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读懂孩子的心理行为(0到12月龄)

340323婴幼育儿

和大家分享一下育儿心得,看大家有什么得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哦!
0到1岁孩子心理特点须知

身体发育同样意味着心理发育
从出生到1岁,孩子会经历惊人的成长过程。经过只具备反射反应的新生儿期以后,孩子开始可以控制自己的身体,能够翻身、独坐、爬行、行走。

孩子自出生到1岁是身体和意识合为一体的时期。因此,这个阶段的身体发育是与心理发育密切相关的。这个阶段最佳的育儿方法包括:有规律地喂食,按时换尿布,按时睡觉,孩子哭的时候哄劝,让孩子保持良好的心情等等,从而使孩子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开朗的性格。

通过刺激实现智力和情绪的发育

6个月以下的孩子并不是通过眼睛观察和大脑思考来认识世界,而是通过感觉来认识世界的。由于听觉和嗅觉非常敏锐,孩子能通过声音和气味认出妈妈。因为听觉是从胎儿时期就开始发育的,所以婴儿一降生,就能在听到妈妈声音的时候把头转向相应的方向。

如果每天都能听到同一个人的声音、闻到同一种气味,孩子的听觉和嗅觉就会更加发达。特别是嗅觉,它是与负责情绪发育的脑组织直接相关的,如果每天都闻到同一种气味,将有助于孩子的情绪发育。

因此在这个时期,放任很多人在孩子周围走来走去、让孩子听到各种声音的做法是不对的。更换主要抚养人,使孩子闻到不同的气味同样也是错误的。周岁前,让孩子每天都能听到同一个人的说话声,闻到同一种气味,用同样的方式吃饭、睡觉,形成有规律、有安全感的生活,对孩子来说比什么都重要。

规律的生活对孩子的智力发育非常重要。孩子肚子饿了哇的一声哭出来的时候,妈妈应该温柔地抱起他并喂他食物。当这种情形反复出现,孩子就能知道自己的举动所带来的结果,从而有所期待。但是,如果肚子饿了一直哭都没有人来喂,尿布湿了的也不给换,孩子会因为没有出现自己期待的结果而感到慌张。这样不仅会对孩子的智力发育造成影响,还会让他对这个世界和父母产生不信任感。

刚刚出生的婴儿用哭泣来表达自己感受到的所有不适。对于曾在妈妈肚子里作为妈妈身体的一部分、一直舒舒服服的孩子来说,这个世界是又冷又可怕的地方:曾经不间断供应食物的“餐厅”打烊了,自己有可能好几个小时忍饥挨饿;温度还忽冷忽热,再加上湿乎乎的尿布,一天当中没有多少舒服的时间了。因此,只要孩子一哭,父母就应当知道他是在表达“我不舒服”的意思,要立刻帮助他解决问题。

母子关系就是整个世界
 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孩子和妈妈之间形成母子依恋关系这一重要课题就产生了。当然,这指的是妈妈作为孩子主要抚养人的时候。

当孩子哭泣时,妈妈会跑过去抱起他;孩子肚子饿了,妈妈会给他喂奶;此外,妈妈还会及时给孩子换尿布,按时哄孩子睡觉等等,这些温暖的关爱比什么都重要。

但是,有的妈妈并不把满足孩子的需求放在首位,更多情况下是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典型的例子就是患上抑郁症的妈妈。孩子哭泣的时候,患有抑郁症的妈妈有时会跑过去安慰,可有时却任凭孩子哭泣,怎么也不去抱,也不经常和孩子说话。这种不正常的做法孩子是能够感觉到的。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出现晚上闹觉或者不爱吃饭等各种问题。

当妈妈们带着孩子来到医院问诊时,为了给她们解释原因,我总是这样问:“您了解自己的孩子吗?”

