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广州的产业真的如叶檀说的那样不济吗?

634720房产楼市

丨导 读
广州今年遇到的衰事儿挺多,比如被十九大纪念邮票“踢出”一线城市,GDP被深圳赶超。随着轻重工业逐步撤离,汽车成为唯一工业支撑。刚刚起步的金融无法挑起大梁,政府转向土地和地铁,修地铁,卖房子,然后卖了房子再修地铁。
文/顾天杰
这两年的冬天有点冷。
北京叮叮当当的露出了天际线,寒冷的夜晚有人拖着箱子离开这座城市。
一线城市的发展,发生了质的变化。2015年,从上海开始,一线城市外来常住人口下降,今年轮到北京。
从数量到质量,一线城市不再需要那么多人口,换句好听的话,一线城市不再把那么多资源攥在手里。
在一线城市生活已久的外来常住人口,何去何从?

每周一,是城市分析日。
从12月11日起,叶檀财经开启年终城市盘点,先盘点四座一线城市。
经过这一年,北上广深到底哪座城市发展得最好,没有户口的中产阶级到底是逃离北上广,还是死守京沪深?
评价标准四个方面:
一是实体经济和工业,包括当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支柱企业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
二是金融与财政,包括政府一般预算支出,固定资产投资中建筑业、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占比。
三是居民消费,包括可支配收入、居民存款、居民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四是宏观经济和楼市政策,例如房屋租赁,以及当地住宅成交量,新房二手房价格走势。
第一期先探讨广州,一线城市最尴尬的一座。

除了汽车业还拿得出手 广州工业还剩下什么?
广州今年遇到的衰事挺多的。
十九大纪念邮票确认,中国四大一线中心城市是北上深杭;12月5号,深圳2016年修正后GDP超过广州。
低调务实的广州人用“保三”来为自己打气。广州选择了与北京上海深圳完全不同的道路,金融比不过上海,想回归工业,却发现产业链已经支离破碎。
广州的工业发源于工业大道,全路段由工业大道北、中、南三段组成,北起人民桥南端凤安桥,南至石溪涌接南洲路。

这条大道见证了广州的工业史,第一艘万吨巨轮、第一台离心机、世界第一件钛制潜水服都出产在这里。曾经名震一时的虎头牌电池、五羊自行车、双桥牌味精、双鱼牌乒乓球等轻工业产品,同样出自于这条大道。
一直到2010年初,广州整个工业体系建立在商贸之上。后来的广州造纸、宝洁和LG电视,发展成为系统的纸制品、日化洗涤和家电产业链。
港口优势还推动了汽车贸易的发展,广州顺势引入丰田和本田两大日资企业,商贸、日化洗涤、白色家电和汽车,构建了广州工业主体。
2017年1到10月,广州三大支柱产业总产值增长6.9%,其中汽车制造业产值增长19.1%,电子产品制造业增长3.5%,石油化工制造业下降9.9%。轻工业和重污染工业该搬的搬,该撤的撤,汽车成为唯一的支撑。

广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从2007年上半年的26.3%,直降到2017年上半年的2.4%,从两位数下降到个位数,2015到2017连续三年在2%到4%之间徘徊。
深圳不公布工业总产值,广州只能和上海比较。从2011到2017年,广州工业总产值对上海的占比一路上行,在2016年达到历史高点63.89%,但2017上半年又下降到58.63%。

工业下行,基建来凑。
固定资产投资从工业向基建和房地产转移。前10个月固定资产累计投资4590.1亿元,约为2016年固投总额的80%,其中工业投资同比下降3.9%,房地产投资增长8.4%,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4%。
从2013到2016年,工业固定投资占比从15.3295%下降到12.5170%,房地产固投则从44.1834%上升到48.4486%。房地产、工业固投不断增加,企业利润同步下滑。
不满足于轻工业和汽车,广州提出金融城规划,引入一批金融企业的区域总部。金融业占广州GDP比重,从2010年的6.2%,上升到2016年的9.1%,上涨50%。
资金从实体撤出。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10年的33.9%直降到2016年的26.3%。日化行业逐渐被江浙超越,宝洁将产能大规模外迁。
除了汽车还有一点老本,广州恐怕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实业了。

