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小孩这么早就叛逆吗?我的心碎了
32972191家有小学生
2015/04/28
全部回帖
seemama:
楼主家有2个孩子吗?女儿不是觉得你不开明,是觉得你重男轻女啊!
查看原文我们家真的不是重男轻女,女儿小时候我们一样对她很好很好,现在弟弟一点点,还没她小时候关心呢,唉,心烦
2015/04/28回复
月亮姐姐807:
很喜欢你女儿的画哦,不过,字还真是不敢恭维,嗯,你女儿觉得你们偏爱弟弟哦,
查看原文是的,我女儿总是认为我们偏爱弟弟,我现在可伤心了,我真心疼女儿的,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理解,就是不爱学习,我说过她几句。她是只要不学习,干啥都行。

2015/04/28回复
很多时候缺少的是沟通,你缺少与小孩平等交流的意识或态度。
没有交流的爱,当你以为自己在付出的时候,对方却以为自己在受苦,所谓费力不讨好。
例如我女儿去幼儿园,她会很怕,以为我们把她抛弃了,但我们会和她谈心说明白不是抛弃她,而是让她有更多游戏的玩伴和玩具,我们仍然爱着她,每天一定会接她回家。不要以为两三岁的小孩什么都不懂,她已经有思想,我也不能压迫她做任何她不喜欢的事情的。
例如前几天我女儿有点咳嗽看了中医说她需要调理,小孩子肯定很讨厌药罐子出来的苦苦的东西,但我和她谈判之后,她知道是为了她好,她每次喝了一小口我们也表扬她的勇敢和努力。期间,她提出了要喝水、要吃糖和要喝牛奶的3个条件我认为合理也先后同意了,结果喝完一碗药她肚子里装了2杯水,然后还加了半杯奶粉和一颗糖。结果这个过程下来,虽然药她还是不喜欢,但她最终喝完了,且拿到糖的时候她还是很开心,因为她的努力和勇敢得到了大人的尊重。
和她1岁多的时候吃药完全不一样,因为一岁多的小孩根本没法谈话,不喜欢吃药就是不吃,没办法那我只能拿勺子硬灌,两个人一个扶稳头,一个用勺子硬灌水。结果药水一大半是撒衣服上,而且小孩还是哭的各种痛苦,事后你给糖吃也还是各种发脾气而不会很开心。只要她能说话了,就一定要多和小孩沟通,一定要理解她。小孩是个人,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家长不能把小孩当自己的附属工具,随便命令和要求,你要她做什么(例如读书或者吃饭?)应当告诉她为什么这样才是对她好,让她知道是因为你爱她才希望她做这个事情,否则小孩以为因为你讨厌她才不停的惩罚她去学校。同样是每天去上学,她每天感受着你的爱去上学,和每天不断增加的恨去上学,你所做的同样一件事情完全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了。
小孩子思想偏激而不全面,不是因为坏,而是因为不懂,因此需要大人的教导。如果你一味的只用命令去压迫她,强迫她接受你的爱,这根本不可能有效。你需要的是尊重她,当她和你同事甚至是和你老板一样是有独立人格与主见的人,先了解她的需要并尊重她的想法,然后从你的成熟经验与人生阅历来指出她的想法(类似一个企业项目计划书)里面不合理的地方与错漏,是在尊重她计划合理性的前提下帮她修正与加强计划可行性,而不是完全否定她认为她没有任何计划的资格,强行否定小孩子的思想,更不能硬性灌输必须执行大人不需要讲道理就设定的行为模式。
我觉得你需要学会尊重小孩,给小孩一个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也给自己一个安静下来听小孩解释的机会。不要一见到小孩子就打骂说不懂事。反而是首先你应当承认自己没有注意到小孩子的需求,但希望小孩理解大人工作和生活的艰难而原谅大人的疏失。取得小孩谅解后更不要发脾气,不要带自己成见的先让小孩说明白自己的需要和想法,搞清楚你和小孩子之间误解的东西是什么,然后才是你用朋友的身份建议解决这类问题通常可用的方法,但决定权应当是小孩子,你是建议而不是强迫命令,只要你说出小孩子原来想法中的错漏,并说明你建议的方法合理性,说清正确方法和错误方法不同带来的结果差异,小孩子是没经验而看错路但并不是笨,知道道理后自己就会用正确的方法修正自己行为的。沟通必须要平等与平和,你要知道小孩子想的真实想法A,而不是你以为小孩子应当是想的坏东西B,因为A和B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你却根本不管A而乱用解决B的方式强行解决那就越错越深了。
