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用具的准备
学习用具一般要听从学校和老师的指导和要求,甚至有部分学校为了保证统一使用,会在开学的时候建议全班同学统一购买。学校的宗旨一般是安全、简单、方便。功能复杂的文具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造成玩具效应。因此,如果在暑假期间还没有得到学校的具体指引,建议家长只需购买少量最简单的用品,比如HB铅笔,纯色橡皮,简单的拼音簿,写字簿。如果暑假中打算让孩子先练习写字,最好选择有笔画顺序指示、带描红功能的本子。以免家长不小心教错笔顺,孩子学错后,难以改正。现在的老师多提倡使用笔袋,不建议使用文具盒。原因在于更轻便,容积更大。而且孩子们课堂上使用时不会频繁发出啪啪声。如果想提前买书包,要考虑实际的情况(家远近、书多否、上学方式等)。低年级一般不推荐使用拉杆式书包,有的学校还会禁止在校园内拖行书包。如果这样,孩子进校后就要背着拉杆书包行走、上楼,负担更重也更不方便。因此,书包应尽量选择轻便,尺寸合适的(不要太小,要能放下A4文件袋;也不要太大太厚,以免课桌抽屉放不下)。有护脊板和减压带的最好,有利于保护孩子的脊柱。有部分老师推荐,书包最好有多个隔层,方便孩子分门别类放物品。但是隔层越多,书包的重量势必会加重。这是一个两难的选题,家长可根据自身情况来判断选择。
幼升小,准备一年够不够
340416家有小学生
做孩子十几年,做家长又是几年,有些经历和体会。感谢小编的倡议,写下这篇帖子,主要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幼小衔接中孩子学习能力培养的一些认识和具体做法。为了保持主题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根据自身经验,对学习用具、家庭环境、儿童生活能力、生活习惯,儿童和家人心理的准备也做了简述,欢迎各位有亲身体会的家长朋友们共同讨论。
2014/09/09
全部回帖

二、家中环境的准备
有能力的情况下,可以为孩子准备自己的房间,属于孩子的睡觉和学习环境。如果条件所限孩子没有单独的睡房,至少需要为孩子准备一个相对隔离、安静并专用的学习环境。将孩子幼年的玩具、图书等可能分散孩子学习注意力的物品尽量清除出这个区域,至少要收纳起来。配置高度合适的书桌,座椅,以便养成良好的坐姿。准备放置孩子书籍和学习用品的书架和抽屉。
有能力的情况下,可以为孩子准备自己的房间,属于孩子的睡觉和学习环境。如果条件所限孩子没有单独的睡房,至少需要为孩子准备一个相对隔离、安静并专用的学习环境。将孩子幼年的玩具、图书等可能分散孩子学习注意力的物品尽量清除出这个区域,至少要收纳起来。配置高度合适的书桌,座椅,以便养成良好的坐姿。准备放置孩子书籍和学习用品的书架和抽屉。
2014/09/09回复

