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婆和父母一样,前提是老公也对自己的父母好。
娘家的父母希望自己女儿幸福,也希望自己女儿和公婆的关系好的。大气的父母才能教育出大气的子女。
【正能量】和婆婆好好相处
977275情感.婚姻.家庭
2017迈入32岁,工作稳定,收入中上,已购房买车,女儿6岁乖巧聪明,小家庭已完全独立于婆家生活。对娘家也能尽心意。越是过上安稳富裕的生活,越能宽容婆婆当年的所作所为,也越感恩父母的养育与教导。
生活已不易,就别为难自己和他人。以下是和婆婆相处的总结:
1、自强自立。一定要有自己的事业,只有工作发展了,才不会老计较家庭中的琐事。拥有良好的经济基础,才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和公婆同住”,才有能力回报自己的父母,也更不会因柴米油盐影响了夫妻感情。
2、将心比心。不阻止老公对他父母、或兄弟姐妹的好。要相信自己的老公有分寸,能把握大家庭和小家庭之间的天平。
3、不计较。非原则性问题不计较;不和老人争是是非非的对错。始终相信老人的出发点是好的,用善意去理解老人种种愚昧的行为。当然,自己心底要清,知道自己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
4、善待老人。虽然儿媳没有照顾老人的义务,但婆婆也没有照顾孙女的义务。因为婆婆帮忙照顾我女儿,所以,出于感恩之心善待她。老人也不容易,走过了2/3的人生,余生还是善待他们吧。
5、尽量公平。把婆家和娘家一碗水端平。婆婆帮忙带女儿,妈妈养大了自己,所以两位老人也一样重要。老公的原生家庭和自己的原生家庭一样重要(这个必须和老公达成一致的看法)。
6、不求回报。不要计较婆家的贫穷或不足,也不指责婆家对自己小家没有付出之类的,只要老人身体健康即可。抱着付出的心态去对待婚姻生活。要相信,这些也是能锻炼人,在这里付出了,也许在其他地方会有意外的收获。
方寸之间,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和大家共勉,愿每个家庭都能少点矛盾,生活愉快。
2017/01/09
全部回帖
sarahwindy:
自我审视,3 5 6还没有做到。5我觉得我这辈子恐怕都做不到,我觉得我老公也做不到。如果我对公婆和对父母一样,那我父母心里做何感想,至少换我自己在那个角度,自己含辛茹苦几十年养大的女儿,转头就对别人爸长妈短笑脸相迎,自己舍不得委屈她一丁点,转头在别人那儿受了委屈还要求她对别人和对我一样好。明明是自己养大的,自己舍不得使唤、舍不得她太累,最后自己舍不得的全被别人理直气壮的做了,还得要求我女儿对他们和对我一样?我只能庆幸我生的是儿子,皮糙肉厚,本事教会他,自生自灭去吧😅😅😅😅
查看原文2017/01/09回复

走过7年婚姻之路。结婚之初也经历了婆媳大战,身心疲惫。但随着工作的发展,女儿的成长,渐渐明白宽容+忍耐 ...
2017/01/10回复

楼主的说法很赞同,但是有些时候人要将心比心,但是我婆婆对我连起码的尊重都没有,事事想着要听她的,不管大事小事都要掌控。这个我是不能容忍。还是那句,不同住,眼不见心不烦。
2017/01/10回复

jane198502:
走过7年婚姻之路。结婚之初也经历了婆媳大战,身心疲惫。但随着工作的发展,女儿的成长,渐渐明白才让往后的路走得更顺一点。家庭矛盾减少,才更有时间发展事业,教育好女儿,拓宽生活圈子。2017迈入32岁,工作稳定,收入中上,已购房买车,女儿6岁乖巧聪明,小家庭已完全独立于婆家生活。对娘家也能尽心意。越是过上安稳富裕的生活,越能宽容婆婆当年的所作所为,也越感恩父母的养育与教导。生活已不易,就别为难自己和他人。以下是和婆婆相处的总结:1、。一定要有自己的事业,只有工作发展了,才不会老计较家庭中的琐事。拥有良好的经济基础,才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和公婆同住”,才有能力回报自己的父母,也更不会因柴米油盐影响了夫妻感情。2、。不阻止老公对他父母、或兄弟姐妹的好。要相信自己的老公有分寸,能把握大家庭和小家庭之间的天平。3、。非原则性问题不计较;不和老人争是是非非的对错。始终相信老人的出发点是好的,用善意去理解老人种种愚昧的行为。当然,自己心底要清,知道自己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4、。虽然儿媳没有照顾老人的义务,但婆婆也没有照顾孙女的义务。因为婆婆帮忙照顾我女儿,所以,出于感恩之心善待她。老人也不容易,走过了2/3的人生,余生还是善待他们吧。5、。把婆家和娘家一碗水端平。婆婆帮忙带女儿,妈妈养大了自己,所以两位老人也一样重要。老公的原生家庭和自己的原生家庭一样重要(这个必须和老公达成一致的看法)。6、。不要计较婆家的贫穷或不足,也不指责婆家对自己小家没有付出之类的,只要老人身体健康即可。抱着付出的心态去对待婚姻生活。要相信,这些也是能锻炼人,在这里付出了,也许在其他地方会有意外的收获。方寸之间,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和大家共勉,愿每个家庭都能少点矛盾,生活愉快。
查看原文虽然儿媳没有照顾老人的义务,但婆婆也没有照顾孙女的义务.(那婆婆没有帮我照顾孙子,儿媳也没时间照顾老人。)
2017/01/1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