没有交流的爱,当你以为自己在付出的时候,对方却以为自己在受苦,所谓费力不讨好。
例如我女儿去幼儿园,她会很怕,以为我们把她抛弃了,但我们会和她谈心说明白不是抛弃她,而是让她有更多游戏的玩伴和玩具,我们仍然爱着她,每天一定会接她回家。不要以为两三岁的小孩什么都不懂,她已经有思想,我也不能压迫她做任何她不喜欢的事情的。
例如前几天我女儿有点咳嗽看了中医说她需要调理,小孩子肯定很讨厌药罐子出来的苦苦的东西,但我和她谈判之后,她知道是为了她好,她每次喝了一小口我们也表扬她的勇敢和努力。期间,她提出了要喝水、要吃糖和要喝牛奶的3个条件我认为合理也先后同意了,结果喝完一碗药她肚子里装了2杯水,然后还加了半杯奶粉和一颗糖。结果这个过程下来,虽然药她还是不喜欢,但她最终喝完了,且拿到糖的时候她还是很开心,因为她的努力和勇敢得到了大人的尊重。
和她1岁多的时候吃药完全不一样,因为一岁多的小孩根本没法谈话,不喜欢吃药就是不吃,没办法那我只能拿勺子硬灌,两个人一个扶稳头,一个用勺子硬灌水。结果药水一大半是撒衣服上,而且小孩还是哭的各种痛苦,事后你给糖吃也还是各种发脾气而不会很开心。只要她能说话了,就一定要多和小孩沟通,一定要理解她。小孩是个人,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家长不能把小孩当自己的附属工具,随便命令和要求,你要她做什么(例如读书或者吃饭?)应当告诉她为什么这样才是对她好,让她知道是因为你爱她才希望她做这个事情,否则小孩以为因为你讨厌她才不停的惩罚她去学校。同样是每天去上学,她每天感受着你的爱去上学,和每天不断增加的恨去上学,你所做的同样一件事情完全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了。
小孩子思想偏激而不全面,不是因为坏,而是因为不懂,因此需要大人的教导。如果你一味的只用命令去压迫她,强迫她接受你的爱,这根本不可能有效。你需要的是尊重她,当她和你同事甚至是和你老板一样是有独立人格与主见的人,先了解她的需要并尊重她的想法,然后从你的成熟经验与人生阅历来指出她的想法(类似一个企业项目计划书)里面不合理的地方与错漏,是在尊重她计划合理性的前提下帮她修正与加强计划可行性,而不是完全否定她认为她没有任何计划的资格,强行否定小孩子的思想,更不能硬性灌输必须执行大人不需要讲道理就设定的行为模式。
我觉得你需要学会尊重小孩,给小孩一个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也给自己一个安静下来听小孩解释的机会。不要一见到小孩子就打骂说不懂事。反而是首先你应当承认自己没有注意到小孩子的需求,但希望小孩理解大人工作和生活的艰难而原谅大人的疏失。取得小孩谅解后更不要发脾气,不要带自己成见的先让小孩说明白自己的需要和想法,搞清楚你和小孩子之间误解的东西是什么,然后才是你用朋友的身份建议解决这类问题通常可用的方法,但决定权应当是小孩子,你是建议而不是强迫命令,只要你说出小孩子原来想法中的错漏,并说明你建议的方法合理性,说清正确方法和错误方法不同带来的结果差异,小孩子是没经验而看错路但并不是笨,知道道理后自己就会用正确的方法修正自己行为的。沟通必须要平等与平和,你要知道小孩子想的真实想法A,而不是你以为小孩子应当是想的坏东西B,因为A和B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你却根本不管A而乱用解决B的方式强行解决那就越错越深了。
2015/04/28回复
