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前言
一本记载一位小学生真实经历的书,出人意料地连续18个月进入全国少儿图书排行榜。在北京、在上海、在广州、在不少城市和乡村,许许多多老师、家长和小学生的心灵被这本小书拨动……
这本名为《窗边的小豆豆》的书,作者是亚洲唯一一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日本人黑柳彻子。她根据自己真实故事写的这本书,成为日本有史以来销量最大的一本书,33种文字在全球发行,拥有数千万读者。
没有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没有一个老师不爱自己的学生。关键在于,你的爱是孩子们需要的吗?你的爱是不是扼杀了孩子们的童真?《窗边的小豆豆》能够引起无数人共鸣,在儿童教育的方式上,给成人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在杭州北山幼儿园,每一位老师都已经阅读了此书,并写了读书体会。
和孩子一起去感受童年的宝贵
现在和孩子一起重读这本书的时候,一下子唤起了十多年前看到这本童书时的那种温暖的感动。虽然依旧能在里面找到儿时的影子,更多的是为人父母之后的一些新的启示和感悟:
看到小豆豆与校长先生初次见面时,一口气对校长先生讲述了长达四个小时的关于自己的故事,而小林校长自始至终都保持着微笑,表示出极大的兴趣,还时不时发出由衷的感叹,不由得问自己每天能够拿出多少时间付出多大的耐心又能有多大发自内心的兴趣听孩子完整地讲述他自己的世界;看到小豆豆为了找钱包,从厕所的掏口奋勇地往外掏东西,最后堆成了一座小山,校长没有说“在干什么蠢事呢”,也没有说“太危险啦,快停下”,只说了一句“弄完以后,要把这些东西全都放回去。”那种信任孩子,把孩子“当成一位很有人格的人来尊重”的自在自如,不由得回想自己对孩子的爱的方式中除了教育和管理之外是不是还应该多些“等高、等距、等爱”的宽容和耐心。
真诚地向所有为父为母的人推荐这本书,我们不必也无从去效仿其中的形式,但我们真的应该去学学如何尊重、理解、关爱和认可我们的孩子。
这是本好书,好象很多年以前日本就有此类书籍.也是讲一个所谓的"问题"孩子,他也离开了传统意义上学校,来到一所由旧共车改造的学校学习的经历.这几天我一直在思索:其实所谓的"问题"孩子可能就是因为他想的太多,我们家长却始终认为他只是孩子,没了解他,他的很多想法得不到疏导,因此一些有些偏离主流的思想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就令人不能接受.所以我现在要求自己对小韬韬交流时,把他当大人一样对待,平等交流,不搞家长制,这样容易了解他的真实精神世界.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尊重孩子".
(教育博士网
www.bossedu.com欢迎您投稿)
(小韬韬)
读完小说,觉得它讲的是教育本质的问题。如果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巴学园这个电车厢的学校,就像是一块自家土织机上织成的粗布,和那些华丽轻薄的现代合成织物相比,少了一些浮华和飘逸,多了一些质朴、创造、韧性,激情!和前者相比,后者更令人回味。
感谢老师们为孩子成长所付出的劳动!一个小小的希望---是否可以将一些好的幼教书籍清单提供给我们家长,和孩子一起进步,争做新世纪合格家长!
小建议---像巴学园一样,运动会上设孩子、家长共同参加项目。
(zhangty)
终于读完了!断断续续地看了一个多星期,我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可此时,我似乎在这里连谈感想的勇气也没有了……
同事警告过我:网络时代不回短信、看帖不回,同样都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于是,我只想对孩子许诺:
如果以后:你在放洗澡水时,再要把水放满整整一缸、跳进去把水溢得满屋子都是时,我不会再阻止你了,我会认认真真地给你讲阿基米得定律;
如果以后;你再要坐“疯狂过山”车时,我一定让你一个人去体验,下来后我会把什么是离心力、失重告诉你;
如果以后;你再要打开汽车引擎盖时,我会仔仔细细地为你讲解清楚,这是四冲程发动机,里面有气缸、活塞、节气门、电子喷油嘴等等;
…………………………………………
我知道讲这些孩子或许根本就听不懂,但我还是会努力地去做的,而我能做到的也只有这些了……
我愿和孩子一起成长!
最后,忽然很想知道:豆豆爸爸你在哪儿?
