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转载-小儿咳嗽中外求医录

159611婴幼育儿

此文并非本人经历,但本人最近有类似经历,尚未成文。现在此转载他人文章,供各位忧心的父母参考。

一直犹豫是否要写这个贴。因为关于讲述小儿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及中医良医难寻的帖子已经有很多。思考再三还是决定动笔,我想把近几年来因为孩子的咳嗽感冒在中国和法国,西医和中医之间的求医经历纪录下来,中间也纪录了我在学习中医知识以后对不同治疗方法的认识。希望对各位为求医而迷茫的家长能有所警示和借鉴。
                                    一。    法国西医如何治小儿咳嗽发烧
我的两个孩子出生在中国。记得大儿子的第一次咳嗽是在半岁左右,时逢冬季。因为LG的缘故,带他去看了SOS的法国医生。当时医生看了后,只开了一瓶咳嗽糖浆。孩子服用后,并不见好转,仍然翻天覆地的咳,经常咳得吐出许多稀白痰。LG很担心,又带他去复诊。那个SOS的医生见孩子不发烧,嘱咐继续服药,并说吐痰是好事。他和LG聊天时说,咳嗽是没法快速治好的,他自己的孩子有时也一咳二十几天,他太太急得逼着他用抗生素他也坚持不用,因为抗生素对咳嗽不起作用(各位家长,为了你的孩子,请一定牢记这句由正宗西医说的肺腑之言,千万不要被中国的无良医生骗倒,后面大家会看到中国的儿科西医是怎样通过吓唬患者而逼迫我们用抗生素的)。就这样,大儿子的第一次咳嗽只吃了两瓶糖浆,咳咳吐吐,二十多天后好了。当时好像自己也不紧张,没有担心过孩子咳这么长时间会不会得肺炎这种问题。可能是因为医生的话使我们比较放心。今天回头看来,我猜想孩子是自愈的,而不是咳嗽糖浆的作用。
前两年孩子回法国期间也病过两次。一次是发烧出急疹。法国大部分医生都是开私人诊所,除非事有紧急,一般看病要打电话预约。因为孩子突然发高烧,医生同意马上接诊。孩子送到诊所后,医生仔细检查了一遍,听心跳,看五官,看身体量体温等等,最后说孩子出急疹,只要回家休息就好,开了瓶儿童退烧药,嘱咐一定要体温超过385时才能服用,并且留了电话,让先生过两天再打电话向他汇报。四天后,孩子好了。
另一次两个孩子都咳嗽,医生开了止咳糖浆,让服用四天后再复诊。三天后老二不仅咳嗽加剧,而且开始发烧。复诊时医生仔细听了他的肺部,说可能有炎症,让去拍个片。(法国医生只管诊断开药,抽血化验要去专门的生化中心做,拍片BCT这些又在另一个检查中心做,每个机构都是有几个专业医师合作经营,药必须去药房买。)拍片结果证实是支气管炎。医生开了五天的口服抗生素加退烧药。又是严格叮嘱退烧药必须体温超过385时服用。(LG是医盲,见到孩子发烧就破不急待地要用退烧药。印象中他被医生K了几次,都是批评他没给孩子量体温就打电话求救。)五天抗生素用过后,医生让孩子又服了几天止咳药,再复诊后确认痊愈。
我写上面这段法国医生治病的经历,目的不是推崇西医。自学了几个月的中医知识,今天我知道孩子出急疹不应用退烧药,疹出烧即退,或者用四豆饮变化。而治小儿咳嗽,中医有小青龙,麻甘杏石,六安煎等等。我只是想告诉各位看官,法国的西医1.很有经验2.很有医德,不会像国内的儿科医生根本不会看病,你只要说发烧就先开一大堆根本不须做的化验单,也不会为了拿回扣而昧着良心给很小的孩子开价格高昂的先锋头孢阿奇霉素。等各位看完后面我们在国内的求医经过,就明白国内的儿科医生是多么的无良,与杀人无异。

2013/07/25
全部回帖
mllymlly沙发
四。中医院的都不会看病

痛定思痛,我说服LG今后开始看中医。今年初的冬天,孩子又感冒了,于是带他们去了市中医院。挂了个主任号,到诊室一看又是个年轻的女大夫。我说我看主任号的,她笑眯眯地说:“我也是主任啊”。我望了眼她桌上的牌子,的确是副主任医师。(话说当今副主任医师真不值钱,满世界都是)她看了孩子的喉咙,说有点红肿,于是开了葛根汤合剂(瓶装的汤剂),说是治感冒咳嗽的,又开了金莲花含片,说治喉咙痛,最后说还要吃化痰的糖浆,问我家里有没有。我说京都念慈庵行不行?她说可以。划价,拿药,一个星期的药共两百多元。

