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
抱歉!无法编辑

8 说我“填写的内容(如签名、帖子、短消息等)包含不良内容而无法提交,请返回修改。”
修改哪里???煲汤里面怎么会有不良内容???狂晕!!
贴了附件,麻烦点下载打开看吧,人格担保:没不良内容!
05年
2005-06-01 桑叶猪肝汤
中、高考的考生们在这炎炎夏日里紧张复习,免不了头晕眼花。中药桑叶滚猪肝具有疏风清热、养肝明目的功效,考生们不妨一试。
同时它还是广东民间常用以辅助治疗肝热、头目疼痛、眼结膜炎以及夜盲症的汤品,对于时下炎炎夏日男女老少护肝养肝确实特别有效,尤其对于高血压人士亦有预防保健作用。它取材容易,烹制快捷,作为保健和预防宜每周饮用2~3次。
材料:桑叶15~20克(药材铺有售)、猪肝100~120克、生姜2片。
烹制方法:桑叶用清水洗净,并浸泡15~20分钟;猪肝洗净切为片状,用少许食盐和酱油、生油腌拌片刻。先把桑叶和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500毫升(约2碗水量),先用武火煲至沸腾片刻,改用文火煲约20~30分钟,加入猪肝,滚至猪肝熟,调入适量食盐和少许生油即可。此量可供1人用,猪肝可捞起拌入酱油佐餐用。
2005-06-02 酸笋滚鱼尾汤
今日会有阵雨,但气温继续会稍高,据气象部门预报,从今明**降大雨。在初夏,每逢大雨之前的气温总是特别闷热,亦由此影响了人们的胃口,佐餐的汤品宜醒脾开胃,酸笋滚鱼尾汤则有此作用。酸笋有醒胃、利脾、清热的作用;鱼尾(最好取鲩鱼尾)有明目、解热、除烦的功能;生姜和生葱则有解表,醒胃,清肝、肺、胃的功效。
材料:酸笋80~100克、鲩鱼尾1条(约350~400克)、芫荽1~2棵、生葱2条、生姜2~3片。
烹制方法:酸笋洗净、切为小片;芫荽洗净、切为段状;生葱洗净、切为条状;鲩鱼尾洗净抹干水,加入少许食盐腌15分钟。起油镬后,放进姜条和鱼尾,煎至两面微黄色铲起;然后加入清水1250毫升(约5碗水量),武火煮沸后,放入酸笋、鱼尾煮约5分钟,改文火再煮15分钟,调入适量盐、油和芫荽即可。此量可供2~3人用。
2005-06-03 青红萝卜芡实煲排骨汤
最近气压较低,气温高,人就会感到有点闷,可一旦下雨,气温又会略降,雨止温度又上升了。在这种情况下,要保持健康的状态,除了充分休息,还要适当进纳补益的汤水。
青红萝卜芡实煲排骨气味清、润,具有补而不燥、健脾消渴的功效。汤中青萝卜有清除内脏尘埃的功用;红萝卜宽中行气、健胃消化;猪排骨和芡实则能补阴益髓、补脾去湿。
材料:青萝卜(即白萝卜)460克、红萝卜300克、芡实30克、蜜枣3枚、猪排骨450克、陈皮半片、生姜2~3片。
烹制方法:青、红萝卜削皮、洗净、切块状;陈皮洗净、浸泡、去瓤;芡实、蜜枣洗净;猪排骨洗净、切为段块状。然后先把陈皮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约12碗水量),武火煲沸后,加入所有材料,再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3个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生油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2005-06-04 土茯苓堡龟
这段时间的天气应该说是很不好,一阵雨水一阵闷热;但也应该说是正常的,因为广东农历四月天正是这样,俗话说是初夏雷雨天。这种天气下人体的皮肤容易湿痒,尤其是易患皮肤病者更容易反复出现湿疹、疖病等。土茯苓煲龟,一清一补,为清补解毒的汤品。《本草纲目》誉土茯苓“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泄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乌龟则有滋阴潜阳、健肾健骨的功能。入药最好选用金钱龟,但价格昂贵,故可选用一般的草龟,亦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材料:土茯苓200~250克、龟1~2只、生姜2~3片。