出生没多久的孩子对一切事物都是用感觉来感受并用身体来记忆的。此外,这个时期的孩子是分不清自己和妈妈的,他会认为妈妈就是自己,自己就是妈妈。当妈妈情绪不好时,孩子也会不高兴;当妈妈开心时,孩子也会快乐。因此,妈妈始终要面带笑容、言语温存地对待孩子。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信任妈妈,认为这个世界是安全、温暖的地方,也才能够健康成长。

如果妈妈是上班族,孩子更喜欢主要抚养人才正常

很多妈妈在孩子出生不久后就必须返回工作岗位,只好把孩子交给奶奶或保姆来看护。此时,孩子的主要抚养人就从妈妈变成了其他人。

当把孩子交给别人看护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人自始至终地照顾孩子。看护孩子的人经常变更或按时轮换会使得孩子在气味、声音等感觉方面得不到规律性的刺激,不利于情绪发育。

这个时期的孩子还无法正确分辨出谁是妈妈,只会喜欢和自己相处时间最长的人。因此,如果和妈妈相比,孩子更喜欢追随其他主要抚养人是非常正常的。妈妈心里虽然有些难过,但对于主要抚养人能够很好地照顾孩子这一点,还是应该心存感激的。

相反,如果妈妈一出现,孩子就跑过来找妈妈而不想回到主要抚养人身边,这就说明主要抚养人没有给孩子提供安定的养育环境。如果奶奶带孩子的时候让孩子整天看电视,或者带着不喜欢陌生环境的孩子在社区里走东家串西家、让孩子接触到许多人,就很难与孩子建立稳定的依恋关系。

孩子的天性气质各不相同
 不同的孩子对各种不同感觉的反应都各不相同。比如,感觉“肚子饿了”的时候,有些孩子的表现是愁眉苦脸,有些孩子的表现是大声哭闹,这些差异源自孩子不同的天性,这是遗传和生物学的天然基础,在这里我们称之为“气质”。还不会说话的孩子有的很烦人,有的很听话,就是因为气质各不相同。对气质的研究由来已久,据最新综合研究成果表明,孩子的气质大体可分为三类。

温顺的孩子

这种类型的孩子在吃饭、睡觉、排泄等方面的生理规律稳定,很容易适应新环境。因为这类孩子有充足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所以大多数父母会觉得这类孩子很好带。这种特点的孩子虽然容易抚养,但也不要忽视给与他们一定程度的刺激和爱护。

乖僻的孩子

是指那些生理周期不规律、对外部刺激敏感的孩子。他们对新环境很敏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适应。因此,很多父母都感到抚养这种气质的孩子很困难。对待这样的孩子,重要的是父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并理解孩子的情绪和反应。

迟钝的孩子

是指那些虽然很听话,但对新环境适应很慢的孩子。他们在情感表达上不积极,会拒绝接受陌生事物,但一旦适应就会有很积极的反应。因此,对待这种类型的孩子,父母不要失去耐心,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逐渐适应。
气质温顺并不一定是好事  一般人都认为温顺型的气质好,乖僻型的气质不好,事实并非一定如此。站在父母的立场上看,气质温顺的孩子更容易抚养,但正如前文所说,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关心和爱护,孩子也会出现问题。特别是抚养双胞胎的时候,如果一个孩子很温顺,另一个孩子很乖僻,那么父母就容易对温顺的孩子放任不管,因此对这一点要多加注意。

此外,即使孩子的气质很乖僻,如果身处适合的环境,孩子也不会出现任何问题。假如孩子天生就是乖僻气质,又不停地更换主要抚养人,或者父母每天争吵,令环境变得更差,使孩子受到惊吓,那么孩子气质引发的问题将变得更加严重。

考虑孩子气质的同时,父母也要关注自己的气质。如果父母和孩子的气质不协调,同样会出现问题。例如,妈妈自身比较敏感,如果孩子的气质也类似,妈妈是不可能好好对待孩子的;相反,妈妈敏感,但是孩子温顺,孩子就会得到充分的关心和爱护。因此,父母首先要判断自己的气质,并努力不要让孩子因为父母的气质而受到伤害。

孩子天生的气质会受到环境的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如果想抚养好孩子,需要父母适当地改变环境以适应孩子的气质。

