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一个爱吹牛的富二代的故事

29074140家有小学生

     今天说的这位富二代有个特点,爱吹牛,而且特别爱用数字吹牛。例如他说自己见过四万八千丈的山,“天台四万八千丈”。四万八千丈?一丈约等于3.33米,四万八千丈约等于159840米,而世界最高的山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也不过8848米,吹牛!他说他见过的雪花有“席”这么大,“燕山雪花大如席”。“大如席”?鹅毛般的雪已经被称为鹅毛大雪,“大如席”的雪花是不是让人瞠目结舌?再比如他说自己住的楼“手可摘星辰”,自己的白发“三千丈”,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虽然他的牛皮吹破了天,但人家凭借数字吹牛硬是吹得名扬四海声名鹊起,没错,他就是鼎鼎有名的诗仙—李白。

         和小学阶段的孩子们说起李白,第一反应一定都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要不就是“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确实,让小低年级的孩子去了解一个古代诗人,难度不小,但是作为家长,我们如果尝试换一个角度,用奥特曼打怪物的形式,将李白的生平故事生动有趣地告诉孩子,让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顺带把知识学了,如此一来家长舒服孩子也不累还顺便帮孩子积累文学常识,可谓是一举多得。怎样才能将枯燥的文学知识讲得生动?秘诀就是三个字“吊胃口”。

        “吊胃口”不仅是讲故事的秘诀,更是帮助孩子写作的秘诀。试想一下,10万考生浩浩荡荡参加中考(因为没有小升初统考,只能拿中考举例子),阅卷老师每天要批改的作文不计其数,如果作文的题目是《难忘的一个人》,估计60%以上的孩子会写家人,30%以上的孩子会写身边的同学老师朋友,只有10%的孩子会写有趣的历史名人,试想一下,如果你是老师,哪类孩子的作文能吊你的胃口?让你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和想看下去的冲动?题材创新就是作文制胜的关键,也是让孩子在芸芸考生中脱颖而出的不二法宝,怎样创新?一是历史文化底蕴,二是文学知识充分积累,三是善于提问,多提问然后再自问自答,让老师有欲罢不能一直看下去的冲动。例如本文开头,用一系列的疑问和反问,吊足读者的胃口,无论孩子或是老师,都会有看下去的冲动。

