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昨天寒风 今天暖风 你就不怕感冒?

1063741房产楼市

原创文,没经同意不得转载

这波楼市调控效果如何,现在还不好说,可是本轮调控之猛烈,终于让开发商头脑冷静下来,不盲目拿地,更是让一票楼市大V魔怔,胡言乱语。

广州第二次集中供地,48宗地块只成交了23宗,我那帮房企的朋友似乎都没当一回事,几乎提都不提,相比之下,地产自媒体大V们似乎更忧心忡忡,各种“寒风”论调甚嚣尘上,更有甚者说,广州土拍进账少,分分钟波及民生……其实,2019年广州的土拍市场比现在还冷,只不过因为不是集中供地,没有产生“大面积流拍”的效果,自然也就看不到大V们集体唱衰的名场面了。

至于“暖风”的论调更奇葩,今天看到一个新名词——回暖式微调,实在佩服这些所谓业内人士的造词能力,不就是政策的纠偏么,说是“微调”倒也对,可是非要带上“回暖式”三个字,实在是有点司马昭之心了。

昨天还在说土地市场寒风劲吹,今天又开始煞有介事地分析起央妈是不是在给楼市吹暖风,这一冷一热的,你们就不怕感冒?就不怕打喷嚏打瓢了嘴?

让大V们一夜之间“感觉人生已到达高潮”的原因,是昨晚的一则消息: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三季度例会明确了货币政策总基调,即: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房地产市场是本次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的最大关注点。会议明确提出,要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021/09/29
全部回帖
因为“房地产”这三个字很久没有在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例会上被提及了,突然来这么一番指向性明确的表态,让瑟瑟发抖已久的房地产从业者们热泪盈眶,恨不得深情款款地握紧央妈的双手说:我就知道你还是爱我的。



显然是“双减”政策太给力了,以至于任何一个被监管层盯上的行业都变得风声鹤唳,包括房地产。某大债务危机爆发后,居然有大量的自媒体开始列清单,把那些资金链紧张的房企一个个列出来,潜台词大概是:你们可得盯紧了,这些开发商也要步某大的后尘了!这是要干嘛啊?本来啥事没有,硬是被他们给整焦虑了。连日来一大批购房者都在担心自己买的房子会不会烂尾,接下来广州第二次集中供地流拍率超过50%,更加坐实了一些人关于“房地产已经凉透”的判断。
2021/09/29回复
但如果我们从结果倒推回动机,也许能更容易理解监管的初衷。比方说“双减”,教育部要求学校给学生减负,要求课外教育机构尽快与营利性脱钩,是不是已经说了许多年了?以前确实没人当回事,那些教育机构还越做越大,都跑到美国去上市了,这明摆着就是要割韭菜啊。然而有些人连“营利”和“盈利”的区别都没搞清楚,就开始对“双减”政策评头论足,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一纸文件毁掉了一个行业”。一位课外培训机构的创始人曾经对我说,他们其实也支持“双减”,但是因为课外培训这个行业长期以来利益盘根错节,要斩断行业与资本之间的联系,站在国家的立场,只能先“一把大刀砍下来”,当大刀砍下来的时候,他们这种没有资本操控的小机构只能尽量躲开,先生存下来,然后适应新的规则,当然,也随时做好关门的准备。

都说当局者迷,她作为一名从业者,能保持理性和客观实属不易。更重要的是,她的机构,目前安然无恙,教学授课工作一切正常。新东方、学而思业务收缩,一票小机构也跟着关门甚至跑路,就是没找准自己的位置。
2021/09/29回复
如花的季节:
原创文,没经同意不得转载这波楼市调控效果如何,现在还不好说,可是本轮调控之猛烈,终于让开发商头脑冷静下来,不盲目拿地,更是让一票楼市大V魔怔,胡言乱语。广州第二次集中供地,48宗地块只成交了23宗,我那帮房企的朋友似乎都没当一回事,几乎提都不提,相比之下,地产自媒体大V们似乎更忧心忡忡,各种“寒风”论调甚嚣尘上,更有甚者说,广州土拍进账少,分分钟波及民生……其实,2019年广州的土拍市场比现在还冷,只不过因为不是集中供地,没有产生“大面积流拍”的效果,自然也就看不到大V们集体唱衰的名场面了。至于“暖风”的论调更奇葩,今天看到一个新名词——回暖式微调,实在佩服这些所谓业内人士的造词能力,不就是政策的纠偏么,说是“微调”倒也对,可是非要带上“回暖式”三个字,实在是有点司马昭之心了。昨天还在说土地市场寒风劲吹,今天又开始煞有介事地分析起央妈是不是在给楼市吹暖风,这一冷一热的,你们就不怕感冒?就不怕打喷嚏打瓢了嘴?让大V们一夜之间“感觉人生已到达高潮”的原因,是昨晚的一则消息: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三季度例会明确了货币政策总基调,即: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房地产市场是本次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的最大关注点。会议明确提出,要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查看原文
房地产也一样,一个涨价的灵魂游荡在行业的上空,在流动性充裕的年代,整个房地产业形成了极其简单的逻辑:没有调控政策,涨!调控政策不严厉,涨!调控政策严厉但是落实不到位,还涨!总之房地产行业只有一个逻辑:涨!但是在监管部门看来,房价快速上涨意味着风险的积累,国内房地产行业的全链条又特别长,一个点出问题,整条产业链都跟着遭殃。不妨简单地做个假设,如果去年央行和住建部没有给房企划“三道红线”,任由某大继续通过旧债填新债的方式扩张,结果会怎么样?及时暴露问题,更凸显出调控的必要和及时。要命的是,过去调控政策三令五申,整个行业似乎都没把调控当回事,最终只能又是“一把大刀砍下来”再说,等“误伤”的范围比较大了,再进行纠偏。
2021/09/29回复
货币政策委员会的表态,就是纠偏而已,既不是调控政策转向,也不是朝令夕改。很多人都说中国的楼市是一个“政策市”,但是到了自己买房、置换的时候,人人都做到了跟着政策走吗?2015年涨价去库存,相当于宏观政策直接给楼市背书了,这一年购入的房子基本上都赚了吧?到了2019年国家提出楼市去杠杆,虽然中间被疫情打断了一下,2020年5月又放了一波水,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继续加杠杆买房的,尤其是投资性购房的,现在日子都不会太好过,
2021/09/29回复
理解当下我国的楼市调控政策,应当牢记两个关键词:底线思维和战略定力。