这次中医院之行让我对那里的中医师的水平大打问号,因为她不仅开的都是中成药,而且还重复开药。这时候的我已经开始偶而上民间中医网,知道葛根汤本来就治喉咙痛,所以没有给小孩吃金莲花,只让他们服葛根汤合剂和念慈庵(一大错误啊!止咳化痰药千万不能乱用!稍后另有论述。)如果葛根汤她开方剂,只要几块钱。而开瓶装的合剂,价格就翻了十几倍。答案只有一个:回扣。同样,开用不着的金莲花也是一个道理。葛根汤合剂喝了一个星期,孩子的感冒才好。

后来有次去美容院,得知有个美容师的老公就在市医院工作,他曾经告诉大家说“中医院的都不会看病”,会看病的都退休了,在其它地方门诊。
五。名老中医还是名老庸医?

今年开春时带孩子去春游,可能出汗脱衣服后受风了,孩子又开始感冒咳嗽。当时我刚看了网上几篇关于小孩感冒的帖子,什么道理都不明白,于是照着帖子中所述,先给孩子吃了两天葛根汤,无效。又服了小青龙还是什么现在记不清了,仍然没好。接着因为出外度假,就没给孩子看病,只带了念慈庵给他们用。孩子越咳越厉害,痰变黄稠了,日夜不分地咳。这次错误在我自己,耽误了孩子。算是初学中医的教训。奉劝各位父母在自己没学明白中医方子的意义和辩证之前,千万不要随便自己给孩子用药。

度假回来后我马上带他们去看了名老中医门诊。门诊部的大门口有个橱窗,里面贴了各位专家的照片和介绍。我仔细看了几遍,最后选了一个出身中医世家的退休专家。挂了号,进诊室一看,是个颇为优雅的老年妇女,细皮嫩肉,比实际年龄看上去小很多。当时心里一喜,心想碰对了。(我总有个观点以为能把自己保养好的中医水平应该不错。)可是拿起听诊器时我又有点失望。她看了小儿的指纹,问了我情况,我把自己给孩子用药的事说了,她和颜悦色地告诉我:“中医是讲辩证的。现在小孩的情况是既有寒又有热。”我听后异常惭愧。她开药时问我要川贝还是松贝,说松贝贵点,但是效果好。我说贵就贵点,就用松贝吧。她开了七贴药(因为她每星期只门诊一次),让吃完后再去复诊。一划价吓我一跳,连煎药费八百多块。为了孩子,钱还得花。她开的方子是:(诊断写着咳嗽十余日,半夜尤甚,指纹青紫,苔白质微红)

沙参7.5,杏仁5,法半夏5,陈皮5,炙麻黄5,干姜3.5,二花7.5,黄芩6,鱼腥草5,大贝6,松贝5,细辛2,板蓝根7.5,桔梗5,甘草2.5,太子参10。

一星期药服完后,孩子基本不咳了,但是还有痰声,方子改为加黄芪7.5,石斛5,射干5。
五付药下去,仍未痊愈。三诊后方子改为:

沙参7.5,杏仁5,法夏7.5,陈皮5,干姜3.5,二花5,黄芩6,紫菀5,款冬5,黄芪7.5,太子参7.5,桔梗4,甘草2.5,石斛5。

又是五付药,服完后总感觉没好彻底,尤其是老二,从此落下了个毛病,像是有东西堵在鼻子和喉咙之间,怎么也出不来,估计是痰没清干净。而且十几天服药期间,两个孩子根本没胃口吃饭,人都瘦了一大圈。

后来我师傅点评这个方子的时候讲了个故事。(大家可能会奇怪哪里冒出来了个师傅,容后再表)师傅说他年轻时,村里有个医生看病特别神,很多别人看不好的病,他都能看好。师傅诚心去请教,那个医生就告诉他:“我是几大素一起上。”就是青霉素红霉素绿霉素什么的全部用上。师傅说:“你看看她开的这个方,连个君药都没有,就和那个几大素的故事一样。而且她光顾着宣肺,却伤了胃气。”

