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还有几本买重了的英文原版“Magic Tree House", 有兴趣的家长可告诉我,我很愿意给你寄去。
个人对生本教育的一点理解
118494458家有小学生
全部回帖

九月微凉:
骏爸应该和妈妈网申请开个家有学童的附属版:生本专版,自己做版主:)
查看原文谢谢各位如此抬举。另开一个专版压力较大,也较难向大众推介,还是继续在这个热闹的学童版发帖子,好让更多的家长了解生本。
2009/12/04回复

经纬:
我家还有几本买重了的英文原版“Magic Tree House", 有兴趣的家长可告诉我,我很愿意给你寄去。
查看原文听大家都说这套书好,我昨晚也赶紧上网买了2本看看。希望我儿子会喜欢。
谢谢经纬的推荐!
谢谢经纬的推荐!
2009/12/04回复

转一个郭教授博客里的一所农村小学的生本老师的留言:
“今天我区举行了市级和区级“生本教育”实验学校的授牌暨实践研究开题仪式,我们邀请了省教研室和市教育局、教科所的领导、教研员及全区各校的校长和部分教师一百二十余人参加了活动。中庄小学一年级生本班的师生为大家展示了两节生本课。中庄小学生源较差,[ft=,,Times]90%都是外来务工的农民工子女,虽然生本教育实验尝试研究在该校只进行了短短的两个多月的时间,但学校和教师却对它情有独钟;虽然他们的课堂和活动还有不尽人意之处,但却充满了浓郁的生本的味道,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真是让人欣喜异常,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今后我们要在教育过程中更加坚定信心、自觉践行生本教育的理念,结合东区实际、坚持不懈地搞好生本实验研究,让我们一起来耐心地聆听生本教育花开的声音,更为处在贫困、落后地区的孩子们也能受到快乐的教育,也能享受到生本教育的幸福做出我们教育人应有的贡献!”
“今天我区举行了市级和区级“生本教育”实验学校的授牌暨实践研究开题仪式,我们邀请了省教研室和市教育局、教科所的领导、教研员及全区各校的校长和部分教师一百二十余人参加了活动。中庄小学一年级生本班的师生为大家展示了两节生本课。中庄小学生源较差,[ft=,,Times]90%都是外来务工的农民工子女,虽然生本教育实验尝试研究在该校只进行了短短的两个多月的时间,但学校和教师却对它情有独钟;虽然他们的课堂和活动还有不尽人意之处,但却充满了浓郁的生本的味道,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真是让人欣喜异常,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今后我们要在教育过程中更加坚定信心、自觉践行生本教育的理念,结合东区实际、坚持不懈地搞好生本实验研究,让我们一起来耐心地聆听生本教育花开的声音,更为处在贫困、落后地区的孩子们也能受到快乐的教育,也能享受到生本教育的幸福做出我们教育人应有的贡献!”
2009/12/04回复

mountie:
很高兴不断有家长对生本教育感兴趣。本坛还有一些关于生本的帖子值得读一读:转载《人民教育》特别报道《 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http://www.gzmama.com/thread-1115452-1-1.html生本教育为何取消平时考试?http://www.gzmama.com/thread-1118977-1-1.html转载——骏景小学家长心目中的生本教育http://www.gzmama.com/thread-1120117-1-1.html到底有哪些学校开展生本教育?(一楼有汇总)http://www.gzmama.com/thread-1120335-1-1.html育才实验学校校长的一篇文章《生本教育——最好的素质教育》http://www.gzmama.com/thread-1123143-1-1.html新加坡报业控股华文报语文顾问汪惠迪女士谈生本教育http://www.gzmama.com/thread-1125265-1-1.html小学开展生本英语,到底难在哪里? http://www.gzmama.com/thread-1225776-1-1.html生本学校的学生,成绩到底如何?http://www.gzmama.com/thread-1236979-1-1.html小学生本语文的教学思路http://www.gzmama.com/thread-1403988-1-1.html转贴:生本的孩子不怕考http://www.gzmama.com/viewthread.php?tid=1167899一些第一手教学骨干对生本的听课报告http://www.gzmama.com/viewthread.php?tid=1125960一个生本家长的啰嗦话http://www.gzmama.com/viewthread.php?tid=1124352另外,郭教授的博客和生本教育研究网都有很多内容:郭思乐教授博客http://user.qzone.qq.com/622000354生本教育研究网http://sb.eact.com.cn/生本教育体系研究网http://esi.scnu.edu.cn/
查看原文骏爸真的是太热情了!
非常感动!
其实有心了解的人自然会在坛子里搜索“生本”挨个挨个看的
当然,置顶能更容易引起新人的关注
我也会不遗余力地向我身边的朋友介绍生本教育的
希望大众的声音强烈了,政府能更重视
非常感动!
其实有心了解的人自然会在坛子里搜索“生本”挨个挨个看的
当然,置顶能更容易引起新人的关注
我也会不遗余力地向我身边的朋友介绍生本教育的
希望大众的声音强烈了,政府能更重视
2009/12/04回复