过度的视觉刺激阻碍大脑发育在出生后6个月左右时,孩子一直通过听觉和嗅觉感受世界。在此之后,孩子的视觉开始发育了。孩子能用眼睛来分辨事物,并将父母和其他人区分出来了。了解孩子的视觉发育特征后,有些父母会买来适合这一年龄段的教学视频给孩子看,但这样做会阻碍孩子的大脑发育。一般来说,孩子大脑发育的顺序是情绪首先发育,然后才是社会性以及认知机能的发育。因为从脑部的构造看,调节情绪和社会性发育的部分是边缘系统,只有这两部分组织发育好后,控制认知机能的大脑皮质层才会发育。

在边缘系统发育的时期,如果刺激尚未发育的大脑皮质层,会造成大脑无法正常发育,并导致脑部发育障碍。当孩子处于需要情绪和语言刺激的时期,却不和孩子进行情感和语言交流,只是让孩子坐在电视机前,会导致孩子脑部机能低下,从而出现语言障碍等各种问题。如果把孩子比作电脑的话,就等于硬件被损坏了。

这个阶段的育儿原则应该是宁缺毋滥。也就是说,过度的刺激还不如少刺激。孩子会自己寻觅需要的刺激,例如从厨房的水池里拿出碗碟到处乱丢或者胡乱敲打电话机等等。此外,孩子会自己调节刺激强度,以达到期望的程度。乖僻敏感的孩子在面对自己难以应对的刺激时会躲避,而喜欢探索的孩子则对什么都感兴趣,会跑过去摸一摸。这些反应都符合孩子自身大脑发育规律,父母只要接受就可以了。如果父母为了帮助孩子树立好习惯而对其严加管教,或者时时刻刻给予孩子超过其接受能力的刺激,都会影响孩子大脑的发育。

喂辅食也要找到适合孩子的方法  当孩子过了百日之后,妈妈可以添加少许辅食;孩子出生6个月以后,就可以正式提供辅食了。孩子出生以后,妈妈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精神上都感觉很紧张,因此希望到了这个时候可以轻松一些,不需要每天都对奶瓶消毒,也不用在孩子啼哭的时候匆匆忙忙地冲奶粉或者撩开衣襟喂奶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很多情况下,妈妈会变得更加吃力。因为孩子是在接触一种和奶不一样的味道,也不能再像吃奶那样咕咚咕咚地大口吮吸,必须慢慢尝试用牙或牙床咀嚼食物,并慢慢吞咽下去的新方式。尽管有些孩子可以毫不费力地适应辅食,但嗅觉和触觉敏感的孩子大多会吐出嘴里的食物,拒绝辅食。

从这时起,妈妈和孩子便开始因为吃饭问题而相互“较劲”。如果不能顺利地渡过这一难关,孩子长大以后也会讨厌吃东西,因此父母应该重视吃饭问题。精心制作的辅食,孩子只吃了两口就闭紧嘴巴,妈妈当然会伤心甚至生气。但是,在孩子面前发火并强迫孩子进食,只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烦恼。严重的话,孩子可能会从此不吃某种食物,甚至演变成厌食症,或者严重影响母子关系。

当妈妈觉察到孩子不喜欢吃辅食时,就要想到“孩子现在还不爱吃辅食啊!还是再等等看吧。”更聪明的妈妈会进行一些尝试:“孩子不爱吃这个,换成其他的试试吧!”“喂的方法是不是有问题呢?”通过这样的分析,找到适合孩子的方法。如果孩子爱吃蜂蜜却不爱喝粥,可以偷偷地在粥里掺一点儿蜂蜜再喂。这样的话,无论多让人伤脑筋的孩子都会慢慢适应辅食的。
保护好认生的孩子  6~8个月大的时候,孩子已经能够区分自己的妈妈(照顾自己的人)和除妈妈以外的“陌生人”,于是就开始认生了。哪怕只是和妈妈分开一小会儿,孩子都会变得不安;即便是妈妈背转身子,孩子也会大哭,弄得妈妈动都不敢动。更有甚者,当路过的大人夸孩子可爱并多看几眼,都会把他惹哭。认生意味着孩子的智力已经发育到能区分不同人的程度,对于陌生人的不信任则说明孩子的社会性还没有发育。因此,当孩子认生时,为了尽快克服认生而让别人把孩子抱来抱去的做法是错误的。这样做不但会加重孩子认生的程度,而且会对原本牢固的母子依恋关系产生负面影响。从孩子的角度分析,他会认为“妈妈对我来说就是整个世界,可为什么妈妈总想把我推给别人呢?”