楼市调控的底线思维是什么?就是一个稳字,毕竟整个房地产市场容纳了天量的资金,按市值算,国内房地产的总市值高达400万亿元,而且房地产的产业链条特别长,像房地产这种蓄水足够多、产业链条足够长的行业,也就只有汽车行业能与之相提并论了,买车是消费,但买房呢,就算坚持房住不炒这个底线,买房终归还是保值的。所以很显然,楼市调控是为了稳住整个房地产行业的增长预期,而不是要拍死这个行业。

那么“战略定力”又如何理解呢?这个词过去更多的出现在外交领域,当美国利用加拿大人扣押孟晚舟、宣布制裁华为并呼吁盟友将华为踢出本国市场的时候,如果我们自乱阵脚,或者觉得认罪服软就能好好活下去,那么包括华为在内众多具有全球核心竞争力的中国科技企业很可能已经被肢解了,而咬牙坚持下来的结果,大家都看到了,虽然依然艰难困苦,但是天平已经逐渐倒向我们了。同样地,本轮楼市调控的目标远远不止一个稳字,而是要改变房地产作为各地支柱产业的局面,扭转房地产抽血实体经济的现状,破除人们对买房致富的幻想。
2021/09/29回复
年轻人也许会感到愤愤不平:凭什么早上车的人买房致富了,轮到我们就说要破除幻想了?事实上过去房价击鼓传花式的上涨是无以为继的,今年已经有炒房的人跳楼了,总的来说,房价回归理性,对年轻人利大于弊,也只有房价回归理性,未来的涨幅才不至于被过快的透支。

好几个原本打算硬抗的楼盘,最近都抢着开盘或加推了,价格基本上都没有预期的高,可是也没有到“下跌”的程度,说明这个价格政府是接受的,也从侧面佐证了政府对房价的预期:稳中有升。

自住性购房的,需要持续保持对市场的关注,拣便宜的机会随时会出现;

2021/09/29回复
deers:
抄的吧,很少自己观点,买房群里观察一下就知道
查看原文
你去找出有抄的一段话來,确实是有抄的,那个的政策就是抄的
2021/09/29回复
一字一句话:
你怕感冒吗?当然不怕,删掉病历就当没得病了。昨日五年不涨,今日稳定上涨,昨日吹寒风,今日吹暖风,明日又是地中海,墙头草,都是风往哪边吹就往哪边倒。“深圳金茂府,你看明白了吗?”当时看是看明白了,但你现在还看得见吗?看不见了,所以现在再看反而是越看越不明白了,你说倒底有没有病?
查看原文
我说五年不涨,不会理解成为真的以为一分钱不涨?跑不赢通货膨胀就是不涨,涨那一部分连利息都不够给,这叫涨?
2021/10/02回复
之前的一文
2022/11/01回复
猜你喜欢

快要哭了 5年社保 限购令 😂😂

北京收紧房贷利率 业界预计房价将跌

2017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出炉,首次提出加大房地产调控力度!

关于房地产的十二个正确逻辑

年末惯例总结,房产专家达人为您深度解读,楼市的2016有哪些值得我们期待?

【周话题】央妈又降准!释放6000多亿流动资金,对楼市有何影响?2015年房价要涨吗?

热点推荐

带娃去大澳渔村 泡水吃海鲜,晒成小黑炭!

小学三年级写作业到11点 真的无法接受

不可思议!在市场被偷走半只鸡!

房子卖不出?还不如装修好继续住

在家用电饭煲煮关东煮 好吃没负担

2025妈网装修交流群 省钱不踩坑

实现牛腩自由!电饭煲焖腩超省心

三升四,小孩对KET排斥,每天就是看中文书

分享生活#国泰平安

被挑食娃夸爆的午餐!芝士焗南瓜牛肉饭

强降水+8级大风!强劲冷空气已启程!多地高

58送上门的烧鸡 皮脆肉嫩还带竹筒粉

梅花园阿强家吃哭了!记忆中的味道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