卖了土地修地铁 修了地铁再卖地
失落的实业和刚刚起步的金融无法支撑广州,政府转向土地和地铁。
根据广州上半年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报告,上半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88.2亿,完成年初预算的39.3%,同比增长80.7%。
同期,契税收入64.8亿元,同比增长37.8%,大部分都是房产交易的贡献。其中一手房契税收入23.7亿元,同比增长58.7%,二手房契税收入23.6亿元,同比增长40.5%。
该卖的地还是要卖,该买地的依旧在买,一分不能少。

(地主姿态gif)
广州地铁突然露脸,频繁拿地,11月27日 、12月1日,以近200亿元拿下两宗大体量地铁上盖商住综合地块。
地铁票价低、前期开支庞大,大部分轨道交通集团是亏本运营地铁,本质上算是公益事业。为了解决难题,近年轨道集团与房企合作,开发轨交物业。
根据广州市本级第二次预算调整方案,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100.81亿,其中66亿用于地铁建设,按照广州市2017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主要用于推进9个在建路线、10个新规计划路线及14个线网配套项目。
地铁直达楼盘房价大涨,政府、开发商受益,进一步推动卖地和修地铁,修地铁、卖房子,卖了房子修地铁。

别挡住我建房子建地铁的路
过去一年,这一逻辑已在很多房价飞涨的新一线城市中实现。比如苏州、南京、杭州、合肥、武汉、郑州和厦门。在2016年这些城市的住宅用地出让收入合计8079亿,而2014年和2015年加总仅有 7017亿。在这七个城市中,根据中指院和统计公报数据,除了郑州和合肥在2016年卖地总量增加,其余增幅并不大。土地出让金的增加,主要来源于地价上涨。

广州房价洼地逐渐被填平。根据中国房地产协会数据显示,2017年11月广州均价为31120元/㎡,在全国主要城市中排名第8,环比上月上涨1.53%,同比2016年同期上涨41.13%,涨幅,排名第3,仅次于福州(同比涨幅44.63%)和济南(同比涨幅45.94%)。

全国第一吃
住宿餐饮等于深圳、佛山、东莞的总和
房价很扛跌
广州消费全国有名,吃喝玩乐,早茶夜宵,应有尽有。
从2012到2015年,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持续超过11%,2016年,广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06.5亿元,增长9%,其中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为146.8亿元,增长1.2倍。
北上广深,广州最爱吃。住宿和餐饮零售总额高达1080.91亿元,占全市总额的12.41%,几乎等于深圳、佛山、东莞花在住宿和餐饮的零售总和。

粤式早茶
如此舍得花钱是有底气的,2016年珠三角城市中,广州以14430.11亿元的住户存款总量,以及10.2752万元的人均存款,位列全省第一。

2017年1到10月,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85.31亿元,增速同比回落0.1%,其中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分别增长8.5%和6.1%。
虽然企业利润下降,但广州人民有最后的倔强,无论工资存款如何变,生活品质不能变。

多重限售限价打压,广州楼市成交量开始下滑。2017年3月30日,广州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通知》,通过延长住宅转手时间,来抑制投机。新购买的住房,取得不动产证2年后方可转让或办理析产手续,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法人单位新购买的住房,取得不动产证满3年后方可转让。
2017年前10个月,新房成交量、价格全都下降,二手房全都涨,广州还是很扛跌的。
商品房新房成交量789万平方米,比2016年同期的1152万平方米下降32%,均价16473元/平,比去年同期的16580元/平减少107元/平。相比成交量,价格还算坚挺。
二手房前10个月成交面积877万平方米,同比2016年同期的630万平方米上升39%;成交均价19984元/平方米,同比去年同期的17701元/平方米上升13%。
根据百度大数据《2017年春运迁徙总结报告》的数据,广州、深圳17年春节前迁出人口中,55.7%、45.5%来自省内,这意味着穗深约一半的流动人口来自广东省内其他城市的输出。

