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乐观,坚强,助她从戈壁滩农田走向新西兰演讲台
184410谈天说地
让人感悟颇多。
在现在大萧条环境下,更足以给人启示。
下面是我的书评,和大家分享。
2009/05/17
全部回帖

以前有期《读者》上有篇文章中说到一个为了学英语在茫茫戈壁定时骑单车到火车站和外国人用英语谈文学学口语的奇女子。我在上班的间隙看的那篇文章,当时对那个奇女子惊为天人,她的故事带给我的冲击一直在心中激荡。后来无意中接触到刘姥姥的博客扫了一眼她的自传后,感觉上就把她当成了《读者》里面那个奇女子,她的博客里有她的自传连载,但我一直不敢看上一眼,在我心中,茫茫戈壁,千里黄沙,徒劳的自学英语,那种凄苦无望我难以承受,即使不是自己的人生,我都觉得无法正视。
2009/05/17回复

后来和刘姥姥——插一句,我就跟着迪迪喊姥姥了,我很喜欢这个称呼,其实她的真名叫刘维隽,估计很多博友都知道——后来和刘姥姥谈起此事,姥姥爽快的主动提出送我一本,前天终于等它漂洋过海带着姥姥家的桔香被我捧在手中。起初我仍然不敢看内容,她艰难的过去我不忍卒读,我磨磨蹭蹭地看完了序言引子加后记,知道她目前幸福、喜悦而自豪,终于一块石头落地,放心开始从头看。不眠不休的看完了,痛惜,心疼,心痛,之后是敬佩敬仰,为她高兴、欣慰,最后替她自豪。
2009/05/17回复

还是从头说起吧。为什么以前我一直不敢看她的过往,因为不用细想,不用了解,光是那些关键词,就足可以让人绝望和崩溃了:理想、抱负、爱情、青春、美少女 海滨城市 VS 黑五类 打击 歧视 生离死别 茫茫戈壁 人如草芥 身世飘零 拓荒农妇……
2009/05/17回复

父母高知,从小生活在一个被父母的温情和书香包绕的环境下,接受的是母亲充满理想和浪漫的熏陶,按部就班的发展,可以想见这个小女孩该有多么灿烂美好的未来。可是那个似乎曾经在远方等待过她的未来并没有到来,甚至她没能过完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灾难已经从天而降,一双巨手不由分说的掀开屋顶,带走了小女孩亲爱的父亲,带走了全家的宁静、欢乐、未来和期望。女孩和她的家人,被带上了魔咒,带上了耻辱的刺青,人格和尊严被肆意践踏。作者后记上写着,她终生孜孜追求的东西是自尊心,她写道“还有什么比自尊心的满足更让人幸福?”对不起,我想,在正常宽容关爱的环境中长大的人不太会会把自尊心这个与生俱来的心态当做毕生孜孜追求的东西,作者是骤然痛失了自己的尊严的时候才会刻骨铭心的把自尊当成追求了吧?而且长期以来,那尊严,那人格,那曾经拥有的私人财产,变得那么的遥不可及……
2009/05/17回复

我理解她义无反顾地把户口迁到毫无了解的荒凉戈壁滩时的决绝,也许那是她那时能想象得到、能够得着的唯一捡回自己尊严和平等地位的地方,她懵懵懂懂的去了,以为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是她洗刷卑微靠近主流的熔炉。她满脑子都是浪漫的梦想,是不服输的倔强,是被大量书籍熏染的不合时宜的愿望,她应该在一个充满了自由和光明,充满了希翼和思想的地方舒展自己,但她却到了与自身特质南辕北辙的荒凉戈壁。而且,她们不是来戈壁生活的,她们只是来戈壁干活的。不能有思想,不能有愿望,不能有喜好,只能永不能停歇的干活。人变成了牲口,沦为没有思想只是成就伟业的工具。然而她还有思想,还有期望。她还幻想着在这个革命的熔炉里脱胎换骨,用汗水洗刷出身,再回到她曾经躲之唯恐不及的地方竟然又成了最大的愿望。人毕竟不是牲口,这些愿望带给她的是遥遥无期身如浮萍无法把握的绝望,但也使得努力的一切变得富有目的和意义,希望会减轻痛苦,虽然绝望是最大的痛苦。人如蝼蚁卑贱,唯有大脑悬于高空,是安于饥渴还是饮鸩止渴,需要大脑抉择。
2009/05/17回复

生活在“红旗下,蜜罐中”的我,难以想象当年**建设兵团的场景,看过一些小说和报道,只能说,我很庆幸自己不曾生活在那个时代,不必经历那种生活。革命的确是个大熔炉,即使只在革命的熔炉中被动生存,都会不可避免的被它改造影响。我们看到,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少女,在这个熔炉中被体力化,“劳动人民”化。随着年岁的增长和心理的适应,慢慢的,她变得粗糙而坚仞,除了对书本的嗜好和对爱情的渴求,她已经不再如浮萍,而是像戈壁上的灌木丛一样扎根在这块土地上。并且用书本上学来的智慧和生活中自己的领悟武装到牙齿,她不再只是被动的等待,而是抓住一切可能的不可能的机会为自己的事情主动奔跑争取。我是从她开始为自己调动到乌鲁木齐的那节开始出了一口长气的,我的心终于开始不必紧紧揪着了,我知道她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意志已经足够改变她后来的生活。
2009/05/17回复

这之后,不管是通过自己的意志和交际能力从戈壁滩调动到乌鲁木齐教书,还是通过专业能力从乡村小学调动到青岛大学任教;不管是移民新西兰后主动上学并融入主流社会,主动找到意中人,谋求到理想的幸福,还是在老年勤恳学习写作,并演讲推广自己的书籍和人生,始终贯穿其中的,是她的顽强意志,勤劳奋斗,勇于学习,沉稳应对,善于挑战的个性带着她从一个高峰走向另一个高峰。她实现了自我的价值,还在不断的升华这一价值。过往的辛酸是扎在她心头的芒刺,她如河蚌将它孕育出一颗璀璨的珍珠。
2009/05/17回复

她从灾难走来,但终于完全不需要别人同情,完全不需要别人担心和帮助,她不但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走出了穷困,走出了乡村,走向了世界,而且凭一己之力主动赢得了爱情和幸福的婚姻;成功融入了移民国家的主流社会,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尊重;还可以尽自己的力量帮助所有亲爱的,不爱的,憎恶的亲人,以及大量赤手空拳闯世界的同胞和苦难的非洲儿童。
[ 本帖最后由 didi迪迪妈 于 2009-5-17 21:11 编辑 ]
[ 本帖最后由 didi迪迪妈 于 2009-5-17 21:11 编辑 ]
2009/05/17回复

我们终于完全不需要为她的过往揪心揪肺,现在只由衷的敬佩和喜爱就行了。她以半辈子的苦,一生的坚强乐观奋斗把握了自己的幸福,这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是雨后彩虹清朗明净。
2009/05/1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