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虽是进学堂了,却从不关心学习,只顾玩。母亲每天苦口婆心叫我们好好学习,他当耳边风。知道父母亲的不易,受惯了旁人的冷言冷语的我,在学习方面是不用他们操心的。父亲己将颜真卿的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几句诗烙在我的脑子里了。只要是天晴,每天早上天蒙蒙亮就起床到晒谷坪里读书了,一个学期内的语文课本顺着倒着一字不漏的要背好几次,老师还没有上的课文我都己经背过了。我的班主任付老师对我喜爱有加,还有与我实力相当的另外两个小伙伴飞飞和荣荣也得到她的信认。我们一个班长,一个副班长,一个学习委员。三人被同学们喻为三剑客。一起学习,一起上下学。其中哪个受欺负了,也会一起去评理甚至打架~~~除了自己的功课外,别的同学的学习也参与管理,包括考试过后的试卷改阅都有我们的一份子,俨然是老师的助理。那时对付老师的尊敬和信任,虽然未达到对她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那种境界,都不亚于对自己的父母亲。家里种的每一种菜,我们都最先带给她尝。早上晨读之前把她办公室搞好卫生;收集大家的家庭作业;对同学课文背诵的确认;下课了便用标准的答案给同学们改作业~~~~每天都如此重复着。我的学习成绩很平稳,初中以前一直是在第一二名之间,偶尔也会第三名。父母亲对我不做任何要求。我记忆里,是没有玩的时间的。在其它孩子疯得满天飞;在爹娘怀里撒娇的时候,我放学回家除了做功课就是帮妈妈做家务、挑水、上山砍柴。。。。到上二年级,多了一个课外的作业,习软笔书法。父亲找来字贴、毛笔、墨水、找了些破报纸。我清楚的记得,字贴一本是刘炳森写的唐。王勃《滕王阁序》;另一本是颜真卿的《多宝塔碑》[ 本帖最后由 meacy 于 2009-5-18 13:04 编辑 ]
练毛笔字是枯燥的。父亲在坐姿和拿笔方法上都和我们折腾了好久。刚开始是反反复复 点、横、竖、撇、捺、挑、折、勾基本笔画。兑了水的墨水,在报纸上划的字,是那么不清晰,真的希望有白纸可供我们练习~~~不过,那是不敢奢望的。因为我们己经很幸福了。父亲儿时,是自己扎的笔,蘸水写在青石板上,而且是砍柴或是下地偷懒的时候才可以有时间练习的,爷爷剥脱了他上学的权利,即便是在那样的环境下,他都没有放弃自己求知的欲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读圣贤书儿时的我还真做到了,除了干活外的时间,我都呆在书里面,不是写就是画。连寒暑假的时间都不例外。不过学习上我没有很好的去加以理解,只是死记硬背。所以,在小学是成绩名列前三。上初中后就落下,只是中上水平了。弟弟却是学得很轻松,从不像我这般努力刻苦。一直是所谓的尖子生。他一直是很不听话的学生,喜欢和老师钻牛角尖,这样一来,便有人欢喜有人愁。。。。那是我上二年级,他念一年级,原本他年纪就只有四岁多,不到五岁。教他的老师姓何,人不高,很严肃,城里人,有严重近视。一天,何老师在黑板上写简单加法 用线连接答案题目。让学生们自己上黑板完成题目。孩子们很快做完了,何老师走到台下,准备给那些做题的学生发小红花。经过弟弟的位子,发现橙子上没人。何老师怒发冲冠的把他从桌子下面拽了出来。[ 本帖最后由 meacy 于 2009-5-11 16:12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