烹制方法:土茯苓洗净、浸泡片刻;龟置盆中淋入热水,使其排清尿,洗净,宰杀去头、爪和内脏,但连龟甲同用。先把土茯苓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约12碗水量)煎熬1个小时,然后放入龟和生姜再熬2个半小时后,加入盐、油便可,此量供2~3人用,龟肉亦可捞起,拌酱油和生油佐餐用。
2005-06-05 白果扁豆支竹猪肚汤
今日为廿四节气的“芒种”,从芒种到夏至往往是夏季最多雨水的时节,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称黄梅雨时节。在我们南方此时更是湿气重的时节了,今日又适逢星期日,特介绍一款适时白果扁豆支竹煲猪肚的老火靓汤。
材料:白果15颗,扁豆、薏米各30克、支竹30克,胡椒15颗,猪肚(即猪胃)1个,猪瘦肉50克,生姜4片。
烹制方法:白果去壳,洗净;猪瘦肉洗净不必刀切;扁豆、薏米、支竹洗净、稍浸泡;胡椒稍打碎;猪肚翻开,用刀刮去脏杂,冲洗、涂上豆粉洗一遍,再冲洗,用食盐洗擦,再放水冲洗干净,切为条状块。然后各材料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约12碗水量),先用武火煲沸后,改用文火煲2~3个小时,调入适量的食盐和少许生油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白果、扁豆、薏米、猪肚、猪瘦肉可捞起拌上酱油和生油佐餐用。
2005-06-06 大豆芽菜滚蚬肉汤
今日为周一,又是忙碌的一周之始,既要煲靓汤,又要取材方便,特介绍一款大豆芽滚蚬肉汤。
广州人煲汤中谓之“滚”,即只要把做汤的材料“滚”熟便可,滚汤的时间较煲汤的时间短,汤味虽不像煲汤的香浓,但却以鲜味取胜,亦富有营养,滚出来的汤亦餸(广州话,即菜的意思)亦汤,既能佐餐又为时令汤品。
材料:大豆芽菜450克、新鲜蚬肉300克、生姜2~3片、生葱2条。
烹制方法:蚬肉放入少许食盐,轻轻搓擦,洗净滴干水;大豆芽菜摘去根部,亦洗净滴干水;生葱洗净切碎。 先烧热锅,下大豆芽菜烘炒片刻,不用下油,铲起待用;再烧热锅,下适量生油和生姜爆香,下蚬肉爆炒片刻,加入白酒一茶匙,加入清水1000毫升(约4碗水量)烧至沸腾,加入大豆芽菜稍滚,改为中火煮约10分钟,调入适量食盐和少许生油,并下葱花即可。此量可供2~3人用。
2005-06-07 雪耳淮山莲子煲鸡汤
下了一场大暴雨,今明**有雷阵雨和阵雨,因而早晚气温较之前凉快些。在初夏时应抓住这稍凉快的天气及时进补。夏日补益的汤品,除了淮杞之类外,应宜选用雪耳,中医认为其性平味甘,不燥不凉,除有补益外,对头晕耳鸣、胸闷气短、心悸失眠、消化呆纳有疗效。
材料:雪耳、淮山、莲子、蜜枣、火腿、光鸡1只(约1000克),生姜2~3片。
烹制方法:雪耳、淮山、莲子、蜜枣洗净,浸泡半小时后,雪耳撕碎,莲子去心;光鸡洗净,斩去鸡爪等放进沸水中飞水,(所谓“飞水”即放在沸水中滚5~6分钟,主要去其肉腥味。)取出洗净;火腿切片、飞水、洗净。然后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约12碗水量),先用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2~3个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生油便可,此量可供2~4人用。
2005-06-08 淮山杞子山斑鱼汤
今日的气温和昨天差不多,仍是早晚稍凉快,会有阵雨。如此气温适合进纳补益汤品,加上今天又是高考的第二日,对考生来说滋补的汤水是必不可少的。鱼汤则是夏日最好的补益汤品,山斑鱼是广东人煲鱼汤的首选之物,它不燥不凉,补脾益胃,滋阴明目。淮山杞子煲山斑鱼气味清润鲜美,具健脾明目之功。
材料:淮山、杞子各20克,山斑鱼450~600克,猪月展肉300克,生姜3片。
烹制方法:淮山、杞子洗净,稍浸泡;猪月展肉洗净,不必刀切;山斑鱼最好购买时请鱼档售者宰净,洗净后抹干水分,烧热锅,下油少许,放进姜片,再放进山斑鱼,调至慢火煎至两边微黄色,铲起。然后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用文火煲2.5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少许生油便可。此量可供2~3人食用。
