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有谁的宝宝去上了广医的儿童心理素质训练课的?

871745幼儿园早教

因为女儿喜欢哭,爱粘人,又有点恋物癖(就是最喜欢她的枕头,睡觉一定要抱着的),带她去广医的儿童心里素质训练那里看了看,心理咨询师说最好给她上些训练。所以上个星期带女儿第一次去了,到了那里,小孩子都是老师领上楼的,因为女儿是第一次,她一定要我和她一起,于是就和她上去,然后里面就不可以家长进去了。和她左说右说,就是不干,结果老师一把把她抱进去,女儿就唏哩哗啦哭开了,说要妈妈,我只好躲到一边。可能老师把她抱到房间里,后来她出来时又哭,一个劲叫妈妈,老师又把她抱进去,我的心啊,,,然后问外面的老师,老师说这是分离焦虑症,假如你一直和她在一起,以后就永远脱不开手了。想想也是,叫老师帮忙看还哭没,老师说没哭了,在做训练,所以就狠狠心下楼去等。后来上完课出来时倒是没事。 不过,昨晚和她说星期六去那里,她就鼻子酸酸的,好像要流眼泪似的说星期六不想去那里,,,,唉,我该怎么办啊???
2009/03/04
全部回帖
楼主,我是学心理的
看到你描述的这个情景,我很怀疑那里的专业素质
请先去查查是否有合理的认证
2009/03/10回复
那个是广州医学院的儿童心理素质训练,我看星期六上课的人就我女儿那个时间段也有10几个,唉,反正名也报了,先试试看吧。 女儿两个枕头都破得苦不堪言,总不能还给她买新枕头,助长这种恋物情结吧。
2009/03/10回复
早早妈咪:
楼主,我是学心理的看到你描述的这个情景,我很怀疑那里的专业素质请先去查查是否有合理的认证
查看原文
顶这个
2009/03/10回复
这样的,我是不会去了
2009/03/10回复
星期六我也要去看看他们的证
2009/03/10回复
我女儿2岁多之前,睡觉一定要抱着毛巾才能睡着的,在幼儿园也带着毛巾去,中午要抱着睡。这个学期以来她就不抱毛巾了,一样能睡着。2岁多之前好动得不得了,没停下来的时候,现在都定了很多了。

我之前带她去中山三院看过,医生都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而是认为需要给时间让孩子成长,现在半年过去了,证明医生没有说错,她现在的确进步了很多。跟别的安静点的孩子比起来,她还是很不定,但是跟自己比起来,的确好了很多。
2009/03/10回复
我想,我也要去了解一下才行.
2009/03/11回复
forestforest9楼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妈妈,但那个什么心理辅导课程,一上课就强硬让孩子和依恋的亲人分离,让我感觉很不专业。我看电视上的心理治疗,孩子一般都是有父母陪伴的。希望只是我想多了。
还有就是,“喜欢哭,爱粘人,又有点恋物癖、睡觉一定要抱着某物”这些症状,我觉得很多独生子女都会有,不是很严重的问题。我女儿两岁左右,天天都抱着一个红色公仔,去哪都带着。后来又转向一个紫色小熊,她刚上幼儿园时,我都给她带去睡午觉时抱着......这些症状在她长大后,交多了朋友,家里多了个弟弟后,都不知什么时候就消失了。现在她是一个很正常开朗而普通的孩子。
我觉得给孩子做心理治疗一定要谨慎,而且一定要找专业的治疗师。不要小事化大,一点心理的小问题就紧张得不得了,加重自己和孩子的心理负担,更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2009/03/11回复
发现现在有很多老师都喜欢给小朋友扣帽子,什么多动症、什么感统失调。其实很多就是小孩子太顽皮了,老是挑战老师的权威,老师搞不定,告诉家长的。然后家长就当自己孩子有“病”,到处去看病,求医问药。
其实最后,我们到底知道不知道孩子需要什么,孩子为什么没有安全感,是不是孩子的问题,还是家长的问题。