从户籍人净迁移数据来看,广深、佛惠莞的户籍迁入人口规模一直在稳步增长,呈现净迁入状态,而广东其余三四线城市的户籍迁入人口逐年下降,自2012年以来,基本为净迁出状态。
三四线城市外流加剧,人口最终还是聚集到了最繁荣的广州和深圳,以及周边卫星城。比如广州附近的佛山、中山和清远,深圳周边的惠州、珠海和东莞。
如果政府不出手,广州人口会进一步聚集。
广州地铁扩建,高铁路线补足,正在建设的白云机场到广州北高铁、穗莞深城际、广州至汕尾铁路等等,带动大城市周边的卫星城租赁、购房市场。更多卫星城居民,会从原来居住地,流向广州、深圳为中心的都市圈,带来下一轮人口流动潮。
2017/12/11
全部回帖
看了最后一段,感觉叶檀很弱智,交通的发展,效果肯定是分流广深的企业到周边城市发展,人口随着就业走,企业又睡着人口走,看看番禺就知道了,比前些年多了很多高端企业,再番禺上班的白领也越来越多,如果你买房到番禺,差不多的工作,你愿意在番禺上班还是珠江新城?
2017/12/12回复
按叶檀的说法,发展卫星城是错的?人口会越来越聚集广深?那还发展卫星城干毛
2017/12/12回复
一个城市发展到高度发达,要聚集第三产业,弱化第二产业,广东的双转移政策实施了好几年了啊
2017/12/12回复
同意刘总。以前任zhi qiang讲过一个事,东京修条新干线到大阪,准备分流东京的人口,结果事与愿违,反把大阪的人口吸过来了
2017/12/12回复
flynn刘:
这一点上不是叶檀很弱智,是你修炼不够。一线城市聚集高端就业机会,带动附属就业机会,实现人口的聚集,未来就业机会大头是服务业,所以工业迁出的人口下降不会造成人口的反向流动。北京上海如果不是主动的清出低端人口,一定还会聚集增长。而广东情况是没有做这种动作,聚集度未来还会提高,所以修建高铁其实并不是把人口和资源传递出去,而是吸血吸过来。你说的番禺是城市扩张,它还在这个大城市里面。
查看原文
正解!
2017/12/12回复
这文章没观点啊,罗列一大堆看不出结论,差评!
2017/12/12回复
flynn刘:
这一点上不是叶檀很弱智,是你修炼不够。一线城市聚集高端就业机会,带动附属就业机会,实现人口的聚集,未来就业机会大头是服务业,所以工业迁出的人口下降不会造成人口的反向流动。北京上海如果不是主动的清出低端人口,一定还会聚集增长。而广东情况是没有做这种动作,聚集度未来还会提高,所以修建高铁其实并不是把人口和资源传递出去,而是吸血吸过来。你说的番禺是城市扩张,它还在这个大城市里面。
查看原文
支持
2017/12/12回复
广州落后于深圳是不争的事实,因为深圳势头太强劲,甚至上海都不敢与之争锋,但是广州还是比杭州强很多的。北上深广的时代已经来临,但是未来广州将会无法与北上深齐名
2017/12/12回复
落花流水春去也,所以广州房价相对较低
2017/12/12回复
李小黑3366:
看了最后一段,感觉叶檀很弱智,交通的发展,效果肯定是分流广深的企业到周边城市发展,人口随着就业走,企业又睡着人口走,看看番禺就知道了,比前些年多了很多高端企业,再番禺上班的白领也越来越多,如果你买房到番禺,差不多的工作,你愿意在番禺上班还是珠江新城?
查看原文
是你不懂经济学。人口向珠三角流动就对了。人口不断流入,珠三角将不断扩张,扩张的表现就是卫星城和主城连城一遍,最后人均会达到均衡状态!如果你把广东想象成一个国家就容易理解了,比如日本,人口就是不断流入东京都和大阪。
2017/12/12回复
广州现在的人口,还是集中在几个地方,太多聚集在猪城。未能像上,深一样形成多个中心共同繁荣。如果以后有机会赶上,每个区都有一个珠江新城这样的中心,保证赶超深圳。深圳弱点太明显,地方细。所以现在它要吃惠州
2017/12/12回复
现在是布局广州的好机会。
一是这届领导非常强干,特别是任,比前几届能对接到更多资源;
二是粤港澳大湾区提出和实行,以及zy推行的强省会趋势,能让广州得到更多政策利好(例如港口整合);