        而且关于李白,也是某思暑假班的内容,宝墨将暑假班的知识和自己的理解简单归纳了一下,目的也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了解这位历史名人,了解这个人才能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也是为孩子今后写人作文积累素材。闲话少说,言归正传,下面宝墨将带着大家去大致了解李白这个被冠以“谪仙人”称号的名人,这个爱吹牛的富二代有多大手大脚,而且他的情商又有多低吧。
2018/08/19
精选回帖
        语文,其实就是一场从小学开始便要准备好的高考,学习语文没有捷径,只能老老实实学,通过吸收理解,转化为孩子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作为家长,我们能帮助孩子的,就是把我们对于历史文学常识的理解,通俗易懂地讲给孩子听,让孩子在积累知识点的同时,能有自己对人对事的看法和独特理解。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心中也有一千个李白,作文没有捷径,谁能写出自己的观点自己的角度不随波逐流,谁就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考场上比的就是实力,而实力的背后则是经年累月的付出,怎样让孩子下笔如有神行文如流水,就靠家长一点一滴的灌输和培养。
2018/08/20回复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两句完全体现了李白心中的自豪和骄傲,“仰天大笑”四个字,画面感十足,彰显李白文字功底的深厚。这也说明,动词用的好,文章才出彩,这点非常值得孩子学习。在写作中,孩子经常出现不用动词或生硬重复,例如“今天我帮妈妈拖地,拖啊拖,拖啊拖,终于拖干净了”,一句话说完,没东西写了;或者用错动词,例如“今天我帮妈妈咬着购物袋回家”“今天我帮妈妈顶着购物袋回家”“今天我帮妈妈夹着购物袋回家”等等,动词在写作中至关重要,在孩子阅读的时候,可以让孩子用红笔专门圈出动词,看看人家是怎样进行动作描写,好在哪里,妙在哪里。        “我抬头向天狂笑不已,大步流星迈出家门。我这样的人才,怎么可能是不当官的野草之辈?”敲黑板,“蓬蒿人”就是“不当官的人”,古诗中会经常出现。与此类似的还有“野老”“山人”皆是代指不当官的人。例如杜甫,号“杜陵野老”,孟浩然,号“孟山人”,这是古诗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总体来说,《南陵别儿童入京》这首诗,是在李白熬了多年之后才等到能当官这个喜讯时写下来的,从时间点说,这首诗很重要,属于李白人生中一个很重要的阶段。而这首诗的内容,用今天的语言简单概括就是“昨天的你对我不理不睬,今天的我让你高攀不起。”这句话是对谁说的?从“会稽愚妇轻买臣”这句我们可以知道,李白是对老婆说的,“虽然我42岁才当官,之前你也老是唠唠叨叨说我当不了官,怎么样,如今我终于能当官了,你可别像朱买臣老婆崔氏那样,否则待我飞黄腾达你后悔之日,我一定会在马前泼水,让你覆水难收”。其次,也是说给那些李白认为轻视他的人,毕竟42岁之前,李白也贴了不少冷屁股,受了不少白眼,终于等到出头天,“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李白,怎舍得不让这份得意公诸于众?他恨不得四海八荒都为他敲锣打鼓恭喜他能入京当官。然而,日后的一系列事件,让李白是啪啪打自己的脸啊,所以说,乐极会生悲,无论遇到怎样大悲大喜的事情,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能低调处理的,才是情商高的人,而李白,又做了哪些低情商的事,以至于把好不容易才得到的官,好不容易才得到的盛宠,给作没了呢?
2018/08/20回复
        现在总结一下,唐朝著名的宰相有贤相张九龄,对应的成语是“滔滔不绝”;奸臣李林甫,对应的成语是“口蜜腹剑”;奸臣杨国忠,对应的成语是“炙手可热”。御用话唠滔滔不绝的张九龄是被李林甫整下台的;野无遗贤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是被杨国忠整得不得好死,死后还要背负骂名;炙手可热皇亲国戚的杨国忠是被安禄山打着清君侧,诛奸臣的旗号,名为讨伐杨国忠实为夺权而造反,756年在马嵬驿被太子李亨手下士兵所杀,同被逼上吊自缢的还有杨贵妃。三人当中,贤相张九龄算结局好的了,而且,当时张九龄被谪被贬时,整个朝廷噤若寒蝉,没有一个人敢为他说话,此时,有一个人,大大方方为张九龄写了一首诗。究竟是谁这么不怕死不要命敢冒着得罪李林甫的风险公然为张九龄写诗?        这个人就是诗佛王维。王维,是个帅哥,是个全能学神级别的帅哥,是个重情重义有情有义全能学神级的大帅哥。母亲去世,王维“毁几不生”,哀痛得无法自拔;妻子去世,王维“孤居三十年”,再未另娶他人,哪怕是貌美如花对他倾心爱慕的玉真公主,所以,王维不仅才华横溢,而且情深义重。王维的情深义重也表现在他对待张九龄这个恩师方面,全部人都敢怒不敢言的时候,他写下一首《寄荆州张丞相》“所思竟何在,怅望深荆门。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整首诗读下来,真的有惊风雨泣鬼神的感天动地之情,这种师生情是很好的作文素材。“相识”指张九龄对王维的“赏识”,这里的“识”是“赏识”不要翻译为“认识”,“思旧恩”中的“恩”是专指“知遇之恩”,“南飞雁”是涉及“鸿雁传书”的知识点,“鸿雁”指代“书信”。然而,这首诗里还有一个很大的误导性知识点,不亚于“忆山东兄弟”,而这个知识点也是重要的考点。哎,王维真是让人又爱又恨,情深意重才华横溢让人爱,但是如果考试的时候,孩子一看到和王维有关的知识点,十有八九会丢分,这就是他让人“恨”的地方。这个不亚于“忆山东兄弟”的知识点,究竟是什么呢?        
2018/08/21回复
全部回帖
比电视剧小说好看多了,能看到这样的帖子,真的好幸福
2018/08/21回复
      “在考场上遇见李白,你就笑吧;在考场上遇见王维,你就哭吧。”这句话是宝墨学生时代经常听到师长们说过的话,记忆犹新啊。小学阶段,李白的诗出现得较多,但进入初中后,基本就是王维的天下了。李白的诗,壮美意象,夸张想象,情感充沛“仰天大笑出门去”“与尔同消万古愁”“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王维的诗题材多样,禅理入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所以小低年级的孩子们学的基本都是李白的诗,不信回家翻翻孩子的课本。