2005-06-09 莲子百合煲鲍鱼汤
今日早晚仍凉爽,也会有阵雨。在夏日一般来说人的能量消耗大,只要气温稍降低,就要及时进补。当然其汤品还是要不燥不热、滋阴益气为主,莲子百合煲鲍鱼气味鲜美甘香,具益脾胃、养心神、润肺胃的功效。
鲍鱼过去为珍贵之品,现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了,其滋阴明目的功效及口感是最好的,也适合紧张了3日高考的考生进纳。
材料:莲子、百合各80克,猪瘦肉450克,鲍鱼(新鲜或急冻均可)300克,生姜3片,生葱1条。
烹制方法:莲子、百合洗净,浸泡1个小时,莲子去心;鲍鱼洗擦干净,猪瘦肉亦洗净,不必刀切。先在镬内下适量清水烧沸,放下生姜1片、葱1条,稍后再下鲍鱼和瘦肉慢火煮约5分钟,取起洗净。把清水3000毫升(约12碗水量)放进瓦煲内,武火煲沸后,放进鲍鱼、瘦肉、百合和生姜,滚后改为文火煲2个小时,加入莲子再煲1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少许生油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鲍鱼、瘦肉、莲子等可捞起拌入酱油和生油佐餐。
2005-06-10 墨鱼干节瓜煲猪踭
今日的气温又悄然升高,据气象部门预报最高气温可达33℃。墨鱼干节瓜煲猪踭气味鲜美可口,具解暑、益气血的功效,正合时下天气的汤品。
中医认为墨鱼有养血、滋阴、益胃、通气、祛瘀止痛的功效,李时珍称它为“血分药”,谓妇女贫血、血虚和闭经的佳品,配以消暑、解渴、健脾的节瓜,滋阴润燥的猪踭肉,不但其汤味美,且十分有益。
材料:干墨鱼120克、节瓜800克、猪踭肉500克、红枣3枚、生姜2~3片。
烹制方法:节瓜刮去皮、红枣去核,均洗净;干墨鱼用清水浸泡1小时,洗净,可取去墨鱼骨;猪踭洗净,不必刀切;然后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水量),先用武火煲沸后,改用文火煲2个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少许生油便可。此量可供2~4人食用。
2005-06-11 陈皮绿豆煲老鸭
今日为端午节,又是周末。前些日子一时暴雨、一时日晒,使人们感受暑湿之重,神疲困乏,亦会引起一些人的皮肤不适。陈皮绿豆煲老鸭不但味道清润,同时又具清热解毒、利湿除烦之功。汤中陈皮化气止渴,绿豆清暑解热、土茯苓利湿解毒,与老鸭肉合用,更涤暑化湿,健脾补益。
材料:陈皮半个、绿豆100克、土茯苓30克、光老鸭1只(约1200克重)、生姜2~3片。
烹制方法:陈皮、绿豆、土茯苓洗净,陈皮去瓤,稍浸泡30分钟;光老鸭洗净,斩成几大块,切去鸭尾巴。然后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约12碗水量)。先用武火煲沸,改用文火煲约3个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少许生油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老鸭肉和绿豆可捞起拌入酱油和生油佐餐用。
2005-06-12 五指毛桃根煲猪脚
五指毛桃根煲鸡在客家菜馆被列为名汤,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五指毛桃又称南芪(即南方北芪)、五爪龙等,具有健脾益气、化湿舒筋的功效。全国名中医邓铁涛教授在治疗重症肌无力症及多种慢性病中多用此药物。以它来煲猪脚,不但味道鲜美,更为夏日化湿气、舒筋骨、健脾胃、益气血的汤品。
材料:五指毛桃根(中药店有售)100克、猪脚1对、生姜2~3片。
