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猫猫:太舒服啦,看着这山山水水就够舒服的啦,虽说是暑假,也没什么人,最棒了查看原文贵州暑假的游人(尤其是广东人)大部分集中在贵阳附近、黄果树和黔东南,黔北去的人比较少,我们就是嫌人多,所以就放弃了那几个热闹的景点
游览完亚木沟已到下午5点了,稍休息了一下,5点半左右向寨沙侗寨出发。从亚木沟出发约15分钟,就到达梵净山弥勒道场。 横穿梵净山大型停车场,经佛教文化苑风雨桥可开车进入侗寨,或通过寨沙侗寨吊桥步行进入。风雨桥横跨在太平河上。桥头绿树依依,桥下清流潺潺。吊桥更具别样风采。河水很浅,大人小孩都在河里戏水
寨沙侗寨位于梵净山山脚,距梵净山景区大门3公里,紧邻梵净山佛教文化苑(世界最大金佛)寨门、广场、钟鼓楼、农家乐、64栋二层吊脚楼为该寨的典型建筑。寨沙处于神奇的梵净山山麓,清澈的太平河从门前缓缓流过,河畔古树参天。整个寨子青山环抱,掩映在茂林修竹之,犹如世外桃源。进入侗寨景观大门,宛如进入古朴原始的江南小镇,亦或山寨。(别名称之山寨)这个隐于绿树浓荫之中的侗家天地便如幻影般展现在你眼前。沿着青石板路曲折徜徉,百步之余,豁然开朗,一个圆形的广场如孔雀开屏,广场一角矗立着一座侗寨的标志性建筑——钟鼓楼。钟鼓楼旁有几百年屹立不倒的名贵楠木,苍老而虬劲。风景别样。广场前方是一个独具匠心的舞台,木制的舞台下面有冽冽清流,微波吻岸、鸭鹅嬉游,好一幅闲适恬淡的田园风光。每晚都会举办篝火晚会。广场周边几家“农家乐”餐馆风格独特,是典型的侗家建筑,全为两层木质吊脚楼。楼前高高的柱子上钉着几根带皮的木条,上面吊着几个写有店名的小簸箕,还有随风摇曳的灯笼。坐在这远离喧嚣的山村里,品一品梵净山生态王国特产的梵净翠芽,便有一份难得的雅趣与惬意;尝一尝江口灵山秀水独有的绿色新鲜、口感独特的山野菜,就能忘却人世烦扰,收获一份自然恬静的异域风味。 每户门前都立有写着格言警句的木质标牌,围着栅栏,栅栏旁或栽果树,或养花草,或种瓜果,一到春夏,蜂飞蝶舞,鸟啭虫鸣,花香果甜。造型独特的景观路灯,便民公厕,为这个古老的山村注入了现代化元素。虚虚实实,传统与现代,生态与休闲,绘就了一幅风情万种的奇妙图画,且有一户一景,移步换景之闲趣。7点多的时候,突然乌云密布,狂风来袭,寨子也收到通知,即将会有暴雨,当晚的篝火晚会取消我们饭也顾不上吃,匆匆登车离去。上车不到5分钟,大雨就降临了,幸好回亚木沟是新修的柏油路,车少路况好,很快就回到了农家乐,房东也很贴心的帮我们把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收了起来。
下了大半夜的雨,早上起来天放晴了,远处起了薄薄的雾,亚木沟尤置身于仙境中一样。我们就在这仙境中享用了当地的早餐。顺便介绍一下住的农家乐,也非常的棒。这样的早餐环境,还可以吧我们住的是耕夫,旁边的亚木沟客栈看着也不错房东引活水养的鸭嘴鱼,可惜忘了尝一尝
梵净山是西南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梵净山就属楚国“黔中地”,秦朝属“黔中郡”,汉代属“武陵郡”,以后一直是“武陵蛮”崇拜的神山、圣山。。梵净山原名“三山谷”,得名于“梵天净土”,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的江口、印江、松桃交界处,海拔2493米,系武陵山脉主峰,森林覆盖率为95%,是中国少有的佛教道场和自然保护区,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齐名中国五大佛教名山。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凤凰山主峰最高海拔2572 米(红云金顶海拔2494米),具明显的中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特征。在大门买了票,要先排队坐30分钟左右的环保车到山上的索道站,再坐索道上山。下了索道,还要再走差不多1小时的木栈道,路旁有丰富的植被,边走边看,倒是不太累,但因为海拨有点高,走一会就要稍一会山顶上雾气非常的大,一阵大风吹过,梵净山的标志---蘑菇石终于从浓雾中露出了真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