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爬格子奇缘记

123630家有中学生

       题记:不知不觉中,我皈依佛门已经过十年了,虽然没有熟读经书,但对自己很多方面还是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当然,自己更相信缘分,毕竟佛渡有缘之人,正如您无意之间看到这个帖子一样,或许也是因为缘分!爬格子,这个过气的词,可能很多人并不知情,是因为在没有电脑靠纸笔写稿件的年代,为了方便统计字数,都是用作文的格子纸来书写稿件,所以把以撰稿为职业的人称之为爬格子,今天抽时间把我和写稿方面的种种缘分写出来,以期抛砖引玉,感恩大家的关注!

我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

       一九九零年,我小升初考上了乡镇的初中,而当年一百多毕业生,只有14人考上初中,而我是村里七名学生中唯一的一个,在我之前有两个人考上初中,而我被他们喊了大学生的外号,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没有参加高考就被村里人叫了六年大学生,而私下听他们说,我们村是不会出大学生的,毕竟我前面的两个人都没有考上大学。
       一九九七年九月,经历了第二次高考的我,终于从河南的高考地狱中爬出,而我一个不善言语的我能否将来教书都是问题,甚至村里人在背后各种怀疑的眼光和言论,在这样的背景下,我踏进了大学的校园。我学的专业,是我高考成绩最好的科目物理教育学,入班的成绩在班里是名列前茅的。
02/26 16:23
全部回帖

     嘴巴笨但我脑子绝对不笨

       作为一个物理专业的学生,进入大学后,我想加入社团,有两个社团接纳了我,一个是读书协会,一个是团委广播站器材组,前者主要是到图书馆借书方便,可以比一般同学借更多的书,也可以参加协会有关读书的心得体会之类的小活动,后者可以经常在广播站接触中文专业的编辑及普通话比较好的播音员,这些都可以在文字功底和语言表达上提升自己。
        大学几年,我一直在办公楼和另一个组员住在广播站,每天六点为学校播放起床的音乐和锻炼的音乐,所以从大学开始这近三十年,我很少到六点后再起床,当然,早睡早起的自律习惯无形中培养成功了,这也是缘分吧。
        而现在身为家长, 对于孩子的性格,我感觉还是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尤其是青少年时期,不要用什么样的性格好或者差来评价孩子,要允许个体的差异存在,所谓的求同存异——天生我材必有用。
02/26 18:38回复

一封元旦贺卡的姻缘

       大学,尤其是师范类的大学,说白了所学的内容自己将来教书很难用上,除了普通话和粉笔字之类的基本功外,我积极参加了汉语言文学即中文专业的自学考试,而在大一的元旦期间,我把高中同学的留言册找出,随意找了个同学把贺卡寄出,那个是一个农村的地址,在九十年代末还真要感恩邮政大哥的存在,这个被联系上的高中女同学,就是我现在的太太,她比我早一年去上了自费的大学,大学几年的书信和电话联系,奠定了一定的感情基础,当然,我认为我太太在社交方面比较在行,打理家里家外的事务比较让我放心,前几天我翻看我爱人的在家里的柜筒,还有我寄给她的信保存了好几封。
      当然,90年代末的大学,电话卡那种20元面值的200卡不少买,而书信的书写也算是对我文字功底的一种很好的锻炼机会吧。
02/26 19:05回复