烹制方法:用清水把五指毛桃根洗净,并稍浸泡片刻;猪脚去毛、甲,并斩为块状,然后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水量),先用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2个小时,调入适量的食盐便可。此量可供2~3人用,猪脚还可捞起拌入酱油佐餐用。
2005-06-13 芫荽滚鲩鱼片汤
前些日子一阵滂沱大雨、一阵阳光灿烂,容易使人感冒,特别是小孩、老人,一旦感冒发热,则反反复复,同时亦胃口全无。芫荽滚鲩鱼片汤则具发汗解表、开胃消食之功,其中芫荽性温味辛气香,既发汗解表,又芳香开胃;鲩鱼性平味甘,有补益脾胃之功效,二者结合,更具解表发汗、消食开胃的作用,还可辅助治疗咽喉肿痛。由于其气味清香鲜美,亦为夏日家庭佐餐的靓汤。要注意的是若为辅助治疗用芫荽宜多些,若为一般汤饮则用少些。
材料:芫荽50~100克、鲩鱼片250克、生姜片2~3片。
烹制方法:芫荽洗净、切去根部;鲩鱼肉洗净,切为薄片状,用少许酱油和生油拌腌片刻。在镬内加入清水1000毫升(约4碗水量),武火烧沸后,放入芫荽、鲩鱼片、生姜,滚至鱼片熟,加入适量食盐和少许生油即可。
2005-06-14 大芥菜滚牛肉片
“龙舟水”时节,雨水频频。大芥菜滚牛肉片汤无论气味和作用都十分适合时下气候的进饮。大芥菜性温味辛,既能散寒解表又能利气豁痰;牛肉性平味甘,有补脾益气的作用。二者与驱寒的生姜合用,则具解表散寒、温肺止咳之功,且大芥菜滚汤的口感对夏日解渴十分理想。若是夏日感冒风寒、或有头痛、骨痛之感,此汤还有辅助治疗作用,但生姜则宜多放些。
材料:大芥菜750克、牛肉300克、生姜30克。
烹制方法:选取上乘的牛肉,切成薄片状,用少许油、生抽、生粉、白糖拌腌片刻;大芥菜洗净、或切为段状;生姜去皮、洗净,用刀面拍扁。生油起镬,放入生姜爆香,加入清水800毫升(约3碗半量),武火煮沸,加入大芥菜改为中火滚至熟,加入牛肉,加热滚至肉熟,即调入适量食盐和生油便可。
2005-06-15 生地黄煲水蟹
初夏之后,正是水蟹上市之时,有人认为水蟹是湿热之物,而中医认为它有清热解毒、补肾添髓、养筋活血、通经络、利肢节、滋肝阴和充胃液之功,还认为有黄疸、眩晕、健忘、喉肿、疥癣、腰酸腿痛和风湿关节炎等症患的人,宜常食螃蟹。
水蟹粥许多人都尝过了,但配上中药材生地黄做成的水蟹汤可鲜为人知,它为现在暑热天的时令汤品,并有养阴清热、和血散结之功,同时能辅助治疗阴虚热结的咽喉肿痛、阴虚血燥的痈疮肿毒等。
材料:生地黄50克、水蟹3只、蜜枣2枚、生姜2~3片。
烹制方法:生地黄、蜜枣用清水洗净,并稍浸泡片刻;水蟹宰后,洗净。然后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000毫升(约8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2个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少许生油便可,此量可供2~3人食用。
2005-06-17 豆腐干香菇汤
夏日的汤品有时斋汤(即不放肉类为材料)也是靓汤,如豆腐干香菇汤,其气味清香,具清湿热、健脾胃的功效。从现代医学来说,这个由豆腐干、菇类及蔬菜煮成的斋菜汤,含有丰富的植物元素。研究指出,植物元素有抗氧化作用,而纤维素可调节体内胆固醇,有助预防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特别是目前“三脂高”较普遍的情况下,常进食粗纤维的蔬菜类对身体十分有益。
材料:金针菇50克、豆腐干3块、冬菇4只、红萝卜250克、西芹250克、生姜2片。
烹制方法:金针菇、冬菇去蒂,豆腐干、西芹洗净,均切为丝状;生姜切碎为蓉状。烧热镬,下生油和姜蓉,片刻。加入冬菇、豆腐干、西芹等,炒片刻,加入清水1000毫升(约4碗水量),煮沸熟后,下金针菇兜匀,后再下以适量清水拌匀粟米粉(广东人谓之“打芡”),片刻,下适量食盐和少许生油即可。
2005-06-18 七薤白鸡肉汤
今日雨势减弱,但气压变得较低,依然给人“闷”的感觉。这种气候对有心脏病、高血压等人来说要做好预防。中药田七薤白煲鸡芳香醒胃,具补气消滞的功效,为时下的保健汤品,亦能辅助治疗冠心病、高脂血症、胁间神经痛等。此汤实为《金匮要略》瓜萎薤白白酒汤演化而成的。
材料:田七15克、薤白30克、陈皮6克、红枣4枚、光鸡1只(约500克)、猪瘦肉150克、生姜2片、米酒适量。
