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某小区 / 两室一厅 / 70.00㎡
半包 / 北欧 现代简约 混搭/ 预算18.00万元 / 2021-09-07开工
设计 - -
装修准备(1)认清形势,理清需求,恶补常识,准备行动。
从头开始唠:这一年多的买房、装修故事都要从2019年底2020年初的某一天偶然在妈网看到了一个帖子开始。
那是一个小升初的记录贴,写得特别详实。跟着这个帖子,我见证了2020届小升初的zc调整,以及新政下楼主和孩子从19年底mk奋斗民校拿到几张车票到20年初车票纷纷作废,3.4月份疫情期间焦灼不安,5月份悲观失望,6月初意外凭借过硬实力被外区公校zdb录取整个过程。看帖的过程中,接触到了很多信息,“学位房”的重要性被各方人马一再强调。
想到自家马上要读幼儿园大班的娃,和自家小区对口的出了名的烂的村小,不由得焦虑起来。加上自家这十年前买的老破小住了一家三代五口人却只有两个卧室,实在也挤得慌。于是跟队友几番商(zheng)量( chao),终于达成一致,着手换房。争取2房换3房,一来改善居住,给娃分房,二来尽量换个好一点的学位。
行动开始,先是疫情期间申请了提前还贷,同时APP看房,目标很明确,离家最近的更好的那个小学对口的几个小区。几周下来大致心中有数,于是4月底5月初疫情缓解可以看房后开始密集看房。结果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符合预算的房,楼龄没有最老只有更老,户型没有最奇葩只有更奇葩,面积没有最小只有更小。38平都能隔出2房,总价还比自家70方的老破小高。现实的铁拳狠狠教育了我们这对漫不经心不求上进的中年人。于是咬牙提高预算(翻了一番,盘算借贷),看次新楼大三房。结果看房的脚步赶不上房价飙升的速度。等到四个月过去,赎契完成,可以四成首付的时候,房价已经上天了。接连两次被人全款截胡之后,哪怕是三十年楼龄楼梯楼的三房,也已经彻底看不起了。
挥泪斩断改善居住的念想,及时调整方向看一房,哪怕就38平没法住的学位房也好啊!不料4月份对人家爱答不理,9月份人家纷纷光盘。眼看着APP上的房源骤减,升入大班后家长群里大家对学位的讨论骤增,更多家庭加入了买房大军,心里那个焦虑啊!每天清点银行卡上可怜的余额,不断刷新APP上的意向盘,做梦都在看房。
最后锁定了一套单间(还是38平米),经历了被业主几次放鸽子提条件刁难,一分没降,增加二十万首付,还是签约了。签约那天心里难受极了,几次想翻脸掀桌子走人不买了,都被队友死死摁住。他说虽然我们是明摆着被宰了,但是房价这个飞涨的趋势还在继续,目前学位不占用咱又还能买得起的就这一套了,如果现在不下手,明年孩子入学怎么办?为了孩子,不能任性,忍!果然,憋憋屈屈签约,申请贷款。一晃又是几个月,房价继续火箭式飞窜,定下的这套房涨了几十万。等贷款下来过户完成,房贷政策收紧,那个小区均价破了十万,时间已经进入了2021年。回头看,一身冷汗。
当然,随着2021年更多zc的重拳出击,广州的房价逐渐刹车,眼看着学位房也要凉凉。马上开学了,新一年级十几个班。验核酸那天,看着望不到头的队伍和身边充满憧憬的孩子,心中百般滋味说不出,只有一声轻叹。
房买了,解决了孩子读书这个大事,存款清空还负了外债。终于可以回过头看看还要继续相依为命不知多少年的老屋。孩子大了,分房势在必行,更要有个写作业辅导功课的空间。何况卫生间渗水,次卧衣柜地板已经发霉,咋办呢?继续勒紧裤腰带,咬牙装修。