爱的教育
一颗聪明、活泼的小豆豆,有幸落在了一片自由、开放的土地----巴学园。
一位睿智的校长,用他的爱心、耐心和童心,把巴学园变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孩子是学校的主人,这里的一切,都是为了迎合孩子的童趣,校门是真正的大树,教室是一节节电车;
尊重孩子,了解孩子,才能理解孩子,第一次见面,校长可以认真倾听孩子的谈话连续四个小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可以从孩子自己最喜欢的那门课开始,在田园里散步的时候学习“雄蕊”和“雌蕊”,学习除草和耕种;
精心设计的运动会项目,使一个残疾的孩子得到了第一名,
………………………………………
在这里,小豆豆学会了热爱书本,学会了关心别人;
在这里,没有歧视,没有嘲笑,有的只是平等与爱心,宽容与真诚;
在这里,同样会体验到恐惧、无奈与忧伤,
所有这一切,让小豆豆成长为一个情感丰富、心地善良而又单纯快乐的孩子,
就象校长先生经常说的:“你真是一个好孩子!”
良好性格的培养,远比知识的学习重要得多。
这本书让人想起了另一本著名的儿童教育书籍----意大利的艾米契斯所著的《爱的教育》,那本书里同样教人正直、勇敢与爱心。也许全世界的教育理念都是相通的吧,也许核心的理念就是“爱”吧。
有爱的孩子,长大才能爱别人。
也许我们的环境很现实,也许现实还有距离,但是这阻挡不了那些爱的教育的践行者。
3个多月前,我们韬韬来到了一座叫“北山”的小园子里,这里,老师们努力开辟了一片爱的净土,
在这里,简简单单一条彩色地砖铺成的弯弯曲曲的小道,引得韬韬无数次绕行,乐此不彼;
在这里,老师跟小朋友说话总是蹲着身子或是弯下腰的;
在这里,韬韬每次回家总要揣点“公物”回去,有时是两粒小石子,有时是指甲那么大的一小撮橡皮泥,紧紧地攥在手心里;
在这里,可以畅意地玩沙、嬉水;
在这里,老师用一种近乎纵容的眼光,看待孩子们的“破坏行动”;
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韬韬在入园3个多月来的变化,他愿意平平静静、顺顺当当地去上学,每天回来迫不及待、吱吱喳喳地讲述幼儿园做的游戏,还有一个标志性的变化,就是,老师说他现在在幼儿园“话多起来了”,这充分说明他已经从心底里接受了幼儿园、接受了老师,从陌生、到熟悉、到信任,他快乐,所以我们快乐,甚至我们比他更快乐。
也许北山还有许多不完美,也许北山还有许多困扰和无奈,但是我们愿意相信,北山,会是孩子们的----巴学园!
(韬韬妈妈)
希望每一位小朋友都能健康活泼的成长,论坛推出的“窗边的小豆豆”小说值得一看。
妈妈看了一部分后心里沉沉的!就象楼上说的一样心里酸酸的。。。
要说巴学园的校长特别
也要说小豆豆的妈妈不错
更要说北幼推出、要求每位老师看一篇这种举措更是令人赞赏
(峥峥爸爸)
全文已拜读过,很奇怪的是全文中最让我感动的不是小林校长,而是小豆豆的妈妈,其实正是妈妈给了小豆豆足够宽松的成长空间,才使小豆豆能在“巴学园”的灌溉下自由地成长。
扪心自问,作为一个母亲,我没办法做到豆豆***宽松。
在面对自己才上一年级的女儿遭到勒令退学,我该怎样地懊恼与愤怒,即便我不迁怒于女儿,那么在以后的学习中肯定也会让女儿谨言慎行。
如果女儿突然对我说:“今天晚上不回来睡觉,因为要去看巴士是怎么样被运到学校里来的”我想我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认为她很无聊,同时很直接地给她一个正确答案,以省却自己要给她准备睡囊的麻烦;这样的话女儿追求事物真相的那份执着与热情又将在无意间被我抹杀掉了。
如果让我知道女儿他们居然是光着身子游泳的,我肯定会觉得老师太不细心了,那样游泳不仅会很不卫生,而且毕竟男女有别,大家赤裸裸想对,是不是太那个了……
总之,豆豆妈妈给了我很大的震动,让我清楚了作为母亲的差距在哪里?现今的社会,大家都是独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大有人在;“倾其所有,只求子女不落于人后”的家长也不在于少数,当然那其中也包括了我:)我想看了这本书后,我和我女儿都会活得更轻松一些~~~~~~~~
(猫猫)
在冬日暖暖的阳光下,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窗边的小豆豆》。
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的是童话般的世界,巴学园。那样的两棵树来做校门,改选过的电车做成的教室,饭前要好好嚼的歌,饭盒里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树木花草围成的篱笆围墙,还有每人一棵树的看似奇怪的规定……
