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celyn1025:正好今天的论坛有个转帖:“我儿子在美国小学是这样被人教育的”http://www.gzmama.com/thread-1036145-1-1.html,大家可以好好做个比较,看看两种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差异有多大。我想远不仅仅是奥数教育有问题这么简单,只要应试教育还存在,奥数是不可能没市场的。在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这方面,奥数可是非常有成效的工具,也催生了一个庞大的产业,但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偏离了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了。[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4-22 11:14 编辑 ]查看原文严重支持这位同学的发言!
我还好.我虽然也跟风带小孩去学了.但是,给那个老师点醒了.奥数老师说:不要跟风,不要太过功利.现在学这些奥数,只要抱着是为了到初中能更好地学习,尤其女孩子.为了开发思维.到初中学代数几何,就不累了.我觉得说得真好.原想换学校学奥数的,现在不换了,现在上奥数就是让她每星期上多两堂数学课而矣.这样来说,她也开心,我也开心了.
转一篇关于奥数的文章,赞同前几日新浪刊登一篇文章《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作者颇有深恶痛绝,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的感觉。文中附有“希望杯”数学竞赛卖资料的一些图片,再看看后面的跟帖,在作者和读者一些情绪和观点表示理解的同时,还是觉得很多人对奥数教育认识上存在很多的误解。 首先,要“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想要弄清什么是奥数?“希望杯”并非奥数。以高中为例,现存高中的数学竞赛有两类,一类是中国数学学会举办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另一类是全国“希望杯”数学邀请赛。全国联赛比较权威,绝大多数学校三等奖都很难获得一个,就算是一等奖,也只有极少数才有资格入选全国数学奥林匹克集训队,进行全国数学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这才是真正的奥数。最后从中选出六名成绩最优者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严格地讲只有参加全国数学奥林匹克和国际数学奥另匹克竞赛才称得上奥赛,这种竞赛无论是教与学,都不是一般的人玩的了的。从作者的文章来看,其实作者理解的奥赛似乎是所有数学竞赛和数学培优教育,后面跟帖的网友要打倒的不少则是数学教育,甚至中国教育了。我们姑且先按教授的意思理解奥数吧。 奥数万恶在哪?归纳教授的观点,奥数的恶有两点:一是太难,摧残了学生,“其对少年儿童的摧残之烈,远甚于黄、毒、睹,远甚于网瘾网迷,说它祸国殃民毫不过分”;二是被人利用谋取私利。把奥数教育比喻成黄、赌、毒,还真是第一次听说。按照这个说法,广大的家长让孩子进奥数班就等于花钱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黄、赌、毒培训基地去了?太夸张了吧教授!本人也不赞成数学竞赛教育普及化和社会化,因为这本身就是少数人的事情,数学竞赛教育应该由有有条件的学校来组织,由专业老师来挑选学生,挑选那些有兴趣的学生和拥有潜质的学生,而不是被家长逼着学奥数。逼着学的,学什么都不行,钢琴、英语不都有类似的呼声吗?数学培优本身并没有罪,不能因为奥数有副作用而因噎废食。 奥数有用吗?还有不少人常问数学有什么用?西方有这么一句话,大意是:世界科技的中心在西方,西方科技起源于古希腊,古希腊科技源于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我想这里指的是思维层面的而并非指内容)。《几何原本》是一本什么书呢?是一本关于平面几何的训练演绎推理方面的书,要说实用还真的用处不大,远不如古代中国的《九章算术》来的实惠。但是,两千年来这本书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欧洲人的理性思维,而中国却沉浸在诗词歌赋的风花雪月之中。数学在培养人的分析推理,开发人的智力潜能,培养创造力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物理也很难取代。可惜的是很多人看不到这一点,甚至很多老师(包括一些数学教师)也看不到这一点,把引人入胜的数学变成题型强化训练。好的数学课外拓展是非常吸引学生的,入了门的学生从中得到的快乐是旁人很难分享的。我所在学校生源平平,但先后有多名学生考上清华北大,其中绝大多数出自数学培优班(免费的)。这也是家长们拼命送孩子上奥数班的原因。去年暑假回老家,看到亲戚刚刚小学毕业的女儿的奥数作业,大吃一惊。因为那里面有高二学生才涉及的“容斥原理”就是“多退少补”的原理,她不仅理解了,而且会用。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她高中学习排列组合(数学比较难学的内容)将变得相对轻松。那么是不是等大了学也能学好呢?反正我接触的高中学生很多不理解或不会用这个原理。不要低估孩子,小学生会做的题大学教授教授不会做一点不奇怪。中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奥数竞赛在国际上是受人尊重的,美国的大学非常欢迎中国和印度(也是数学高材生多)的优秀理科生,倒是自己人妄自菲薄,瞧不起自己。东方的数学基础教育比欧美毫不逊色,我们缺的是世界顶尖数学家带他们去数学研究的最前沿。中国至今不能获诺贝尔奖的原因是复杂的,不能算在小小奥数身上。 我想说的是,奥数并非万恶,包括小学生可以学点奥数,但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不要以获奖为目的。 奥数,这个可以有!