            一次意外受伤成就了我在大学校报的处女作

        99年底的时候,一次打乒乓球,在局间休息的时候,站在一旁观战的我被正在挥拍的同学失手丢拍刚好砸在我的右眼上,当时眼球红彤彤的,我和那位同学赶往市里的医院,在眼科大夫检查后告诉我们要住院治疗,把眼底的血给通过输液消炎吸收掉。
       住院期间我的班主任(也就是大学的辅导员)带领我班一二十个同学到医院看望了我,当时我双眼被固定住,只有左眼能够通过鼻梁能看到一点点微弱的光,班主任何老师是个女老师,她还故意让我摸摸同学的手,告诉大家看是哪个同学,一切都是无声中进行着,仅靠左眼那微弱的光,我把同我握手的同学逐个说出名字,气氛一下子活跃很多,也加快了我病情的恢复,之后系主任也专程看望了我。
       两周住院康复后,我的右眼视力没有太多影响,还是1.5的裸眼视力,但落下了怕强光的病根。出于感恩老师和同学的看望,我用作文纸写了慢慢三张,题目为《和老师,是您医好了我的眼》,这篇稿件很快在校报上变成铅字印刷出来,并在广播站连续播报了一周时间,正值年底,我的班主任名正言顺被评为优秀教师。                         
02/26 19:16回复
        毕业后,怀揣着派遣证到了我老家的乡镇中学,也是我当年所读书地方,可惜自己太天真,那份工作的编制要8000元上岗费才有,相当于当时在编教师中一职称近四年的工资和,且当时一年只能发9个月工资。一般的老师的工资是二百多块(不同地方的工资差异很大,有些地方是八九百块)。
       过了九月一号开学的时间,可惜学校并不缺老师,我只能失业在家等待,过了教师节才有一个主任骑车到我家告诉我可以到学校上班了,第一天告诉我教英语,第二天又告诉我教语文,已经开学半个月的情况下,我拿着语文书就给一个八年级的班上课了。
       语文,严格来说是我自学的专业,底子不差,除了备课书不想太照搬外,我加入了我的理解,尤其是作文课,自我感觉还是效果不错——作文作业不需要督促就能交齐,且过了两个月之后的作文竞赛,学校唯一获奖的同学竟然出在我所教的班级——一个班近七十个学生(公校不少在编不在岗吃空饷,在岗老师的压力和积极性可以想象),一个副校长之前是语文老师,把这个我的第一个奖项——作文辅导奖写上他的名字,为他将来评职称用。
       这个孩子的名字我早已忘记,因为这个班的语文课到寒假后就没有上了,我只知道每次上作文课,都是引导孩子从自身出发,写属于自己特色的作文,不设限的那种。
      PS:作为文章,作者在写的时候,不会考虑太多,很多时候是有感而发的自然流露,只是后来加上了评论家的种种说法后分以文体之类的。
02/26 19:21回复

   开启广州的第一站——教数学

       在老家的乡镇中学教了第八个月,我成了第七个流失的老师,2001年4月20号,我给校长说要去考试,就买了张83元的火车票(那种绿皮车,记得当时还加了15元的高价才买到)到了广州,由于是学期中间,我只能找工作到八月底才能到学校去。
      在天河区伍仙桥附近的一间民工子弟做了三年数学老师,记得当时学费每个学期1500元,当然这里没有写稿的经历,一切略过。
02/27 11:02回复

 遇到贵人——英语周报广州版主审

      在第一间学校教了三年,我应聘到另一间学校——民航广州子弟学校中学部教物理。在这里,认识了我爬格子的贵人陈老师,他工作之余是英语周报广州版的主审,且一年出版教辅书六七本,收获颇丰。
      当然,这个老师在私下我们经常在一起打乒乓,所谓的乒乓外界的意外收获吧!
      在这个学校待了三年后,由陈老师引荐我到英语周报的编辑部去创刊编理科报纸,我转行做起来编辑工作!
02/27 11:07回复