6楼的妈妈说的不错,并不是你觉得你付出了孩子就能感受到的,首先是要学会跟孩子交心、做朋友,你说她不爱学习,很有可能这也是她反叛你的一种方式呀!你觉得你自己没有重男轻女,可能只是说了一句让一下弟弟之类的话,但是小孩子哪里懂那么多,就会觉得她和弟弟都是你的孩子,为什么她就让弟弟呢?你要找原因为什么你女儿会这么想了。还有,你女儿画画真不错呀,可以好好培养一下
2015/04/28回复
YZZW:
很多时候缺少的是沟通,你缺少与小孩平等交流的意识或态度。没有交流的爱,当你以为自己在付出的时候,对方却以为自己在受苦,所谓费力不讨好。例如我女儿去幼儿园,她会很怕,以为我们把她抛弃了,但我们会和她谈心说明白不是抛弃她,而是让她有更多游戏的玩伴和玩具,我们仍然爱着她,每天一定会接她回家。不要以为两三岁的小孩什么都不懂,她已经有思想,我也不能压迫她做任何她不喜欢的事情的。例如前几天我女儿有点咳嗽看了中医说她需要调理,小孩子肯定很讨厌药罐子出来的苦苦的东西,但我和她谈判之后,她知道是为了她好,她每次喝了一小口我们也表扬她的勇敢和努力。期间,她提出了要喝水、要吃糖和要喝牛奶的3个条件我认为合理也先后同意了,结果喝完一碗药她肚子里装了2杯水,然后还加了半杯奶粉和一颗糖。结果这个过程下来,虽然药她还是不喜欢,但她最终喝完了,且拿到糖的时候她还是很开心,因为她的努力和勇敢得到了大人的尊重。和她1岁多的时候吃药完全不一样,因为一岁多的小孩根本没法谈话,不喜欢吃药就是不吃,没办法那我只能拿勺子硬灌,两个人一个扶稳头,一个用勺子硬灌水。结果药水一大半是撒衣服上,而且小孩还是哭的各种痛苦,事后你给糖吃也还是各种发脾气而不会很开心。只要她能说话了,就一定要多和小孩沟通,一定要理解她。小孩是个人,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家长不能把小孩当自己的附属工具,随便命令和要求,你要她做什么(例如读书或者吃饭?)应当告诉她为什么这样才是对她好,让她知道是因为你爱她才希望她做这个事情,否则小孩以为因为你讨厌她才不停的惩罚她去学校。同样是每天去上学,她每天感受着你的爱去上学,和每天不断增加的恨去上学,你所做的同样一件事情完全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了。小孩子思想偏激而不全面,不是因为坏,而是因为不懂,因此需要大人的教导。如果你一味的只用命令去压迫她,强迫她接受你的爱,这根本不可能有效。你需要的是尊重她,当她和你同事甚至是和你老板一样是有独立人格与主见的人,先了解她的需要并尊重她的想法,然后从你的成熟经验与人生阅历来指出她的想法(类似一个企业项目计划书)里面不合理的地方与错漏,是在尊重她计划合理性的前提下帮她修正与加强计划可行性,而不是完全否定她认为她没有任何计划的资格,强行否定小孩子的思想,更不能硬性灌输必须执行大人不需要讲道理就设定的行为模式。我觉得你需要学会尊重小孩,给小孩一个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也给自己一个安静下来听小孩解释的机会。不要一见到小孩子就打骂说不懂事。反而是首先你应当承认自己没有注意到小孩子的需求,但希望小孩理解大人工作和生活的艰难而原谅大人的疏失。取得小孩谅解后更不要发脾气,不要带自己成见的先让小孩说明白自己的需要和想法,搞清楚你和小孩子之间误解的东西是什么,然后才是你用朋友的身份建议解决这类问题通常可用的方法,但决定权应当是小孩子,你是建议而不是强迫命令,只要你说出小孩子原来想法中的错漏,并说明你建议的方法合理性,说清正确方法和错误方法不同带来的结果差异,小孩子是没经验而看错路但并不是笨,知道道理后自己就会用正确的方法修正自己行为的。沟通必须要平等与平和,你要知道小孩子想的真实想法A,而不是你以为小孩子应当是想的坏东西B,因为A和B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你却根本不管A而乱用解决B的方式强行解决那就越错越深了。
