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迈门向柴迪隆寺方向走,先后经过Wat Fon Soi(梵索伊寺)、 Wat Meun Toom、Wat Jed Rin(杰林寺)、Wat Chang Taem等寺庙(这些都是事后根据照片和时间、路线推断出来的,可能有误),这几间均不是有名气的寺庙,所以几乎没其他人去参观,不象在后面去的柴迪隆和帕辛寺,人头涌涌,都是旅行团多。Wat Fon Soi(梵索伊寺)Wat Jed Rin(杰林寺)Wat Meun ToomWat Chang Taem路边的旧塔
大佛塔寺(契迪龙寺)Wat Chedi Luang。契迪龙寺又称大佛塔寺或查里鲁安寺。创建于1411年,在清迈市内六大寺庙中最为著名,与帕辛寺同为清迈地位最崇高的寺庙。门票40铢(清迈大部分寺庙是免费的,除契迪龙寺、帕辛寺和双龙寺外) 由于这是个有名的景点,旅行团必到之处,所以这边的游人明显增多,而且可以看到90%是华人的旅行团,如果想静静的感受寺庙,下次应该一早来或傍晚才来,避开人潮。好高的树这座殿女性禁入 主殿是金碧辉煌的一座佛殿立柱和经帷采用 了大量的金色,地毯和顶部也用了大面积的红色及金色点缀。主大殿中的立佛称为 Phra Chao Attarot,身旁跟着两个以冥想和玄学而闻名的弟子。
大殿后方的破旧的佛塔建于1441年,曾经是古代清迈最高的建筑物之一,佛塔高98米,宽54米。佛塔在16世纪遭到了破坏,它是毁于当时的一场地震,还是毁于1775年达信国王从缅甸人手中重夺政权的炮火下,现在不得而知(较多的说法是:1545年,清迈发生一次大地震和大风灾,佛塔的尖顶一夜之间塌毁,露出塔内的金身佛像。现在只剩下大约60米高,但仍是古城内最高的建筑物)。 佛塔是古城内最宏伟的建筑。四周应该原来都是有大象雕像的,但其他几面的都已经损坏了。好像佛塔是混合了兰纳、斯里兰卡和蒲甘的艺术风格。 地震后,唯有这一面,右边孤零零的没了耳朵的大象才是历史的真迹,左边的4只是后来修复的。 沿着大佛塔转了一圈,在佛塔的后方的佛堂里,供奉着契迪龙寺前任方丈 Ajahn Mun Bhooretado 和他的门徒 Luang Ta Maha Bua 的蜡像和卧佛(不知是什么原因,我基本不拍摄佛像,尤其是蜡像,所以没有留下照片)。这座幽静的偏殿真的非常漂亮精致。泰国的庙宇,感觉可以多种风格与色彩混搭在一起。比起金光闪闪的寺庙,我好像更偏爱这些不同色彩风格的。 从契迪龙寺出门左转,走几分钟就到盼道寺。 盼道寺(Wat Phan Tao)盼道寺建于兰纳风格文化艺术繁盛时期的1501年。又名柚木寺,就在大佛塔寺不远的拐弯处。寺内有一座古老精致全木质大殿,整座都是用柚木建造的,纯泰北兰纳式风格的设计,是清迈城中一座瑰宝级殿堂,也是目前为数不多的木造建筑之一。
从盼道寺出来,已是午饭时间,随便在Ratchadamnoem Rd.(拉察丹能路)找了家餐厅,人手一杯鲜榨果汁是必不可少的。这餐花4人了590铢(每人一份面、饭或粉,还有个汤粉没拍,再加了个炒杂菜、咖喱南瓜和炸春卷)清迈咖哩面也挺有趣的,上面的面条是炸过,脆脆的,咖喱汁里的则为汤面,还有个大鸡腿,才50还是60铢 饭后沿着Ratchadamnoem Rd.一直走,就可以到帕辛寺。沿路也有不少的寺庙,由于天气太热,也就没有一个个进去参观了他们三个的裤子,就是我自己做的,比在夜市卖的舒服,我爸几乎天天穿我的帽子在这里丢掉了,因为进大殿是不能带帽子的,我脱了帽子手拿着,拍照时放地上忘拿了过了警察局,就可看到帕辛寺了
帕辛寺是清迈城内规模最大的佛寺,1345年由曼格莱王初建,经多次扩建形成现有规模,是兰纳式建筑的完美典范。寺内供奉着Phra Singh的佛像,殿堂里的壁画以当地古代服饰和风俗为内容,被认为是泰国北部传统艺术的代表作。每年4月泼水节期间,是人们庆祝的主要地点之一。 一进门,发现与昨天几个寺庙明显不同,这里实在人气香火太旺了。不但人多,寺庙里到处停放着车。进入主殿要20铢,寺内其它位置免费。由于主殿里人太多,我们就没有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