报社那段充实的日子

       2007年7月中旬,我从学校到附近的编辑部上班,开始了做报纸的日子。
       因为陈老师推荐,我被老板任命为数学编辑部主任,先做小学数学的报纸编辑工作。报纸编辑,按照职位分为美术编辑和责任编辑,前者负责格式、图片等方面的规范化编辑,后者负责内容的严谨性科学性等方面的编辑,当然,稿件的内容要通过约稿的方式从一线老师手中获得——编辑要给一线老师发出约稿要求和稿费(按照每千字60元左右算,采用稿件后以邮政汇款单发放)。
      编辑部和英语周报的编辑部挨得很近,英语周报在广州运行的时间很长了,而数学编辑部除了我和另一个老师有教学经验外,其他的编辑大都是刚毕业的,所以一切都要重新学习,英语周报的编辑给了不少帮助,特别是版块和栏目的设计,当然,细节方面还是需要我们自己去琢磨。
       三个月后,小学的数学编辑工作暂停,被老板告知,只卖出四百份报纸。立马改为做中学的数学报纸,是湖南师范大学主编的《中学生理化报》之数学版。
      为了做好编辑工作,我开始了自己的写稿工作,当然,这是工作之余的事情。通过与其他报社的联系,我知道了怎么约稿、改稿和定稿。
       我的报纸类稿件,最先联系到的是陕西师大主编的《物理周刊》,之前在学校曾经用过该报的报纸,受编辑的邀请参加了用报座谈会,由此拿到了编辑的联系方式。
       后面又在网上接触到《中学生学习报》、《中学生数理化》月刊等报纸杂志的编辑,写稿的内容涵盖数学、物理和作文。
      2008年汶川地震,我和编辑部的编辑组织了捐款,并集体默哀一分钟,编辑部楼下的车辆不约而同的鸣笛致哀,那个时候,也是编辑部最艰难的时候,报纸的订量只有三千份,且纸的价格暴涨,老板压力山大。
       2008年10月,编辑部被解散,原因上面已经说过,成本太高——每个版哪怕只卖出五十份,都要印两千份;编辑部十多个人的工资和场地费用等。
       一年多的编辑经历,虽然以失败告终,但还是积累了写稿经验和人脉,其间和随后三四年我靠投稿赚取的稿费迎来了宝贝女儿的到来,而陪伴女儿的过程更促进了写稿的提高。
02/27 15:00回复

   报纸的销量和什么有关

       报社的老板,就是报纸的总经销商,而报纸的销量的关键是服务——每份报纸支付给老师的回扣。作为新开的报纸,销量小,更需要增大回扣力度,而纸的价格高涨,让这些问题矛盾激化。
       加之《中学生理化报》做数学报纸,从字面看有些小马拉大车的嫌疑,总之,报纸的质量还没有得到认可一切都结束了。  
02/27 15:05回复
YY0YY:
老师您好厉害,继续继续,我们在看。
查看原文
感恩您的回复,我会继续加油的!
02/27 16:31回复
疏影清浅:
文理兼修,厉害👍🌹
查看原文
嘿嘿,只是为了混口饭吃,免得丢人,没有想到这些高大上的内容!
02/27 19:28回复