查看原文唉,我家女儿,现在你跟她讲话,她就低着头,一声不知,不管你是大声还是温柔的问,就是一根筋。比如她想和同学一样要带刘海的头发,结果去理发店,理发师说你现在还在上小学,还有你的头型不适合剪带刘海的头发,况且刘海每个月都要修理,很麻烦的,当时在理发店是没剪刘海,结果回家没几天,自己偷偷在卫生间把头发剪了,剪得乱乱的,我真是心里有气没地方出,这马上要面试小升初了,搞错这样,注意太正了,别人的话听不进去。
有时候我就想性格是不是天生的,我家小的也和你家的一样,可以和他讲道理,他还是比较听,一般不会很倔。
有时候我就想性格是不是天生的,我家小的也和你家的一样,可以和他讲道理,他还是比较听,一般不会很倔。
2015/04/28回复
叮噹:
错别字好几个。
查看原文错别字很多,平常班主任也说让她要细心些,却总是丢三落四的,不听说,你刚一开口,她就哭,我真是不知道怎么好。
2015/04/28回复
张二二的宝贝:
家有**比较容易有这个问题,孩子回来了吗?建议妈妈要平衡好两个孩子,做到一碗水端平真的很难,但是至少不要让孩子感觉却别对待太多了
查看原文因为弟弟比较小的原因吧,今年3岁,所以可能大家有时候会多关心些,但是我们平常都是非常非常小心的,一般都给姐姐买东西多,弟弟就凑合一下。当年弟弟刚出生的时候,姐姐就在家里大哭,外婆在家里劝呀劝,弄了一晚上都没睡觉。我跟姐姐说过,在你小的时候我们对你比对弟弟现在好,可是她就是不相信,唉,两个孩子年龄差距大就是不行。
2015/04/28回复
白雪飘飘01:
6楼的妈妈说的不错,并不是你觉得你付出了孩子就能感受到的,首先是要学会跟孩子交心、做朋友,你说她不爱学习,很有可能这也是她反叛你的一种方式呀!你觉得你自己没有重男轻女,可能只是说了一句让一下弟弟之类的话,但是小孩子哪里懂那么多,就会觉得她和弟弟都是你的孩子,为什么她就让弟弟呢?你要找原因为什么你女儿会这么想了。还有,你女儿画画真不错呀,可以好好培养一下
查看原文小的时候学过几年的画,后来我不给她学了,她总是在课本上画各式各样的卡通小人,不认真听讲,班主任说她上课老是溜号。一说就哭,唉。
2015/04/28回复
龙剑飞的如来神掌最后一式改为万佛朝顶
2015/04/28回复
现在是矛盾积累太多爆发阶段,肯定是沟通方面有点难度,但你用心先付出努力去沟通,慢慢还是能恢复的。
我觉得,你的小孩应当有自卑感,而你一直忽略了。越是调皮捣蛋的孩子,其实内心来说是越自卑的。只有自卑才感觉需要证明自己,才需要不断破坏东西来引发大家注意他的存在感,一旦他内心平衡了,心理健康的人是不会自我虐待和捣乱的。
在你女儿理发这个例子里,小孩子应当是希望自己变漂亮来获得你和同学们的赞扬。她的核心目标是“打扮得漂亮些,不要变成丑小鸭”,至于剪不剪头发什么的其实根本不重要,她需要的只是自信和鼓励。如果你和她一起讨论适合她的服饰或者发型之类的适当有分寸的打扮技巧,或者你只需要说“我看到的就是小美女了,根本不需要打扮都很漂亮。或者试试这个发夹会衬托你更高贵。”她就会很高兴你的关心而很开朗,天天都会找你谈心交流。
结果你的表现对她的潜台词是“你别打扮了,你就是丑小鸭!永远都是只能很难看,不可能变漂亮的。我都懒得看你”,她被理发店打击后又没有你的帮助,只能自己尝试努力改变自己形象结果更失败更受打击了,这个过程中你对她都是处于冷漠不关心的状态(实际上你只是忙而没想到她会那么脆弱),那她必然会对你产生负面情绪而不是感激的心理了。可以说小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感情破裂,虽然不是家长本意,但实际上是家长自己长期表现所培养出来的恶化结果。
我的女儿就是很胆小的类型,因此她很不自信,因此我的教育一直以鼓励表扬为主,例如她昨晚一碗药分了8口才喝完,对这8口水我就给了5次表扬。表扬要讲究技巧的,单纯的说很好很好,空洞虚假的拍马屁式的应付式表扬是没用的,一定要是具体的对小孩真心的表扬小孩会感觉到真心,才会高兴,才会有勇气面对困难挑战而不是立即大哭大闹的去逃避。中国传统家教太内敛了,小孩子做错了就打就骂,而小孩做对有成绩了却理所当然不肯表扬,结果小孩不断的被伤心,也就不再期望从家里获得温暖了。大家从自己童年的经历或许也能找到类似的心情,我是曾经很努力做了某个事情,感觉自己超水平发挥,很期待家长和老师的表扬,但结果大人们看到成绩后不以为然的就过去了,虽然看起来没啥大不了的,但那种期待很高却瞬间破碎的心理打击其实是很伤害人的。所以我真心建议家长们不要吝惜表扬。觉得小孩子做得对了,就说出来表扬他,不要怕宠坏。你只要是言之有物的真实的表扬,根本不会把小孩子表扬坏的。当小孩子在家里能感受到温暖,他就一定会喜欢回家,喜欢这个温暖的安乐窝,否则他只能跑出去寻找能安慰他的人,如果遇人不淑就麻烦了。
