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转贴《育儿心得》

111726家有小学生

转贴一篇文章,看了很有启发
这是一位上海同事的文章,他的孩子实在太优秀了,从清华到耶鲁都是优秀学生,最可贵的是全面发展。在这里很想与大家共享,写得特别好,但文章很长,需要有很长的时间来看。
我们的育儿心得
很多人都感叹我们养了一个好儿子,也常常有人建议我们写一下育儿心得。其实我们也蛮为难。因为也有部分人认为孩子优秀是天生的,后天的教育并不十分重要。而我们的想法是:孩子的聪明与懂事可能会有点先天性,但我们更认识到:孩子从他的出生到长大成才,他的生存环境对他的成长非常重要。因为每个孩子从他出生以后,他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他的特点,并且有很强的可塑性。关键是家庭、社会、学校是不是共同给他提供了一个成才的环境,这其中家庭能否针对孩子的特点,给予正确的教育与帮助,对他的成长,是至关重要。我们上海通用汽车公司连续多年都被评为中国最受尊敬的企业,我们的员工大多数都是来自各个方面的优秀分子,我们的部分员工的子女也非常出色,这都是我们感到骄傲的地方,但是我们更期望有更多员工的子女,他们能够出类拔萃,能够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较大的贡献,能够孝敬长辈与父母。也期望我们的员工能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得到快乐,晚年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为此我们把自己的育儿心得推荐给公司里已经当父母或是准父母的员工,希望对他们培养子女有所帮助。
培养一个各方面能力都强,深受社会欢迎的优秀孩子,就像我们生产一辆深受客户好评,质量优秀的高级车一样,从第一道工序到总装下线,都必须给予高度关注。为此我们把各个阶段的育儿心得告诉大家。
一:学龄前的教育和小学阶段
在我们中国的儿童教育方面,似乎一直在维持一种模式或方式(不太注重孩子们的个性)老师都希望孩子们经过教育培养后,成长的结果是整齐划一的,因此现在的孩子,大多没有独立个性,没有特点。我们看了很多介绍如何培养孩子的文章,其中孩子的早期教育都谈到了:讲了父母给孩子讲故事,讲了如何教孩子背唐诗、数数等,原本应该在小学完成的教育都提前了。这些方法也许都有益。但我们认为:在学龄前更应该注重培养小孩的手脚协调性,观察周围环境的好奇心。
孩子教育,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环环相扣的。但没有统一的格式,也没有规定的模式。更不像有些人说的:孩子要成才,在几岁前要学会背多少唐诗、要学会认多少字、要学会多少数字以内的加、减法等等,我们认为学龄前的孩子最有效的教育是边玩,边学。父母要耐心、仔细地观察,善于和及时发现孩子的兴趣并加以引导。记得我们孩子在四个月左右时的一次偶然的机会,带他去看电影,发现他那么小,竟然会瞪着好奇的眼睛跟随着电影画面,前后足足有四十分钟左右静静地在看电影画面,这说明孩子好奇心特别强。在七、八个月时坐上公交车他也会特别安静,似乎在细细的体会着什么……,然而当我们下车后,他又会急速寻找开走的车辆,仿佛想弄明白这大箱体是怎么动的,我们会很耐心地给他有寻找的机会,一起追寻孩子的目光,我们曾多次发现他竟然盯着汽车的轮胎,,而且每一次他都一直看到汽车开远才悻悻地将目光转换,再去追寻另一个会动的物体,如果我们是走在树阴下,他一定是高高地抬头,看着被风吹动着的树叶,他的神情有时很紧张,有时又会很激动,这种时候我通常是很耐心陪伴着他,尽可能用心去理解他的好奇心,用他能理解的语言与他交流。