我也曾经走过弯路,最后终于发现,是我自己的问题,当我调整了之后,我发现,儿子的焦虑好多了,和我也亲近多了。别逼孩子,不要用大人的要求来要求孩子,他们还小,慢慢来!
2009/03/11回复
接上贴
不要关注孩子对安慰物的依恋,更不要劝说孩子放弃安慰物,同时对孩子进行游戏倾听,给孩子介绍工作,使孩子沉入到工作状态中。

    固定与班里的几个小朋友扎堆,串门,可以先请小朋友到自己家里来玩,等熟悉后再带他到小朋友家里去,使孩子有固定的朋友。当他的注意力完全被小朋友的活动所吸引,并投入到小朋友的活动中去时,安慰物就退之其后了。

    在安慰物依恋的后期,孩子会将安慰物丢到各种地方,并请身边的人替他保管,成人在孩子暂时放弃安慰物时,一定要注意孩子把安慰物放在了什么地方,当孩子找时,尽快地递给孩子,不要让孩子为寻找安慰物投入过多的心力,否则会让孩子已经转移开的注意力又重新集中到安慰物上。如果孩子只抱着安慰物,就会影响孩子对其他事物的探索,在前期是心理的需求,问题解决后就成为习惯,这时需要成人帮助孩子逐渐断掉安慰物,如:可以在孩子很忙时建议他暂时把安慰物放在某个地方,或为他代为保管,等他要时再还给她,等安慰物成为孩子的累赘时,再建议他放弃安慰物。
2009/03/11回复
学到东西了。我没带儿子去做这些检查,不敢随便发表意见。但小朋友对那个地方产生恐惧感的话,那里老师水平再好,对小朋友未必就一定有帮助。我相信大多数小朋友其实没那么多心理问题的。都是商品社会的影响,什么都跟钱有关系
2009/03/11回复
我家小子,小时候,要上班没时间照顾他,外婆怕他爬地脏,没有让他爬,
缺了爬这一阶段的动作发展过程,现在大动作发展的不好,注意力不集中。
外婆无论发生什么就以“他还小为”借口(该会爬的时候不会爬,该会跳的时候不会跳,大动作比同龄的孩子要相差一年的时间)现在怀疑他有些“学习障碍”,不管是家长神经过敏还是小朋友的反叛期,及早发现和纠正还是好的。

前天去咨询医生说,广医那边是广州最早开设这种训练班的哦,在广州应该是比较权威的。
说感统训练对小朋友智力开发有帮助哦。

准备这个周末也准备带去广医院做测试。

但4岁半了还需要一对一吗?

[ 本帖最后由 betty.ou 于 2009-3-12 00:41 编辑 ]
2009/03/12回复
changchang14楼
其实三岁多的孩子就是这样子的啊,天性如此,怎么说是疾病呢???真是奇怪的妈妈啊!不如自己多看看育儿方面的书,知道孩子每个年龄段的特征更好!
2009/03/12回复
感统失调?在家训练好!

 《为了孩子》

  发现:父母要做有心人

  上小学了,安安的表现令人不解,他注意涣散、作业磨蹭、书写大大咧咧歪歪斜斜,更为严重的是“粗心大意”:写一句话要掉几个字,阅读抄写时颠三倒四,明明是“下落”,读着写着就成了“落下”,题目中的数字在列式时经常被偷梁换柱,有时即使列式与计算能侥幸正确,但最后登分还是难逃错误。

  细心的观察和测试后,妈妈确定安安并非不理解、不会做。于是,她教给安安一些提高精确度的方法,如阅读时用手指认,作业后加强自我检查,但安安的粗心依然很顽固。老师也反映,这孩子的悟性其实挺强,就是心到手不到。

  安安究竟是怎么回事?