小诸葛之母:
转一个郭教授博客里的一所农村小学的生本老师的留言: “今天我区举行了市级和区级“生本教育”实验学校的授牌暨实践研究开题仪式,我们邀请了省教研室和市教育局、教科所的领导、教研员及全区各校的校长和部分教师一百二十余人参加了活动。中庄小学一年级生本班的师生为大家展示了两节生本课。中庄小学生源较差,[ft=,,Times]90%都是外来务工的农民工子女,虽然生本教育实验尝试研究在该校只进行了短短的两个多月的时间,但学校和教师却对它情有独钟;虽然他们的课堂和活动还有不尽人意之处,但却充满了浓郁的生本的味道,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真是让人欣喜异常,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今后我们要在教育过程中更加坚定信心、自觉践行生本教育的理念,结合东区实际、坚持不懈地搞好生本实验研究,让我们一起来耐心地聆听生本教育花开的声音,更为处在贫困、落后地区的孩子们也能受到快乐的教育,也能享受到生本教育的幸福做出我们教育人应有的贡献!”
查看原文赶快去喊九月来看看
5
不过九月是内心很强大的人哈

不过九月是内心很强大的人哈
2009/12/04回复

cubiben:
赶快去喊九月来看看
5 不过九月是内心很强大的人哈
查看原文
如果你说的九月是我,我只能说我内心一点都不强大;
也许我理解力出了问题了?
我可想不明白我的内心是否强大和这段话有什么关系,
您可否做个详细说明?
也许我理解力出了问题了?
我可想不明白我的内心是否强大和这段话有什么关系,
您可否做个详细说明?
2009/12/05回复

师本教育“基础扎实”的代价之一是牺牲了学生的创造力。当然如果觉得创造力根本不重要,就另当别论了。
2009/12/08回复

呵呵,讨论是学习的好方法!
关于中西基础教育,有很多stereotype:通常认为国内传统教育基础扎实,西方基础教育孩子压力小,玩得多,必然基础没那么好云云。其实凡事都有两面,比较一下看得更清楚。我从教育“强省”湖北出来,对应试教育的压力感受颇深。有朋友像麦子爸爸一样,当年是奥数尖子,在国内学业一帆风顺,但出了国做不成他期望的顶尖人才(遇到的问题和麦子爸爸类似),哪怕是奥数金牌得主,在华尔街做的也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多年前曾和他探讨过这个现象,有很多感慨。
另外西方很多国家,美加和澳洲都很重视阅读,不少孩子学龄前就能自主阅读,并不像国内普遍认为的那样,孩子成天就只是玩。只不过学习方式不同,更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和生长发育需要罢了。回头看看,传统的教育方式效率不高,孩子牺牲了很多乐趣,还未必有好的结果,郁闷呀,实在是不吐不快!
空口无凭,给个实例:2002年1月,布什总统就签署了《不让一个孩子落后》的教育改革法案,其中关于阅读改革的力度之大令全球瞩目,根据法案中包含的一个名为“阅读第一”的计划,联邦政府将在今后5年内向各州拨款50亿美元,帮助公立学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财大气粗不说,人家这是有钱用在刀刃上。中国政府也不缺钱,4万亿拉动经济增长的财政预算够有气魄,但用在教育上的有多少?!
[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2-9 16:47 编辑 ]
关于中西基础教育,有很多stereotype:通常认为国内传统教育基础扎实,西方基础教育孩子压力小,玩得多,必然基础没那么好云云。其实凡事都有两面,比较一下看得更清楚。我从教育“强省”湖北出来,对应试教育的压力感受颇深。有朋友像麦子爸爸一样,当年是奥数尖子,在国内学业一帆风顺,但出了国做不成他期望的顶尖人才(遇到的问题和麦子爸爸类似),哪怕是奥数金牌得主,在华尔街做的也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多年前曾和他探讨过这个现象,有很多感慨。
另外西方很多国家,美加和澳洲都很重视阅读,不少孩子学龄前就能自主阅读,并不像国内普遍认为的那样,孩子成天就只是玩。只不过学习方式不同,更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和生长发育需要罢了。回头看看,传统的教育方式效率不高,孩子牺牲了很多乐趣,还未必有好的结果,郁闷呀,实在是不吐不快!

