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请教小学四年级的语文作业

224710家有小学生

各位妈妈耐心的阅读完这篇名作

腊八粥

              冰 心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厨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妈妈们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问题:一、“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这段话中两年用了引号,这两处引号所起的作用一样吗?请你也用这种情况各说一句话。

      二、母亲煮腊八粥是为了纪念她的母亲,而我煮腊八粥又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真巧,母亲的母亲和我的母亲都是在腊八这一天离开我们的,难道真是这样的吗?会不会有其他的原因?

2009/03/31
全部回帖
6160188861601888沙发
3 帮顶
2009/03/31回复
拙解:
问题一:两个引号含义不一样。一个引申一个强调名称
问题二:腊八这个节日就是通过煮这个来怀缅故人吧
2009/03/31回复
淳妈淳妈4楼
不会。
2009/03/31回复
问题二:前面描写在腊八节怀念母亲正是为后文孩子们纪念周总理做铺垫。
2009/03/31回复
zlqzlq6楼
九月微凉:
问题二:前面描写在腊八节怀念母亲正是为后文孩子们纪念周总理做铺垫。
查看原文
赞成.也许两母亲的去世时间是虚构的
2009/04/01回复
谢谢各位妈妈的回复。
  冰心写纪念周总理的文章也用不着虚构自己母亲的忌日吧。我是觉得这种问题问的不太好。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太难了。
2009/04/01回复
找个该文章的鉴赏给你看吧。

[ 本帖最后由 九月微凉 于 2009-4-1 23:35 编辑 ]
2009/04/01回复
赏析:

冰心说过,散文要“写到有了风格,必须是作者自己对于他所描写的人、物、情、景,有着浓厚真挚的情感”(《关于散文》),“必须从真挚的情感出发,抒真情,写实境,才能得到读者的同感与共鸣”(《创作谈》)。这既是她积数十年散文创作的经验谈,又是我们研读、欣赏包括《腊八粥》在内的她的大量散文佳品的一把钥匙。

在冰心关于故乡、童年的若干散文中,《腊八粥》尤显特别的是它并非一篇纯粹的忆旧文字。自然,作者也用“满蕴着温柔”的委婉尽意的笔致,抒写着母亲煮腊八粥的往事。然而,在这篇散文中,拨动读者心弦的,并不限于往事的回忆;孩子们那“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准备煮腊八粥的情景,来得更直接,更强烈,更具肃穆与天真的感人的力量!事实上,《腊八粥》正是冰心纪念周总理逝世三周年的精心之作。在此之前,她也曾“笔与泪俱”地写下悼念周总理的文稿。《腊八粥》则以孩子们纪念周爷爷的独特的角度,抒写人民对自己的好总理的敬仰、爱戴与怀念之情。

读《腊八粥》不禁想到:沉郁凝重的格调,洗尽铅华的平实与素朴的文字,何以那样感人,那样摄人心魄?首先,我们注意到正是作者对于“所描述的人、物、情、景”——腊八粥、母亲、周总理的熟悉,并“有着浓厚真挚的情感”。譬如“母亲的母亲”、母亲、周总理都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这个细节,要不是最亲近最熟识的人,一般不会知道。而他们的“忌表”腊八正好与吃腊八粥的民俗相“巧合”,这或许就是作者写作这篇散文的契机。在浮想联翩中,这最初的契机变得明晰起来,丰富起来,最终成了作者行文运笔的轴心,思想驰骋的基石。

其次,是作者“从真挚的情感出发,抒真情,写实境”,使读者得到“同感与共鸣”。

散文作为侧重于表达内心体验和抒发内心情感的文体,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并以此打动读者,是它的灵魂和血脉。只是这种饱满丰沛的情感,要有一个依托,一个“附丽”的“实体”,这就是作者所叙写的物事即冰心所说的“实境”。《腊八粥》在写到“几个孩子”为了纪念周总理爷爷而洗红枣、剥花生准备煮腊八粥的“实境”时,一个孩子“低下头”讲的那番话是多么动情,多么天真可爱!你看,“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表,就是腊八!”这是“实境”的叙写,又是融和了“真情”的抒发。作者写道:“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文章到此收笔,无声胜有声,留下无穷韵味。可否这样说,没有“实境”的叙写,抒情将是空泛无力的;而没有“真情”的抒发,“实境”绝不会灵动感人。

说到这里,我们读完了《腊八粥》。细心的读者一定还会注意到,那文末所注的写作日期有“凌晨”二字。这两个字,告诉我们作者的一次情感经历。可以想见在排山倒海而来的关于母亲,关于往事,关于周总理的回忆中,作者是怎样的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一任满溢的情感的潮水在胸中激荡、回旋。于是披衣而起,在凌晨的清寒与薄明中,把自己的情感倾注笔端,写下了这篇散文名作。读着这至情至文,作者握管伏案的身影,正涌现在我们眼前!
2009/04/01回复
冰心的《腊八粥》,写作者有三代人煮腊八粥的事,说明人民深切地怀念周总理,他是全国人民最亲的亲人。

这些寓意啊,铺垫等好像应该是语文课的内容,呵呵。
2009/04/01回复
看过九月微凉的回贴,非常感谢你的认真,我也仔细看了,对于我们这些大人来说可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对于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即使讲解给她听,她也仅知道理解是为了纪念周总理,对于堂析中提到的风格啊文体啊,可能至少得到初中才会理解。这个作业就给了一篇文章和几个题目,不知道孩子们能回答到什么程度。反正我的女儿是没有水平完成这个作业。
2009/04/02回复
猜你喜欢

多见城里人吐槽农村亲戚来做客,我来吐槽我的城里亲戚

穷养富养不如用爱养之小学生早餐!

癌症母亲,我怎忍心告诉你实情啊!

遇上一个千年难遇的一个不配当妈的家婆

1岁10个月挑食娃突然胃口大开。家有挑食娃的妈妈可以借鉴。

我和农村婆婆的相处之道

热点推荐

大台风桦加沙即将到达 有点忐忑

停课说来就来 刚上了一天课又得接回家

甘青环线解锁大西北 10天自驾累并快乐着

跟着 TVB逛香港 首日就收获满格快乐

广西合浦特色菜鸭血粥 你吃过未

2025妈网装修交流群 省钱不踩坑

打卡新塘老字号 缩骨鱼三吃太绝了

玉林鹏垌古村攻略 值得周末奔赴

南海里水镇地标展旗楼 拍照出片的福地

南华西街漫步 满是时光的味道

晚9点的钱大妈 折扣蜜柚太绝了

终于逛了久闻大名的罗森 感觉一般

暖身补血!阿胶红枣桂圆鸡蛋汤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