当时我的孩子四岁还不到。师傅又如何点评药的用量,请听下回分解。

四。谁是良医。

后来我没有再带孩子去看中医世家了。停药十几天后孩子又开始咳了。我也曾想给孩子按摩,因为孩子总是动来动去,不好按,于是又去名老中医门诊那里换了个专家看。

这是个慈眉善目的老奶奶,听我介绍完孩子的病史后,深表同情,说:“你也知道抗生素用多了要得哮喘。我治好过一个英国的哮喘小孩。”她看了中医世家开的方子后问我:“你觉得有效吗?”我说没效。她说药太重了,她给小孩开的都是温和的方子。我看她给小孩把脉的手势又非常熟练,心里顿感欣慰,心想这回总算找对医生了。她开的方子是:

苏叶6,苏子6,法夏6,化红6,XX10(看不清楚是什么),炙甘草6,炙麻黄3,牛蒡子10,大贝10,前胡6,款冬花6,紫菀6,黄芩6,生甘草6,枇杷叶6,元曲10,车前子10,射干6,一共三贴。才20块钱。这让我怀疑中医世家开那么贵的药是否也是为了拿回扣。

话说她的药吃下去还真灵,老大当晚咳嗽就大大减轻,三贴药吃完基本快好了。当时我那个高兴啊,庆幸自己终于找到了良医。三天后复诊,她让小孩按原方再用三天。听说我们马上要回国,又开了丸药给孩子调理脾胃。六贴药吃完,孩子好了,但如前一次般又瘦了一圈。

再来看师傅是怎么点评她的方子:“她这个方子已经比第一个大夫好一点,生甘草和炙甘草同用,用了元曲,知道顾胃了。但是你看她们俩,一开都是十几味药,每味药又那么大量,你才多大的小孩啊,怎么吃得消,大人也不行啊。你学中医要知道约方,给小孩一般七到九味,不能超过十一味。丸药也不适宜小儿。”。

那四岁的小孩到底改用多大的量呢?稍后师傅还会有论述。

五。异国自救之一 --  手机拜师

今年六月,我们回法国暂住。这时我开始看彭子益的书了,行李中还带了许多豆类和一些常用的咳嗽感冒中药材,外加黄帝内经本草刚目。飞机上的空调开得很冷,老二着了凉,不停地咳。当时我已经在奇才贴里学到了用糖醋茶治咳嗽的方法,所以在北京转机时就问酒店里要了山西老陈醋,白糖和开水给孩子冲来喝。到了法国如法泡制,没用任何其他药,三四天后孩子不咳了,我心里非常高兴。

法国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孩子们每天都有大量的室外活动时间,所以身体很好,一天天长胖。根据中医网学的知识,我严格控制他们的饮食,一日三餐荤素搭配,不吃零食,不喝冷饮,减少奶酪和高蛋白的摄入量。他们从小开始就只喝矿泉水和白开水,暑条快餐基本不吃。为这事还和LG吵了几架。LG总认为奶酪多吃没坏处,跟他解释何为粘性食物,何为生痰之物他也不理解。老二爱吃奶酪和肉食,以前手臂和腿上长有许多小疙瘩,我知道是身体消化不掉的多余的蛋白质从体表排出来。以前跟LG解释无效,今年经过饮食控制后这些疙瘩都退了,LG也接受了我的意见。一夏天孩子都很健康。与此同时我也边上网学习,边看彭子益的书和黄帝内经,有时翻翻本草纲目。并因此机缘巧合拜了我现在的师傅。

我的师傅是一个非法行医的民间高手,他七岁就开始学医练功,熟读中医古籍经典,行医十几年来治过多种疑难重症,很多在国内外找遍名医都看不好的病人被他治好了,但他生性淡泊名利,从不张扬,也不会上网。以前经朋友介绍给我看过病,后来没有什么联系。七月份的法国异常炎热,因为劳累和日晒,我病倒了。因为不想看西医,而且我知道西医也看不好我的病,所以翻出通讯录联系上了他。师傅就用手机把方子发给了我。养病期间因为无所事事,就经常用手机发短信向他请教有关中医的问题,越聊就越佩服。

师傅给我的感觉就和我想象中的古代的中医一样,开方,针灸,点穴,食疗什么都会。比如我说你这个方子吃药太麻烦,有没有什么食料的方法?他马上就能发个食疗的方子过来。我说这个食材法国买不到,能不能用按摩的方法?他又马上把按摩哪几个穴位告诉我。有时我拿网上讨论的一些问题或黄帝内经向他请教,他往往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问他一些药性或看不懂的古文,他就像活字典一样倒背如流。想想现实中的那些中医,开药的看不起按摩的,针灸的不会开药,跟师傅差了不是一个档次。于是我决定拜他为师,发了N多短信表达愿望。他见我态度诚恳,又热爱中医,就答应了。但师傅反对我上网,他常说:“比我厉害的民间高手你还没见过呢,你看他们谁整天上网了?”这点我没听他的,继续书照看,网照上。

一场大病,换来一个师傅,也算是因祸得福吧。
2013/07/25回复
mllymlly板凳
十.中医不传之秘在量?

