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打电话给老师,小女数学考了99分。当我告诉她时,她竟然伤心的痛哭。我知道她希望自己能考满分,她一直是老师的喜欢的学生,这次考完她对我说肯定可以得满分,但结果......我劝了她很多,但她还是很难过,其实我理解她的难过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她觉得她辜负了老师对她的期望,她为自己的失误而伤心。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了,今早起来她的一双眼睛都有些浮肿。她是个细腻的孩子,我真的好担心啊!各位妈妈教教我吧。
感觉LZ不能只解决了这次考试分数事件就算决定问题了。这样吧,趁着暑假,你跟女儿来个“互相打分”的“比赛”,让她知道:原来妈妈也不是每天能拿一百分的,但妈妈能尽量做好、勇于承认并改正,这也是一个好的态度。 嘻嘻,个人建议而已,可当瞎吹
ABC情绪理论 看看从一个众所周知的案例谈起吧。有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有两个秀才一起去赶考,路上他们遇到了一支出殡的队伍,看到那一口黑乎乎的棺材,其中一个秀才心里立即“咯登”一下,凉了半截,心想:完了,我咋这么倒霉,赶考的日子居然碰到这个倒霉的棺材。于是,心情一落千太,走进考场,那个“黑乎乎的棺材”一直挥之不去,结果,文思枯竭,果然名落孙山。另一个秀才也同时看到了,一开始心里也“咯登”了一下,但转念一想:棺材,噢!那不就是有“官”又有“财”吗?好,好兆头,看来今天我要鸿运当头了,一定高中。于是心里十分兴奋,情绪高涨,走进考场,文思如泉涌,果然一举高中。回到家里,两人都对家人说:那“棺材”真的好灵。著名心理学家艾利斯有一个著名的“ABC情绪理念”。他认为,人的情绪主要根源于自己的信念以及他对生活情境的评价与解释的不同。即事情的前因,透过当事者对该事情的评价与解释,以及对该事情的信念这个桥梁。最终才决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第一个秀才之所以落得个名落孙山的结果(C1),是因为他考场上文思枯竭,而文思枯竭是因为情绪不好,情绪不好又是因为他看到令他感到“触霉头”(B1)的棺材(A)。另一个秀才之所以金榜题名(C2),是因为他考场上文思泉涌,发挥极至,而文思泉涌是因为情绪高涨,而情绪高涨又是因为看到令他感到“好兆头”(B2)的棺材(A)。 这就是为什么看到同一口棺材,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想法,进而导致不同的结果。 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跟秀才一样不同的命运。有人因为失败而跳楼,有人因为战胜失败而成就一番事业;有人因为对手强大而退缩,有人因为接受挑战而成为巨人;有人因为产品卖不出去而抱怨,有人因为创造出新产品与新服务而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有人因为受不了上司的严厉而跳槽,有人会因为“严师出高徒”而胜任更复杂的工作,最后不断晋升…… 由此可见,人的信念以及对事物的认知、评价和看法是多么重要!德国19世纪著名哲学家叔本华也曾经说过,“事物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对事物看法的影响。” 这一心理学的定义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当我们面对困难、面对挫折的时候,我们应该感谢生活给了我们一次成长的机会;不断调整自己对的信念,用阳光的心态去面对你即将遭遇的一切!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早日找到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看看你的孩子不合理的信念有下面哪些: 1. 人应该得到生活中所有对自己是重要的人的喜爱和赞许;比如老师 家长 2. 有价值的人应在各方面都比别人强; 3. 任何事物都应按自己的意愿发展,否则会很糟糕; 4. 情绪由外界控制,自己无能为力; 你的看法决定了你的情绪,你的情绪决定了你的命运!
前不久小宇表扬我,说:妈妈你真好,不会整天盯着我的分数,给我很多自由去自己探索。我说:其实我也挺希望你考100分的,但是你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更重要。他听了挺高兴。由于基本是实行放养,小宇有些习惯一直没有形成,最明显的是不够细心,老是在计算环节和书写环节出差错,所以很少拿100分。感觉不应该就这么放任他,可不知道如何引导他形成这个习惯?各位请支招
我家女儿下期五年级了。这次语文考了98分,英语数学成绩还不知道。到了高年级,语文是难拿100的了,数学和英语只要细心即可。如果楼主的女儿对100分过于在乎,或许她以后考试的压力无形中会加大,过多压力只会限制孩子发挥。我家宝贝不时考个第一或100回来,没100的时候,我会开她玩笑,说她喜欢送分数出去,说她的心“大大的”--粗心了。
粗心是小孩子共有的毛病,这个年龄段都这样。对粗心,我也采用了同violetyao1998的方法,在他的试卷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心,边框很粗,我儿子就哈哈大笑,在他满分的试卷上,也画了一个,细细的边框。我觉得这种方法很好,小孩也不会紧张,同时印象也比较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