烹制方法:田七置镬中,用鸡油或生油起镬慢火炒至微黄,稍冷后打碎;红枣去核、薤白、陈皮等洗净;光鸡、瘦肉洗净,切为块状。然后除薤白外一起放进瓦煲内,加清水3000毫升(约12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2个小时,加入薤白、适量食盐片刻,再加入米酒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鸡肉、瘦肉可捞起,拌入酱油佐餐用。
2005-06-19 潮州青榄猪粉肠汤
青榄煲猪粉肠是一道地道的潮汕家庭常用汤品,它具有清热、利咽、滋阴、润肺、健脾的功效,且气味甘润、鲜美。中医认为青榄性平味酸甘,有开胃、化痰、消食、利咽喉和解鱼毒之用,可治咽喉肿痛、咽干舌燥、津液缺乏等,在潮汕亦果亦药,备受推崇。
材料:青榄(即橄榄,最好选用潮汕产)20枚、猪粉肠750克、猪扇骨400克、生姜3块。
烹制方法:青榄、猪扇骨均洗净,用刀背拍裂;猪粉肠洗净,用一块生姜或蒜头塞进肠内边揉搓边推进,从另一端连内脏杂排出,切去末端有黄色斑点的部分,并用生粉或食盐洗粉肠的外表,冲净。然后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约12碗量),先武火煲沸,改用文火煲3个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生油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2005-06-20 冬瓜煲田鸡
暴雨后暑气又逼近,冬瓜煲田鸡气味清润鲜美。中医认为冬瓜有消暑湿、养胃液、涤秽、消痈、消肿的作用;田鸡是补元气治脾虚的营养食品,可治疗阴虚牙痛、腰痛及久痢,适宜于低蛋白血症、精力不足和神经衰弱者食用。
材料:冬瓜1000克、田鸡600克、猪瘦肉200克、生姜2~3片、陈皮5克。
烹制方法:冬瓜洗净,去瓤,连瓜皮切为块状;猪瘦肉洗净,不用刀切;田鸡冲洗净、宰净、去皮、去内脏,再洗净;陈皮用清水浸泡30分钟,去瓤,洗净。在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水量),煲沸后,加入冬瓜、田鸡、猪瘦肉、陈皮、生姜,武火再煲沸后,改用文火煲约2个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少许生油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2005-06-21 西瓜皮荷叶海蜇汤
今日为廿四节气的夏至。这一日昼最长,夜最短,也预示着天气进入炎热的时期了。广东民间曰:“夏至狗、无处走”,其意为连狗都无处躲藏。可是今日又有暴雨,气温闷热湿气重,因而佐餐汤品既要清热解暑又要利水祛湿,西瓜皮荷叶海蜇汤是对付暑湿有效的食疗汤品,还能辅助治疗暑热伤肺之轻症。
材料:西瓜皮500克、鲜荷叶60克、鲜海蜇250克、丝瓜500克、鲜扁豆60克、鲜竹叶芯15克。
烹制方法:鲜扁豆、鲜荷叶、鲜竹叶芯洗净,浸泡20分钟,海蜇、西瓜皮、丝瓜洗净、切为块状。然后把海蜇、西瓜皮、扁豆、荷叶、鲜竹芯放入瓦煲内,加入清水2000毫升(约8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1个小时,加入丝瓜,煲沸片刻,调入适量食盐和少许生油便可。此量可供2~3人用。
2005-06-22 苋菜梗扁豆煲猪尾
过了夏至,在北方果然是连日高温,但在南方由于受“龙舟水”的影响,连日大雨,气候又闷热又潮湿。苋菜梗扁豆煲猪尾有祛湿清热的作用,老广东人都知道老苋菜梗能解毒清热、通利小便、补血止血。而中药扁豆健脾和中、除湿止渴;赤小豆健脾祛湿、消肿解毒。还有猪尾补肾、壮腰、益髓。合而为汤则祛湿、清热、健脾胃。
材料:老苋菜梗900克,扁豆、赤小豆各60克,猪尾(连带猪尾骨)1条(约600克),蒜肉6粒,生姜2~3片。