师傅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马上改了方子,用了玉屏风散和荆防败毒汤加减,共用六剂,期间根据孩子的症状再调整一两味药.孩子基本好了,偶尔咳两声,仍有一点痰.正好这时师傅来看我,于是第一次给孩子面诊.师傅把了脉,看舌苔喉咙,眼,指甲,他让孩子平躺,把手放在孩子的胸部和背部,让孩子深呼吸,凭手的感觉来探知肺部的情况.然后他说:"再用三剂六君子收尾吧.六君子是消痰进食的平稳方.之后如果还有一点咳或痰,让他自愈."这让我想起无意子也用香砂六君丸治咳嗽.师傅的六君子的用量是党参7,白术4,茯苓4,生甘草4,半夏4,陈皮2.

六君子喝完,孩子完全好了,老二一直堵着的鼻子也正常了.最让我放心的是,孩子没有如以往胃口大减,日渐消瘦.整个服药期间,他们的精神,胃口,活动,一切正常,不仅没瘦,甚至还长胖了.

以往我是个药盲.这次因为给自己和孩子治病,师傅每次说个方子,我就临时抱佛脚,上网或翻书查方解,慢慢学用几个常用方.我原来是想把黄帝内经看完,会分析病因后再学用药.师傅说:"你啊,还是先看<伤寒论>吧,这样实用点,孩子病了你自己也好应付."我问师傅看哪个版本,师傅说就看原文,他以前只有原文的可看.我说师傅你古文那么好,是你师傅教的吗?师傅说没有,他就是靠看古医书慢慢学会的,"书读百遍意自明"师傅接着说,"看不懂没关系,你多读几遍,就会有自己的理解,那就是你自己的东西了."

在与师傅讨论孩子的治疗过程时,师傅说:"咳嗽是肺部的自然反应,所以你不要急着去止咳.如果往下排痰,要经过其他脏腑.但是往上排就简单,因为肺气管喉咙是一条道的."

师傅来之前,我查了好多治咳嗽感冒的方子准备向他请教.师傅看了我的笔记本说:"你也不用记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了,就看几个主要的吧.你看张仲景的方子,用的就是这么些药,关键在配伍."于是师傅教我什么时候用桂枝汤,麻 黄汤,什么时候用小青龙,麻杏甘石汤,怎么用六安煎,杏苏散.怎么根据症状来定量及做加减.师傅接着说:"以前的两个大夫开的量都太大了.比如半夏,我本来只开三克,但之前她们都开了6克,所以我必须开4克才行.你要知道,中药也有耐药性.他们现在才四岁,就用这么多,长大了怎么办?你记住,下次他们生病,还是用这个量,不要因为他们大了一岁就自己加量."

通过这次跟着师傅给孩子看病,我体会到要想学好中医,1.如师傅所言入门要正,2.要多实践,书读得再好,道理讲得再多,不会正确运用到具体病例,仍是纸上谈兵.辩证和用药都必须通过病例来积累经验.3.要有个好师傅指引.可以少走弯路.当然,能否学有所成,还要靠个人的勤奋,修为和悟性.  4.还要有个好身体.最近因为事务繁忙加上违规上网,疲劳过度,被师傅很K了一顿,师傅说:"我看你<伤寒论>也先别看了,先去把太极拳打打好.学中医是很累的,因为看书时你会思考,思就回伤神,没有好身体不行."所以我现在尊师嘱,打太极去,本贴暂时告一段落.

多谢各位网友关注.

