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号记录写上
LG加入战团~我吃生泥鳅后,身体变化记录(6月18号~11月1号)
39183264谈天说地
全部回帖

我只试过大蒜敷脚心,这个打死也不敢试。
2008/06/22回复

如果真感染上裂头蚴
所带来的脑损伤可是修复不了的!
曼氏迭宫绦虫分布很广,但成虫在人体感染并不多见,国外仅见于日本、俄罗斯等少数国家。在我国,成虫感染病例报道仅10多例,分布在上海、广东、台湾、四川和福建等省市。 曼氏裂头蚴病多见于东亚和东南亚各国,欧洲、美洲、非洲、和澳洲也有记录。作我国已已有数例报告,来自21个省市自治区,广东、吉林、福建、四川、广西、湖南、浙江、海南、江西、江苏、贵州、云南、安徽、辽宁、湖北、**、河南、河北、台湾、上海、和北京。感染者各民族均有。 人体感染的途径有两种即裂头蚴或原尾蚴经皮肤或粘膜侵入,或误食头蚴或原尾蚴。具体方式可归纳为以下3类:
1、局部贴生蛙肉为主要感染方式,约占患者半数以上,在我国某些地区,民进传说蛙有清凉戒毒作用,因此常用生青肉敷贴伤口,包括眼、口、外阴等部位。若蛙肉中有裂头蚴即可经伤口或正常皮肤、粘膜、侵入人体。
2、生食或半生食蛙、蛇、鸡、或猪肉、马肉。民间有吞食或蛙治疗疮疖和疼痛的陋习,或喜食未煮熟的肉类!吞食到的裂头蚴即穿过肠壁入腹腔。然后移行到其他部位。
3、误食感染的剑水蚤。饮用生水,或游泳时误吞湖、塘水、使受感染的剑水蚤有机会进入人体。据报道原尾蚴有可能直接经皮侵入,或经眼结膜侵入人体。
曼氏迭宫绦虫成虫偶然寄生人体,对人的致病力也不大,一般无明显症状,可因虫体机械和化学刺激引起中、上腹不适、微疼恶心、呕吐等轻微症状。经驱虫后即消失。
裂头蚴寄生人体可引起曼氏裂头蚴病,较为多见。在我国已有数千例报道,危害远较成成虫大,其严重性因裂头蚴移行和寄居部位不同而异。常见寄生于人体的部位依次是:眼睑部、四肢、躯体、皮下、口腔颌面部和内脏。被侵袭部位可形成嗜酸性肉芽囊肿包,致使局部肿胀,甚至发生浓重。囊包直径约1—6cm。具囊腔,腔内盘曲的裂头蚴可从1条至10余条不等,根据临床表现,可归纳为以下5型:
1、眼裂头蚴病
最常见,多累及单侧眼睑或眼球,表现为眼睑红肿,结膜充血、畏光、流泪、微疼,奇痒或有虫爬感等。有时患者伴有恶心,呕吐及发热等症状。在红肿的眼睑和结膜下,可有游动性、硬度不等的肿块或条索状物,直径约1cm左右。偶尔破溃,裂头蚴主动逸出而自愈。若裂头蚴侵入眼球内,可发生眼球凸出,眼球运动障碍。严重者出现角膜溃疡、虹膜睫状体炎,玻璃体浑浊,甚至并发白内障而使命。眼裂头蚴病在临床上常误诊为麦粒肿,急性葡萄膜炎,眼眶蜂窝织炎、肿瘤等。王问在手术后在被确诊。
2、皮下裂头蚴病
多累及四肢躯干表浅部,如胸壁、乳房、腹壁、外生殖器以及全身各处。可能有游走性皮下结节,圆形、柱形或不规则条索状。大小不一,直径长约0.5—5cm。局部可有搔痒,有虫爬感等,若有炎症时可出现间歇性和持续性疼痛或触痛、或有荨麻疹。常被误诊为肿瘤。
3、口腔颌面部裂头蚴病
常在口腔粘膜或颊部皮下出现硬结、直径约0.5—3cm,患处红肿,发痒或有虫爬感,并有多小白虫(裂头蚴)逸出史。
4、脑裂头蚴病
临床表现酷似脑瘤,常有阵发性头痛史,严重时昏迷或伴喷射状呕吐。视力模糊,间歇性口角抽搐,肢体麻木,抽搐,甚至瘫痪等。极易误诊。
5、内脏裂头蚴病
罕见,临床表现因裂头蚴移行位置而定,有的可经消化道侵入腹膜,引起炎症反应,有的可能经呼吸道咳出,还有见于脊髓、椎管,尿道和膀胱等处。引起较严重后果。 另外,国外文献均报道了数例人体“增殖型”裂头蚴病,认为可能是由于曼氏裂头蚴患者免疫功能受抑或并发病毒感染后,裂头蚴分化不全引起。虫体较小而不规则,最长不超过2mm。可广泛侵入各组织芽生增殖。还有一种增殖裂头蚴病经研究认为系由另一种较少见的增殖裂头蚴引起。虫体是多态形具不规则的芽和分支,大小约10mm×1mm。最长者24mm,亦可移行到人体各部位组织中进行芽生增殖。预后很差。但有关这两种裂头蚴的生物特性和致病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劝圆圆还是要小心呀,要不服用一些驱虫药?( 成虫感染可用吡喹酮、阿苯哒唑等药驱除。裂头蚴主要靠手术摘除,术中注意务将虫体尤其是头部取尽,放能根治,也可用40%酒精和2%普鲁卡因2~4ml局部封闭杀虫。)