装修准备(1)理清需求:
原房主要居住痛点有三:
1.两房挤了三代五口,孩子没有独立房间。一家三口挤一张大床的结果是队友一年到头大半时间都在睡客厅沙发,太影响夫妻感情和亲子关系了。迫切需要一间儿童房,把娃独立出去。
2.还是人多,一体式卫生间不够用,每天排队洗澡还能忍,隔三差五要排队等厕所抢厕所真是太难受了。何况还有一个每天早晨要蹲半小时大号然后再洗个澡的猪队友。工作日大家作息岔开还好说,周末大清早全家谁也别洗脸刷牙上厕所了,擎等着这位爷在里面慢悠悠打游戏。然后急的骂他。
说到抢厕所,我永远记得怀孕那年的黑色“五一”假期。大姑子一家三口招呼都不打上来广州玩儿,统共五天的假期,在我家睡沙发打地铺呆了三天三夜。实用面积不足60的小屋子硬生生挤了六个大人一个小学生,每天从早到晚连半夜起夜都要抢厕所。孕妇尿频啊,那三天不知道多少次憋的发狂,跑去楼下公厕解决。最后终于忍不住,趁客人一家外出时跟老公和家公家婆大吵一架,爆哭到肚子抽筋去医院看急诊。从医院回来,客人已经带着行李走了。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这么夸张的借住出现了。
所以一提装修,我就坚定地要求卫生间做三分离。
3.东西太多,柜子太少,收纳空间不够,满屋子堆满各种各样的东西,都要溢出来了。
猪队友是个剁手囤货精,到啥程度呢,这么说吧,去年闹疫情,我家没缺过口罩。现在,家里的口罩保守估计三千➕。还有书,满坑满谷没拆塑封的新书。宜家的书架书柜买了三个不够放,床底收纳箱里全是。
公婆是啥也不扔,还捡破烂。家婆经常自豪地拿出某件三十年前的衣服想送给我穿,或者自己穿上来要求我点评一下搭配以及顺便展示一下她多年不变的好身材。她的房间里堆了四个我们用坏的行李箱,宝宝婴儿时期的十几个奶瓶水杯,早就坐不下的bb餐椅洗澡盆,前业主留下的笨重大椅子等等。
我,一个高中起离家住校,十来年独居,租房搬家永远三个行李箱搞定的极简主义者。在有了孩子的前两年也一度失控变成剁手精。眼看家里东西泛滥成灾,终于在娃上幼儿园后翻然悔悟,每季大扫除都断舍离一次。现在家里边属于自己婚前的东西,就差毕业证书等重要文件没扔了,可东西还在持续增加。迫切希望能够通过装修搬家把那些笨重的无用的占地方的破烂玩意趁机扔了。
但是人的习惯是很难改变的,这次扔了,慢慢也会积累得更多。全屋收纳是个绕不过去的硬骨头。
所以总结下来,我的装修设计主要需求有:
1.增加儿童房一间,尽可能满足孩子至少6年的成长需求;
2.卫生间三分离;
3.合理设计收纳,增加尽可能多的收纳空间。
装修准备(2)常识扫盲
扫盲班自习嘛,就是多听多看多记录。
一鼓作气看了二三十篇妈网的装修日记,大开眼界、深受震撼。循着麻油们日记中的线索,顺藤摸瓜买了《小家越住越大》系列、《这样装修不后悔》系列实体书,下载了几个APP,最常用的是某住。更加大开眼界、深受震撼,连续几周沉迷学习无法自拔,只要有空就抱着手机或书刷刷刷,在文字+图片+视频三位一体反复印证之下,终于对“装修”这件事情有了一点具体的认知——如果说之前是本能地觉得“装修好麻烦”,那么看了这么多之后的感觉是“装修原来是真的很麻烦!”“但好像也蛮有意思”。
尤其是看了很多户型格局改造的案例之后,越琢磨越觉得自家也“大有可为”,心态上从不情不愿变成了“试试看”。
装修准备(3)人员组队
到这一步,算是终于迈开了装修这个浩大工程的第一步了。毕竟知识案例可以参考,但设计师、装修公司、施工师傅这些活生生的人得在现实中找。去哪儿找呢?
