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出版业的人情世故
2010年,一个编辑告诉我,我的书稿印刷发行上市后被查封掉,稿费无法如期支付。从这个事件我才知道,有些出版物的书号可能是假的,市场监管部门没有查到是万幸,否则就视为非法出版物。而合法的出版物需要最基本的书号(报纸杂志叫刊号),而这个号码就相当于人的身份证号一样,没有的话就是非法出版物不能上市销售(可以圈内使用的为内部出版物,不需要刊号),当然,这个书号是需要花钱到出版社买和备案才能获得,少则5千,多则三五万,要看印刷的量等因素(那些再版的图书书号可以用多年),而印刷厂印刷的量一般起印两千份,这样算下来,书的最大成本就是书号,而印刷费用所占比重不大,就好比商品房,建房的成本到现在广州还是3000元每平方的,而地价成本要看地块了,可能有些房子没有建设就已经每平方有三万了,所以你懂的,开发商所赚取的只是少数钱,多数钱去了哪里应该明白的,书也是如此。
而后又接到另一个编辑说,那本我辛苦写出来的学习方法类的书(三十多万字,我辛苦整理出来的立体学习法——涵盖所有中考科目),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出版,而这本书稿编辑一分钱没有预支给我稿费,写了五本书,而稿费只收到三本而已,或许都不容易吧!
出版社的书号要钱(一般的教辅资料这个占了不少的比重)罢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人情世故,比如,书商要想进学校给老师送书,没有认识的老师根本不让进学校大门,所以门口的保安都要看脸色打点一二,老师那边订书的回扣更少不了,还有学校总务的书稿费用清账都不容易,所以这样算下来,真正花在书稿(我的第一本物理教辅书只给我4800元稿费)和编辑方面的费用只能压缩,所以现在出版物的质量越来越差。
有次我的一本中考数学辅导资料在广州购书中心售卖,翻看同类别的资料,重复率近四成,所以现在很多资料谈不上什么合适与否,都是网上整理一下,真正的精加工谈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