        李白坑爹,王维坑谁?坑考生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让人误以为他是山东人,其实他是山西人,你说太行山以东是山东,他说华山以东是山西,此山不同彼山。《寄荆州张丞相》让人误以为张九龄是丞相,其实张九龄是宰相。

         丞相和宰相有什么不同呢?相国、丞相、大司徒、侍中、中书令、尚书令、同平章事、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这些又都是什么鬼呢?来来来,宝墨帮你复杂问题简单化,前面提到的一些列官名根本不需要记,小学阶段乃至初中阶段不会考,高中以后不敢说,咱们学知识先从抓重点入手,那些乱七八糟绕得人头晕的名字,简单来说就是一句话“大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官!”重点记丞相和宰相就好。敲黑板了!“秦汉之后再无丞相”,为什么秦汉之后再无丞相呢?这和一位枭雄有关,究竟是哪位枭雄这么厉害,直接把“丞相”这个官职给灭了,导致秦汉之后再无丞相了呢?
2018/08/21回复
queenit711:
好文留印~
查看原文
谢谢,共同学习。
2018/08/21回复
我爱越宝宝:
比电视剧小说好看多了,能看到这样的帖子,真的好幸福
查看原文
听到这样的评价,真的很开心,你们看的开心,我也会写得带劲。
2018/08/21回复
      我家孩子读幼儿园的时候问过我一个问题:“妈妈,你知道谁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吗?”我一时愣住了,身为体育白痴,无奈只能偷偷百度一下世界短跑冠军是谁?在我偷偷摸摸百度的时候,孩子哈哈大笑:“是曹操啊!说曹操,曹操到!哈哈哈!”哎,没想到,竟然被个小毛孩套路了,这孩子听完三国演义的故事后天天曹操曹操刘备刘备孙权孙权喊个不停。没错,丞相这个官职,就是被一代枭雄曹操给灭了。

        具体来说,并不是曹操灭了丞相这个官职,而是自曹操后,再无丞相这个官职。众所周知,曹操成为魏王之前,他的官职是丞相,这个曹丞相可不得了啊,“挟天子以令诸侯!”《三国演义》第一一九回:“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自立魏王,篡夺汉室。”什么叫挟天子以令诸侯?简单来说就是狐假虎威,表面上曹操是一只狐狸,皇帝是一只老虎,照理说应该是老虎的权力比狐狸大,狐狸要听老虎的话。但事实是曹操这只狐狸的权利比皇帝这只老虎都要大,你想想,别的老虎知道了?会怎样?秦汉之后的老虎,哦,不对,是皇帝们,会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狐狸,哦,不对,是曹丞相的权力比皇帝还要大?一个丞相的权力竟然大于皇帝,连皇帝都要听丞相的,乖乖,如果哪天,我的丞相比我的权力还要大,那我还不得去喝西北风?这可万万不行!!!所以,我要灭了丞相这个官职,以后不许再有丞相!但是,没有丞相,这个位置总要有人吧,总要有人帮皇帝干活吧,于是,皇帝脑袋一拍,灵光一现!好!就叫宰相吧!所以,秦汉之后,再无丞相,仅有宰相。这是因为谁?因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啊。