  身为教师的妈妈开始怀疑儿子得了现代儿童的流行病——感觉统合失调。通过翻阅资料,她了解到,在3~13岁儿童中,有10%~30%的儿童大脑功能发育不协调,即大脑对来自身体的各种感觉进行统合时存在障碍,也就是所谓的“感觉统合失调”。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会有以下表现:

  ⒈前庭平衡功能失常:表现为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他们比一般孩子更容易给家长添麻烦,挑三拣四,很难与其他人同乐,也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有些孩子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晚,语言表达困难等。

  ⒉视觉感不良:表现是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经常多字少字;写字时偏旁部首颠倒,甚至不认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常抄错题等。

  ⒊听觉感不良:表现为别人的话听而不见,丢三落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⒋动作协调不良:表现为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会滚翻、系鞋带、骑车、跳绳和拍球等。

  ⒌本体感失调:表现为缺乏自信、消极退缩、语言表达能力差、手脚笨拙等。

  ⒍触觉过分敏感:表现为紧张、孤僻、不合群、爱惹别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害怕陌生的环境、吃手、咬指甲、爱哭、爱玩弄生殖器等。

  这些问题无疑会造成孩子学习和交往的障碍,哪怕他有正常或超常的智商。

  书上有一句话引起了妈妈的重视:对感觉统合失调的矫正,最有效的时机是小学三年级以前,而且年龄越小越有效。

  诊断:交给专业人员

  对照儿子一贯的行为表现,妈妈担心安安是感觉统合失调。由于没有十分的把握,她决定将安安带至儿童心理卫生中心请专业人士来诊断。

  通过量表的测试和活动的观察,专家作出了“轻度感觉统合失调”的诊断,具体项目为:前庭平衡功能失常(轻度)、视觉感不良(中度)、听觉感不良(中度)、动作协调不良(中度)、本体感不良(中度)、触觉过分敏感(无)。

  专家提醒:

  ★ 某一两个方面较差,仍属正常范畴,不能一见孩子运动能力较差就马上贴上感觉统合失调的标签。

  ★不能把所有的学业不良都归究于感觉统合失调。孩子是不是感觉统合失调,要到专业人员那里去咨询,不要听信某些机构利益驱动下的片面的、诱导性的解释。

  ★ 即使孩子被诊断为感觉统合失调,家长也不必谈虎色变,更不要在人前人后,特别是在孩子面前说他有病,造成压力,让孩子觉得自己是有问题的、不正常的。

  训练:在家进行

  在专家的指导下,妈妈根据安安感觉统合方面存在的主要缺陷,重新调整了他的课外活动内容,增加了运动与游戏的时间,并制定了较为周详的训练计划:

  大运动方面——安排了游泳、球类、跳绳、踢毽子、滚铁环、跳房子等活动项目,每天保证40分钟;

  精细活动方面——安排了穿珠子、夹豆子、装模型、做手工等,每天练习15分钟;

  游戏活动方面——安排了爬行、翻滚、平衡、飞行、摇摆等活动,每天玩乐30分钟;

  另外,还有不定期的出游,爬山、远足等。

  同时,生活技能方面,妈妈开始更彻底地放手,让安安自己穿戴收拾、整理床铺、洗漱沐浴、收拾书房等。安安做这些事时,妈妈以极大的耐心与宽容守侯在旁,动嘴不动手,促使他生活自理。妈妈还时常利用放学路上、晚餐、散步、临睡前的好时机,跟安安聊天,锻炼他的言语能力。

  经过持续不断的训练,安安的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主要表现为阅读较为准确流畅、字体端正紧凑、错误率下降。最近一次的学期考试中,语文考了99分,数学94分,让老师和同学们全都大吃了一惊。

  专家提醒:

  ★ 感觉统合失调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消失,需要给予必要的矫正。

  ★ 感觉统合失调在日常生活中训练效果最好。

  很多家长急于把孩子送到专门的机构进行治疗,以期彻底解决孩子的问题。其实感觉统合主要是一种教育训练,而不是一种医疗救治。父母不能用花钱送机构治疗来代替自己对孩子的责任与教育。父母首先应从专业人员那里了解孩子感觉统合失调的具体不足,并获得训练指导,然后回到家里亲自承担训练责任。训练就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针对孩子感觉统合的薄弱处,选择相应的游戏,进行有重点的、循序渐进的训练。这些方法通常既简单省钱,又科学有效。