<全文完>
2013/07/25回复
mlly:
十.中医不传之秘在量?师傅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马上改了方子,用了玉屏风散和荆防败毒汤加减,共用六剂,期间根据孩子的症状再调整一两味药.孩子基本好了,偶尔咳两声,仍有一点痰.正好这时师傅来看我,于是第一次给孩子面诊.师傅把了脉,看舌苔喉咙,眼,指甲,他让孩子平躺,把手放在孩子的胸部和背部,让孩子深呼吸,凭手的感觉来探知肺部的情况.然后他说:"再用三剂六君子收尾吧.六君子是消痰进食的平稳方.之后如果还有一点咳或痰,让他自愈."这让我想起无意子也用香砂六君丸治咳嗽.师傅的六君子的用量是党参7,白术4,茯苓4,生甘草4,半夏4,陈皮2.六君子喝完,孩子完全好了,老二一直堵着的鼻子也正常了.最让我放心的是,孩子没有如以往胃口大减,日渐消瘦.整个服药期间,他们的精神,胃口,活动,一切正常,不仅没瘦,甚至还长胖了.以往我是个药盲.这次因为给自己和孩子治病,师傅每次说个方子,我就临时抱佛脚,上网或翻书查方解,慢慢学用几个常用方.我原来是想把黄帝内经看完,会分析病因后再学用药.师傅说:"你啊,还是先看<伤寒论>吧,这样实用点,孩子病了你自己也好应付."我问师傅看哪个版本,师傅说就看原文,他以前只有原文的可看.我说师傅你古文那么好,是你师傅教的吗?师傅说没有,他就是靠看古医书慢慢学会的,"书读百遍意自明"师傅接着说,"看不懂没关系,你多读几遍,就会有自己的理解,那就是你自己的东西了."在与师傅讨论孩子的治疗过程时,师傅说:"咳嗽是肺部的自然反应,所以你不要急着去止咳.如果往下排痰,要经过其他脏腑.但是往上排就简单,因为肺气管喉咙是一条道的."师傅来之前,我查了好多治咳嗽感冒的方子准备向他请教.师傅看了我的笔记本说:"你也不用记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了,就看几个主要的吧.你看张仲景的方子,用的就是这么些药,关键在配伍."于是师傅教我什么时候用桂枝汤,麻 黄汤,什么时候用小青龙,麻杏甘石汤,怎么用六安煎,杏苏散.怎么根据症状来定量及做加减.师傅接着说:"以前的两个大夫开的量都太大了.比如半夏,我本来只开三克,但之前她们都开了6克,所以我必须开4克才行.你要知道,中药也有耐药性.他们现在才四岁,就用这么多,长大了怎么办?你记住,下次他们生病,还是用这个量,不要因为他们大了一岁就自己加量."通过这次跟着师傅给孩子看病,我体会到要想学好中医,1.如师傅所言入门要正,2.要多实践,书读得再好,道理讲得再多,不会正确运用到具体病例,仍是纸上谈兵.辩证和用药都必须通过病例来积累经验.3.要有个好师傅指引.可以少走弯路.当然,能否学有所成,还要靠个人的勤奋,修为和悟性.  4.还要有个好身体.最近因为事务繁忙加上违规上网,疲劳过度,被师傅很K了一顿,师傅说:"我看你<伤寒论>也先别看了,先去把太极拳打打好.学中医是很累的,因为看书时你会思考,思就回伤神,没有好身体不行."所以我现在尊师嘱,打太极去,本贴暂时告一段落.多谢各位网友关注.<全文完>
查看原文
很好的帖子。现在国内的医生真是让我们无奈啊。之前我宝发烧,在医院开的药,吃了马上就退,过一下又升了,最后还是楼下药房老中医开了两副药喝了半副就好了。
2013/07/25回复
赞!!!!!!!!!!!
2013/07/31回复
留印再看
2013/09/18回复
谢谢分享,讲出了我们的心声
2013/09/18回复
太捧了!!我女儿身上的疑问在你的文章里找到答案,太感谢了
2013/09/22回复
以前好象看过,还是留印,有需时看看。
2013/11/05回复
猜你喜欢

BB感冒发烧之我的应对策略

病毒感冒不可怕,妈妈要淡定

可怜的宝宝,得了支气管炎,能不打针就不要打针

说说我女儿的久咳+鼻炎

巧用热水袋对付鼻塞流涕呼噜咳嗽

祝大夫作客“宝贝一家亲”聊关于感冒与咳嗽的视频

热点推荐

台风前夕的菜市人声嘈杂 气氛堪比过年

台风天停课 大家的神兽在家状态怎么样?

甘青环线解锁大西北 10天自驾累并快乐着

跟着 TVB逛香港 首日就收获满格快乐

广州狂风暴雨,阳台要不要封起来?

2025妈网装修交流群 省钱不踩坑

点读笔你们觉得如何 闲置了后悔入手

广西合浦特色菜鸭血粥 你吃过未

打卡新塘老字号 缩骨鱼三吃太绝了

玉林鹏垌古村攻略 值得周末奔赴

南海里水镇地标展旗楼 拍照出片的福地

南华西街漫步 满是时光的味道

晚9点的钱大妈 折扣蜜柚太绝了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