烹制方法:赤小豆、扁豆洗净,稍浸泡;蒜肉洗净,不用去衣;猪尾去毛、洗净、斩为块状,先放进沸水里煮5分钟,捞起再洗净。然后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里,加入清水3000毫升(约12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2个半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生油便可,此量可供3~4人食用,猪尾、扁豆、赤小豆可捞起拌酱油佐餐用。
2005-06-23 大蒜豆腐鱼头汤
时下一阵雷雨后又一阵闷热,容易使人脘腹胀滞、食欲不振,甚至倦怠乏力或大便溏稀,这属于肠胃湿滞症状。
大蒜豆腐鱼头汤正有清热祛湿、健脾止滞的功效。汤中大蒜性味甘辛温,功能除寒湿、辟秽浊、下气消痞,并能健胃消食;豆腐鱼头营养丰富且易消化吸收,煎香后有开胃进食之效,合而为汤既下气辟秽、健胃消食之效,又使本汤味道辛辣而清香。
材料:鲜大蒜(为百合科草本植物大蒜的根茎及鳞茎,广东客家人称之为胡蒜。如无可用蒜头。)50克、鲜鲩鱼头2~3个(约500克)、豆腐6块、生姜少许。
烹制方法:大蒜洗净,去衣;鱼头洗净;生姜丝起镬,分别下豆腐、鱼头慢火煎至两边微黄,铲起。然后与大蒜一起放入瓦煲内,加入清水1000毫升(约4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用文火煲20分钟,调入适量食盐和少许生油便可。
2005-06-24 薏米节瓜黄鳝汤
夏日汤饮节瓜居多,利水、清湿热的中药薏米配它煲黄鳝,具有清热祛湿、缓和拘挛的功效,多用在这仲夏暑湿之时。它还适用于湿热下注筋骨症见两脚麻木、屈伸不利、小便短赤;亦能辅助治疗风湿关节炎、多发性神经炎、痛风、脚气病等。薏米既能健脾除湿、又能缓和拘挛,与节瓜相配除湿力更强。芡实健脾益胃,属固涩之品,与薏米相伍有相辅相成之效。黄鳝能强筋骨、祛风湿,既可增强除湿止挛之力,又使汤味清香可口。
材料:薏米60克、节瓜2~3个(约500克)、芡实30克、冬菇5个、黄鳝300~400克、生姜2~3片。
烹制方法:薏米、芡实、冬菇去脚洗净,稍浸泡;节瓜刮净皮、洗净、切块;黄鳝洗后宰净,用食盐拌擦,再用清水冲净,放进开水里稍煮,即捞起再洗净。然后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1500毫升(约6碗量),先武火煲沸,改文火煲1个小时,调入盐、油便可。此量可供2~3人用。
2005-06-25 萝卜煲墨鱼汤
萝卜煲墨鱼,并以猪排骨、冬菇、陈皮等为佐料,气味香浓惹人,并具有消积滞、润燥的功效,为仲夏的家庭老少咸宜的汤品。萝卜具消积滞、化痰热的功效,新鲜墨鱼则补血、益气。作为佐料的排骨则益髓、润燥,冬菇益肠胃、降血压、祛胆固醇,陈皮化气去腻,配上去腥驱寒的生姜,合而为汤,润燥而不腻,消滞而可口。
材料:白萝卜750克、新鲜墨鱼(净肉)400克、冬菇50克、猪排骨500克、陈皮1/4个、生姜2~3片。
烹制方法:白萝卜削皮、洗净、切块;陈皮、冬菇洗净;排骨洗净、斩件;墨鱼肉用少许食盐搓擦,洗净,放进开水里煮3分钟,取起再洗净。然后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2个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生油便可。此量可3~4人用,萝卜、墨鱼、排骨可捞起拌酱油佐餐用。
2005-06-26 粟米红萝卜煲猪脊骨
今日为周日,经过了一周风风雨雨的恶劣天气,人体确是有些倦乏。粟米红萝卜煲猪脊骨有益脾胃、润燥的功效,粟米(即为玉米)能止血、利尿,又能降胆固醇;粟米须利水、平肝、泻热,又能降血压;一般医家都推崇两者一起为煲汤的材料。红萝卜宽中行气、健胃助消化,而猪脊骨则补阴益髓又健筋骨。
材料:粟米2~3条、红萝卜300克、猪脊骨750克、猪瘦肉100克、红枣4枚、生姜2~3片。
烹制方法:粟米去衣、留下粟米须,洗净切为段块;红萝卜削皮、洗净、切为段状;猪脊骨洗净,斩段并用刀背稍打碎;猪瘦肉洗净、不用刀切;红枣洗净、去核。然后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约12碗水量),武火煲沸,改文火煲2个小时,调入适量盐、油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瘦肉、粟米等可拌酱油佐餐用。