好多人认为婴儿是没有认知能力的,只要吃饱喝足就行,教育的问题可以放在以后,我们的体会是:培养孩子观察事物的好奇心应该从很小开始,这对他今后自学课外读物,增加知识面很有帮助。现在年轻的父母,由于种种原因,常常顾不上孩子,只能让双方的老人带。但一定要关注孩子的精神生活,如果你关心了孩子精神生活的,孩子一定会跟你亲热,这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亲情。而那些生下孩子后,就完全将孩子托付给老人的年轻父母,现在看起来很轻松,将来也许会后悔,因为做父母的不仅是生他,更重要的是养育他,当你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时,他也会给你带来喜悦。另外培养子女的经历,也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份。现在大多数老人带孩子,是只顾满足孩子的吃喝,年轻的父母会想到孩子的其它兴趣,会给孩子更多的是物质生活以外的东西。
孩子出生来到这个世界,很多父母亲都十分爱孩子,甚至不惜放弃现有的好工作全身心投入了育儿教育,但我们认为:父母亲注重自身的学习,对孩子成长也有影响,一对有文化、有修养,又热爱家庭的父母才能营造出对孩子成长有利的环境。
孩子二、三岁时,我们当父母的会经常交流,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力求统一思想,我们主张对孩子的教育应有张有驰,尽可能给他创造一个宽松的生活环境,不主张用很严厉的手段逼迫他学习。在生活习惯上、认知能力上一定要循循善诱、耐心启发,但在原则问题上(是非、诚信、礼貌和对待老人的态度问题等)必须从严,而且是一有问题及时教育,决不拖延,因为孩子小,如果你把前一段时间发生的事,延后了批评他,他会感到惘然、会不明白。那么教育的效果就会减半。而且我们不主张对孩子大声喝斥,并且决不轻易打孩子,但一旦要动手打他了,就做到打一次,就有一次的效果,决不含糊。而不是像有的家长,经常用手撩孩子、经常用粗话骂孩子、完全凭着自己的好恶,用自己的情绪来评断孩子的对与错。这是非常有害的,会破坏孩子对是非的判断能力。
孩子小时候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长了,家长才有分析孩子的长处与短处的机会,才能仔细观察孩子的语言能力和认数的能力,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是:在公交车上与孩子交流:见什么就说什么,玩“词语堆彻”“成语接龙”练习对数字的反应(读出每一辆从身边开过的车牌号)等,这种游戏让我们乐此不疲。在家里我们有时间就与孩子讲故事,如果突然有事做,就让孩子复述以前讲过的故事,我们会随时提问,让孩子感到你是在认真地听,同时再不时地表扬他几句,以提高他的讲故事的兴趣。有时候孩子也会无理取闹,对孩子过分的要求,我们仍然坚持耐心地讲道理,一般不要用简单粗暴的态度对待,当你实在不能解决时,也可以采用“冷处理”的方法,在冷处理的阶段是逼迫孩子思考问题的时候,我们特别推崇这方法,有时候让孩子明白道理,并不是大人们教他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而是让他自己去“想”,自己去“悟”。当然任何方法都要适可而止,多用或滥用都会适得其反。
我们的孩子很小就表现出他的逻辑思维:我们在喂他吃饭一般都会说:“乖孩子多吃点,可以长大,长得像妈妈一样。”“那么妈妈长大了为什么还要吃饭呢?“妈妈吃了慢慢变老呀!”“那么奶奶老了,为什么还要吃呀?”……。他听过很多童话也会在生活中用:有一次他不听话我在责骂他,可他心里不服气,小嘴嘟嘟囔囔地说;“妈妈应该是怕我的”,“为什么呢?”“我是牧羊犬呀!”我忍不住地笑出声了,我属“羊”。孩子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龄,就一定要让他融入同年龄孩子的群体生活中去(独生子女就尤为重要了)孩子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的责任在我们家长,上幼儿园前要有一段思想上的抚恤,可以简单地告诉他,我们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了该上幼儿园了,就象大人要上班、哥哥姐姐要上学,没有任何的通融余地,家长的态度坚决了,孩子是会接受的。告诉孩子在幼儿园有许多小朋友,有老师讲故事、有各种玩具和小朋友一起玩多开心呀!有家长埋怨幼儿园的教育,但这就是社会现实,我们个人改变不了。