        
2018/08/21回复
      回顾一下唐玄宗对李白做的事:“降辇步迎”、“七宝赐食”、“御手调羹”。“降辇步迎”这分明是接见他国元首才有的待遇;“七宝赐食”,别说食了,张九龄为了在七宝床上躺那么一小会儿,不惜舌战群雄变成御用话唠;“御手调羹”这简直就是杨贵妃才能独享的待遇。但是,唐玄宗竟然全部为李白做了,离谱不离谱?过分不过分?还有没有更离谱的?还有没有更过分的?别说,还真有!

        如果,你身边的朋友喝醉了,烂醉如泥,狂吐不止,你会怎样做?如果,你的下属喝醉了,胡言乱语,蓬头垢面,七歪八倒,你会怎样做?如果是朋友,你扶他的时候,他吐你一身,你会有什么反应?如果是下属,他吐你一身,你又会有什么反应?估计大多数人,都不想招惹醉猫,如果是朋友,肯送他回家,已经是很大的人情了吧;如果是下属,不开除他,已经算很宽容了吧。但是,唐玄宗可不是普通人,正因为唐玄宗不是普通人,接下来,他为李白做的事,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奇葩至极,面对烂醉如泥七倒八歪蓬头垢面吐他一身的李白,唐玄宗竟然拿出随身手帕,帮李白擦嘴!!!这就是“龙巾拭吐”。

       唐玄宗为李白都做到这个份上了,绝壁会封个大官给李白吧,那唐玄宗会让李白,做怎样的大官呢?
2018/08/21回复
看得津津有味,这些知识点以前也知道,但是这么串起来讲还是挺耳目一新的,很有趣。楼主,坐等更新哈😄
2018/08/21回复
妈网绝对应该加精,上首页
2018/08/21回复
AASDFGAASDFG10楼
妈网才女啊!
2018/08/21回复
好有趣啊,希望能出个专题。
2018/08/21回复
      秦汉之后没有丞相,那王维为什么在诗中要称呼张九龄为张丞相?因为在王维心目中,张九龄和李林甫是截然不同的,大家虽然都是宰相,但张九龄无论是德行还是才学皆在李林甫之上。德行不用说,张九龄任人唯贤心胸宽广,而李林甫排斥贤才无容人之量;才学方面,张九龄的诗至今仍被世人传颂,而李林甫没文化经常闹笑话。那么没文化的李林甫又曾经闹出那些笑话呢?

        话说李林甫当宰相后,有次去查看吏部选拔官员,官员的评语里有“杕杜”二字,有点懵,看不懂,于是就问旁边人这个“杖杜”是啥意思,旁边的人觉得纳闷,这个出自诗经的词,宰相大人竟然不知道?一时无语,沉默了好一会才告诉李林甫杕(dì )杜怎么读,是个啥意思。后来人们称呼李林甫为“杖杜宰相”,渐渐地“杖杜宰相”这个词也用来形容没才学文化的人。没文化的人可不只会出一次错,还有一回,李林甫的舅子,太常卿姜度,其妻生了一个儿子,李林甫写信去祝贺,贺信中有这么一句:“弄麞之庆”。宰相写信祝贺耶,必须公诸于众才有面子啊,没想到这封贺信一公开,宾客们都掩嘴而笑,笑话李林甫没文化。原来,这糗事出在“麞”字上。在古代,家里生男孩,名为“弄璋之喜”。这个典故出自《诗经·小雅 ·斯干》,说的是周朝的贵族在建好宫室之后,生了男孩,就拿珍贵的玉璋给新生的男孩玩耍,后来就将生男孩称为“弄璋之喜”。李林甫误将“璋”写成“麞”,前者是玉石的一种,后者是一种动物,也就是獐子,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更何况李林甫差之千里,这下笑话闹大了。对于这个有趣的史实,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在其所作的《贺陈述古弟章生子》诗中写道:“甚欲去为汤饼客,唯愁错写弄麞书。”