一个是网上,看装修日记时麻油们用过的装修公司,一个个记下名字,简单查询一下信息,能加微信的加微信约上门量尺。
独立设计师或设计公司,也是记下麻油们提到过得设计师或设计公司,去某住平台上看设计案例,发信息联系了解。
一个是现实中找。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原来身边这么多人有过装修经历。挺巧的,之前同个办公室的同事家里春天刚装修完,工长兼监理是她之前带过的一个学生,照片效果很某住上的差不多,现代极简,很符合我的装修设想。她也大方地分享了自己制作的装修费用明细表,100多平的新房,总费用19W多一点点。于是加了工长的微信。
差不多整个上半年都在约人量尺、发户型图给人看、和设计师或工长或装修公司谈。
装修公司了解过某怡、某匠、某赞还有一家忘记名字了。
4家“正规军”,其中某赞微信接洽后就没有下文了,PASS。忘记名字的那间公司量尺后就人间消失了,再也没联系到,PASS。某怡、某匠微信联系一周内都安排了人上门量尺。
某怡响应最快,好像是三天内就上门了,也是第一家上门的专业人员。量尺的设计师小姐姐温柔可亲,轻言细语,激光尺一摁尺寸就出来了,准确高效。我把诉求和对每个区域的规划需求一一讲了,小姐姐认真倾听记录,过程非常顺利和愉快。因为还没过正月十五,算是年假里,量完尺临走我还塞了个大红包,希望小姐姐看着红包的份上也能用心画图快点给反馈。结果呢,两周还是三周后还是我几次提醒催促,才把图发过来,基本就是按我的需求画的,能不能实现好像完全没考虑——其中一堵墙我希望打通挖个门,但那是钢筋混凝土的承重墙根本不可能动的。这一点我不懂,但是专业人士量尺时敲打过根据经验评估应该知道的,可是这位小姐姐直接给画上了,丝毫没有解释。在她发图给我的时候,已经接待过好几拨个人公司量尺的我已经知道了这一点,微信里也有提醒,但结果如此,只能说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吧。
某匠的量尺设计师小哥还带了个助理,助理拿一把卷尺爬上爬下(杂物太多了堆在角落各种占地方),设计师就认真地观察,听我讲需求,不切实际的直接就否决了——比如那堵不能动的墙,他用测量厚度、两面墙敲击比、再讲解物业给的户型图建筑结构,很容易就让我明白了什么是承重墙,还把家里的承重墙都指给我看,大致讲了一下格局能动到什么程度。感觉是很专业的。量尺后的出图也很快,一周后就去公司看图纸了。设计有惊喜,因为二房改三房需要从客厅隔一间房出来,剩下的客厅就很小放不下餐桌了,但是我家厨房面积还算可以,设计师就在厨房设计了一个吧台式餐桌,他介绍的时候讲“一家人总要坐下来一起吃饭才是家嘛”这一点人文关怀很动人。我们看到后很惊喜。此外设计师还介绍了公司的施工工艺、半包用料什么的,合同都准备好了,极尽详细(虽然我看不懂),最后半包报价10W+,不包打拆。打拆费用预估1W左右。
原本听得上头,心动于“这是开年后最大的优惠,今天下单可自选监理赠送XXXX”恨不得立马签约的我,一看到这个总价,刷地就冷静了。谁叫咱穷呢,比照同事一百平新房装修(做了全屋新风、净水加洗碗机、智能马桶)外加全屋家电家具19W的花费,自家七十多一点的老破小大部分家电不换,还不打算装新风洗碗机智能马桶这些高端玩意儿,两公婆只准备了15W装修经费(其中能拿出来的也就5W,其他要边996边腾挪信用卡)。让我花三分之二去半包,还要加额外的打拆费、估计买完主材地砖门窗就精光了。
冷静下来后,再琢磨设计师一套套看似很专业、其实也很“专业”的话,立马觉醒——艾玛难怪感觉这么似曾相识,去年买房时没少更中介打交道啊,这么专业、灵活、熨帖的滔滔不绝,那是销售的看家本领啊!更别提“全年最优惠”“过了今天就没有了”的古老话术。于是果断叫停,要求回家考虑。回来后上网了解了更多信息,发现这是该公司的惯用套路。正好同一栋楼有工地,看了之后感觉也就那样(可能是我啥也不懂),于是就拖了下来。