孩子上幼儿园,是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与社会接触的第一阶段,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一定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人不可能离开社会,生活在月球上,与其让长大的孩子感到与社会不协调的痛苦,还不如从小让他适应社会呢!平时在生活上对孩子不娇宠贯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必须从小时候抓起,在学习、认知方面则给孩子一个自主的学习环境(在自主的学习氛围中逐步引导)这种环境也是一种健康的、向上的学习环境。
为什么我们特别强调“一个自主”的学习环境,中国有很多的家长喜欢包办孩子的兴趣,喜欢将自己未尽的事业寄托在孩子身上(可能是希望“子承父业”吧,但事实上“子承父业”的成功率很低)孩子没兴趣了,在学习和生活上,就不会快乐,我们希望孩子有快乐的童年,我们所教会孩子本事的真正目的,就是希望孩子长大后,能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儿童时代不开心,会影响孩子将来对人生价值的取向。
在孩子三岁半时,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带孩子去了少年宫玩,看见老师教画画,他很好奇就进教室坐在最后一排(那时业余学校的管理不是那么严)一堂课下来,见他的兴趣不减,我们就试探着与老师谈,请老师收这个小小学生,老师一问孩子的年龄,就说太小不合适,我们要求老师再看一节课(那时半天是三节课,前两课是老师讲,后一节课是家长可以进教室陪伴孩子画画)如果孩子能静下心听课的就收,不然我们就回家。老师勉强的答应我们要求。孩子在接下来的一节课表现很好,但手握笔有些不听话,跟不上老师的上课节奏。老师看了这个小不点能安静上课已经有些欢喜,很爽快的答应我们跟着上画画课,小家伙比同年龄的孩子静心的时间长些,毕竟年小握笔有点力不从心,当他跟不上老师要求时也会烦躁,他看着画得不怎么好的画面时,会哭着说:我怎么画不好啊!(实际上老师已经对他很满意了,在一边看的我们家长,也能接受他的画,可以看出孩子对自己很严格)我们马上就用他能接受的方法鼓励他,并且给画涂上颜色,用颜色修正后的画看起来真的不那么难看了,孩子就破涕为笑了,第一堂课效果不错。接下来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风雨无阻的送孩子上课,任何理由都不容孩子逃课,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给我们的孩子传递这样一个信息:一旦选择了就必须坚持做,是不是做好了和有没有去做是两个概念,前者是能力,后者是态度问题。孩子小,我们更多注重的是学习态度。有一次我们父母都有事,碰巧又是下雨,但我们还是让别人送他去上课。我们让他从小就知道:读书学本事是最重要的,没有任何理由可以逃避或拖延。
孩子第一次进课堂有了良好的开端,我们就希望孩子能提前上学,去报名上学时,老师不愿收,请来了校长(一个和气的老太太),校长与孩子对了一段话后,就欣然地收下了孩子。我想一定是孩子的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说服了校长,孩子从开口学话时,我们就统一了思想,坚持用普通话和他对话(尽管我们大人的普通话并不标准)但这样做,会有两个好处。第一,学会普通话后,能培养他早些听懂少儿广播,第二,有利于上学后写作文,(可以直接将想要表达的写出来,省略了将口语再翻译成书面语的过程)。第一学期孩子不负众望果然拿了“双百分”是班级两个孩子中的一个呢!第二学期班主任老师就只让这两个孩子下课能去操场玩,其它的孩子就只能在教室玩(我们不评论老师做法,对与错。但对我们家的孩子是一种奖励)孩子的双百分一直连续了三个学期。对我而言并不强求他必须拿100分,我更关心是孩子在学校的其它方面表现,如他能不能与同学结交做朋友,在课堂上能不能踊跃发言,体育课上的表现是不是让老师满意(孩子早读书,手脚的协调能力明显不如其它孩子)有一件事也让我们久久不能忘记:刚上学的那一年他早上去学校,中午回家吃饭时,坚持要换衣服。