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十字会,四川汶川地震爱心募捐,看完我哭了
376636二手闲置&卡票券
5月12号中午2点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级大地震。始料不及的人们瞬间失去了珍贵的生命、亲朋、家园....
5月14日(星期三)上午10点开始,在中大小礼堂门口,我们将携手校团委组织一场大型募捐仪式,极受现场募捐(由于运输等原因,只接受现金捐献)。希望能以我们的所有心意,给灾区人民带去一丝温暖,一份保障,帮助他们重建家园,找回阳光。我们相信,即使是涓涓细流,流淌的也是无尽的希望!
所有看到这则消息的人们,请您们将它告知身边的亲朋并将它转发,你的一点善举将会给灾区人民更多的希望!
中山大学红十字会
另:成都军区飞行员哭着报告:汶川已成人间地狱 由于道路断裂蹋方严重,余震不断,成都军区的先头部队至今无法赶到汶川县城区。据成都军区消息人土透露,12日下午16点50分,成都军区领导命令两架直升机飞往汶川,一位飞行员哭着报告:惨不忍睹,95%的建筑倒塌,看到躺着的人多,会动的人少,汶川已成人间地狱。 据西方媒体估计,估计死亡人数不下5万人请大家不要拨 四川省内的电话,以免阻塞通信网络,致使被困人员无法向外界求救!给求生者创造一个机会!谢谢大家了!! 请转发给你的所有群
通过短信捐款: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手机用户以及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小灵通用户均可编辑短信1或2,发送至1069999301,即向“红十字救援行动”捐款1元钱或2元钱。
http://www.cnii.com.cn/20080308/ca464710.htm
附件
[ 本帖最后由 livingflower 于 2008-5-13 23:25 编辑 ]
2008/05/13
全部回帖
路过请帮顶!

2008/05/13回复
谢谢楼上!!麻烦转发!
2008/05/13回复
注意:关于为灾区无偿献血的几点说明
热心的同学们:
这两天中山大学红十会接到很多希望组织献血的请求。首先很感谢大家对灾区人民的关心,我会也很希望能援助灾区,缓解用血紧张局面。但是,在和广州市血液办沟通之后,我们决定暂不组织集体献血,也不鼓励同学们在近期献全血。原因如下:
1、 5月份是广州市献血高峰期,历来有很多单位组织献血。因而此时血库的全血储备还是比较充裕的。(但成分血储备比较紧张)
2、 运血去灾区需要北京下通知,然后经过广东省卫生厅和四川卫生厅协调后才能运,否则属于违法。因此,若没有通知,我们捐了也运不过去,而且会造成浪费。
3、 广州市已调了一万袋血液前往灾区。由于距离四川较远,尤其是在现状下,运输等较为不便,因此广州的血源并不是灾区最好的选择。灾区最希望的血液是就近地区的能及时运送过来的新鲜血液。
4、 现在灾区最需要的是成分血而非全血。但是成分血的保存期限只有3至5天,过期则不可再用。在现有的运输条件下,要及时地送达灾区并用于临床,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若过期了,则是很大的浪费。
5、 大家蜂拥去献血的话,会导致血站工作人手不够,甚至可能影响现有广州病患需血的抽取。
建议:
1、 您可以发动您在四川周边城市的同学或亲朋参加无偿献血,这样能更及时地运送到灾区。
2、 若真希望献血,最好是参加成分献血。这样子,即使没能把血液送到灾区,对广州病患也是极大的福音。
3、 近期的捐献以现金捐献为主。由于运输及成本原因,不鼓励物资捐献。
谢谢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中山大学红十字会
2008.05.14
热心的同学们:
这两天中山大学红十会接到很多希望组织献血的请求。首先很感谢大家对灾区人民的关心,我会也很希望能援助灾区,缓解用血紧张局面。但是,在和广州市血液办沟通之后,我们决定暂不组织集体献血,也不鼓励同学们在近期献全血。原因如下:
1、 5月份是广州市献血高峰期,历来有很多单位组织献血。因而此时血库的全血储备还是比较充裕的。(但成分血储备比较紧张)
2、 运血去灾区需要北京下通知,然后经过广东省卫生厅和四川卫生厅协调后才能运,否则属于违法。因此,若没有通知,我们捐了也运不过去,而且会造成浪费。
3、 广州市已调了一万袋血液前往灾区。由于距离四川较远,尤其是在现状下,运输等较为不便,因此广州的血源并不是灾区最好的选择。灾区最希望的血液是就近地区的能及时运送过来的新鲜血液。
4、 现在灾区最需要的是成分血而非全血。但是成分血的保存期限只有3至5天,过期则不可再用。在现有的运输条件下,要及时地送达灾区并用于临床,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若过期了,则是很大的浪费。
5、 大家蜂拥去献血的话,会导致血站工作人手不够,甚至可能影响现有广州病患需血的抽取。
建议:
1、 您可以发动您在四川周边城市的同学或亲朋参加无偿献血,这样能更及时地运送到灾区。
2、 若真希望献血,最好是参加成分献血。这样子,即使没能把血液送到灾区,对广州病患也是极大的福音。
3、 近期的捐献以现金捐献为主。由于运输及成本原因,不鼓励物资捐献。
谢谢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中山大学红十字会
2008.05.14
2008/05/1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