所以,当孩子认生的时候,妈妈要经常抱一抱、背一背,始终在孩子的视线范围以内,让孩子放心。只有在妈妈充分关爱的基础上,孩子才会觉得“这个世界挺好啊!”从而对外部世界产生基本的信赖。

对于能够自由活动身体的孩子,安全最重要

原来只能躺着的孩子会坐、爬、站了,在1岁前后便能够按自己的意愿活动身体了。从这一刻开始,妈妈能够轻易判断出孩子的意图了,看到孩子做出可爱举动的时候,妈妈也体会到了养育孩子的乐趣,会感到很幸福。

但是,孩子此时的活动量也在增加,孩子开始东跑跑西跑跑,四处搞破坏,要求越来越多,耍赖的次数也逐渐增加,妈妈感到越来越吃力。

此时,最让人操心的就是孩子的安全。这个阶段的孩子总喜欢模仿别人,无论看到父母在干什么,自己都想跟着做,还把能够看到的一切物品都当做玩具。因此,要把危险的物品藏到孩子看不见的地方。特别是孩子进屋后,经常会莫名其妙地按下门把手上的按钮,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为了防止发生类似情况,父母最好把每个房间的钥匙都收好,妥善保管。

没有安全意识的孩子经常会因为到处乱跑而被撞伤或擦伤,也会被火意外烧伤。这么小的孩子受伤,孩子和妈妈都会很麻烦,真可谓“受伤就失去了一切”。治疗或处理伤口的时候,孩子会发脾气,妈妈也很疲惫,容易忽视对孩子的充分关心和爱护,导致孩子无法达到这个阶段应该达到的发育水平。所以,必须特别注意孩子的安全

更新罗!!!!
读懂孩子的心理行为之2岁(13——24月龄)

能够区分妈妈和“我”属于不同的个体
这个阶段的孩子知道“我”和“你”的区别了。以前孩子会模糊地认为妈妈就是我,我就是妈妈 ,想法和情绪都会受妈妈左右;而现在知道后,内心也开始逐渐独立。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发育课题是形成自我意识。一对自身的认识为基础,孩子开始探索周围的事物,尝试按自己的意志行动。所以,只要孩子的尝试没有危险,妈妈就应该放手让他(她)去做。
出现反抗
     心理学中,自我的概念是一个人对自身存在和自身观念的一种表达。哟儿的自我意味能够区分“我”和他人、“我”和世界的不同了。自我意识形成阶段,孩子开始会说:“不”或者“不喜欢”对父母的话表示反对,说明孩子能够认识到“我”和父母是不一样的。所以,当孩子表达反对意见的时候,父母应该认识到孩子长大了,而不是烦恼。
    在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中,表现得固执和逆反是孩子的普遍特征。比如,父母不同意孩子玩冰箱门上的磁贴片片是,孩子就会一直伸着手,直到拿到为止。孩子这时会想,“我只是想看一下,摸一下,妈妈为什么不同意呢?我就是要”,一旦拿到想要的东西,孩子就安静下来玩了。但是危险的东西是一定不能让孩子碰的,例如电插座的孔,开水等等。。。而且要态度坚决地告诉孩子那是危险的东西,可是孩子很可能会不理解什么是危险的,反而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每次看到那电插座孔都会伸手指进去试试看,这时父母可以做的就是拿透明胶贴住孔,或许是如果是墙上的插孔可以拿小幅画或什么贴住,也可以拿着宝宝的手指指着插孔教育说:“不能放进去哦,放进去会痛痛的,然后自己捏一下孩子的手指头,让他感觉到痛,他就会明白了。
   但只要是没有危险的,我们都应该放手让孩子去做,不要认为孩子玩的东西没有意义(但对孩子来说,一切都是有意义的)就加以阻挠,孩子不依就认为孩子固执叛逆其实这样是不对的,如果我们在这时顺应宝宝的行为,说些认同和理解的话语,宝宝会觉得“自己是个不错的宝宝,”或许是“这个我做到了,我很棒哦”这种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的力量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哦。
  容易遭受挫折产生负面情绪
由于孩子正处于探索期,并且因为会走路了,使他探索的范围和目标更加广阔,因此孩子受到的挫折会更多,而这个时期的孩子还无法做出理性的判断,不可能通过语言的方式解决问题。例如,搭积木时总是搭不上,或许是一不小心就搭倒了,等等,这时宝宝会用哭或是发脾气摔玩具来发泄,这时父母应该及时安抚宝宝的情绪,并给与帮助和鼓励。不要让孩子认为“做了也不行”而要帮助他树立“我也可以做好”的自信心。通过这样的过程,孩子可以学到调整情绪的方法。如果父母大声训斥,孩子就会一直用烦躁的方式解决情绪方面的问题。孩子2岁这个阶段,育儿的要领是无论孩子出现什么奇怪的举动,父母都要理解并且给与适当的帮助。