其实,我认为人类是感情动物,最重要的是感情上的交流,而不是物质上的多少。我会和小孩在路边捡到的树枝一起开心的玩半小时,这比其某些人花几万几千买很豪华漂亮的衣服更让小孩子快乐,对小孩而言钱的多少真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心的交流。我们大人习惯了用钱和物质去简单量化的衡量价值,忘记了感情是无价的,觉得我花了几万安排你去辅导班就代表了我给了小孩比一般人巨大的爱,但其实这种几万几十万元的爱,还不如穷人家里一年到头可能也只有几十块压岁钱的深厚与感动。
上面说的表扬,但小孩一定会犯错,因为大人也一样经常犯错,错了就要批评,这点和表扬没有矛盾,是统一的。但做人必须公平,小孩错了要批评,自己做错了也要敢于批评。不要以为自己做错事情了小孩子没看到,而假装没事。如果我对待小孩的时候发现误会小孩子或者我做错了什么,虽然是家长也必须立即向小孩子道歉的。只要是公平合理的,小孩子其实并不反对批评。
但批评也必须讲究技巧,你不能只是骂人。批评绝对不能骂人。批评是指出小孩子错误的地方,而最重要的是帮助小孩子分析为什么错以及今后怎么避免再次犯错,告诉小孩子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解决。我们的目的是帮助小孩子成长,而不是通过骂别人笨蛋来满足自己虐待别人的欲望,别搞错了。要注意小孩子的理解能力很有限,别搞大人那么绕弯子的说话,别用太复杂的修辞,要用具体的行动级别的语言和小孩子交流。
例如小孩算术成绩不好,你要找到原因帮助他提高。例如问是没记住十个数字的样子还是记顺序弄成了12453687?然后告诉他记不清的数字有什么特点能帮助记忆。千万不要说什么“你不够努力”,“你今后应当刻苦”,你这两句话都对,但对小孩来说全是废话,根本无法理解。“努力”是什么玩意?“刻苦”是红色的还是白色的?小孩子根本无法执行。你要具体到“你总是容易混淆数字2和5,那么我们来抄写两个字各10次”或者“你认不出数字就输了,但如果能够正确的读出这串爸爸手机号码的数字就可以开电视机看喜羊羊”,这种具体的小孩子能理解的操作才是有意义的批评。
我觉得,你的小孩应当有自卑感,而你一直忽略了。越是调皮捣蛋的孩子,其实内心来说是越自卑的。只有自卑才感觉需要证明自己,才需要不断破坏东西来引发大家注意他的存在感,一旦他内心平衡了,心理健康的人是不会自我虐待和捣乱的。
在你女儿理发这个例子里,小孩子应当是希望自己变漂亮来获得你和同学们的赞扬。她的核心目标是“打扮得漂亮些,不要变成丑小鸭”,至于剪不剪头发什么的其实根本不重要,她需要的只是自信和鼓励。如果你和她一起讨论适合她的服饰或者发型之类的适当有分寸的打扮技巧,或者你只需要说“我看到的就是小美女了,根本不需要打扮都很漂亮。或者试试这个发夹会衬托你更高贵。”她就会很高兴你的关心而很开朗,天天都会找你谈心交流。
结果你的表现对她的潜台词是“你别打扮了,你就是丑小鸭!永远都是只能很难看,不可能变漂亮的。我都懒得看你”,她被理发店打击后又没有你的帮助,只能自己尝试努力改变自己形象结果更失败更受打击了,这个过程中你对她都是处于冷漠不关心的状态(实际上你只是忙而没想到她会那么脆弱),那她必然会对你产生负面情绪而不是感激的心理了。可以说小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感情破裂,虽然不是家长本意,但实际上是家长自己长期表现所培养出来的恶化结果。
