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些丢分原因 你的孩子潜力有多大?
219410家有小学生
1、审题错误。无论是数理化还是语文史地政,很多学生在没有完全读懂题意时就开始下笔,做着做着发现错误,又重新审题。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搞坏了心情。不仔细审题,是因为时间紧迫;没有阅读懂,是因为语文基础知识薄弱,读不懂知识点之间连接部分的逻辑关系。 比如,我曾经考问过很多学生和家长,精确和准确哪个误差更小,几乎无一例外地回答精确。这是小学开始不注重语文基础知识培训的后果。审题错误的重要原因是心理紧张所致。
2、计算错误。这种计算能力应该是小学阶段完成的。但是我们发现,中考生、高考生在重要考试时仍会有相当大比例的学生会犯计算错误的低级错误。原因是时间紧,心理压力大,导致思维抑制。
3、知识点障碍。在考上想不起来的解题思路,在考场下很多都会解答。为什么?心理紧张。我们知道,心脏是人体的血液泵,平时在有节奏地压力很大供大脑和全身血液。大脑吸收了血液中养分的 70%,而血液中养分仅有30%供给四肢和身体其他部位。大脑如此耗费掉血液中的养分,所以,人的大脑缺氧严重就会瞬间死去。
在考场上,人因为心理紧张,导致心肌颤抖,使“血液泵”失去了大部分供血功能,大脑又需要巨量的养分而得不到,就会出现缺氧,人的大脑就会出现思维空白。手脚脑门冰凉而出汗。冰凉是因为血液供不上,出汗是因为虚脱。思维空白就会出现知识点障碍。
4、答题不规范。数理化答题缺步骤却关键公式公理定律等会扣分,语文史地政即便是有知识点,但是答题不规范仍然会扣分,这是不严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明明在平时很能规范答题,而在考场上却想不起来?大脑缺氧分了很多会的词汇语句知识点也会忘记。
5、写字潦草。很多家长说,我孩子要是认真写,字还是不错的,但是一到考试就很潦草。为甚么?时间紧张。因为教育部考试中心在命题原则里有规定,在两个小时之内完整答完试卷的人数比例不超过万分之一。题量大,很多考生感觉时间紧迫,写字就潦草了,就会扣分。
6、解题思路短路。明明这类题目做过,但是在考场上就是想不起关键解题思路。究其原因也是大脑供氧不足,导致以往的思路想不起来。
二、丢分分值。
在第一讲中已经概略地讲过,这里不再赘述。在我长期统计分析中得出结论,一般600分以下的学生大部分有80分左右的成绩在考试中发挥不出来。但在考场下进行试卷分析时却能找回来。家长们问问你的孩子是不是?
案例1、上周接手了一位成都的高三女孩,这个孩子处在三本分数。开始我就问,每次考试后对试卷的分析,有多少知识点你会你应该拿到这些分数?女孩毫不犹豫地说至少有 80分!大家想想,一二本分差大概50~55分,二三本分差大概35~40分,如果这个女孩能发挥出这80分是不是差不多进入一本了?而这些分数本来就是懂得的!
案例2、山东省实验中学2014高考生吴某,在3月底考试还是550多分年级500多名,但是被迫强制训练2+2答题法后却在高考中取得670分的成绩。这个提升幅度是比较大的。分析分数提升的构成,本身应该具有的潜能分数是83分,高考前2个月内被学习方法激发的分数增长应该将近40分。
案例3、西安86中2014高考生张某在去年10月份开始两个月按照学习方法训练,分数就增长了大概40分,后来没有训练了分数又降回原来的分数,到3月中旬又开始训练学习方法,四月初考试分数惯性下滑,但是到5月初和下旬,分数就开始飙升,到高考高于一本线70分。分析”提升“的分数构成,其实都是该生隐性的潜能分数。说明该生在训练学习方法上仍然存在不足。也就是没有训练到位。
2015/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