三、学习能力的准备
学习能力的准备并不是指孩子入学前认了多少字、背了多少诗、算了多少数、念了多少拼音。这些可以说是知识的储备,关于学前是否应该提前学习这些知识,观点很多。我认为应该结合家庭实际和孩子的实际来决定,因此在此不论。本部分我想说的是孩子在入学前应当有意识的进行注意力、身体协调控制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引导和培养,以便使孩子具有学校学习的能力。
一是注意力或者说专注力的培养。孩子们入小学后,将面临每节40分钟的课堂,完成作业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能否顺利过渡,与孩子的专注力关系很大。培养孩子专注力的方式很多,比如亲子阅读、绘画、积木、拼图类玩具,都是能够锻练孩子专注力的好方法。家长可以有意识引导孩子多进行这方面的活动。注意合理安排,由易到难。一般来讲,亲子阅读,是最容易吸引孩子参与的活动。亲子阅读因为含有亲子互动的成分,因此,最好在亲子阅读后,逐步转向孩子自己看书(识字尚少的孩子自己看图画书也可)。如果孩子一直要求家长为其读书,家长可以在满足孩子,保持孩子读书兴趣的同时,逐渐推脱,引导孩子能够自主阅读(图)。然后,可慢慢引入积木、绘画,拼图等需要孩子专注的活动(网上也有专门教训练孩子专注力的方法,家长可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孩子乐于接受的方法)。家长要始终记得,这一训练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因此,要尽量少参与,更不能因为不满意孩子的表现而加以指导和打断。而且,事后最好能够对孩子专注地自己玩耍的行为要进行赞扬,指出是因为孩子专心致志才能做得这么好。也可称赞孩子是在“工作”,夸孩子和大人一样,独自完成了了不起的工作。通过锻炼,逐渐延长孩子独自做事情的时间,孩子的专注力能够得到有效增强。
学习能力的准备并不是指孩子入学前认了多少字、背了多少诗、算了多少数、念了多少拼音。这些可以说是知识的储备,关于学前是否应该提前学习这些知识,观点很多。我认为应该结合家庭实际和孩子的实际来决定,因此在此不论。本部分我想说的是孩子在入学前应当有意识的进行注意力、身体协调控制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引导和培养,以便使孩子具有学校学习的能力。
一是注意力或者说专注力的培养。孩子们入小学后,将面临每节40分钟的课堂,完成作业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能否顺利过渡,与孩子的专注力关系很大。培养孩子专注力的方式很多,比如亲子阅读、绘画、积木、拼图类玩具,都是能够锻练孩子专注力的好方法。家长可以有意识引导孩子多进行这方面的活动。注意合理安排,由易到难。一般来讲,亲子阅读,是最容易吸引孩子参与的活动。亲子阅读因为含有亲子互动的成分,因此,最好在亲子阅读后,逐步转向孩子自己看书(识字尚少的孩子自己看图画书也可)。如果孩子一直要求家长为其读书,家长可以在满足孩子,保持孩子读书兴趣的同时,逐渐推脱,引导孩子能够自主阅读(图)。然后,可慢慢引入积木、绘画,拼图等需要孩子专注的活动(网上也有专门教训练孩子专注力的方法,家长可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孩子乐于接受的方法)。家长要始终记得,这一训练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因此,要尽量少参与,更不能因为不满意孩子的表现而加以指导和打断。而且,事后最好能够对孩子专注地自己玩耍的行为要进行赞扬,指出是因为孩子专心致志才能做得这么好。也可称赞孩子是在“工作”,夸孩子和大人一样,独自完成了了不起的工作。通过锻炼,逐渐延长孩子独自做事情的时间,孩子的专注力能够得到有效增强。
2014/09/09回复

三是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想象、联想、比较等思维能力活动。想象可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想象和联想是记忆的有效方法。在学习拼音的时候,通过想象的方式把拼音的发音和字型联系起来,可以有效的加快孩子记忆拼音的速度,对完成小学第一项大的学习任务非常重要。比较也是小学数学学习的第一个概念。数的逻辑就是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上。教孩子计算之前,要让孩子充分的数数,整数、倒数,数单数,数双数,逢10数,逢5数。在日常生活中比多少,两种物品比多少,明确谁比谁多几个,谁比谁少几个,在充分理解比较的基础上来学习加减法,就自然会简单顺畅。
2014/09/09回复

四、生活能力和习惯的准备
最基本的生活能力,我觉得孩子应该会看门牌,能说出家庭地址和家长电话。认识家和学校之间的路线(虽然一般都有大人接送,但还是应该让孩子知道)。会自己吃饭,并会在饭后收拾自己用过的餐具。大便后自己会擦屁股。生活习惯包括早睡早起,中午午睡,自己收拾书包,收拾自己的书桌、抽屉。
最基本的生活能力,我觉得孩子应该会看门牌,能说出家庭地址和家长电话。认识家和学校之间的路线(虽然一般都有大人接送,但还是应该让孩子知道)。会自己吃饭,并会在饭后收拾自己用过的餐具。大便后自己会擦屁股。生活习惯包括早睡早起,中午午睡,自己收拾书包,收拾自己的书桌、抽屉。
2014/09/09回复