我们不理解他为什么要换衣服。他说出了原因:早晨出操,老师就注意了他,上体育课时:老师还不放过他,老是注意他,他幼稚地以为是当天穿的那件红色运动衣引起了老师注意,坚持要脱了红衣服。第二天我们看了孩子的出操情况,才恍然大悟。孩子提前离开幼儿园,没有学过原地踏步,他的原地踏步是手脚步伐与其它同学相反才被老师注意的。从那时以后我就尽可能地带他运动,教会他简单运动的基本要领。也就是这件事情让我更意识到:孩子的学前教育重点应该是提高手脚的协调性。我们孩子学前的教育重点,不是在课本上,而是培养他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心。课本上的知识由老师教,回家作业的好坏也完全地交给老师,我们关心多一点的也仅仅是“学习态度,作业是不是能认真地完成?”在孩子学写作文时,很多家长看不惯,就握笔代写,这很不好,这让孩子在学习的开始阶段,就产生了依懒性,以后是很难纠正的。有错误让老师批改,孩子的作业能真实的反映出孩子的学习状况,即使孩子学习成绩有起伏,我们家长要欣然接受。父母要帮助孩子一起分析,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不足,要一起研究,在学习时应该如何,才能准确,才能更好。这个分析过程很重要,家长在与孩子的交流中,增加了互相了解。我不否认老师的关注会给孩子增添学习兴趣,我们父母的鼓励和欣赏同样也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孩子小的时候学习兴趣与老师的好恶、父母的欣赏有很大的关系。但我们也反对一味地迎合老师。记得在孩子进入三年级时,班主任换了老师,一个年纪大一点的女教师,教语文课的她板书写得很好,但对孩子们很严厉,我与之交流时隐隐感到她有些苛求,不够慈祥。似乎更多关心学生的家庭关系。这段时间孩子的学习兴趣不高,我们尽可能挽救老师的形象,反复告诫孩子学习的目的要明确,每次都很耐心劝告孩子尽可能地理解老师,让孩子知道社会上的人是各种各样的,每个人的好恶不同,表现出来的态度也不一样,我们可以要求自己,别人的问题让别人自己教育自己,学习说到底不是为了老师哦!为了培养孩子的忍耐心和相遇性了,让孩子经受挫折,早点长大。在孩子小学四年级时,我们从杨浦区转到虹口区他奶奶附近的小学,路上要转两部车子再走15分钟路。刚到新学校时,孩子不怎么适应,我对孩子第一要求,就是尽快融入新班级的学习环境,在以后与班主任沟通过程中,我们发现年轻的班主任老师不看好我们郑叶青,而年长的数学老师对孩子比较看好,因为当时孩子的学习总成绩在前十名之间徘徊(对当年每个学校只有1-2名进市重点中学的名额时)我们孩子进市重点初中的可能性很小。这时候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更要讲策略,要以鼓励为主,调整好我们家长自己的心态,不要用高压手段去强逼孩子。对孩子我们一直强调作“两手准备”,进市重点后迎接学习上的更大挑战,不进市重点的就要在中学阶段准备更多地付出,争取进重点高中。我们的体会是:父母对孩子在学习上的批评要中肯,表扬要恰如其分,让孩子感到父母和自己一起在努力。即使失败也没关系(家长要把担心放在自己心里,不要露在脸上,不要让孩子感受过分的压力)经常和孩子聊天,可以释放孩子学习的紧张情绪。通常情况下,父母面对的仅仅是自己一个孩子,要评价自己孩子难免会有偏颇,有时候会很严厉,把他们看成大孩子了,而有的时候又会盲目自信(加入了父母自己的感情色彩),所以我们家长不能轻视与学校的沟通,要学会和老师交流,了解孩子在同年龄孩子中的表现,老师看到的是相同年龄的孩子,判断孩子的优劣是有比较后得出的,通常是中肯的、客观的。好的表扬和准确的批评都会起到激励作用,而且会影响孩子的自我评价和孩子自律的能力。
孩子在小学毕业时以247.5分(满分是250分)的成绩夺得全校第一,当时有上海中学和师大二附中的住校名额,我们权衡利弊后放弃了。主要考虑孩子比同龄人小,住校的话要承受生活和学习的双重压力,所以选择师大一附中读初中。
                                      待续
                              2006年4月20日星期四转贴