        生男孩称为“弄璋之喜”,那么生女孩,该称为什么呢?生男孩为弄璋之喜,生女孩为弄瓦之喜,这个在古代少儿百科全书《幼学琼林》里面其实有介绍,“生子曰弄璋,生女曰弄瓦。”建议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读,里面有非常多的历史文化知识值得学习。鲁迅先生曾说:“文化是骨髓里的东西。”文化的根本功能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不仅在物质生活上,而且在知识、道德、审美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没文化的人,会经常闹笑话,会嫉妒有文化的人,会排斥贤才,例如李林甫,可怕不可怕?

        所以,王维很不愿意把张九龄和李林甫混为一谈,李林甫贵为宰相,但远不及张九龄,在王维心目中张九龄就是丞相级别的人物,所以,王维在诗中把张九龄称呼为张丞相。这样的知识点经常出现在判断题里面。当然,判断题不会直接说“张九龄是丞相。”让你判断对还是错,而是会很有技巧地提问,例如“《望月怀远》这首诗为丞相张九龄所著”让你判断,这时你的重点会放在诗的名字和张九龄名字是否能对应得上这方面,很容易忽略“丞相”这个陷阱。所以,敲黑板,试卷里面,最有隐蔽性,最容易踩陷阱的题,是判断题!判断题里面出现的每个字,都要嚼透,不要轻易放过,否则就算学过的知识点,也会错,特别是涉及王维的,切记切记!

      这里还有一个小知识点,就是古人对人的称呼,格式为:姓+官职,例如王维,姓王,官职为尚书右丞,别称:王右丞;例如杜甫,姓杜,官职为左拾遗,别称:杜拾遗,杜甫还做检校工部员外郎,别称:杜工部。那么李白又做过什么官职,别称又是什么呢?
2018/08/21回复
我爱越宝宝:
妈网绝对应该加精,上首页
查看原文
谢谢支持,你的喜欢将为宝墨插上动力的翅膀。
2018/08/21回复
AASDFG:
妈网才女啊!
查看原文
不敢当,妈网卧虎藏龙人才济济,宝墨不过比别人多花了点心思而已,真不算什么,谢谢抬爱。
2018/08/21回复
lightflower:
好有趣啊,希望能出个专题。
查看原文
专题暂时没想过,目前只想专心写好此帖,看以后的缘分吧。
2018/08/21回复
之前发了很长一段,一直没看到显示出来,哎。
2018/08/21回复
      网络有些抽风,以下内容,如果大家之前看过,请自动忽略。手机敲字诸多不便,有时候明明点击发布了,一刷新竟又找不到了,于是继续发布,过了几个小时,几段重复的又一起出来,所以会出现好几楼都是重复的内容,请大家见谅。

        秦汉之后没有丞相,那王维为什么在诗中要称呼张九龄为张丞相?因为在王维心目中,张九龄和李林甫是截然不同的,大家虽然都是宰相,但张九龄无论是德行还是才学皆在李林甫之上。德行不用说,张九龄任人唯贤心胸宽广,而李林甫排斥贤才无容人之量;才学方面,张九龄的诗至今仍被世人传颂,而李林甫没文化经常闹笑话。那么没文化的李林甫又曾经闹出那些笑话呢?

