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时候,老师会打电话投诉我家孩子太好动了!等他回家,我就说他了。结果,过了几天,老师又打电话过来说,他自己坐着发呆!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再也不敢说他了。后来,我朋友给我看了一篇刘智刚老师的文章,我才知道孩子为什么会好动、发呆!分享给大家!
在体验课中,刘老师做了一个比喻,一个水壶如果是密闭的,而我们给水壶加热,当水温越来越高的时候,我们开始把给壶盖施加压力,水开了,水蒸气却无处可走,一开始并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当水壶被继续加热,我们依然没有出口让水蒸气排出……慢慢的慢慢的……水壶躁动起来了,越动越厉害,声音也越来越吵,但是依然没有让水蒸气排出……
或许我们会开一个小口,但是里面大量的蒸气还是来不及及时排出,壶里的内部压力越来越大了,水壶越来越不安分了……。
我们可以想象,这种情况继续下去会发生什么?
这种情况跟孩子的成长相似吗?
当孩子大哭大闹时,我们告诉孩子要做一个乖孩子,不能吵闹,不然就会被揍一顿;
当孩子不吃饭时,我们只管哄孩子,或打骂;
孩子胆小,也是被骂或嘲讽;
孩子上课讲话,搞小动作,妈妈让孩子练书法学习安静;
孩子拖拉,我们只管催促孩子;
孩子比赛输了,我们告诉孩子一定要坚强;
……
孩子还会有很多问题……
但是,有多少父母愿意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呢!
孩子受到的委屈有谁能理解呢!孩子调皮捣蛋会被狠狠教训;孩子乖乖地听话,我们就认为孩子很棒了,不需要管他/她。
当孩子的想法越来越多却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就会越来越焦虑不安,想做好却不知道如何做好,父母都不会教给孩子合适的方式,只会一昧地要求孩子做好,孩子感觉无助无奈,不知向谁求救。
想做个好孩子,得到老师父母的认同,但是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让他们满意,成绩好?听话?或许就是老师和父母的标准,但是自己怎么也做不好!怎么办?好混乱呀!
想想办法吧!所以课堂上就发呆,做作业也发呆了,有时忍不住手脚就动起来,搞不清楚还在上课就讲起话来了!哎!又被老师逮着了,妈妈又说我是不乖的孩子,真难受,怎么自己越想做好越做不好,自己是不是真的很没用呢!好矛盾,好混乱呀!
小脑袋一直在斗争着,就像水壶里的水烧开了一样,心里的想法不知道怎样表达,真是有口难言,好难受!好混乱呀!
如果你不能理解孩子的行为,不去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
那么你的孩子就会在不安中度过,无法发挥自己的天赋,学习!光是应付内在的混乱想法,已经无暇顾及了!
而我们不能理解孩子,帮助孩子调整自己的思维,远远不止是影响成绩那么简单!
想想那个被煮开水的水壶吧!
水跟水壶还在斗争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