[ 本帖最后由 nieluoj 于 2008-3-31 19:02 编辑 ]
2008/03/31
全部回帖
补充:最近不少年轻的父母亲对我说;我家的小孩不要读书,给他买的幼儿
读物,看了没几页,就不看了,甚至还撕掉了,真拿他没办法。其实对一个从来没有看过书的小孩,一下子就让他看书。通常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看不懂,二是没兴趣。这时候我们家长要做好引导和启发,首先我们家长要对将给孩子看的幼儿读物进行备课,对每一页画面都要说出个小故事,最好还要针对孩子身边发生过的或他熟悉的事进行发挥,这样会提高他看书的兴趣,其次要求孩子能够复述幼儿读物每一页的内容,在复述完整的基础上,逐渐要求他背述每一页的内容,背述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让他先看一下画面,然后再背述。第二阶段:则直接要求他背述某一页或几页的内容。在要求他复述和背述的过程中,我们家长要做到二点:一,在孩子复述或背述遇到困难时:要给予适当的提醒和必要的纠正。二,在孩子有点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     。我们当家长的千万不要吝啬说好话,适当的鼓励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请家长花点功夫,千万别小看孩子早期的复述和背述的过程。因为复述可以培养与提高孩子的演讲能力,背述可以提高孩子的记忆力。现在回想起来,我孩子在小学时,就能流利地回答老师的提问,下课后,一般的课文,他看个二,三遍,就能一字不漏地背诵下来。经常有很长的课文,他也能一字不漏地默写下来。在初中时:他就多次代表华师大一附中参加竟赛。在高中时:他就能熟练地主持大型会议。在大学一年级,他就当上了清华大学的学习与交流部长,主持过各种类型的学术交流会,并多次参加全国大学生辩论赛和英语竟赛,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他本人也被誉为清华“一辯”和全国大学生英语竟赛最佳主持人。他的英语辞汇量在10万以上,参加托福和GRE考试几乎都是满分,从大学三年级开始,他每周都要被国务院有关部委请去做同声翻译。即使到了美国,耶鲁大学的老师都称赞他的英语是Perfectly.另外,他在清华读书其间,还兼任了学生会的付主席,社会活动很多,因此他经常要缺课。但是看了他四年本科的成绩单,68门考试科目,其中18门100分,42门在90分以上,8门为89分。总成绩为2000年度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生第一。我曾经问他,为什么缺课不少,还有很好的成绩。他告诉我:只要能去上课,他都认真听讲,努力记住讲课内容,他也很少记课堂笔记。临考前,他会再仔细看一遍书,他一天能看1500页书,并且能记住书中的主要内容。应该说,他读书以后,表达能力和记忆力还是不错的,我总觉得这和我们早期要求他复述和背述幼儿读物来提高他的表达能力和记忆力有一定的联系。
怎样让孩子搭积木:我们大多数小孩都搭过积木,不少家长还对我说:我家的孩子搭积木一点耐心都没有,没搭几次就不愿搭了。其实幼儿搭积木是一个很好的活动,通过搭积木,可以提高孩子手脚的灵活性,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搭积木的过程,可以让孩子静下心来,逐渐逐渐,他的耐久性和恒心和持久性也提高了。我们有不少家长都会说:我们家的小孩坐不定,立不定,学什么都没有耐心。如果小孩的耐久性和持久性不长的话,将来等他读书了,上课就会开小差,因为老师上课时间一长,他就会分神,从而影响听课效果。我们大家也知道:平时我们所说的某某人,他的学习或工作效率高,无非就是大家在相同的时间内,他集中精力的时间比别人长,学的东西多,干的活多。现在看到儿子能连续4小时进行同声翻译,能连续几小时一刻不停地打电脑,能一口气看完一本书,并能记住主要内容。在需要的时候,能最有效的利用时间。我现在回想起来,可能与我们在他快二岁时,有空就让他搭积木有一定的关系。现在我就介绍一下我们是怎样让孩子搭积木的:在儿子快二岁时,我们买了好几副积木,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孩子太小,他的手脚的协调性差,您不能要求他一开始就按照图纸样式,一下子就把积木搭好。