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1、中国制造业活动进入扩张阶段
中国6月汇丰制造业PMI初值为50.8,创7个月新高,预期49.7,前值49.4。这也是6个月来首次站上荣枯线。另外,中国6月汇丰制造业PMI新订单指数初值升至51.8,为15个月来最高。经济总体面好转,国内和海外需求指标本月都在扩张领域。去库存加快,同时就业市场也显出启稳迹象。本月的数据进一步证实经济在微刺激政策下开始回暖。
2、美联储六月会议维持鸽派
美联储刚刚结束的 6 月议息会议声明指出,在 QE 结束后,低利率水平仍将维持相当一段时间,谨慎的措辞仍显示鸽派。耶伦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在 QE 结束后,低利率水平仍将维持相当一段时间,二者之间并无固定的时间间隔,至于何时开始调整基准利率完全取决于经济前景状况。如果经济不及预期,可能维持宽松政策更长时间;如果经济强于预期,会提早加息。
【信托】
1、资金面偏紧 信托发行量下降
上周共 28 家信托公司参与成立了 84 款产品,其中 58款产品公布了已募集的资金,成立规模约为 48.66 亿元。一方面,临近年中考核,市场上资金面有所偏紧,而融资方对资金的需求较大,从而加大借助信托融资力度,从而使得上周的发行数量增加;另一方面,基于对信托产品风险的担忧,部分信托计划募资时间有所延长,使得上周信托计划成立集中度减少。上周成立的集合信托产品中,固定收益类产品平均期限为 1.77 年,较前周缩短 0.10 年。上本周成立产品预期收益为 9.11%,较前周的 9.15%减少0.04 个百分点,收益小幅回落。
2、吴晓灵痛批刚性兑付潜规则
吴晓灵称“金融市场上存在的两大扭曲”。她指出金融市场一个长期的特殊是刚性兑付,即收益与风险长期背离。同时金融市场的第二个扭曲是过度依赖担保使资金配置效率低下。另外,吴晓灵痛批当前金融产品存款化的情况,指其是中国财富管理的最大障碍,是中国金融结构调整的最大障碍。
【资管】
上周共有 8 家基金子公司合计 9 只资管产品发行。与前周相比,发行数量略有下降,在发行规模上继续上升,增幅为6.89%。上周资管产品的周期整体成一个短期模式。与前周相比,上周 1 年期产品发行 4 只,1-2 年期产品 5 只,占比较上周下降 50%。上周产品在年化收益率上比较平均,且收益率水平一般,并没有出现特别高收益率的产品。
【房地产】
1、地产销售持续低迷
6 月前 19 天 23 个一二线城市中,北京、武汉、青岛等 9 个城市成交量环比上涨,上海、深圳、天津等 14 个城市成交量环比下跌;与去年同期相比,无锡、哈尔滨、广州等 4 个城市成交量同比上涨,上海、北京、深圳等 19 个城市成交量同比下跌。
以上 23 个主要城市 6 月日均成交面积和为 41.6 万平米,较 5 月的 49.4 万平周报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米显著回落,同比增速由 5 月的-11.0%大幅下滑至-26.9%。
2、人民日报:楼市遭别有用心者唱空 房价调整正常
年初至今,各地房地产市场成交量持续低迷,一时间,“崩盘论”、“拐点论”、“银行破产论”等悲观论调甚嚣尘上。专家指出,目前楼市已进入正常调整期,要警惕别有用心者唱空楼市的真正目的——扰乱市场,误导政策,满足私利。
专家认为,未来城镇化的发展,稳定的经济增长以及消费结构的升级,将为房地产市场发展提供空间。房地产市场未来的发展将从过去单纯注重数量的增长,转向更加注重质量的提升。
【理财】
1、银行理财表现“温吞” 高收益产品难见踪影
6月已过2/3,高收益理财产品还是难见踪影。有几家银行在临近年中考核的节点推出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反而还不及6月初,此前预期年化收益率能达到6%的产品在减少,多徘徊在5.7%上下。
业内人士表示,央行近期两度“定向降准”,使得市场资金相对宽松,这让银行在某种程度上“不差钱”,所以推出的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不会大幅走高,表现温吞。
2、年轻人不炒股 大叔大妈占比创7年新高
有数据显示,由于炒股多数赔钱,导致股民老龄化趋势明显,50到60岁以上的大叔大妈级股民持仓占比创下至少7年新高。而在基金领域,80后投资者也对股基不感兴趣,股票基金在公募基金中的规模占比一年间迅速由39%降至25%。业内人士表示,没有入股市的场外资金还有很多,但大批资金流向各种风险低的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