感统失调的预防与训练游戏

  介绍一些预防与训练游戏

  前庭功能失调——

  ◆充分爬行:每天让宝宝俯卧几秒钟,先锻炼颈部肌肉,使他慢慢能抬头,用手抵住他的双脚,宝宝可趁势向前爬,会爬后再充分爬行3个月以上,尽量不使用学步车。可以专门准备一块地毯铺在地上,让孩子在上面爬,既保证了安全又使孩子有足够大的活动区域。

  ◆平衡游戏:婴儿期家长要多摇抱,也可以让宝宝多坐摇篮,强化孩子对自身重力感刺激的输入。大一点的孩子要让他们玩荡秋千、走平衡木等游戏。

  ◆飞机游戏:由家长仰面平躺,向上伸出胳臂,双手顶住孩子的前肩,并弯曲双腿用脚托住孩子的腹部,孩子则颈部抬高,双臂张开,双腿并拢伸平,做成飞机模样。这时,可做前后左右的摇动。

  ◆摇摆毛巾游戏:用毛巾将孩子包在其中,由父母各拉一头,左右或上下摇动,也可在摆动时指示孩子向固定目标投球。

  触觉过分敏感——

  ◆毛巾卷游戏:找一条略微粗糙的大毛巾,将孩子整个卷起来,再轻轻滚动或下压,也可用双手轻轻抱紧孩子身体的各部位,强化各部位的触觉感受。

  ◆沙土游戏:将淘洗干净的细沙放在大盆里,让孩子在里面玩耍,尤其要适当增加沙土与孩子身体的接触面。沙土也可由纸、树叶、米、豆等代替。

  ◆垫上游戏:让孩子在地毯上双手抱头,向左右两个方向滚动,也可练习前滚翻和后滚翻。

  ◆小刺球游戏:用带突起的小刺球在孩子身上滚动或轻压,四肢和前胸可以由孩子自己来完成,后背则由家长辅助进行。

  本体感失调——

  ◆从小抓起,多多活动:要注意手指小肌肉的精细运动训练,可根据孩子年龄、能力等特点,自行设计抓、握、捏、扔等游戏,如摆积木、投球、捏橡皮泥等。尤其应注重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上幼儿园之前要学会洗手、擦脸、剪纸以及自己擦屁股。之后要练习拿笔、拿筷子、系扣子、系鞋带等。

  ◆球类运动: 3岁左右的孩子要训练他们拍皮球,要求他们左右手交替拍。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训练他们打乒乓球和羽毛球,由简单的分解动作开始,坚持下去。

  ◆多多表达:为孩子提供适宜的语言环境,多和孩子交谈、讲故事,鼓励孩子表达自身的需要和感受,逐渐学会准确描述身边的事物,善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做家务: 4岁左右的孩子有积极参与家务的要求,家长要抓住这个时机,耐心地教会孩子逐渐从事各种家务,并在一定程度上让孩子长期承担某项任务。 
2009/03/12回复
星期六回来报告,女儿这次好很多了,老师说最好一个星期去两回,所以以后每个星期会去两次。 希望女儿越来越棒!
2009/03/15回复
猜你喜欢

幼儿园老师素质低 为了儿子身心健康转园几次

《豆豆的早教记录》择选

吐槽下,二年半独带双胞胎的一些酸甜苦辣

宝宝上幼儿园了,居然一次没哭

快崩溃了,求大家支支招!

女儿多动,幼儿园老师竟然劝女儿退学

热点推荐

房子卖不出?还不如装修好继续住

不可思议!在市场被偷走半只鸡!

终于熬到女儿读大学 为人父母太不容易了!

绿野仙境!广州10个亲子徒步好去处!

希望九月否极泰来

2025妈网装修交流群 省钱不踩坑

迪士尼的一天

荔湾科普嘉年华

2025感动广州优秀教师宣传活动

全身艾熏~

ZDB成了学校的毒瘤

机械公园

周日赶场剧目《何以永恒》表演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