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家的那些事......一个苦难家庭的成长
101635641情感.婚姻.家庭
可以让我写下自己的生活,而且是记流水帐般
我不是学文科的,没有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仅是用文字记录下生活的点点滴滴而己。
我是农村的孩子,年少时过得贫穷的生活,当然,现在也好不多少,不过至少比以前要好多了。
说回小时的艰苦日子,如果跟我父亲小时候比起来,那是不值一提的事。
奶奶14岁结婚,生了两个儿子,大伯和我父亲,父亲儿时是个可怜的孩子,他7岁的时候,奶奶便离婚了,留下大伯,带着父亲改嫁了。尔后的几十年,奶奶又连生了四个儿子一个女儿,最小的叔叔比父亲小了20岁。
奶奶的改嫁便是我父亲恶梦的开始,一直到他结婚。
父亲是个懂事的孩子,随奶奶过来后,奶奶也不敢对他有坦护(60年代改嫁的女人是很没有地位的),饭吃不饱,不能上学,而且每天干最脏最累的活,挑牛屎,翻地,砍柴......一直无怨无悔,奶奶改嫁过来生了一堆弟妹,每餐吃饭都是弟妹先吃完才能轮到他的,经常没饭吃和就啃生红署。稍有一点不如意的没做好的事就落爷爷一顿打骂(父亲的养父)。
父亲很善良,聪明,自己从师学中医,习书法。帮乡亲们开中药处方从不收钱,他说,中医是为了济世救人的。他的毛笔字也是我们附近几村写得最好的,谁家里有个红白喜事的,对联都是他来处理。说起父亲的书法呢,是因为父亲没钱买书,借来本草纲目,伤寒来苏集,医方一盘珠等一堆药书,用毛笔一字一字抄下来,后来书抄完了,学医也差不多了,书法也练好了。现在家里还有一大箱子。
[ 本帖最后由 meacy 于 2010-3-11 13:35 编辑 ]
2009/04/09
全部回帖
写得很好,我小时候的事情全部忘记了,只有一件印象深刻,就是很怕老师说交学费,我的每次都是学期末才交,经常被点名,放学的时候罚站,觉得很丢人啊,有一次还因为爸爸没钱给我教就不肯去上学
2009/05/08回复

弟弟虽是进学堂了,却从不关心学习,只顾玩。
母亲每天苦口婆心叫我们好好学习,他当耳边风。
知道父母亲的不易,受惯了旁人的冷言冷语的我,在学习方面是不用他们操心的。
父亲己将颜真卿的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几句诗烙在我的脑子里了。
只要是天晴,每天早上天蒙蒙亮就起床到晒谷坪里读书了,一个学期内的语文课本顺着倒着一字不漏的要背好几次,老师还没有上的课文我都己经背过了。
我的班主任付老师对我喜爱有加,还有与我实力相当的另外两个小伙伴飞飞和荣荣也得到她的信认。
我们一个班长,一个副班长,一个学习委员。三人被同学们喻为三剑客。一起学习,一起上下学。其中哪个受欺负了,也会一起去评理甚至打架~~~
除了自己的功课外,别的同学的学习也参与管理,包括考试过后的试卷改阅都有我们的一份子,俨然是老师的助理。
那时对付老师的尊敬和信任,虽然未达到对她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那种境界,都不亚于对自己的父母亲。
家里种的每一种菜,我们都最先带给她尝。
早上晨读之前把她办公室搞好卫生;收集大家的家庭作业;对同学课文背诵的确认;下课了便用标准的答案给同学们改作业~~~~每天都如此重复着。
我的学习成绩很平稳,初中以前一直是在第一二名之间,偶尔也会第三名。父母亲对我不做任何要求。
我记忆里,是没有玩的时间的。
在其它孩子疯得满天飞;在爹娘怀里撒娇的时候,我放学回家除了做功课就是帮妈妈做家务、挑水、上山砍柴。。。。
到上二年级,多了一个课外的作业,习软笔书法。
父亲找来字贴、毛笔、墨水、找了些破报纸。
我清楚的记得,字贴一本是刘炳森写的唐。王勃《滕王阁序》;另一本是颜真卿的《多宝塔碑》
[ 本帖最后由 meacy 于 2009-5-18 13:04 编辑 ]
母亲每天苦口婆心叫我们好好学习,他当耳边风。
知道父母亲的不易,受惯了旁人的冷言冷语的我,在学习方面是不用他们操心的。
父亲己将颜真卿的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几句诗烙在我的脑子里了。
只要是天晴,每天早上天蒙蒙亮就起床到晒谷坪里读书了,一个学期内的语文课本顺着倒着一字不漏的要背好几次,老师还没有上的课文我都己经背过了。