这样的话,他一方面搭不好,另一方面他很快就没有耐心了再搭了。一开始,我们让他把二块积木搭在一起,二块积木搭熟练了,再让他把三块积木搭在一起,每当他有个小“成就”时,就给他鼓励。这时候他的耐心和持久性也有一点了,逐渐逐渐地,您可要求他按照图样,把整个积木搭起来了。再后来,您可要求他,不看图样,自己创造一个小建筑,当这个小建筑搭起来的时候,您要给他鼓励,并针对小建筑的对称性,美观性,牢固性提些建议。每当他搭的小建筑有进步时,您都要表扬他。用不了多久,他就会利用所有的积木,在桌子上,给您搭一个漂亮的建筑城。在这个搭建过程中,他协调了自己的手脚,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发明力。也训练了他的耐心,恒心和持久性。为了进一步提高他的耐心,恒心和持久性,我们要求他搭拼图。一开始先拼500块的拼图,一直到后来拼5000块的拼图。拼5000块的拼图时,小家伙要趴在地板上,一刻不停地操作7小时。当他在7小时完成了,我们就要求他下一次拼的时候,争取在6。5小时内完成。直至最后,他在4小时内就完成了5000块拼图,并能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精力集中。我想我们大多数的小孩经过这样的训练,坐不定,立不定的情况也会有所好转。
2008/03/31回复
初中阶段(世界观形成的初级阶段 )
如果我们把一个孩子的培养过程看成是在建一幢50层的高楼大厦,那么他的初中阶段就相当于在建大楼的11至20层。在建筑上,建11至20层对于50层的高楼来说仍属于基础建设。因此在他的初中阶段,我们注意了他下列几个方面:
1:学好各门课程
   如果您的孩子初中课程学的好,他就会有自信,他就会想:以后我要进重点高中和重点大学。
   我儿子当时进华师大一附中时,他们班的同学都是各个小学的尖子。因此一开学,同学们之间就展开了竟争,谁都不甘心落后,不少同学在下课休息时还捧着书看。记得他参加第一次期中考试时的成绩,全班排名才25名。此时,我们并没有埋怨他,相反,我们还鼓励他说:只要您以后学习再努力点,注意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下次考试您的成绩排名应该在前15名。因为我们当家长的,此时心里很明白:在一个竟争氛围很浓的学习环境里,每一个学生都很努力,如果您想要超前,拔尖,必须在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率方面下工夫。现在回想起来,儿子初中毕业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与他在初中四年,注重了下列几方面有关:
1:把每次作业都看成是一场考试。儿子每天回家后,在做作业前,他都会再认真复习一下当天上课的内容,一旦他觉得复习充分了,就会把书本合上,开始做作业。即使在做作业时,遇到了困难,他也不会去翻书本,宁愿错了,让老师去批改,下次订正时,会加深印象。他平时会把各类做错的题目再抄在一本簿子上,过段时间再拿出来做一遍,这样,真到考试时,他的概念就很清楚了。由于他把每次作业都看成是一场考试,而每次考试他又把它当做做一次作业,所以很少会发生在考场紧张,临场发挥不正常的情况。儿子在作业结束后,会预习一下明天上课的内容。儿子告诉我:预习很重要,预习过了,第二天上课能跟上老师的思路,理解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更容易集中精力,上课效果好。回来后稍微复习一下,就可以做作业了,这样效率高,并可挤出时间学习其它知识。相反,上课时没认真听,老师讲的内容没理解,做作业时,又要花很多时间去翻书本,这样往往是事倍功半。还有一些朋友告诉我,他们的小孩在做作业时,经常会开小差。父母亲之间谈话他要插嘴,电视声音不响,他也会受干扰。其实这种情况很不好,一方面他做作业要花很长时间,而且容易出错,另一方面,他没时间预习第二天上的课,上课效果不好,回家又要花大量时间复习,进入恶性循环。
2:苦记,巧记英语词汇。孩子在初中阶段的记忆力还是很好的,利用记忆力好的阶段,多记,多学一点知识,对今后的学习与工作都是有利的。我最近在整理儿子书橱时才发现:他在初中四年,一共写了一万多张英语生辞卡片,他在记单词时,把同义词,反义词及常用的短语一起记。这样一来,在相同的时间内,他记的词汇就比较多。儿子在初三时,已经能看英文版报刊了,可见,他已掌握了一定的英语词汇量。
