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一直都是一个很吸引眼球的问题,一会有人批评国内的应试教育培养的都是高分低能的学生,一会有人说美国正在研究中国的教育方法,因为中国的学生成绩明显优于美国。针对国内外教育方法的不同及其优劣,特别是广大家长关心的幼儿园及小学年龄段孩子的教育方向问题,我们采访了潘爱莲女士,希望借助其20多年的海内外教学经验,为家长们答疑解惑。
潘爱莲
,美国休斯顿大学化学工程硕士、土木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学士。美籍华人,超过20年海外(香港、美国)儿童教育经验,儿童科学和工程教育专家,同时在国内教育系统担任过多年的导师。《快乐儿童》情景英语课程创始人、校长。现任广州耕远少儿科学中心校长。
问题1:您觉得国内外在教育方面主要有哪些不同?
关键词:动手做,有趣,好奇心,历奇,倒腾
潘校长:我在美国从事教育20多年,回国后也在贵族学校担任科学老师多年,给我的感觉是中国小孩很早学习很多诗词、英语、音乐,阅读很多书,还提前学了很多的数学...在记忆类的学习中中国小孩比较领先;而在美国更多的是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动手做各种有趣的事情,有趣的实验,包括在自家的后院“捣腾、折腾”,找虫子、养小动物,观察动物的生长周期、变化、特征。所以,有了“后院科学(Backyard Science)”。
另外,厨房也是父母带着孩子“玩、做实验、体验科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天堂,孩子喜欢吃的食物、妈妈做饭的炊具、清洁用品,都可以拿来做实验,研究材料、能源、力学、传热原理、化学作用等。当孩子拿着牛奶、酸奶、鸡蛋、巧克力、冰淇淋、可乐、冰块来“倒腾”,带着“兴趣、好奇心”看到各种奇妙的物理和化学作用,知识和关键学习能力自自然然建立起来。所以,又有了“厨房科学(Kitchen Science)”!
到了暑假,孩子们按照“暑期必须做的50件事”这类清单,到科学、历史、工程等类博物馆“玩”,到大自然里露营、探险,观星、抓虫,过一个“有趣、开心、历奇”的暑假!
问题2:在您看来,国内教育主要有哪些不足?
关键词: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对科学不够重视
潘校长:正如大家所诟病的,国内教育对兴趣(interest)、自主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和能力(skill)方面的培养是不足的。 这从教育的基础课程设计中可以看出端倪。在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英国、澳洲、新加坡的4-12岁教育系统里,主要科目是语文、数学、科学,次要科目是历史,地理等;中国的主要学科是:语文、数学、英语。在国外作为主科目的科学被英语替代了,变成次要科目,很多学校是小学三年级才开始学习科学,而且学时很少,对科学不够重视。也有学校是从5、6年级才开始。我朋友的女儿是从六年级才开始学科学,她说科学好难,因为太晚开始学。我们都觉得国外的小孩从小就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这与他们从小就“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学习是分不开的。
家长们自己对此有什么看法?(敬请期待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