后来又陆续有熟人介绍的、网上找的设计师过来量过尺。在反复跟人讲需求的过程中,自己也一遍遍研究户型图,看着网上案例找改造灵感。逐渐地,整体要怎么改、每个区域要做成什么样子已经很清晰了。
最后,一个号称跨界的独立设计师的方案更合需求,差不多五月吧,就签了独立设计师。设计师确定了,施工队却拖到孩子放暑假。最后还找了同事推荐的她的学生。他在佛山一家比较大的装修公司做管理,也自己做私活,用的还是公司的装修工人,算是游击队吧。接触了几次,看过现场,让设计师一起碰头聊过,觉得还行吧(最重要是他报价最低),就决定了。也没签合同——这是挺后悔的一点,以后慢慢讲。
于是稀里糊涂拖拖拉拉到了7月份,工长再三催促赶紧开工,才着急忙慌地租房子搬家,没有任何准备的就开工了。感觉像是被一脚踹进了这个叫“装修进行时”的传送带。
装修准备(2)户型改造
第二部分:户型改造及设计效果
唠叨了那么多,上个户型图,看看咱家这90年代港式设计的奇葩户型。
这个户型想要二改三,只能在客厅紧挨着卫生间的位置动手,但是这样一来,客厅不但缩小了面积,没有了餐桌位置,更重要的是就只剩一个小窗采光了,偏西向的方位,可想而知会有多么暗谈无光。于是厨房的墙要全部打掉做推拉门或联动门,增加采光面。
意向是这样改:
卫生间的三分离,《小家越住越大3》里有详细的分解。三分离对卫生间的形状和面积都有要求。
最适合做三分离的形状是扁长式的:
可是我家的卫生间,很不幸是个近似正方形的长方形,且只有不到4平方。就算向两旁的卧室借用一部分面积,把两个卧室再搞出两个凹位放柜子,也是紧巴巴的。改了几次设计,下面这两种都尝试过:
无奈不管怎么腾挪,10公分的薄实墙砌起来,加上每面墙至少5公分的批荡、贴砖,里面每个空间的位置就都紧巴巴的了,人在里面很难转身,且淋浴间的衣物放置区都没有了。为了分离而分离,反而把两个已经很小的卧室挤压得更小,值得吗?
在无数次思考、讨论、修改后,终于确定,三分离这个美好的梦想几乎是实现不了了。那么就进一步理清需求吧——洗漱、淋浴、如厕,按照使用的高低频率来分,洗手台最高频,所以也不做传统的干湿分离了,把洗手台独立出来,如厕和淋浴放在墙里,做个公私分离。
其中开门后是先马桶区还是先淋浴区,设计师认为马桶是干区,应该放在门口,从淋浴区洗澡出来,经过马桶间出门,最大程度保持洗手台和走廊区域的干爽。我和队友都坚持如厕是更高频且私密的行为,推门可见的话心理上很不安。何况淋浴通常集中在固定时段,可以避开有人淋浴时去使用洗手台是可行的,淋浴时的私密性也是可以保证的。经过几次来回协商,最终还是按照我们的意见修改了图纸。
效果图如下:
为这个区域不知道改了多少版,设计师都改毛了,所以后来除了施工图后,在施工过程中对儿童房和客厅又有新想法的时候,设计师直接发火了。就,没再改图。
总之呢,我觉得充分的讨论和反复验证还是很重要的,坚持什么、放弃什么,都要按照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习惯来。毕竟家是自己要住的,设计师提出的东西,可能真的更科学合理,但是如果不符合生活习惯,那也是白搭。——毕竟这次大搬家,连预期的一半东西都没能丢掉,差不多都被公婆队友一股脑搬了来出租屋。搬家后第一次跟家里视频,妈妈皱着眉问“这么晚了你是在哪个仓库啊?”
改变不了人,就改变房子吧!收纳、收纳、收纳!定制柜少做不了了。加油!
放个改造后的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