        话说李林甫当宰相后,有次去查看吏部选拔官员,官员的评语里有“杕杜”二字,有点懵,看不懂,于是就问旁边人这个“杖杜”是啥意思,旁边的人觉得纳闷,这个出自诗经的词,宰相大人竟然不知道?一时无语,沉默了好一会才告诉李林甫杕(dì )杜怎么读,是个啥意思。后来人们称呼李林甫为“杖杜宰相”,渐渐地“杖杜宰相”这个词也用来形容没才学文化的人。没文化的人可不只会出一次错,还有一回,李林甫的舅子,太常卿姜度,其妻子生了一个儿子,李林甫写信去祝贺,贺信中有这么一句:“弄麞之庆”。这封贺信一公开,宾客们都掩嘴而笑,笑话李林甫没文化。原来,这糗事出在“麞”字上。在古代,家里生男孩,名为“弄璋之喜”。这个典故出自《诗经·小雅 ·斯干》,说的是周朝的贵族在建好宫室之后,生了男孩,就拿珍贵的玉璋给新生的男孩玩耍,后来就将生男孩称为“弄璋之喜”。李林甫误将“璋”写成“麞”,前者是玉石的一种,后者是一种动物,也就是獐子,差之千里,笑话闹大了。对于这个有趣的史实,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在其所作的《贺陈述古弟章生子》诗中写道:“甚欲去为汤饼客,唯愁错写弄麞书。”

        生男孩称为“弄璋之喜”,那么生女孩,该称为什么呢?生男孩为弄璋之喜,生女孩为弄瓦之喜,这个在古代少儿百科全书《幼学琼林》里面其实有介绍,“生子曰弄璋,生女曰弄瓦。”建议家长有时间陪孩子一起读,里面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常识,值得孩子学习。鲁迅先生曾说:“文化是骨髓里的东西。”文化的根本功能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不仅在物质生活上,而且在知识、道德、审美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李林甫没文化,经常闹笑话,所以他会嫉妒贤才,排斥贤才,可怕不可怕?

        所以,王维很不愿意把张九龄和李林甫混为一谈,李林甫是宰相,而张九龄在王维心目中是丞相级别的人物,所以,王维在诗中把张九龄称呼为张丞相。在这里宝墨又要敲黑板了,这个知识点会经常出现在判断题里面,而且不会问得很刻意。例如绝对不会问“张九龄是丞相”,让你判断是否正确,一般会这样问“《望月怀远》为丞相张九龄所着”让你判断是否正确。所以,最具有迷惑性,最容易丢分的题,其实是判断题,以后遇到判断题,必须告诉孩子们,把每个字都嚼透了,不能漏,否则就算学过的知识点,也是会丢分的,特别是遇到和王维有关的问题,切记切记!

      这里还有一个小知识点,就是古人对人的称呼,格式为姓+官职,例如王维,姓王,官职为尚书右丞,别称:王右丞;例如杜甫,姓杜,官职为左拾遗,别称:杜拾遗,杜甫还做检校工部员外郎,别称:杜工部。那么李白做过什么官职,别称又是什么呢?
2018/08/21回复
涵骞儿:
看得津津有味,这些知识点以前也知道,但是这么串起来讲还是挺耳目一新的,很有趣。楼主,坐等更新哈😄
查看原文
是啊,戏说历史确实是很有趣的,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把如同珍珠般的知识点一颗颗串起来,希望孩子在需要运用的时候,也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2018/08/21回复
飞鼠飞鼠19楼
现在看到难忘的XX我都想打人
2018/08/21回复
猜你喜欢

小学三年级孩子的语文学习经验

(原创)关于作文

孩子写作文没烦恼,只因妈妈懂得这么教!(家长必读)

为什么我家孩子看很多书,作文还是很糟?

一年级新生的学习习惯培养 (转载)

八零后的女性如何做一个称职的好妈妈

热点推荐

广州1h溯溪露营好地方 这里的鱼爆桶好钓

带娃参观消防救援大队 瞬间被帅叔叔圈粉

亲子陪伴时光 带娃打卡西宫达也绘本展

2蚊鸡的百佳月卡太划算了 一单就血赚

寻人启事!广州妈妈网喊你回家

2024广州孕妈妈交流群 欢迎扫码入群!

体验广东城际,25 分钟车程到东莞麻涌

不要买建筑时期太短的房子

打卡隆平水稻博物馆湖南米粉博物馆

香港行之交通篇

85后的生活

“怎么可以吃上?”广州的龙船饭,好吃得不

闲着没事来看看大海吧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