印刷出版业的人情世故

       2010年,一个编辑告诉我,我的书稿印刷发行上市后被查封掉,稿费无法如期支付。从这个事件我才知道,有些出版物的书号可能是假的,市场监管部门没有查到是万幸,否则就视为非法出版物。而合法的出版物需要最基本的书号(报纸杂志叫刊号),而这个号码就相当于人的身份证号一样,没有的话就是非法出版物不能上市销售(可以圈内使用的为内部出版物,不需要刊号),当然,这个书号是需要花钱到出版社买和备案才能获得,少则5千,多则三五万,要看印刷的量等因素(那些再版的图书书号可以用多年),而印刷厂印刷的量一般起印两千份,这样算下来,书的最大成本就是书号,而印刷费用所占比重不大,就好比商品房,建房的成本到现在广州还是3000元每平方的,而地价成本要看地块了,可能有些房子没有建设就已经每平方有三万了,所以你懂的,开发商所赚取的只是少数钱,多数钱去了哪里应该明白的,书也是如此。
       而后又接到另一个编辑说,那本我辛苦写出来的学习方法类的书(三十多万字,我辛苦整理出来的立体学习法——涵盖所有中考科目),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出版,而这本书稿编辑一分钱没有预支给我稿费,写了五本书,而稿费只收到三本而已,或许都不容易吧!
       出版社的书号要钱(一般的教辅资料这个占了不少的比重)罢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人情世故,比如,书商要想进学校给老师送书,没有认识的老师根本不让进学校大门,所以门口的保安都要看脸色打点一二,老师那边订书的回扣更少不了,还有学校总务的书稿费用清账都不容易,所以这样算下来,真正花在书稿(我的第一本物理教辅书只给我4800元稿费)和编辑方面的费用只能压缩,所以现在出版物的质量越来越差。
       有次我的一本中考数学辅导资料在广州购书中心售卖,翻看同类别的资料,重复率近四成,所以现在很多资料谈不上什么合适与否,都是网上整理一下,真正的精加工谈不上。
02/28 07:34回复
呼啦啦:
好样的,礼貌的问一句,时间是不是写错了,93年升初中,97年第二次高考?
查看原文
唉,还是有人认真看的,写了就去上课了,感觉有些问题,谢谢提醒!
02/28 16:15回复
邂逅双博士家长
     这是在家长帮论坛结识的一位家长,十多年前的事,当时他的孩子在二中初中部,在当时的学而思上大班课,家长陪同听了课,把课退了,原因是容量大,不适合孩子,那个刚入主广州的学而思,资料用的是北京的,题型和难度与广州有出入,当然,如同八卦炉一样,能够承受的住的会成就火眼金睛。
        那个家长很客气,第一次课我在地铁口,就受到孩子妈妈的迎接,爸爸和孩子在门口等候,拖鞋整齐放在门口,茶水已经备好,我上课期间,妈妈端茶送水,爸爸在一旁做着笔记。
       第一次课,主要是了解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引导学习方法,也同孩子聊了各科间的联系,作文方面也有旁敲侧击。
        课后,孩子爸爸评价很高,没有想到一个物理老师对写作文也这么在行。
      
03/01 12:54回复
不再爬格子
      五年的爬格子经历,使我明白爬格子之不易,不到三十五岁两鬓斑白,加之互联网的兴起让纸质媒体很难发展,不少编辑部大都是自己组稿,不再用一线教师的稿件,当然其最大原因也是为了降低成本。
        
03/01 13:09回复
教学生写作文
一个学生到了大学,同我聊天时说,当年的物理课,感觉就是穿越剧,里面有数学、语文甚至英语,稍不留神就忘了是物理课。
       物理,作为应用型学科,和其他的科目有联系很正常,所以我把这种学习方法叫做穿越学习法。这些原型在我发表的稿件上有体现,现在的跨学科能力也是考试的一大考查点。

03/01 13:16回复
03/01 13:16回复
03/01 13:17回复
03/01 13:17回复
03/01 13:17回复
猜你喜欢

聚焦神学院小升初

我的儿子是怎样考上中山大学的一

说说课外辅导中的陷阱(教育不是简单的花钱,理智面对补习或辅导)

初中民校三年花了7万多,感觉还是比较值的!

妈妈网首发(已更新,增加学位部分)一个农村走出的大学生谈教育

我看中考新政

热点推荐

宣传风很大的海南海花岛 踩大雷

番禺豪宅实探 近7万的价格消费不起

爆料!西门口这间大型骆驼店低至1折

深圳火爆的排队王 终于开到广州了!

广州孕妈妈交流群 欢迎扫码入群!

2025年装修交流群 杜绝踩坑等你加入

速速归队!广州妈妈网喊你回家

刚开始装修 邻居一直来找茬怎么办

M记又放大招 免费吃炸鸡翅

试试广州新饮去茶山 意外不错

小查楼周年套餐 出品比以前差了

长期私藏的养颜秘方 花胶养生粥

买黄骨鱼被坑 大鱼肚子里都是鱼油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