我的女儿就是很胆小的类型,因此她很不自信,因此我的教育一直以鼓励表扬为主,例如她昨晚一碗药分了8口才喝完,对这8口水我就给了5次表扬。表扬要讲究技巧的,单纯的说很好很好,空洞虚假的拍马屁式的应付式表扬是没用的,一定要是具体的对小孩真心的表扬小孩会感觉到真心,才会高兴,才会有勇气面对困难挑战而不是立即大哭大闹的去逃避。中国传统家教太内敛了,小孩子做错了就打就骂,而小孩做对有成绩了却理所当然不肯表扬,结果小孩不断的被伤心,也就不再期望从家里获得温暖了。大家从自己童年的经历或许也能找到类似的心情,我是曾经很努力做了某个事情,感觉自己超水平发挥,很期待家长和老师的表扬,但结果大人们看到成绩后不以为然的就过去了,虽然看起来没啥大不了的,但那种期待很高却瞬间破碎的心理打击其实是很伤害人的。所以我真心建议家长们不要吝惜表扬。觉得小孩子做得对了,就说出来表扬他,不要怕宠坏。你只要是言之有物的真实的表扬,根本不会把小孩子表扬坏的。当小孩子在家里能感受到温暖,他就一定会喜欢回家,喜欢这个温暖的安乐窝,否则他只能跑出去寻找能安慰他的人,如果遇人不淑就麻烦了。
其实,我认为人类是感情动物,最重要的是感情上的交流,而不是物质上的多少。我会和小孩在路边捡到的树枝一起开心的玩半小时,这比其某些人花几万几千买很豪华漂亮的衣服更让小孩子快乐,对小孩而言钱的多少真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心的交流。我们大人习惯了用钱和物质去简单量化的衡量价值,忘记了感情是无价的,觉得我花了几万安排你去辅导班就代表了我给了小孩比一般人巨大的爱,但其实这种几万几十万元的爱,还不如穷人家里一年到头可能也只有几十块压岁钱的深厚与感动。
上面说的表扬,但小孩一定会犯错,因为大人也一样经常犯错,错了就要批评,这点和表扬没有矛盾,是统一的。但做人必须公平,小孩错了要批评,自己做错了也要敢于批评。不要以为自己做错事情了小孩子没看到,而假装没事。如果我对待小孩的时候发现误会小孩子或者我做错了什么,虽然是家长也必须立即向小孩子道歉的。只要是公平合理的,小孩子其实并不反对批评。
但批评也必须讲究技巧,你不能只是骂人。批评绝对不能骂人。批评是指出小孩子错误的地方,而最重要的是帮助小孩子分析为什么错以及今后怎么避免再次犯错,告诉小孩子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解决。我们的目的是帮助小孩子成长,而不是通过骂别人笨蛋来满足自己虐待别人的欲望,别搞错了。要注意小孩子的理解能力很有限,别搞大人那么绕弯子的说话,别用太复杂的修辞,要用具体的行动级别的语言和小孩子交流。
例如小孩算术成绩不好,你要找到原因帮助他提高。例如问是没记住十个数字的样子还是记顺序弄成了12453687?然后告诉他记不清的数字有什么特点能帮助记忆。千万不要说什么“你不够努力”,“你今后应当刻苦”,你这两句话都对,但对小孩来说全是废话,根本无法理解。“努力”是什么玩意?“刻苦”是红色的还是白色的?小孩子根本无法执行。你要具体到“你总是容易混淆数字2和5,那么我们来抄写两个字各10次”或者“你认不出数字就输了,但如果能够正确的读出这串爸爸手机号码的数字就可以开电视机看喜羊羊”,这种具体的小孩子能理解的操作才是有意义的批评。
2015/04/28回复
Cocozia:
从文章中很明显的看出, 妈妈做的很不够. 确实如你女儿所说, 这不是判逆, 是对抗, 她已经忍无可忍了. 说白了, 我认为是家长做的不够.她说出来总比憋在心里强, 妈妈要重视起来, 多关心一下女儿, 多沟通, 多输导.
查看原文其实矛盾的导火索是今年报了补习班,周末要上三节课,很不想上,所以在准备上课之前逃跑。不过报补习班之前我和她确认过的,她自己同意去上的,才去报名的,小升初让我人累,心更累

2015/04/28回复
光着脚丫丫追幸福:
多沟通下
查看原文
只要不谈学习,那就是欢声笑语,可是广州这个小升初,我也是没办法,皇帝不急,太监急,唉。
2015/04/28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