正如妞妞妈妈所说,书里最让我感动的人不是小林校长,而是小豆豆的妈妈,一个充满爱心而又理性的妈妈,对小豆豆而言,最幸福的是有这样一个妈妈。看看小豆豆出的一个个的状况,如果是我不知将有少次失去理智,但她竟能一一应付,不管内心如何痛苦,她在孩子面前总是从容宽容而且优雅的。相比于她,我是如何粗暴地对待孩子呀,记着看过一篇文章说六岁之前的孩子值得父母全身心地投入,反观自身,又做到几分呢?看小豆豆的前两天,正好陶园长到嘉绿分园做了个讲座,当时就很有感触,又读了这本书,我们做父母的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市面上有一本书叫《我们配做父母吗》,没看过,不知道会不会有所启发,可能更重要的是自己调整理念,付诸行动。
书里面有两个细节让我感动,一是在暑假,在童话般的校园里,小豆豆那么艰难地帮泰明这个有小儿麻痹后遗症的孩子爬上自己的树的事情,小豆豆真诚的爱心,泰明的无助与信赖,两个孩子真诚的友谊,不知道当泰明和小豆豆终于面面对坐在大树上的感想,我们的孩子现在还有这样的想法,即使有,不知道还有没有适合表达的方式。
二是洛基与小豆豆的友情,那一段,当小豆豆捂着自己鲜血直流的耳朵不肯放手,还大喊说“不怪洛基,不怪洛基”,直到爸妈答应后才松开手,从医院回到家里后,大喊洛基但洛基却没有回应,后来终于洛基茶色的后背从沙发背后显现时,我的泪也热热地流了下来,为孩子与小狗之间的友谊,我曾养过一只兔子,八个月,我想我可以体会洛基的心情,它心中肯定有强烈地自责与难过,我们以人为本位时常常忽略动物的感受,将他们等同于无意识,不对的,动物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所以书上说的,不要欺骗你的动物朋友,你说握手后要给他吃的就一定要给,不然它会变得很坏,其实小孩又何尝不如是呢。
栽培勇敢的幼苗
看了《窗边的小豆豆》,我感触最深的地方之一是小林宗作先生为了锻炼孩子们的胆魄,克服对“鬼怪”的恐惧心理而进行的“试胆量”的活动。他让孩子们自愿报名扮演妖怪晚上埋伏在墓地里,剩下的孩子通过猜拳分组到墓地转上一圈,再回到学校,如果害怕了,中途回来也没有关系。所以一切都是在自愿自主的状态下展开的,没有勉强,没有无奈,个个兴奋激昂;由于妖怪是平时熟悉的同学扮演的,少了一份恐惧感,许多孩子带来捉蝴蝶的网、绳子纷纷摩拳檫掌要抓住、绑住“妖怪”,孩子们的心里由原先的害怕鬼怪转变成要主动抓住妖怪,装成“妖怪”的孩子,蹲在墓地等着大家,虽然渐渐害怕起来,最后有的哭了,有的吓得跑回家,但在等待的过程中他们实际上并没有看到真的鬼怪,从中明白了鬼怪其实并不存在,没扮“妖怪”的孩子看到他们的狼狈样,知道了妖怪自己也在害怕,没什么好怕的,从此巴学园的小学生们就不再害怕鬼怪了。
初生牛犊不畏虎,其实孩子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怕这怕那的,几个月的孩子很少有恐惧反应,基本不知道什么是怕,那么为何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在他(她)的眼里,可怕的事越来越多了呢?这一方面主要来自成人的影响,孩子稍有大胆的举动,时常能听到大人的惊呼:“快下来,危险!”“别摸,危险!”于是孩子的心逐渐地被危险包围起来,勇气就这样被一点点地被挤跑了,另一方面主要是周围环境造成的,如电视、电影里播放的恐怖片、鬼怪片,由于孩子对现实世界尚处于懵里懵懂阶段,所以看了以后对鬼怪特别的恐惧。
我深深地反省:不能让成人一些固步自封的危险意识束缚孩子们的手脚和意识,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形成胆怯的性格,酿成爱孩子反而害孩子的恶果。我们对孩子的安全教育,除了教会孩子识别危险外,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如何从容应对危险,保护好自己。在此要特别感谢前不久北山幼儿园举行的“安全大演习”,真的是非常棒,孩子们对自己亲历亲为的事情肯定终生难忘,从此一定不会害怕“坏蛋来了”、“着火啦”的危险,由衷感谢为我们的孩子们呕心沥血的北山幼儿园的领导和老师们。
最后我想以小林先生的教育方针作结尾:“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生的时候,都具有着良好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他们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为有个性的人。”让我们做“优良品质”的发掘者、推动者,让孩子们的心灵能自由飞翔,无所畏惧。
(一位唠叨妈妈)和孩子一起成长
每天读几则《窗边的小豆豆》中的故事,不断为作者黑柳彻子的真挚叙述感动,贯彻尊重孩子们个性教育方针的巴学园,使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喜爱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书中透出的现代教育精神,使我们对北山园“为孩子的未来生活做准备”的办园宗旨有了更深的理解。
