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
是对不同内容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一样。为什么动画片、游戏能让孩子注意力集中那么长时间,而上课、写作业就不行?
我们来反思一下,当我们因工作需要要开一个连续长达**议时,谁能做到半途中不打瞌睡不走神?没有!所以很多会议在进行到一个小时左右一般会有中场休息十分钟。斯巴达的时候传出**在下面打瞌睡的照片相信也有不少家长看过,斯巴达的会议内容比我们会议内容,比孩子上课作业的内容都重要的多吧,**无论是学历或者自身领域的建树大多都比我们这些普通人要高一些吧。他们是不是属于注意力不集中呢,不是的,两个原因:讲述内容的时间超过了注意力集中时间,讲述的内容过于枯燥无聊(这样说会不会被和谐)。所以,到这里希望大家能明白内容是否生动有趣对注意力集中时间也有一定影响。
对于注意力及记忆力的一些看法。(篇幅较长,请耐心阅读)
17358家有小学生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先来跟大家聊聊注意力这个话题。
2012年接触到右脑开发,从最开始的好奇、相信,到最后的失望,经历了很痛苦的一个过程。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接触过很多的右脑开发机构,这些机构对外宣传无不夸大其词,类似于:右脑开发可以让孩子注意力、想象力、创造力、感知力、运算能力、记忆力、等等各种能力在短时间内提升,也看到很多机构采取脑波测试的方法来评估孩子的注意力、天赋等等。而很多机构的做法根本是治标不治本,很少有机构去挖掘孩子真正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帮助家长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现在关于注意力训练这块儿存在很大的争议。那在这里我就自己的经验来谈谈注意力这个问题,帮助大家更好的认识及引导孩子。
注意力的概念相信大家都懂,不懂的家长可以先去百度,就不在这里啰嗦浪费大家的流量与时间。很多家长都对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这个问题头疼不已,因为注意力不集中确实对孩子的学业有很大影响。但,很少有家长深刻的去认识注意力不集中的概念,并去深入思考,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根本在哪里?首先,注意力集中主要分为视觉注意力、听觉注意力,因人而异。再者,不同年龄段人群注意力集中时间是不一样的,3岁以下的5分钟以内,3-5岁为5-10分钟,5-6岁为10-15分钟,7-10岁为15-20分钟,10-12岁时注意力为25-30分钟,12岁以上基本能超过30分钟。如果在相对应的年龄段能保持差不多的集中时间,孩子的注意力就没有问题。相信到这里,许多家长会脑补孩子看书、做作业的样子,回忆他们是否有达到这个标准。其实家长们只要回忆一下,孩子们看电视专注的时间是否有这么长就可以了。很多家长又会反问,看电视谁都能看那么久啦!OK,那玩游戏也能对不对,可是做上课、做作业、学习兴趣就不能,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到,并不是孩子没有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2015/06/05
全部回帖

好,又有家长疑问,就算是这样,那有些孩子就是能做到一整节课都认真听讲、做作业也很认真!家长,您先停下来,听我说一句:横向比较是把双刃剑,刺伤孩子的同时,也在刺伤您自己。孩子自尊心受损的同时您自己也会痛苦不已,这样的案例太多了。相信大多家长自己也被横向比较伤害过,同时,自己又忍不住或无意中对孩子做出出同样的事情。每个班这样的孩子并不多,但我始终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身有兴趣并能持之以恒的事物,只是现在或许没有发现,也许发现了,或许觉得孩子爱好的东西对学业并没有实质帮助。不好意思,谈到这里有点跑题了。总之,希望您先摒弃横向比较,再针对您孩子的情况仔细分析原因。
2015/06/05回复