3.尽可能增加课外读物的阅读量,扩大知识面。不少朋友都不太支持孩子看杂书,就怕孩子看了杂书,会分散精力,影响正课学习。其实在保证完成正课的前提下,多读些课外读物是有利无害的。课外读物的范围尽可能广,可看些简单的哲学书,中外历史书,中外名人介绍,政治,经济,时事新闻,中外名著等。我儿子在初中阶段就看了很多杂书,扩大了知识面,在以后的学习中起到了触类旁通的效果。特别明显是:他的写作能力提高很快,(包括用英语写作)经常在不到1小时的时间内,就能写出一篇紧扣主题,用辞恰当,文笔流畅的好文章。儿子在初中阶段就有多篇文章在全国重点中学作文选上发表,不少文章编辑都写了很好的评语,有些文章还是期末考试写的作文,老师未做任何修改就推荐给有关期刊,期刊的编辑也未做任何修改就刊登了。编辑还会注明此文未做任何修改,可见文章写的非常严谨。
儿子不太原谅自己的粗心大意,也不认可别人粗心大意,有时表弟表妹考试成绩不理想,都会强调自己平时都懂的,只是考试时太粗心了,家长们此时大多也持谅解的态度了。但儿子此时会强调说:还是平时学的不够扎实,基础不牢固引起的,如果原谅自己粗心大意,今后永远不会取得好成绩。他还举例说:航天飞机在升天的过程中,有一小的失误,都会造成机毁人亡。如果当年考重点中学时,我错几个标点符号,扣掉1。5分,我现在也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了。因为当年全校10个班级150个学生报考重点中学,只录取了3名学生,其中第1名与第4名只相差1。5分。
4:尽量争取参加各类竟赛。孩子进了初中以后,学校里会有各类竟赛。这些竟赛有的是学校组织的,有的是区里组织的,有的是市里组织的。有数,理,化竟赛,有文科的历史,地理,英语竟赛,还有提高演讲力的朗诵和辩论赛以及提高判断力和反应力的福尔摩斯大奖赛。只要有可能我们都会支持孩子去报名参加,并且尽量抽时间陪同孩子去赛场,以提高他参赛的士气。我们并不担心参加竟赛会影响他的正课学习,相反,参加每一次竟赛对他的正课学习反而是一次促动,是一次提高各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好机会。挺幸运!儿子在初中阶段多次参加了学校推荐的各类竟赛,通过参加这些竞赛活动,他与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了,临场发挥能力提高了,知识面更广了。通过竞赛得奖,他对自己也更自信了。当然,每当他捧回每次奖状时,也给我们家长带来了喜悦。所以,我们当
家长要尽量支持子女参加学校的各类竞赛。
2008/03/31回复
做好与学校老师的沟通与联系。儿子在初中阶段遇到了一个好老师,他的班主任李蒸老师(上海市特级语文教师)。李老师非常欣赏儿子的文笔及接受知识快的能力。当儿子在学校里还没拔尖的时候,她就对我们家长说:郑叶青是一个发展潜力非常大的学生。听了老师的这一评价,也增强了我们对培养好儿子的信心。儿子在美国至今还经常发信给国内的老师,致以他亲切的问候。以下我就介绍一下我们当家长的是如何与学校老师沟通的。经常有朋友告诉我:学校要开家长会了,不仅小家伙害怕,我们当家长也害怕,不知道老师在会上又要说些什么。我想这主要是家长与老师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我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老师对他的教育与欣赏,是他进步的重要动力。但如何取得老师的帮助,充分利用好学校老师这个大资源,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充分意识到:我们家长是沟通学校,老师和孩子之间的桥梁。因为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校和家庭是一对不可分离的教育者。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家庭教育也需要学校给予科学的指导。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步调一致,相互补充,形成合力,教育才能成功。如果教师不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家长也不知道孩子在校的表现,二者相互脱节,就会形成教育的盲区,不利于孩子的培养。二要做到与老师的交流要及时,主动。可能有些朋友认为和老师交流有家长会就行了。