和巴学园一样,北山幼儿园是一个同样美好的地方:园边延伸着葱翠的宝石山林,保叔塔影使得北山园特别有精神;早上入园时,孩子们喜欢踩着一条彩砖铺成的弯曲小径奔向教学楼;校门左侧是一大片“孩子玩沙的过程,就是他工作的过程”的沙地,教学楼墙上挂着几米的漫画诗句和西班牙画家米罗的现代画;教学楼后的青草坡在去年底下雪后成了孩子们眼中的雪山……
与小豆豆一样,我们源源是一个有特点的孩子,入园前比较内向,不太愿意叫人,喜欢一个人玩;小朋友们跟着老师做手指操,源源自已在一边翻书看。2003年9月入园后,短时间内源源就发生了较大变化,入园后第一周就会主动地有礼貌地叫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了;现在源源每天期待着在公交车上和小朋友们分享玩具和食品,和车上远远近近的叔叔阿姨“哟和”“哟和”地招呼,成了公车上的活跃分子。班级丰富的教学活动更是结出了硕果:源源会认真地对妈妈说“我很爱很爱你”,让妈妈很感动;源源和爸爸边下跳棋边吃中药,谁输了就喝一口很苦的中药,爸爸表扬源源讲信用,源源说“我是为了做人唉,做人就是要这样的”;在班上欣赏了米罗的现代画,源源认为画中“有狗、有猫、有袋鼠、还有大老虎”,徐清扬还吟出了清扬的诗。
正如《窗边的小豆豆》中所写的:对于教育者来说,尤其是对真正地为孩子们考虑的教育者来说,每一天都会遇到数不清的烦恼。比如李源,有一次把自然角的石子往楼下扔,有一次拿着竹杆来回敲打日光灯,有时睡午觉解出小便了;最近又用小钢珠击碎了教室窗玻璃,为了看看会发生什么结果……但大张老师、王老师和张老师每天都对孩子们报以亲切的拥抱、欣赏和鼓励的眼神,耐心和细致的工作。从校园口老师们在清晨寒风中的迎候,保健老师每天细致的观察,到每一个教学活动的策划安排,孩子们的每一步成长都凝聚着老师们无数的辛劳。
现在大家都在说“以人为本”,一直不能很好地理解其中的内涵,看到《窗边的小豆豆》写的小林校长的教育方针,开始有了更多的理解:“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着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它们得以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以人为本”不在于说教,而表现为尊重人、尊重他人个性的内心感受和具体行动。每天送孩子来园都看到北山园徽,“儿”字两边各有一颗心,一颗是孩子快乐成长的心,一颗是爸爸妈妈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快乐的心。
(教育博士网
www.bossedu.com欢迎您投稿)
(慈母龙)
要小豆豆还是要乖孩子
曾经看过《窗边的小豆豆》在报纸上的连载,因为断断续续,所以一直以为“巴学园”是一个梦想中的快乐学校。直到这次读完作品,才知道竟是作者本人的真实生活经历。这令我百感交集难以言说。我想每一位为人父母的,都与我有同样的心情吧!
我想,《窗边的小豆豆》之所以风靡全世界,一是因为“人同此心”,引起了真正的共鸣;二也是因为“巴学园”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不仅仅在中国;三是震撼了许多成年人,引起了大家对现代教育本质的反思。孩子们则从中看到了他们梦想中的学校:可怜的被动的孩子们!
难的是:我们究竟是要一个富有个性的小豆豆呢,还是要一个中规中矩的乖孩子?这是一个教育理念的问题。
每一位家长和老师都希望孩子快乐。扪心自问,如果我的孩子被退学,我能象小豆豆的妈妈那样从容吗?我能象小林校长那样倾听整整四个小时吗?如果我们碰到了小豆豆的任何一件“个性”遭遇:掉进水泥堆;冲进粪坑;把残疾的同学弄上高树;被班级同学“开除”出排练;被小狗咬伤耳朵;捡到的钱埋到树林里——在我们的周围,谁都会认为这是一个“问题孩子”。我们还快乐得起来吗?
不同的教育理念培养不同的人才。看一看“后记”中“巴学园”的孩子后来成就如此五彩缤纷的人生,成为完全不同的人才,印证了小林校长的教育方针。
我觉得北山幼儿园是目前正规幼儿园中最具备“巴学园”精神的。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聪慧的心智”这样的教育目标,到以“为孩子的未来生活作准备”这样的办园宗旨,更有我们天天感受到的教职员工充沛的热情,呈现出开放的,民主的,宽容多样的,现代的氛围。尤其是:在北山幼儿园,孩子们永远是主角。一切围绕孩子转,而不是教师或领导。
说一千道一万,爱孩子是一切的一切。为了孩子的幸福,我会学习所有我有可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