说了这么多,就是为了让各位家长明白,先别轻易给自己的孩子打上注意力不集中的标签。
接下来是从我个人的经验分析,常见的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1、 兴趣。
这个前面提到过,内容是否生动有趣,符合孩子的需要很重要。如果孩子认为无聊又无用,注意力不集中很正常,换做大人也是一样。所以,在选择学习内容的时候您不妨先多观察,孩子是对声音类的还是图画类或是运动类的比较有兴趣,看他集中时间长短来选择,而不是根据您自己主观认为的对孩子有帮助的内容。兴趣再加上适当的引导与支持,孩子大多都会有明显进步。如果帮助已经选择了,发现孩子没有兴趣,注意力不集中,要不要马上更改学习项目呢?那您就要让孩子明白学习这些东西对他自身的帮助是什么,要很认真平和的去跟孩子沟通,也可以树立榜样跟孩子一起学习或是将学习内容带到亲子互动当中,千万不要命令或者指责式的方式,这样只会适得其反。以上是一些爱好培养方面的。那对学校学科内容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呢?还是先分析,到底是对内容没有兴趣,还是对老师没有兴趣,还是孩子座位影响,这其中因素太多了,同样需要您一个个分析破解,但可以明确的是,在这个问题上老师是至关重要的,老师上课是否生动,老师对孩子的态度,老师对座位的调配,所以,在分析清楚以后,可以从跟老师的沟通入手,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当然,解决的方式也因老师人品而异。
2、 自信心。
孩子对所学的内容有兴趣,但缺乏自信心的话,对注意力有一定影响,因为现在的孩子抗挫能力确实相对比较弱,在不自信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倦怠情绪,注意力不集中就会显现出来。这个问题比较好解决,表扬与鼓励是最好的良药,这点需要很到的观察力,需要家长或老师抓住孩子具体表现来表扬,并告诉孩子,我们都相信他下一次肯定还会做得更好,让孩子明白,我们看到了他努力进步的过程。慢慢地,自信心提升,注意力也会随之而提高。
接下来是从我个人的经验分析,常见的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1、 兴趣。
这个前面提到过,内容是否生动有趣,符合孩子的需要很重要。如果孩子认为无聊又无用,注意力不集中很正常,换做大人也是一样。所以,在选择学习内容的时候您不妨先多观察,孩子是对声音类的还是图画类或是运动类的比较有兴趣,看他集中时间长短来选择,而不是根据您自己主观认为的对孩子有帮助的内容。兴趣再加上适当的引导与支持,孩子大多都会有明显进步。如果帮助已经选择了,发现孩子没有兴趣,注意力不集中,要不要马上更改学习项目呢?那您就要让孩子明白学习这些东西对他自身的帮助是什么,要很认真平和的去跟孩子沟通,也可以树立榜样跟孩子一起学习或是将学习内容带到亲子互动当中,千万不要命令或者指责式的方式,这样只会适得其反。以上是一些爱好培养方面的。那对学校学科内容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呢?还是先分析,到底是对内容没有兴趣,还是对老师没有兴趣,还是孩子座位影响,这其中因素太多了,同样需要您一个个分析破解,但可以明确的是,在这个问题上老师是至关重要的,老师上课是否生动,老师对孩子的态度,老师对座位的调配,所以,在分析清楚以后,可以从跟老师的沟通入手,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当然,解决的方式也因老师人品而异。
2、 自信心。
孩子对所学的内容有兴趣,但缺乏自信心的话,对注意力有一定影响,因为现在的孩子抗挫能力确实相对比较弱,在不自信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倦怠情绪,注意力不集中就会显现出来。这个问题比较好解决,表扬与鼓励是最好的良药,这点需要很到的观察力,需要家长或老师抓住孩子具体表现来表扬,并告诉孩子,我们都相信他下一次肯定还会做得更好,让孩子明白,我们看到了他努力进步的过程。慢慢地,自信心提升,注意力也会随之而提高。
2015/06/05回复

3、 心事。
如果孩子只是近段时间才出现的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那么,毫无疑问,是出现了某种事物影响了孩子的情绪。家庭因素?社交压力?学业压力?外界诱惑?甚至是早恋都有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是家长的沟通,无论是哪种情况,家长先不要太过急躁,这样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一般出现这种情况差不多都是10岁以上的孩子,他们的独立人格正在形成的过程中,对自我隐私看得很重,所以跟这样的孩子一般不能采取单刀直入的方式去指责批评,要注重心灵沟通(顺便推荐一下“张怡筠情商工作室”这个公众号,里面很多介绍亲子沟通的方法,大家可以多学习参考)。如果跟孩子的沟通不理想,可以借助第三方的力量沟通,孩子最喜欢的老师、最崇拜的亲属、最亲近的人等等都可以。了解原因,与孩子共同面对、解决。要坚信,在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能拉近您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
如果孩子只是近段时间才出现的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那么,毫无疑问,是出现了某种事物影响了孩子的情绪。家庭因素?社交压力?学业压力?外界诱惑?甚至是早恋都有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是家长的沟通,无论是哪种情况,家长先不要太过急躁,这样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一般出现这种情况差不多都是10岁以上的孩子,他们的独立人格正在形成的过程中,对自我隐私看得很重,所以跟这样的孩子一般不能采取单刀直入的方式去指责批评,要注重心灵沟通(顺便推荐一下“张怡筠情商工作室”这个公众号,里面很多介绍亲子沟通的方法,大家可以多学习参考)。如果跟孩子的沟通不理想,可以借助第三方的力量沟通,孩子最喜欢的老师、最崇拜的亲属、最亲近的人等等都可以。了解原因,与孩子共同面对、解决。要坚信,在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能拉近您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
2015/06/05回复

以上几个是我在之前从事注意力训练工作中所总结到的一些经验,希望对您有帮助。另外,如果以上情况除开,孩子确实从小就对任何事物都不能很好的集中注意力,那确实值得注意了,这对孩子的影响就比较大了。虽说可以通过一些训练来改善,但千万不要相信有短期内可以改善孩子注意力问题的课程之类的,注意力的形成是一个习惯的养成,一定是个漫长的过程,家长要谨慎都不存在,提醒各位家长,不要轻易相信任何机构夸大其词的宣传,“七天改变孩子的一生”“最权威的注意力培训”“国际儿童教育专XX亲自授课”“XX多年科研成果”……这些宣传语您听过吗?熟悉吗?目前行业内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资格审核,所以,很多机构抓住家长急于求成望子成龙的心态将噱头做的十足,可以毫不客气滴说,如果您真的指望可以通过短短几天的训练让孩子脱胎换骨,那么您是对您孩子不负责任, 亲爱的家长您知道吗?任何的学习都需要循序渐进,方法、训练,加上你的陪伴、耐心,孩子才会真正学有所得。
2015/06/0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