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因为在家长会上,老师没有时间针对每一个学生与每一位家长进行很好的交流。而在平日,我们孩子自身的传达作用也是不到位的,尤其是在学校受到老师批评时,更不愿意将学校或老师的信息传达给家长。所以我们在平日尽可能抽点时间找机会与老师沟通交流,这样您就可以知道老师是怎样评价您孩子的,您孩子在班级,年级里又处于哪个位置。三,与老师交流时注意方式方法。与老师交流时,既要诚恳虚心地听取老师讲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也要中肯坦诚地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现。既要充分听取老师的意见,也要适当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即我们家长若发现老师掌握的情况有偏差或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能奏效时,也可以开诚布公地同老师交换意见,不过此时更要注意与老师交流时的态度和处理方式。
是家人也是朋友。我们当家长的与儿子的关系很融洽,很轻松。儿子很尊重我们当长辈的,我们也把他当作朋友,经常在一起讨论问题,有时还会与他开开玩笑,我们在一起时的宽松氛围,真是很开心!但经常有朋友告诉我:小家伙的脾气现在越来越坏了,要么几天不理我们,要么发起脾气来喉咙比谁都响。对于这种情况,我也提不出什么好办法,只能谈一点自己平时与子女相处时的一点想法。
因为在快乐的家庭中,家人间除了亲情,也可以当朋友。父母不只要照顾孩子,有时也该当孩子是最信任的朋友。而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下长大,长大后,将是父母最能依靠的支柱。青少年和父母的关系常常会出问题,每当孩子做了不该做的事,父母如果只会骂人,处罚,孩子根本无法解释。这样一来,下次孩子做了什么事,一定不愿让父母知道。我们当父母的以为孩子是被他们骂乖了,其实是孩子跟他们更疏远了。父母当然是爱子女的,想保护他们才会生气,可是孩子大了,父母可以试着和他们讲道理,不一定非要骂他。我们现在不高兴时,会找朋友,因为我们可以得到安慰,跟朋友都能做得到,跟家人更应该做的到。
由于儿子在初中阶段学习方法较好,再加上几分用功,在临毕业时,各门功课都已名列前矛,另外,还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各类竞赛,捧回了一大堆奖状,学校提前告诉他,免去高中入学考试,直升本校(华师大一附中)高中。但当时上海还存在四校理科班连考,即复旦附中,师大二附中,上海中学,交大附中各招一个理科班。上海的市重点,区重点近万名优秀初中毕业生都要来竞争这四所学校的160个名额,其中复旦附中的报考人数又为最多,我儿子在众多的竞争者中以总成绩名列第四被复旦附中理科班录取,开始了进重点大学前的拼搏。不过,根据我现在的记忆,我感觉到儿子在初中毕业时已经明白,今后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享受什么样的生活,现在开始再要付出何种努力。换句话说,他已经知道要了,不需要我们当家长的再叮嘱了.
2008/03/31回复
发完了,比较长,不知道MW的JM有没有兴趣看完.
2008/03/31回复
打印下来慢慢看

谢谢楼主
2008/04/01回复
好贴
2008/04/01回复
猜你喜欢

每个人都是天才:不要强迫一条鱼去爬树

日本人对待孩子与中国有何不同?

妈妈网首发(已更新,增加学位部分)一个农村走出的大学生谈教育

2012年,是我们选择幼儿园,还是幼儿园选择我们?

小孩子转学的感想

对唐诗《游子吟》与家庭教育的思考

热点推荐

一德路玩具城 小朋友逛到不肯走

跟团泸沽湖5日游 上岛感受末代王妃风采

西华路永庆坊City Walk 爆汁生煎包好正

合生广场江博士特卖场 全场2折起

专业化妆师1对1 母亲节美妆体验课

母亲节花式宠爱你!瑜见美好孕动会

好玩又便宜的游乐场 几蚊鸡就玩一次

水电阶段怎么沟通 照抄这10个要点

潮州美食篇 生腌虾食完都无肚子痛

麦当劳吃金桶送金桶 47元买一送一

失望!朴朴现在的龙虾尾不太好吃

修公司车花了700 老板亲戚不给报保险

正哥打卡经典点心 每个菜品都不踩雷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