三是叶檀选了广州目前最弱的工业,但他没看到工业在总产值占比只有26%,而且广州目前不仅正在做产业结构转型(石化停产,引入OLED、富士康等),第三产业也在飞速发展(前三季度达到了9.1%的增长,深圳只有8.4%)。零售、物流等都是广州作为交通枢纽的强项,他看不到;
四是深圳目前看似如日中天,但如果认真读深圳统计局的数据,会发现它几个传统强区如福田、南山产值增速已大幅放缓,现在是宝安、坪山等区在拉动。也就意味着,宝安、前海这块最好的地用完之后,深圳将面临一个无土地的分岔口,而广州仍有大量的土地储备。把土地转让给合适的企业以及推进基础设施,不正是实业复苏的迹象?何况深圳固投增速比广州高很多,对GDP的拉动非常明显,甚至房地产对GDP的贡献也超过了广州。实在不知叶檀在批评什么。
2017/12/12回复
蓝蓝123456789:
广州现在的人口,还是集中在几个地方,太多聚集在猪城。未能像上,深一样形成多个中心共同繁荣。如果以后有机会赶上,每个区都有一个珠江新城这样的中心,保证赶超深圳。深圳弱点太明显,地方细。所以现在它要吃惠州
查看原文
城市可以横向摊大饼发展,也可以纵向爬高发展,深圳的高楼会逐渐向800米迈进
2017/12/13回复
mhfdykmhfdyk15楼
flynn刘:
这一点上不是叶檀很弱智,是你修炼不够。一线城市聚集高端就业机会,带动附属就业机会,实现人口的聚集,未来就业机会大头是服务业,所以工业迁出的人口下降不会造成人口的反向流动。北京上海如果不是主动的清出低端人口,一定还会聚集增长。而广东情况是没有做这种动作,聚集度未来还会提高,所以修建高铁其实并不是把人口和资源传递出去,而是吸血吸过来。你说的番禺是城市扩张,它还在这个大城市里面。
查看原文
正解
2017/12/13回复
emilymei:
她只是在单纯地罗列数据,也没说什么。谁都有低潮的时候嘛。深圳要不是这一波房地产打了一剂春药,早就被遗忘了。其实广深近年都有大批的实业倒闭迁移,珠三角正在转型阵痛中,如果不能升仙,估计就要落寞了。深圳转移了华为,中兴这些低端的生产工厂,估计是向香港看齐,玩地产和金融。广州还没有找到方向,招了一批高精尖工厂,估计要走制造的路子,毕竟土地多可以随便开厂,但珠三角人工已经不具优势,很难再走得通。高科技在大**就是个嘘头,如果没有美国这个领头羊,没有google搜索,我们抄谁去啊?很多核心技术抄都还抄不了。
查看原文
深圳的不平等财税政策早就该取消了,长大了喝奶。前海一片大工地,GDP和税收不低,靠的是双十五税收优惠政策和补贴,吸引大量公司注册,办公却不在那。
至于这篇文章连反驳都没兴趣,格局太小,和老蛮一个鸟样,数据是对的,但完全可以根据不同角度有不同解读,比如金融,把金融看作高大上的产业时,广州就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制造业上看,广州就变成了脱实向虚。
2017/12/13回复
猜你喜欢

广州核心二手房涨六成?(我只是转发,没有任何多空观点)

中指院权威分析:中国房产2016市场总结与2017趋势展望

关于房地产的十二个正确逻辑

广州楼价2016一波上涨后,10月起3年内会怎么走?谈谈房产谈谈股市谈谈人生!

广州是一线城市?看了房价版全国一二线城市排名你就不会这么认为了......

热点推荐

广州夏天去滑雪!南方小土豆玩上瘾了!

落雨行山姆真的好爽 人少试吃也很多!

广州救市新政落地 首付15%你会买房吗

快40岁上班族的无奈 两娃还欠房贷30多万

2024广州孕妈妈交流群 欢迎扫码入群!

寻人启事!广州妈妈网喊你回家

伟记石橄榄鸡煲真的太棒 鸡鲜美嫩滑

极简搭奶油风,除了好看形容外就是惊艳啦

创业租金补贴办事指南

很久不见的赛百味 味道适合健身人士

家庭版椰汁荔枝凉粉捞 吃得好满足

山东实现樱桃自由 潍坊才9蚊一斤

618商战各大平台出奇招 你准备买啥?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