2005-06-27 麦芽淮山煲牛肚
连日暴雨和闷热,容易使人脾虚胃弱。中药麦芽淮山煲牛肚具有健脾开胃、消食化滞的功效,并能辅助治疗脘腹痞胀、不思饮食、大便溏薄、倦怠乏力等。汤中的麦芽性味甘平,功能消食和胃,善治米、面、薯、芋之积滞不化。淮山、党参、云苓、陈皮同用,既能健脾益气,又能运脾渗湿。八角茴香气味芳香而温和,能排肠内积气,开胃进食。牛肚性味甘平,健脾开胃而不腻滞。合而为汤,共奏消补并举、标本兼顾之效。
材料:生麦芽100克,淮山、党参、云苓各50克、陈皮、八角茴香各6克、牛肚750克,生姜2-3片、红枣5枚。
烹制方法:各药材和红枣去核洗净、稍浸泡;牛肚浸透、洗净、切为条块状,然后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约12碗水量),先用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至3个半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少许生油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2005-06-28 丝瓜云耳滚肉片汤
持续多日的降雨天气一旦结束,气温即迅速飙升。丝瓜云耳滚肉片汤气味鲜美、清润,有清热利肠、解暑除烦的功效,为时下解暑清热之家居靓汤,同时对初期内痔便血等症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丝瓜性凉味甘,功能清热化痰,凉血解毒,《本草纲目》谓它“煮食除热利肠”,“治大小便下血、痔漏崩中”。云耳则润肺生津、滋阴养胃、益气和血。两者配猪瘦肉,既解暑清热又除烦生津。
材料:丝瓜500克、云耳20克、猪瘦肉300克、生姜2~3片。
烹制方法:云耳洗净,撕成小朵浸泡片刻;丝瓜削去皮洗净,切为片状;猪瘦肉洗净,切薄片状,以生抽、生油各一汤匙、生粉半汤匙拌腌10分钟。生姜和油起镬,加入清水1500毫升(约6碗水量)和云耳武火煮沸,放入丝瓜和肉片滚至熟,即调入适量食盐和生油便可。此量可供2~4人用,丝瓜、瘦肉、云耳等可佐餐。
2005-06-29 柏子仁炖猪心
中医认为“春养肝、夏补心、秋养肺、冬补肾”,又谓“心通于夏气”。是说人体的心脏与夏相应,心的生理功能在夏季比较旺盛,具体表现在心主血脉、气血旺盛,运行畅达。因此为了更好地在夏季应用饮食养生,必须把握时令与脏腑的关系,在夏季中有目的地补充心脏所消耗的能量,以保心气。中药柏子仁炖猪心有养心、安神、补血、润肠的功效,是仲夏养心的汤品,能治心悸、失眠,并能辅助治疗阴虚血少、老人体弱和产后血虚引起的肠燥便秘。
材料:柏子仁10~15克、猪心1个、生姜1~2片。
烹制方法:柏子仁洗净;猪心洗净,稍切开一小口挤出瘀血洗净,把柏子仁放进内。然后和生姜一起放进炖盅内,加入适量冷开水,隔水炖3个小时,然后调入适量食盐和生油便可。此量可供1~2人用,一般作为调理和辅助治疗宜每周2次。
2005-06-30 咸酸菜蚝豉干煲猪踭
今日可能又是烈日当空。在这样的天气下,人们常感口渴口干、食欲不振。咸酸菜煲蚝豉酸中带香、清中有补,具生津滋阴的功效,正是夏日消暑醒胃的佐餐靓汤。同时还能适用于胃阴不足的喉痛声嘶等。此汤能滋阴增液而止渴,咸酸菜有开胃消食的作用;蚝豉有滋阴清肺、补心养血的作用;而猪踭肉则益气健脾润燥,合而为汤,具生津止渴、和胃消食、清润咽喉之效。
材料:咸酸菜梗120克、干蚝豉250克、猪踭肉200克、生姜2~3片。
烹制方法:咸酸菜梗用淘米水洗净、切片状;蚝豉洗净,浸泡30分钟;猪踭肉洗净不用刀切,然后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水量),先用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2个半小时,调入适量的食盐和少许生油便可。此量可供2~4人食用,蚝豉、猪踭肉可捞起拌入酱油佐餐。
[
本帖最后由 rbdbx061 于 2010-6-10 22:53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