空口无凭,给个实例:2002年1月,布什总统就签署了《不让一个孩子落后》的教育改革法案,其中关于阅读改革的力度之大令全球瞩目,根据法案中包含的一个名为“阅读第一”的计划,联邦政府将在今后5年内向各州拨款50亿美元,帮助公立学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财大气粗不说,人家这是有钱用在刀刃上。中国政府也不缺钱,4万亿拉动经济增长的财政预算够有气魄,但用在教育上的有多少?!
[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2-9 16:47 编辑 ]
2009/12/09回复

再来做个中西对比,看看教育经费的绝对值和相对数。
去年中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公布 占GDP比例3.48%
2009年11月20日 16: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1月20日电(侯冬华)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近日公布《关于2008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称,2008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00670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3.48%,比上年的3.22%增加了0.26个百分点,同比高于去年0.22%的增幅。
此前有媒体报道,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7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3.32%,比2006年的3%增加了0.32个百分点。
这里,对于2007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出现了两种数据,3.22%和3.32%,到底哪一个才是正确的呢?
中新网记者致电教育部新闻办询问得知,国家统计局今年1月公布了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最终核实数据,修订后GDP总量增加了7776亿元。根据修订后的数据,2007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的确为3.22%,比2006年增加了0.22个百分点。对比可知,2008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在加速增长。
据了解,1993年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但十多年来,这一目标仍未达到,有教育界人士呼吁,将“4%”写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力争早日达标。
[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2-9 10:07 编辑 ]
去年中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公布 占GDP比例3.48%
2009年11月20日 16: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1月20日电(侯冬华)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近日公布《关于2008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称,2008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00670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3.48%,比上年的3.22%增加了0.26个百分点,同比高于去年0.22%的增幅。
此前有媒体报道,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7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3.32%,比2006年的3%增加了0.32个百分点。
这里,对于2007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出现了两种数据,3.22%和3.32%,到底哪一个才是正确的呢?
中新网记者致电教育部新闻办询问得知,国家统计局今年1月公布了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最终核实数据,修订后GDP总量增加了7776亿元。根据修订后的数据,2007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的确为3.22%,比2006年增加了0.22个百分点。对比可知,2008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在加速增长。
据了解,1993年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但十多年来,这一目标仍未达到,有教育界人士呼吁,将“4%”写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力争早日达标。
[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2-9 10:07 编辑 ]
2009/12/09回复

“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4%”这一目标,从1993年提到了2006年,实现目标的时间,也从2000年推迟到了2010年。但让人尴尬的是,从2002年开始,政府教育投入占GDP的份额竟然持续走低。当美国1999年的教育投入就达到了7%,印度2003年的教育投入达到了5%时,我国的教育投入,却一直没有超过3.5%。
1999年美国教育投入高达6350亿美元,占GDP的7.7%。美国成为世界上教育经费支出最高的国家,从而为其成为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美国重视教育的传统集中体现在州一级,各州40%的经费都用于教育,地方政府的财产税主要支出于教育。
如果说发达国家不好比,看看金砖四国中的巴西吧。巴西是拥有1.8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全民免费义务8年教育和全民社会保障制度。巴西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很大,法律规定联邦政府预算的18%,州政府预算的25%都要用于教育。从托儿所、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和大学,凡是公立的都不收费。除大学和部分高中外,从托儿所到初中,政府都免费提供教材、文具和午餐。为保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8年义务教育,每个贫困家庭除了每月免费领取基本食品外,还可以有三个孩子每月享受政府提供的助学金。每个孩子每月的助学金约等于50元人民币。进城农民的子女,带原籍学校开具的转学手续,可以在公立学校上学,享受与城里学生同等的待遇。
[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2-9 10:07 编辑 ]
1999年美国教育投入高达6350亿美元,占GDP的7.7%。美国成为世界上教育经费支出最高的国家,从而为其成为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美国重视教育的传统集中体现在州一级,各州40%的经费都用于教育,地方政府的财产税主要支出于教育。
如果说发达国家不好比,看看金砖四国中的巴西吧。巴西是拥有1.8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全民免费义务8年教育和全民社会保障制度。巴西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很大,法律规定联邦政府预算的18%,州政府预算的25%都要用于教育。从托儿所、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和大学,凡是公立的都不收费。除大学和部分高中外,从托儿所到初中,政府都免费提供教材、文具和午餐。为保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8年义务教育,每个贫困家庭除了每月免费领取基本食品外,还可以有三个孩子每月享受政府提供的助学金。每个孩子每月的助学金约等于50元人民币。进城农民的子女,带原籍学校开具的转学手续,可以在公立学校上学,享受与城里学生同等的待遇。
[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2-9 10:07 编辑 ]
2009/12/0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