时有事,在上山的当天就下了山,无意中将我的抓绒也带了下去,无奈只能跟房东租了件羽绒,为了抗寒也无所谓丑不丑了。所幸,太阳出来后开始暖和,我的单件冲锋衣抗寒保暖指数也还不错,于是可以脱了脏脏的衣服,轻松行进。途中需要穿越一大片的第四纪冰川遗址,在长满地衣和高原苔藓的石头路中穿行。
(近处看,地衣和高原苔藓特别美。)
石海很险峻,望眼过去,分不清路在哪里
一边是色彩斑斓的石海,一边是远处的蓝天和云卷云舒,
一路上只有在突然某处的大石头上会有用红油漆标识的模糊路标指引着我们前行。
路很难走,很窄且不平,或石块,或泥地,有些地方,两双脚便占据一条路的宽度,
路的两边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峭壁,还有些地方又窄又陡大石挡路不能站立,我已经不能考虑带两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来这里是不是正确行为,我只知道死死的拉紧包丫头的手,和同伴相隔不能太远。
山腰边隐约的那条线,便是我们即将前行的路,
回头看,原来走过了这么长的一段路。
天蓝的像泼了颜料,我们继续上行,脚下除了云海,还有没有见过的高原花。
(高原不知名的的花儿,幸亏没踩,据说有毒。)
孩子们的行进速度不比大人,走到大文公庙已经接近中午,如果继续上行强行登顶,那还需要多住一晚,山上开始起雾,于是决定回程,虽留有遗憾,但安全第一。
下山的途中见到曾经同屋的老驴友在挖参,手里小小的植物据说便是秦岭特产太白参。
走过秦岭保护区的木牌坊,踏上木栈道,从孤寂美丽的驴友线回到熙熙攘攘的游客线,坐索道的时候,终于拍到了堪比秋名山车道的十八弯山道路。
丫头一上车就昏睡过去,两日一夜的太白徒步,结束。这次没走完的大爷海和拔仙台,和妹妹爸爸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