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卡不适用于6岁以前的儿童
303012幼儿园早教
摘抄小巫《给孩子自由》
孩子的视觉神经发育到2岁左右才接近成人水平,此前他的视敏度、扫视、以及色彩知觉很难让他捕获闪卡的内容。
孩子在语言发展之后,也就是能够把具体物体符号化之后,才能将事物编码以符号形式保存,大脑对这些符号进行解密或转换成更有效的表述再解码,或与已有的信息比较、结合来解释信息的含义。人类用这些信息解决问题,这就是认知的发展。
孩子能够用符号分类、排序、对比,要到皮亚杰提出的具体运算时期7岁~11岁。
因此,让6岁之前的孩子用闪卡(符号化的东西)来获得信息输入、存储,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3岁之前的孩子几乎是无法完成这个任务。当然,不排除某些有天赋的孩子,毕竟这是极其少的一部分。
大脑皮层发育的第一个部分是感知觉区,然后是运动区域,因此孩子需要通过多感知觉通道来获取物体的形象,并进行比较、分类,最终形成概念。比如:他摸一摸球是圆的,苹果也是圆的,啃一啃,苹果是甜的,他就在反复比较中提取出苹果和球的概念。当然实际操作会更复杂些。然后他再拿新的物体与已获得的概念比较,再形成新的概念。所有的物体在脑子里面不断比较、分类最终他必须以符号化编码并输出,此时,语言发展起来。你可以发现,孩子最先说出来的表示物休的词,一定是他常见的有过经验的物体。
2007/12/07
全部回帖

我有给乐乐用闪卡, 乐乐很喜欢, 每次一看到我拿出来就笑. 当然, 我不知道乐乐是不是真的明白卡上面写的是什么, 而卡上大多数情况下是一幅图,就象百科全书. 每次闪卡的时候都不会超过1分钟, 我想就算没有好处, 也不至于有坏处吧. 我们都不是专家, 但是如果大人和孩子都非常快乐就应该可以吧.
2007/12/10回复

其实, 当我看到bb-ma写到西方专家很质疑这种方法的时候, 也是很郁闷了一段时间, 所以,我想bb-ma可不可以把西方专家主要质疑哪些方面告诉我们,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好避免和改进. 不管你们信不信,自从我开始给乐乐做卡片, 我开始非常关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而且总在自觉不自觉地对他们进行分类.日子非常快乐,而且充满热情. 当然, 看卡片只占了每天24小时中的2-3分钟. 后来, 我也想通了, 每一种教育方法都会有人质疑, 只要你和孩子都快乐就好了.
2007/12/1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