qingwon:我还好.我虽然也跟风带小孩去学了.但是,给那个老师点醒了.奥数老师说:不要跟风,不要太过功利.现在学这些奥数,只要抱着是为了到初中能更好地学习,尤其女孩子.为了开发思维.到初中学代数几何,就不累了.我觉得说得真好.原想换学校学奥数的,现在不换了,现在上奥数就是让她每星期上多两堂数学课而矣.这样来说,她也开心,我也开心了.查看原文顶这个!我现在就是抱这种心态让儿子学奥数,奥数对开发思维也是很有帮助的,不能一棍子打死。但为了拿奖、升学去学就没必要了,那样大人小孩的压力都太大了。
天擎:转一篇关于奥数的文章,赞同前几日新浪刊登一篇文章《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作者颇有深恶痛绝,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的感觉。文中附有“希望杯”数学竞赛卖资料的一些图片,再看看后面的跟帖,在作者和读者一些情绪和观点表示理解的同时,还是觉得很多人对奥数教育认识上存在很多的误解。 首先,要“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想要弄清什么是奥数?“希望杯”并非奥数。以高中为例,现存高中的数学竞赛有两类,一类是中国数学学会举办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另一类是全国“希望杯”数学邀请赛。全国联赛比较权威,绝大多数学校三等奖都很难获得一个,就算是一等奖,也只有极少数才有资格入选全国数学奥林匹克集训队,进行全国数学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这才是真正的奥数。最后从中选出六名成绩最优者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严格地讲只有参加全国数学奥林匹克和国际数学奥另匹克竞赛才称得上奥赛,这种竞赛无论是教与学,都不是一般的人玩的了的。从作者的文章来看,其实作者理解的奥赛似乎是所有数学竞赛和数学培优教育,后面跟帖的网友要打倒的不少则是数学教育,甚至中国教育了。我们姑且先按教授的意思理解奥数吧。 奥数万恶在哪?归纳教授的观点,奥数的恶有两点:一是太难,摧残了学生,“其对少年儿童的摧残之烈,远甚于黄、毒、睹,远甚于网瘾网迷,说它祸国殃民毫不过分”;二是被人利用谋取私利。把奥数教育比喻成黄、赌、毒,还真是第一次听说。按照这个说法,广大的家长让孩子进奥数班就等于花钱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黄、赌、毒培训基地去了?太夸张了吧教授!本人也不赞成数学竞赛教育普及化和社会化,因为这本身就是少数人的事情,数学竞赛教育应该由有有条件的学校来组织,由专业老师来挑选学生,挑选那些有兴趣的学生和拥有潜质的学生,而不是被家长逼着学奥数。逼着学的,学什么都不行,钢琴、英语不都有类似的呼声吗?数学培优本身并没有罪,不能因为奥数有副作用而因噎废食。 奥数有用吗?还有不少人常问数学有什么用?西方有这么一句话,大意是:世界科技的中心在西方,西方科技起源于古希腊,古希腊科技源于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我想这里指的是思维层面的而并非指内容)。《几何原本》是一本什么书呢?是一本关于平面几何的训练演绎推理方面的书,要说实用还真的用处不大,远不如古代中国的《九章算术》来的实惠。但是,两千年来这本书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欧洲人的理性思维,而中国却沉浸在诗词歌赋的风花雪月之中。数学在培养人的分析推理,开发人的智力潜能,培养创造力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物理也很难取代。可惜的是很多人看不到这一点,甚至很多老师(包括一些数学教师)也看不到这一点,把引人入胜的数学变成题型强化训练。好的数学课外拓展是非常吸引学生的,入了门的学生从中得到的快乐是旁人很难分享的。我所在学校生源平平,但先后有多名学生考上清华北大,其中绝大多数出自数学培优班(免费的)。这也是家长们拼命送孩子上奥数班的原因。去年暑假回老家,看到亲戚刚刚小学毕业的女儿的奥数作业,大吃一惊。因为那里面有高二学生才涉及的“容斥原理”就是“多退少补”的原理,她不仅理解了,而且会用。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她高中学习排列组合(数学比较难学的内容)将变得相对轻松。那么是不是等大了学也能学好呢?反正我接触的高中学生很多不理解或不会用这个原理。不要低估孩子,小学生会做的题大学教授教授不会做一点不奇怪。中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奥数竞赛在国际上是受人尊重的,美国的大学非常欢迎中国和印度(也是数学高材生多)的优秀理科生,倒是自己人妄自菲薄,瞧不起自己。东方的数学基础教育比欧美毫不逊色,我们缺的是世界顶尖数学家带他们去数学研究的最前沿。中国至今不能获诺贝尔奖的原因是复杂的,不能算在小小奥数身上。 我想说的是,奥数并非万恶,包括小学生可以学点奥数,但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不要以获奖为目的。 奥数,这个可以有!查看原文呵呵,既然提到<<9章算术>>而赞不绝口,说明咱中国还不是纯粹的沉浸在诗词歌赋的风花雪月之中吧?别太自相矛盾哦.....能考上清华,北大的人你觉得学不学奥数会对他们的智商有多大的影响呢?也不觉得普通数学就不能培养思维能力,难道非得奥数才能培养思维能力么,呵呵,太偏激了吧