我的班主任付老师对我喜爱有加,还有与我实力相当的另外两个小伙伴飞飞和荣荣也得到她的信认。
我们一个班长,一个副班长,一个学习委员。三人被同学们喻为三剑客。一起学习,一起上下学。其中哪个受欺负了,也会一起去评理甚至打架~~~
除了自己的功课外,别的同学的学习也参与管理,包括考试过后的试卷改阅都有我们的一份子,俨然是老师的助理。
那时对付老师的尊敬和信任,虽然未达到对她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那种境界,都不亚于对自己的父母亲。
家里种的每一种菜,我们都最先带给她尝。
早上晨读之前把她办公室搞好卫生;收集大家的家庭作业;对同学课文背诵的确认;下课了便用标准的答案给同学们改作业~~~~每天都如此重复着。
我的学习成绩很平稳,初中以前一直是在第一二名之间,偶尔也会第三名。父母亲对我不做任何要求。
我记忆里,是没有玩的时间的。
在其它孩子疯得满天飞;在爹娘怀里撒娇的时候,我放学回家除了做功课就是帮妈妈做家务、挑水、上山砍柴。。。。
到上二年级,多了一个课外的作业,习软笔书法。
父亲找来字贴、毛笔、墨水、找了些破报纸。
我清楚的记得,字贴一本是刘炳森写的唐。王勃《滕王阁序》;另一本是颜真卿的《多宝塔碑》
[ 本帖最后由 meacy 于 2009-5-18 13:04 编辑 ]
2009/05/08回复

练毛笔字是枯燥的。
父亲在坐姿和拿笔方法上都和我们折腾了好久。
刚开始是反反复复 点、横、竖、撇、捺、挑、折、勾基本笔画。
兑了水的墨水,在报纸上划的字,是那么不清晰,真的希望有白纸可供我们练习~~~
不过,那是不敢奢望的。因为我们己经很幸福了。
父亲儿时,是自己扎的笔,蘸水写在青石板上,而且是砍柴或是下地偷懒的时候才可以有时间练习的,爷爷剥脱了他上学的权利,即便是在那样的环境下,他都没有放弃自己求知的欲望。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读圣贤书
儿时的我还真做到了,除了干活外的时间,我都呆在书里面,不是写就是画。连寒暑假的时间都不例外。
不过学习上我没有很好的去加以理解,只是死记硬背。
所以,在小学是成绩名列前三。上初中后就落下,只是中上水平了。
弟弟却是学得很轻松,从不像我这般努力刻苦。
一直是所谓的尖子生。
他一直是很不听话的学生,喜欢和老师钻牛角尖,这样一来,便有人欢喜有人愁。。。。
那是我上二年级,他念一年级,原本他年纪就只有四岁多,不到五岁。
教他的老师姓何,人不高,很严肃,城里人,有严重近视。
一天,何老师在黑板上写简单加法 用线连接答案题目。
让学生们自己上黑板完成题目。
孩子们很快做完了,何老师走到台下,准备给那些做题的学生发小红花。
经过弟弟的位子,发现橙子上没人。
何老师怒发冲冠的把他从桌子下面拽了出来。
[ 本帖最后由 meacy 于 2009-5-11 16:12 编辑 ]
父亲在坐姿和拿笔方法上都和我们折腾了好久。
刚开始是反反复复 点、横、竖、撇、捺、挑、折、勾基本笔画。
兑了水的墨水,在报纸上划的字,是那么不清晰,真的希望有白纸可供我们练习~~~
不过,那是不敢奢望的。因为我们己经很幸福了。
父亲儿时,是自己扎的笔,蘸水写在青石板上,而且是砍柴或是下地偷懒的时候才可以有时间练习的,爷爷剥脱了他上学的权利,即便是在那样的环境下,他都没有放弃自己求知的欲望。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读圣贤书
儿时的我还真做到了,除了干活外的时间,我都呆在书里面,不是写就是画。连寒暑假的时间都不例外。
不过学习上我没有很好的去加以理解,只是死记硬背。
所以,在小学是成绩名列前三。上初中后就落下,只是中上水平了。
弟弟却是学得很轻松,从不像我这般努力刻苦。
一直是所谓的尖子生。
他一直是很不听话的学生,喜欢和老师钻牛角尖,这样一来,便有人欢喜有人愁。。。。
那是我上二年级,他念一年级,原本他年纪就只有四岁多,不到五岁。
教他的老师姓何,人不高,很严肃,城里人,有严重近视。
一天,何老师在黑板上写简单加法 用线连接答案题目。
让学生们自己上黑板完成题目。
孩子们很快做完了,何老师走到台下,准备给那些做题的学生发小红花。
经过弟弟的位子,发现橙子上没人。
何老师怒发冲冠的把他从桌子下面拽了出来。
[ 本帖最后由 meacy 于 2009-5-11 16:12 编辑 ]
2009/05/1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