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宝宝有看《小小爱因期坦》?
382545幼儿园早教
2009/03/01
全部回帖
买一两张试试看就知道宝宝喜不喜欢了。
2009/03/05回复

不错。我家宝贝1岁左右开始看的,一集20多分钟,时间正好适合宝宝看。里面的内容也很丰富,是没有情节性的,很符合小宝宝的心理。我买的英文版的,个人感觉比中文版的要好。
不过我宝宝到1岁半以后就不是太感兴趣了,现在2岁只有偶尔看一下。
不过我宝宝到1岁半以后就不是太感兴趣了,现在2岁只有偶尔看一下。
2009/03/10回复

我们都知道,久看电视孩子会智能下降,老玩电子游戏智能也会下降。而最近的一系列研究也证明,那些利用新技术开发的智力的产品,也导致了种种意想不到的后果。比如,在美国风行一时的《**因斯坦》系列读物和光盘,销售额已经达到两亿美元,一度成了早期智力开发的经典。但是,华盛顿大学2007年八月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这一系列对孩子的智力成长实际上有负面作用。在八个月到十六个月之间的孩子,每天看一个小时的这种光盘,其掌握词汇的能力就会相应降低17%。我也听过一些国内出版的帮助儿童背诵古诗等等的音像制品,感觉更糟。只可惜国内有关研究不发达,无法知道这些东西对儿童究竟有多大危害。
2009/03/11回复

怎么解释这种现象?我们不妨回到“常青藤原则”。常青藤上课重视小型讨论班,即使上大课,也往往在正式授课之外把大班拆成几个小组上讨论课,由教授或者研究生主持。这种教育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其功能不仅是传授一些死知识,而且要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置疑、辩论、说服、论证等等能力。这必须要教授在小班和学生面对面地互动中才能作到。这套传统,大概是来源于英国的牛津、剑桥。在那里,至今甚至还保留着师生一对一辅导的传统。可见面对面的教育的传统是多么源远流长和重要了。
2009/03/11回复

那些智力开发的磁带、光盘是什么?质量粗劣的且不去说。即使是经过专家反复研究而制造的尖端产品,充其量也不过是“大课”,甚至是网络式的远程教育。这种教育再好,也不能代替父母与孩子那种面对面的对话式教育。在这种磁带、光盘主导的教育中,孩子完全是被动地接受外界的信息,没有选择的自由,没有作出回应的机会,久而久之,就变得消极迟钝。与此相对,哪怕是父母随意和孩子玩耍,给孩子智力和感情上的良性刺激也要丰富得多。所以,让孩子过多地接触那些智力开发的产品,等于以之替代了父母和孩子们互动的时间。这就好象用州立大学的大课代替了常青藤的讨论班。效果怎么可能好呢?
2009/03/11回复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在孩子不得不接触一些教育类的音像制品时,大都亲自在身边监督,不断和孩子交流。比如,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我们的发音本身就有问题。当孩子学习发音和拼写规则时,我们也用了音像教程,并且和孩子一起观看。这等于是和孩子一起学英语,中间不时停下来提问,保证孩子充分消化;甚至有时孩子比我们先掌握,我们就会让孩子给我们讲解一下。我妻子则更为严格。她接受了许多美国家长的作法:在孩子读一本书之前,自己先读一遍,保证这些书的内容对孩子有益无害。这样,她也保证了自己和孩子活在一个世界里:孩子读的故事她都知道。孩子平时随便提起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我接不上茬,她则马上就可以和孩子讨论。同时,她每天花了大量的时间,给孩子读书、讲故事,甚至两个人一起编故事。孩子因为和妈妈消磨了太多快乐的时光,对电视、电子游戏等等,几乎没有兴趣。
2009/03/11回复

我家小屁孩,很喜欢《小小爱因斯坦》。这段时间专看这个,不爱看巧虎了。看小小爱因斯时,有父母在旁边讲讲更好。
2009/03/11回复

:
巧虎和爱因斯坦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内容,就是相同类型的,也不矛盾呀。控制好看电视的时间就可以了。
2009/03/1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