还不需要朋友的阶段
很多父母都认为周岁大的孩子经常和小朋友玩,可以培养社会性。这种想法是不对的。这个阶段的孩子的社会性并非是通过小朋友,而是通过和身边的成人形成的。刚开始对自身有所认识的孩子并不关心其他同龄人,他们既不了解自己的情绪,也不知道如何做才能让朋友喜欢或者讨厌,这种情况下怎么交朋友呢?所以会出现打架,抢玩具,不愿意分享玩具等等,这是宝宝觉得自我的空间被侵占了,只要父母理解就不能说:“这孩子没礼貌啊,怎么这样子啊”之类让孩子伤心的话了,等到了3岁左右,孩子才会知道朋友和自己之间的关系,自然就知道怎么和其他的孩子玩了。

[ 本帖最后由 袋鼠妈妈apple 于 2010-10-15 09:33 编辑 ]
2010/10/14
全部回帖
明天继续更新哦,觉得有用或想学学心理学的妈妈请跟帖哦!
2010/10/14回复
大眼鸡大眼鸡板凳
不错!学习了~
2010/10/14回复
不错,不错
2010/10/14回复
支持
2010/10/14回复
好贴,支持
2010/10/14回复
很好,正想学习相关知识,支持继续
2010/10/14回复
DING ,收藏
2010/10/14回复
楚婷楚婷9楼
学习了,LZ要常上新哟!
2010/10/14回复
学习了~~~等待更新~~~
2010/10/14回复
顶~~~

2010/10/15回复
好贴
2010/10/15回复
不错,请继续更新!
2010/10/15回复
学习了,多谢楼主
2010/10/15回复
学习了
2010/10/15回复
好贴,支持。
2010/10/15回复
eagle18eagle1817楼
跟上跟上。赞一个
要更新啊
2010/10/19回复
好吖
2010/10/19回复
收藏了,快快更新吧
2010/10/19回复
猜你喜欢

这3个年龄段的孩子千万别打,再生气也别动手!影响孩子一生

宝宝生长发育对照表,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转)四年级决定孩子的一生

婴儿喂养护理知识(1-12个月宝宝的各种综合知识)

婴儿的智力标准

转: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1到24个月育儿方案

热点推荐

乐祈农庄钓鱼钓虾喂兔仔 还能摘嘉宝果

打卡远近闻名的沙园市场 蔬果好便宜

昔日繁华不再 探访增城旧市场

探访神秘的摩梭人 走婚也并非随心所欲

2024广州孕妈妈交流群 欢迎扫码入群!

夫妻间的相处之道 只有这14个字

花式宠爱你!瑜见美好孕动会约定你

钱大妈买菜记 打折+羊毛真系抵到烂

交行积分可以换星巴克 每周一张不用抢

麦当劳早餐又有新优惠 10蚊就有套餐

记录一家三口晚餐日常 不用纠结了

老同学相聚吃饭 最后话题转到聊保险

本想薅卡朋羊毛 没想到异地号不能用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