五、儿童和家人的准心理备
一是儿童的心理建设。孩子入学,又长大了一些,向社会人更加迈进了一步。做好幼升小的过渡,我觉得首先要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以及对学习的热爱。通过在生活中向孩子描述学校生活的趣味、学习的价值,引导孩子树立热爱学习、积极进取的价值观。其二,要建立孩子的责任意识。入学读书,成为学生,开启了孩子生命历程中一个新的阶段,要成为好学生,就要把学习,把接受老师的教导,完成老师的指示当作一种责任。虽然责任有负担的成分,但是还在入学新鲜感中的孩子,一般都会很乐于承担这种责任。逐渐进入轨道后,观念已经牢固树立,对需要克服困难完成一些任务,也就能够坚持了。在此基础上,还要帮助孩子建立纪律意识和遵守时间的意识。要告诉在学校不能乱动老师的东西,按照老师的指示做事情,自己想做得事情,最好能够争得老师的同意。同时,要给孩子讲解上课铃下课铃的含义,提醒孩子严格遵守学校的教学秩序,不能儿戏。以身作则,按时接送孩子,不能迟到。对大人来说,这也许是常识,但是对于在幼儿园生活习惯了的孩子,还没有这种意识。如果能够事先向孩子讲解,可以降低孩子入学后被老师的批评机率,有助于建立孩子与老师之间的和谐关系,使孩子更加热爱上学。最后不要忘记的是教导孩子要有替他人着想的意识。同学们之间相处,要多替别人着想,由衷的关心他人,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人。这是集体生活的一大法宝,也有助于孩子在学校生活中收获珍贵的友谊。
一是儿童的心理建设。孩子入学,又长大了一些,向社会人更加迈进了一步。做好幼升小的过渡,我觉得首先要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以及对学习的热爱。通过在生活中向孩子描述学校生活的趣味、学习的价值,引导孩子树立热爱学习、积极进取的价值观。其二,要建立孩子的责任意识。入学读书,成为学生,开启了孩子生命历程中一个新的阶段,要成为好学生,就要把学习,把接受老师的教导,完成老师的指示当作一种责任。虽然责任有负担的成分,但是还在入学新鲜感中的孩子,一般都会很乐于承担这种责任。逐渐进入轨道后,观念已经牢固树立,对需要克服困难完成一些任务,也就能够坚持了。在此基础上,还要帮助孩子建立纪律意识和遵守时间的意识。要告诉在学校不能乱动老师的东西,按照老师的指示做事情,自己想做得事情,最好能够争得老师的同意。同时,要给孩子讲解上课铃下课铃的含义,提醒孩子严格遵守学校的教学秩序,不能儿戏。以身作则,按时接送孩子,不能迟到。对大人来说,这也许是常识,但是对于在幼儿园生活习惯了的孩子,还没有这种意识。如果能够事先向孩子讲解,可以降低孩子入学后被老师的批评机率,有助于建立孩子与老师之间的和谐关系,使孩子更加热爱上学。最后不要忘记的是教导孩子要有替他人着想的意识。同学们之间相处,要多替别人着想,由衷的关心他人,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人。这是集体生活的一大法宝,也有助于孩子在学校生活中收获珍贵的友谊。
2014/09/09回复

二是家长包括家中老人心理的准备。我觉得一方面家长应该对孩子入学的事情有充分的重视。当然,能够耐心看完此文的家长,对孩子入学的重视程度自不待言。但是重视的同时,又不要太过焦虑,尤其不能让自己的焦虑情绪影响到孩子和家中老人。对孩子的抚育,应该就像春雨一样,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循序渐进地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该做的都提前逐步做了,然后就安安然然的陪伴孩子一起面对新的生活吧。再强调一点就是家长和老人在孩子入学后生活的安排一定要达成一致,共同努力。多让老人也了解学校的要求和教育思想,让老人乐于参与其中,达成统一战线,行动一致。也要让老人对孩子有信心,孩子在逐渐长大,很多孩子能够而且乐于自己去处理的生活事项,放手让孩子处理。母爱的伟大之处在于以分离为目的,管孩子是为了将来能够不用管,要让老人从呵护孩子、事无巨细包办代替的习惯中解脱出来,接受孩子的成长和独立。
2014/09/09回复

四、生活能力和习惯的准备
最基本的生活能力,我觉得孩子应该会看门牌,能说出家庭地址和家长电话。认识家和学校之间的路线(虽然一般都有大人接送,但还是应该让孩子知道)。会自己吃饭,并会在饭后收拾自己用过的餐具。大便后自己会擦屁股。生活习惯包括早睡早起,中午午睡,自己收拾书包,收拾自己的书桌、抽屉。
最基本的生活能力,我觉得孩子应该会看门牌,能说出家庭地址和家长电话。认识家和学校之间的路线(虽然一般都有大人接送,但还是应该让孩子知道)。会自己吃饭,并会在饭后收拾自己用过的餐具。大便后自己会擦屁股。生活习惯包括早睡早起,中午午睡,自己收拾书包,收拾自己的书桌、抽屉。
2015/03/24回复

受教了。。。。。。。。。。。。。。。。。。。。。。
今天11:4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