所带来的脑损伤可是修复不了的!
曼氏迭宫绦虫分布很广,但成虫在人体感染并不多见,国外仅见于日本、俄罗斯等少数国家。在我国,成虫感染病例报道仅10多例,分布在上海、广东、台湾、四川和福建等省市。 曼氏裂头蚴病多见于东亚和东南亚各国,欧洲、美洲、非洲、和澳洲也有记录。作我国已已有数例报告,来自21个省市自治区,广东、吉林、福建、四川、广西、湖南、浙江、海南、江西、江苏、贵州、云南、安徽、辽宁、湖北、**、河南、河北、台湾、上海、和北京。感染者各民族均有。 人体感染的途径有两种即裂头蚴或原尾蚴经皮肤或粘膜侵入,或误食头蚴或原尾蚴。具体方式可归纳为以下3类:
1、局部贴生蛙肉为主要感染方式,约占患者半数以上,在我国某些地区,民进传说蛙有清凉戒毒作用,因此常用生青肉敷贴伤口,包括眼、口、外阴等部位。若蛙肉中有裂头蚴即可经伤口或正常皮肤、粘膜、侵入人体。
2、生食或半生食蛙、蛇、鸡、或猪肉、马肉。民间有吞食或蛙治疗疮疖和疼痛的陋习,或喜食未煮熟的肉类!吞食到的裂头蚴即穿过肠壁入腹腔。然后移行到其他部位。
3、误食感染的剑水蚤。饮用生水,或游泳时误吞湖、塘水、使受感染的剑水蚤有机会进入人体。据报道原尾蚴有可能直接经皮侵入,或经眼结膜侵入人体。
曼氏迭宫绦虫成虫偶然寄生人体,对人的致病力也不大,一般无明显症状,可因虫体机械和化学刺激引起中、上腹不适、微疼恶心、呕吐等轻微症状。经驱虫后即消失。
裂头蚴寄生人体可引起曼氏裂头蚴病,较为多见。在我国已有数千例报道,危害远较成成虫大,其严重性因裂头蚴移行和寄居部位不同而异。常见寄生于人体的部位依次是:眼睑部、四肢、躯体、皮下、口腔颌面部和内脏。被侵袭部位可形成嗜酸性肉芽囊肿包,致使局部肿胀,甚至发生浓重。囊包直径约1—6cm。具囊腔,腔内盘曲的裂头蚴可从1条至10余条不等,根据临床表现,可归纳为以下5型:
1、眼裂头蚴病
最常见,多累及单侧眼睑或眼球,表现为眼睑红肿,结膜充血、畏光、流泪、微疼,奇痒或有虫爬感等。有时患者伴有恶心,呕吐及发热等症状。在红肿的眼睑和结膜下,可有游动性、硬度不等的肿块或条索状物,直径约1cm左右。偶尔破溃,裂头蚴主动逸出而自愈。若裂头蚴侵入眼球内,可发生眼球凸出,眼球运动障碍。严重者出现角膜溃疡、虹膜睫状体炎,玻璃体浑浊,甚至并发白内障而使命。眼裂头蚴病在临床上常误诊为麦粒肿,急性葡萄膜炎,眼眶蜂窝织炎、肿瘤等。王问在手术后在被确诊。
2、皮下裂头蚴病
多累及四肢躯干表浅部,如胸壁、乳房、腹壁、外生殖器以及全身各处。可能有游走性皮下结节,圆形、柱形或不规则条索状。大小不一,直径长约0.5—5cm。局部可有搔痒,有虫爬感等,若有炎症时可出现间歇性和持续性疼痛或触痛、或有荨麻疹。常被误诊为肿瘤。
3、口腔颌面部裂头蚴病
常在口腔粘膜或颊部皮下出现硬结、直径约0.5—3cm,患处红肿,发痒或有虫爬感,并有多小白虫(裂头蚴)逸出史。
4、脑裂头蚴病
临床表现酷似脑瘤,常有阵发性头痛史,严重时昏迷或伴喷射状呕吐。视力模糊,间歇性口角抽搐,肢体麻木,抽搐,甚至瘫痪等。极易误诊。
5、内脏裂头蚴病
罕见,临床表现因裂头蚴移行位置而定,有的可经消化道侵入腹膜,引起炎症反应,有的可能经呼吸道咳出,还有见于脊髓、椎管,尿道和膀胱等处。引起较严重后果。 另外,国外文献均报道了数例人体“增殖型”裂头蚴病,认为可能是由于曼氏裂头蚴患者免疫功能受抑或并发病毒感染后,裂头蚴分化不全引起。虫体较小而不规则,最长不超过2mm。可广泛侵入各组织芽生增殖。还有一种增殖裂头蚴病经研究认为系由另一种较少见的增殖裂头蚴引起。虫体是多态形具不规则的芽和分支,大小约10mm×1mm。最长者24mm,亦可移行到人体各部位组织中进行芽生增殖。预后很差。但有关这两种裂头蚴的生物特性和致病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劝圆圆还是要小心呀,要不服用一些驱虫药?( 成虫感染可用吡喹酮、阿苯哒唑等药驱除。裂头蚴主要靠手术摘除,术中注意务将虫体尤其是头部取尽,放能根治,也可用40%酒精和2%普鲁卡因2~4ml局部封闭杀虫。)

2008/06/2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